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与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顾燕峰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3,247,共13页
20世纪末,在计算机、通信和数据存储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计算社会科学,一直面临着如何调适传统社会科学的解释范式与计算社会科学的预测范式之间的张力问题。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计算社会科学调适该张力提供了契机。(生成式)人工... 20世纪末,在计算机、通信和数据存储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计算社会科学,一直面临着如何调适传统社会科学的解释范式与计算社会科学的预测范式之间的张力问题。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计算社会科学调适该张力提供了契机。(生成式)人工智能降低了计算科学的壁垒,大语言模型扩展了社会科学研究的边界,促进了计算社会科学与传统社会科学的双向融合。尽管这种融合看起来仍延续着预测和解释两个范式演进,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计算社会科学不仅重塑着自身的研究范式从预测向“预测—决策”的演变,也重塑了传统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从解释向“发现—解释”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社会科学 计算社会科学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开展研究型审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汉文 曹强 +1 位作者 贺东航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立地、切中本质的特征。该理论模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包含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等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具体表现在:坚持人民至上,审计工作要关注和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守正创新,“守”审计政治属性与经济监督主责主业之正,“创”审计政治功能、宏观管理职能与工作方式之新;坚持系统观念,用全面系统的视野、普遍联系的观点、统筹规划的方法和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与解决审计问题;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审计方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审计工作要敏于发现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由此本文得出结论,研究型审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审计领域的深刻贯彻与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审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方法论 审计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与社会科学预测性研究——基于冲突预测和选举预测的应用场景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中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68,共9页
大数据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资源、新的数据采集手段和新的数据分析方法,让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预测性研究成为可能。随着“向后看”的解释性研究逐步拓展到“向前看”的预测性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科学研究将更加广泛地服务... 大数据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资源、新的数据采集手段和新的数据分析方法,让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预测性研究成为可能。随着“向后看”的解释性研究逐步拓展到“向前看”的预测性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科学研究将更加广泛地服务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政府治理的变革。结合冲突预测和选举预测的两个典型场景探讨大数据预测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分析大数据方法与传统研究方法的差异,厘清大数据预测的技术路线、操作规程和科学机理,并考察在冲突和选举领域使用大数据预测方法的优势和挑战,有利于重塑社会科学的研究取向和功能定位,推动社会科学预测性研究的数据化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社会学科 预测性研究 冲突预测 选举预测 政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与实证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延续与变革 被引量:7
4
作者 顾燕峰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126,247,共15页
大数据从两个角度影响实证社会科学。从数据层面看,虽然数据量的增长没有改变传统社会科学研究中从样本推断总体的基本逻辑架构,从而并未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进行完全重构;但数据形式的急速扩展和数据精度的不断提升拓展了社会科学... 大数据从两个角度影响实证社会科学。从数据层面看,虽然数据量的增长没有改变传统社会科学研究中从样本推断总体的基本逻辑架构,从而并未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进行完全重构;但数据形式的急速扩展和数据精度的不断提升拓展了社会科学研究的议题,丰富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从数据分析技术看,包括计算社会科学在内的一系列大数据算法抛开了理论和解释的必要性,专注于事物之间的相关而非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对社会现象的预测,从而开拓了实证社会科学的预测新范式;与此同时,大数据算法与传统计量模型的融合进一步改善着因果识别的效果,从而推动着社会科学中传统理论化因果解释范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社会科学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界秩序与中国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被引量:2
5
作者 郭苏建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人们开始探讨建立一个新的全球治理体系,进而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秩序"。这个新世界秩序首先体现在"一个中心"的削弱或衰退,并在经济模式和文化价值体系上呈现多样性。在这个充满多样性的多中心的...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人们开始探讨建立一个新的全球治理体系,进而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秩序"。这个新世界秩序首先体现在"一个中心"的削弱或衰退,并在经济模式和文化价值体系上呈现多样性。在这个充满多样性的多中心的新世界秩序中,占主导性的发展趋势是兼容、融合和趋同,即各种价值观、模式、区域在竞争中相互学习,相互兼容,而不是消灭对方。相应地,中国社会科学需要走向世界,挣脱地方性知识的特殊性关切,形成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或增强理论的世界普遍性,从而与世界进行实质性的对话,进而影响世界进程和世界秩序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体系 新世界秩序 中国社会科学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基于现状、挑战及对策的考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贺东航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80,F0002,244,共16页
