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努力营造社会科学创新的体制环境 被引量:4
1
作者 桑玉成 《复旦教育论坛》 2006年第2期8-10,共3页
社会转型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而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还需用特定的体制环境。本文分析了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规律,认为遵循这些特殊规律,营造一种能够促进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 社会转型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而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还需用特定的体制环境。本文分析了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规律,认为遵循这些特殊规律,营造一种能够促进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体制环境十分重要。这种体制环境主要的内容是: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及成果导向的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创新 体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创文化”:科学原创力的文化生态基础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海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4,共4页
文化生态是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土壤,它制约着人们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制约着国家的科学政策和科研体制,给科学突破、科学创新以持久而深刻的影响。文化因素是影响提升中国科学原创力的主要障碍之一。原创文化同原... 文化生态是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土壤,它制约着人们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制约着国家的科学政策和科研体制,给科学突破、科学创新以持久而深刻的影响。文化因素是影响提升中国科学原创力的主要障碍之一。原创文化同原创活动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关系,它是从观念、价值、传统层面上提升科学原创能力的基础。努力培育原创文化,对于提升我国科学原创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原创能力 文化生态 原创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学执政看干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被引量:2
3
作者 桑玉成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47,共2页
提升干部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其符合科学执政的要求,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当前,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实质性转变: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到以制度为中心的管理的转变;从“以官选官”到“以民选官”的转变;从干部的对上负责到干部的对... 提升干部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其符合科学执政的要求,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当前,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实质性转变: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到以制度为中心的管理的转变;从“以官选官”到“以民选官”的转变;从干部的对上负责到干部的对下负责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执政 干部制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人文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兼谈大学的通识教育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海江 《复旦教育论坛》 2006年第2期39-43,共5页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和最高价值取向,其实现有赖于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倡导和发展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人文”综合素质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 科学 人文 自由 通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
5
作者 袁会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19,共5页
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从理论方面来说,利益理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从实践方面来说,利益实践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基础;从人类发展史来说,利益关系尖锐对立是社会更替的决定性因素;改革30多年的经验表明,利益和谐与否... 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从理论方面来说,利益理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从实践方面来说,利益实践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基础;从人类发展史来说,利益关系尖锐对立是社会更替的决定性因素;改革30多年的经验表明,利益和谐与否直接决定和谐社会建设的质量和高度,其中,经济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政治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文化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家园,社会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生态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和谐 和谐社会 建设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是一所全新大学
6
作者 吴红燕 《社会》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社会》 社会问题 人文社会学科 研究生 社会变化 社会科学方法 经济转型时期 中国社会改革 学生辅导员 思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青年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方式变迁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波 李映秋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6-30,共5页
青年学生与社会思潮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过程。青年学生接受社会思潮方式的变迁与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社会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并与社会思潮及其传播方式的变化相互作用。当代青年学生对社会思潮接受方式的变化表现在接触领域... 青年学生与社会思潮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过程。青年学生接受社会思潮方式的变迁与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社会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并与社会思潮及其传播方式的变化相互作用。当代青年学生对社会思潮接受方式的变化表现在接触领域的生活化趋向,接受时空的交错与压缩趋向,接受层次的感性化趋向和接受过程的散点化与渗透性趋向。对青年学生社会思潮的教育要注重主流意识形态显性引导与隐性渗透相结合,注重青年学生社会思潮辨别能力和主体意识的培养,注重社会思潮影响下青年学生教育方式的生活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社会思潮 接受方式 生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叶方兴 孙其昂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2-167,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寻求专业化与科学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建设思路与发展趋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以及实际工作中积极主动地自我认知、自我建设以及自我实现的过程,旨在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一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寻求专业化与科学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建设思路与发展趋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以及实际工作中积极主动地自我认知、自我建设以及自我实现的过程,旨在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一门专业化的现代学科建制、科学的知识体系以及一项独立的职业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核心特质就在于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独有的专业特性、职业特性以及实践特性。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内部化、学术研究内部化以及实际工作的内部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锻造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自觉的学科意识;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意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精神;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 思想政治教育外部化 自觉 学科意识 边界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论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基础——基于欧洲、北美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韩欲立 温晓春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1,173,共7页
生态马克思主义基于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反思提出以平等和人道的方式来重新发现自然和社会,以高兹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欧洲范式为我们发现了社会主义与生态政治结合的可能性,以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北美范式则为我们... 生态马克思主义基于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反思提出以平等和人道的方式来重新发现自然和社会,以高兹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欧洲范式为我们发现了社会主义与生态政治结合的可能性,以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北美范式则为我们在哲学上重建了马克思的生态唯物主义,同时也在伦理上指出在社会主义发展观中的自然与社会的协同进化。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必须要解决当代的生态伦理-政治的话语体系与行动体系的断裂,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论将社会主义的生态伦理-政治话语置于更为广阔的可持续性伦理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性环节,从而尝试将自己从抽象伦理实现为现实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理性批判 物质变换断裂 协同进化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艳新 袁会敏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9-162,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内容也借鉴了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既源于我国的优良传统又反映我国现实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层次的社会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内容也借鉴了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既源于我国的优良传统又反映我国现实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个体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国家层次的核心价值观是主导,社会层次的核心价值观是中介,个体层次的核心价值观是基础。在当代中国,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大报告 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特征分析及引导策略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源源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1-134,共4页
自媒体(We Media)时代,由于其具有的交互性强、自主化、平民化、操作门槛低等各项特点,自媒体在当代大学生网络社交生活中普及的速度相当惊人。文章通过对上海市多所高校进行抽样,对大学生网络社交的行为特点及心理特征进行调查研究,进... 自媒体(We Media)时代,由于其具有的交互性强、自主化、平民化、操作门槛低等各项特点,自媒体在当代大学生网络社交生活中普及的速度相当惊人。文章通过对上海市多所高校进行抽样,对大学生网络社交的行为特点及心理特征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对自媒体(We Media)时代大学生网络社交进行利弊分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 MEDIA 自媒体 大学生 网络社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舆论导向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60,共5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舆论导向,并通过舆论的引导来促进社会主导价值观对公众思想观念的整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大课题之一。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以深入研究社会舆论为起点,认识社会舆论的特点、作用机制、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舆论导向,并通过舆论的引导来促进社会主导价值观对公众思想观念的整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大课题之一。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以深入研究社会舆论为起点,认识社会舆论的特点、作用机制、分布和走向;需要以着力构建价值认同为目标,多方位、多途径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还需要不断提高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从思想上、业务上、队伍上为做好引领工作提供各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舆论导向 价值认同 引导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中的协商机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肖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42,共8页
“风险社会”的突出表征是人为导致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使得以往的保险手段严重失灵;然而与之相关的却是风险责任的缺失,出现了所谓“有组织的不负责任”问题。改革现行风险治理模式,特别是明确责任分担就这样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就我国目... “风险社会”的突出表征是人为导致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使得以往的保险手段严重失灵;然而与之相关的却是风险责任的缺失,出现了所谓“有组织的不负责任”问题。改革现行风险治理模式,特别是明确责任分担就这样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就我国目前的复合风险状况和实际政治进程而言,协商民主提供了一条比较好的思路,也就是通过协商机制,形成具有合法性、公开性、平等性和责任性的治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有组织地不负责任 责任分担 协商民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学术生态的历史反思与现代重建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海江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6,共7页