人工智能从早期的概念提出到现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影响已经涵盖了科技、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且对社会治理、国际关系、文化交流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在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现代化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在中国,人工智... 人工智能从早期的概念提出到现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影响已经涵盖了科技、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且对社会治理、国际关系、文化交流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在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现代化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在中国,人工智能已经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应用与实践,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为应对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相结合,就必须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抢占科技制高点、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以期实现弯道超车、加快现代化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工智能 新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的再经济化——数智时代的“经济社会”及其政治挑战
7
作者 孙国东 孙榆慧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5,246,共14页
数智时代,掌握算法的数据平台公司开始产生有别于国家公权力的社会私权力,从而使得类似于19世纪的“经济社会”再现于当下。与作为服务性权力的社会私权力相适应,这种经济社会带来了市民社会的“再经济化”。与作为压制性的社会私权力... 数智时代,掌握算法的数据平台公司开始产生有别于国家公权力的社会私权力,从而使得类似于19世纪的“经济社会”再现于当下。与作为服务性权力的社会私权力相适应,这种经济社会带来了市民社会的“再经济化”。与作为压制性的社会私权力相适应,这种经济社会基于技术封建主义的运作逻辑导致了公民性的部落化。数智时代的经济社会形成了条块分化与阶层分化结构耦合的社会结构,致使现代社会的功能分化结构性失能,为社会建设和民主发展带来了前所未见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 技术封建主义 部落化 条块分化 阶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法血亲礼制与城邦公民法制——先秦与古希腊社会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清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79-84,共6页
由于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主导性作用,先秦与古希腊社会通过分别承扬原始氏族制度中血缘关系与民主习俗两种不同的因素,形成了宗法血亲礼制与城邦公民法制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构,并进一步导致了血亲等级与血统等级两种不同的血缘等级制度,对... 由于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主导性作用,先秦与古希腊社会通过分别承扬原始氏族制度中血缘关系与民主习俗两种不同的因素,形成了宗法血亲礼制与城邦公民法制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构,并进一步导致了血亲等级与血统等级两种不同的血缘等级制度,对于中西社会结构的后续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社会 古希腊社会 宗法血亲礼制 城邦公民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根本保证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1 位作者 贺东航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11,共9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审计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审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出了一条契合中国国情的审计新路子。本文深入探讨了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中的根本保证作用,从实践逻辑、理论... 党的十九大以来,审计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审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出了一条契合中国国情的审计新路子。本文深入探讨了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中的根本保证作用,从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三个维度展开分析。首先,从实践逻辑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国家审计服务保障市域、省域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丰富实践中,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深刻体悟,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体系化框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孕育了深刻的实践逻辑,从而揭示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审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的亲自谋划和部署为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其次,从理论逻辑上,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经济监督理论与权力制约理论以及审计模式国际比较理论,阐释了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强调党的领导是经济监督的政治保证,是权力制约效能的有效保障。最后,从历史逻辑上,本文追溯了中国审计制度的悠久历史,从传统审计文化到现代审计制度的演变,展现了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历史传承和制度优势。由此,本文总结认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需要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集中统一领导 国家审计 根本保证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战与发展: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贺东航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246,共10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大数据精准嵌入社会经济文化公共治理各个方面,不仅引发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时代性变革,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具体内容,还为解...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大数据精准嵌入社会经济文化公共治理各个方面,不仅引发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时代性变革,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具体内容,还为解决经典作家思考的国家治理理论开辟了新的研究范式,同时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生态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和依据。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一方面为丰富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它所产生的挑战也推动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科学社会主义 经济理论 国家治理理论 生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战与应对:全民抗疫时期的中国社会思潮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贺东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0,共8页