中国现代大学学术体制的演变,可分为1949年以前的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时期。前一时期的大学体制以学术独立、政学分离为基本诉求,而后一时期的大学体制以计划学术、政学统一为基本特点。从组织形态上讲,当今中国大学以"政... 中国现代大学学术体制的演变,可分为1949年以前的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时期。前一时期的大学体制以学术独立、政学分离为基本诉求,而后一时期的大学体制以计划学术、政学统一为基本特点。从组织形态上讲,当今中国大学以"政学统一"的学术建制和"官本位"的管理体制为其核心特质。促进高校学术创新和学术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建设一种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为此,必须跳出计划体制管理模式,按照大学的逻辑办大学,加强学术同行评议,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术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学 学术生态 政学分离 学术独立 大学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实质与精神内涵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双丽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32,共3页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或核心地位的价值观的系统性存在,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基石和支柱。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价值判断...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或核心地位的价值观的系统性存在,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基石和支柱。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其形成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其社会性质的特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怨恨”的社会为什么有“未来”?——舍勒《三论资本主义精神之问题》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8,共7页
现代性问题的实质和核心就是资本主义精神,即它的起源、产生、结构和生命力等问题。对于它的起源和产生,学术界最广为人知的学说是马克斯.韦伯从新教伦理来阐释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论,但实际上比韦伯更早的是韦伯同时代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 现代性问题的实质和核心就是资本主义精神,即它的起源、产生、结构和生命力等问题。对于它的起源和产生,学术界最广为人知的学说是马克斯.韦伯从新教伦理来阐释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论,但实际上比韦伯更早的是韦伯同时代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桑巴特对此问题进行的独特的思考和解答。随后同样作为知识社会学创始人的马克斯.舍勒作为现象学的第二号人物,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精神与资产者类型的人的关系、资本主义精神的爱恨秩序、性情结构以及这种精神的生命力与资本主义未来的关系等问题的独特解答,构成了一战前后思想界关于现代性问题之思想的三驾马车。本文主要以舍勒的《三论资本主义精神之问题》为文本依据,对舍勒关于这一问题以及他对于桑巴特和韦伯思想的梳理做出了精到的分析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怨恨 资本主义精神 未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资本主义来搞好自己的社会主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巍 钱箭星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4期60-68,共9页
邓小平有关学习资本主义来搞好自己的社会主义的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是这个世界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特别是科技革命、管理革命延续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 ;二是当代资本主义内部也孕育了许多“新社会因素” ,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 邓小平有关学习资本主义来搞好自己的社会主义的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是这个世界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特别是科技革命、管理革命延续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 ;二是当代资本主义内部也孕育了许多“新社会因素” ,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大胆借鉴 ;三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制度还将长期并存 ,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邓小平 科技革命 社会生产力 产业革命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几个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高国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5期7-12,共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涉及到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性、逻辑性,又要体现传播接受的规律、政治教育和价值教育的规律以及教育规律。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国家意识形态与个体发展需求的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涉及到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性、逻辑性,又要体现传播接受的规律、政治教育和价值教育的规律以及教育规律。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国家意识形态与个体发展需求的关系、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解释证成与价值诉求吸引的关系、外在灌输与心理接受塑造信念信仰的关系、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与遵循教育规律的关系、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应然与现实体现的关系,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才能取得应有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观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权及其实现要领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8,74,共8页
今天,社会保障已不仅仅作为一项临时性救济性的事务,而是被越来越强烈要求"逐渐实现"的经济社会权利,并已构成人权谱系的新内容。政府在建设社会保障体制、实现社会保障权益方面,扮演了无可争议的"主角",其行为包... 今天,社会保障已不仅仅作为一项临时性救济性的事务,而是被越来越强烈要求"逐渐实现"的经济社会权利,并已构成人权谱系的新内容。政府在建设社会保障体制、实现社会保障权益方面,扮演了无可争议的"主角",其行为包括大幅度增加社保投入,加强监管力度,堵住制度性漏洞,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等等。社会保障权的实现还必须考虑各国发展的实际水平。我国社保体制的定位是"发展型福利",既要尽可能地实现普惠,又要量力而行,特别是把权利与责任挂起钩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人权 社会保障权 发展型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年代初现代化问题大讨论中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学花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28,共5页
20世纪30年代初国内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经济危机引发了一场现代化问题大讨论,学者们就如何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式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体现了学者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主义思想 基本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