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引发的全民抗疫究竟对中国社会公众的心态和认知带来了何种影响?对全民抗疫时出现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地方主义、反智主义等社会思潮进行分析,并尝试梳理其特征、背后的原因及挑战,可以发现:抗疫期间各类社会思潮的... 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引发的全民抗疫究竟对中国社会公众的心态和认知带来了何种影响?对全民抗疫时出现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地方主义、反智主义等社会思潮进行分析,并尝试梳理其特征、背后的原因及挑战,可以发现:抗疫期间各类社会思潮的形成,与社会分化背景下底层民众的观念表达、部分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中存在的问题、文化偏见所形成的分裂和鸿沟以及网络民众的自我情绪宣泄放大密切相关。为化解抗疫时期的各类社会思潮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国家应注重发挥主流媒体的社会价值培育功能,通过利益关系协调、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加强社会民众对制度体系的信任构建,最终在多元社会思潮下凝聚社会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抗疫 社会思潮 动向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维护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重大任务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汉文 陈帅弟 +1 位作者 贺东航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11,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立足经济监督定位,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政治统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准确把握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各项改革任务的核心要义,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成。本文基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核心内涵,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服务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并从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方面分析国家审计服务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平与效率实践过程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期科学擘画审计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审计重点任务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审计监督工作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强大的审计专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审计监督 经济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次产业与社会治理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苏建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2-92,共11页
六次产业与社会治理的实践与理念比翼齐飞。六次产业的核心内涵是融合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指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协商、共治。通过对淘宝村和互联网知识社群案例的量化实证研究和分析,论证六次产业与社会治理的相互关系。六次产业的发... 六次产业与社会治理的实践与理念比翼齐飞。六次产业的核心内涵是融合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指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协商、共治。通过对淘宝村和互联网知识社群案例的量化实证研究和分析,论证六次产业与社会治理的相互关系。六次产业的发展完善了社会治理机制,为纾解社会治理体系性困境提供了理念引导与实践支持;社会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为六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优质的人力资本与良性的社会资本。对六次产业与社会治理关系的研究刚起步,文章提出的观点为学术界对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次产业 社会治理 融合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切入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东航 于世润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独特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的独特性,不仅源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其研究的理论基础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议题。同时,如何从这些理论出发寻找合适...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独特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的独特性,不仅源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其研究的理论基础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议题。同时,如何从这些理论出发寻找合适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以及这一议题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如历史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过程追踪法、量化方法、质性方法等,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方法不仅帮助学者深入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多维度特点,还有助于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动因。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 切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幻觉”的存在主义阐释 被引量:10
15
作者 林曦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1,共11页
在文本生成和处理领域,人工智能所生成的文本可能是无意义、不连贯或者是循环往复的。人工智能所生成或处理的文本有可能不忠实于文本的来源,这种偏离理想预期的文本成本被称为人工智能“幻觉”。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 在文本生成和处理领域,人工智能所生成的文本可能是无意义、不连贯或者是循环往复的。人工智能所生成或处理的文本有可能不忠实于文本的来源,这种偏离理想预期的文本成本被称为人工智能“幻觉”。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幻觉”成为一个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幻觉”主要是由输出内容和源内容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扭曲或者破坏而产生,这其实与萨特的存在主义框架存在同构性。萨特的存在主义在显象和本体之间构建了一种映射关系,而这种映射关系是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讨论“幻觉”的产生机制。这一框架为我们探讨人工智能的“幻觉”问题提供了一个阐释学的工具和手段,可以用来检视人工智能“幻觉”的产生机制及其相应的伦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萨特 存在主义 幻觉 计算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海岁月”到延安时期:中共党建策略的演变及其长远影响——一项历史政治学的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东航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7,共12页
中共从成立初期的“上海岁月”至延安时期党建策略的演变对党的建设及中国革命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在共产国际支持下,中共上海时期的党建工作确立了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和运作模式,完成了从研究团体向初生政党的转变。这一时期党的基本框... 中共从成立初期的“上海岁月”至延安时期党建策略的演变对党的建设及中国革命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在共产国际支持下,中共上海时期的党建工作确立了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和运作模式,完成了从研究团体向初生政党的转变。这一时期党的基本框架、路径和规则得到确立,包括党的组织原则、内部治理结构、党员标准以及党的日常运作,等等。在延安时期,中共通过“整风运动”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党建策略,实现了思想统一和组织整合,为应对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战争挑战提供了坚实保障。特别是延安时期党建的特点和成就,包括思想建设、组织结构优化、领导层的示范作用、军队党建实践等方面,表明中共党建策略的演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与当时面对的政治环境变化以及中国革命的进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策略 “上海岁月” 延安时期 “整风运动” 政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性智慧”与中国发展研究论纲 被引量:58
17
作者 邓正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5-19,共15页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需"重新发现中国",而其中一个重大使命就是对中国人的"生存性智慧"进行理论阐释。当下"中国模式"研究存在着知识导向、制度导向、唯理主义预设等缺陷。以"生存性智慧"与"...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需"重新发现中国",而其中一个重大使命就是对中国人的"生存性智慧"进行理论阐释。当下"中国模式"研究存在着知识导向、制度导向、唯理主义预设等缺陷。以"生存性智慧"与"未意图后果"为关键词对"中国模式"进行"实践导向"的解释,有可能成为深入探究"中国模式"的一个较为可行的路径。如果我们以"生存性智慧"来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那么晚近30多年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大体上可以被视为这样一个过程:"生存性智慧"在关于意识形态的"真假结构"的庇护下、以经济交往中的"熟人交易"和政治交往中的"策略行动"为基本形态、以不同层次"生存共同体"的"共同利益"或"共同善"为依据、以经济发展的后果为最高"责任伦理"判准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未意图扩展"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性智慧 未意图后果 生存共同体 责任伦理 真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苏建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20,共5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学界开始对国家治理模式、国家治理能力、社会治理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了研究和探索。本文通过对治理概念的理论界定和中国现实社会治理模式的考察,阐述了国家治理体系现...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学界开始对国家治理模式、国家治理能力、社会治理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了研究和探索。本文通过对治理概念的理论界定和中国现实社会治理模式的考察,阐述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条件下社会治理的实质内涵和发展目标,提出新的"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就是逐步向以社区组织为主体的、社会自主管理为核心的自治管理模式转型。政府的主要职能不是行政干预和管制,以政府代替社会行动,实行政府包办,而是运用法律、法规、民主协商、社会政策来规范、引导、支持、服务社会自主管理。文章认为,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实现政府功能转交,是培育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实现治理模式转型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管控 社会管理 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围绕运气平等主义的论辩
19
作者 顾肃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5,196,共14页
运气平等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在分配体制中突出个人自主和选择的责任,克服运气在个人生活中的不利影响。通过阐述原生运气与选项运气、运气与选择的区分,强调个人需要为自愿选择的结果负责,而对自己不能控制的出身、遗传等因素形成的劣势,... 运气平等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在分配体制中突出个人自主和选择的责任,克服运气在个人生活中的不利影响。通过阐述原生运气与选项运气、运气与选择的区分,强调个人需要为自愿选择的结果负责,而对自己不能控制的出身、遗传等因素形成的劣势,则需要社会给予适当的补偿。德沃金主张资源平等论,社会通过在市场上购买假设的运气险来给予援助,福利机会平等论则主张,人们在平静的心态下思考清楚,并且未犯任何推理性错误对偏好进行彻底的慎思,以此表述偏好的机会是平等的。民主平等主义者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批评,提出抛弃疏忽的受害者反驳(或称苛刻反驳),以及羞辱或歧视反驳。运气平等原则可以用基本需要下的人道主义救助和权利论述来回应这些反驳,还可以用制度诠释的运气平等观来规定其适用阈的限制,即给予基本温饱水平下的人完全的援助,并强调并不把人自然事实上的差别当作关注点,而是当这些差别由社会制度性地形成劣势时才提供救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气平等 民主平等 运气/选择区分 制度运气平等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心灵哲学解释与价值规范
20
作者 顾肃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6,F0002,237,共10页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从认知理论和思维科学的视角对其本质和研究进路进行哲学解释和阐发。图灵主义理论从运作的实际效果看待人与机器思维之间的关联性。符号主义的进路和联结主义的进路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机制...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从认知理论和思维科学的视角对其本质和研究进路进行哲学解释和阐发。图灵主义理论从运作的实际效果看待人与机器思维之间的关联性。符号主义的进路和联结主义的进路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机制。塞尔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观则试图否认强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但也有人持与此不同的观点,他们基本支持图灵主义的思路。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利用需要尊重政治哲学中的平等、公正和权利观念,不得在人们之间制造偏见和歧视。操作人工智能系统需要遵守技术伦理规范,人们利用大数据操作导航、搜索引擎、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和动态识别,收集个人全面的行动信息都必须尊重个人隐私,确保安全可靠。严格防范和惩治利用图像、音视频仿真等深度伪造技术进行欺诈,加强监管利用人工智能创造出来的新的DNA聚合物、电脑病毒等产品。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尊重知识产权,对于具有很强自主学习和选择能力的通用人工智能更需要设置严格的人文价值规范,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维护人的整体利益,不得伤害人也不得在人受到伤害时不予救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心灵哲学解释 价值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