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结果导向的社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研究——以都江堰市城北馨居灾后重建服务为例 |
朱晨海
曾群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7
|
|
2
|
人情、信任与工作关系:灾后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的伦理反思 |
曾群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5
|
|
3
|
生态系统视角下滞留患者的社会工作介入——基于上海市D院社工部临床个案记录分析 |
庄洁
陈岩燕
陈波
彭雁楠
沈宜君
吴晓慧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22 |
2
|
|
4
|
“社区为本”的综合社会服务:灾后重建中的社会工作实务 |
徐文艳
沙卫
高建秀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5
|
生命价值、生命能量激发与制度保障:灾后社会工作的多元反思 |
顾东辉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6
|
社会工作:和谐社会建设中德才融合的利他专业 |
顾东辉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7
|
社会工作服务效果评估:基于定性与定量方法的混合评估法 |
刘江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23
|
|
8
|
论社会工作的阴阳之道 |
顾东辉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
9
|
5·12震后社区中社会工作的专业智慧 |
顾东辉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10
|
文化、心理与临床技术:灾后临床社会工作探索 |
高建秀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1
|
社会工作介入晚期肿瘤患者的实践:家庭为本的视角 |
庄洁
陈岩燕
吴晓慧
孟馥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18 |
6
|
|
12
|
中间层和“双面胶”:枢纽型治理视角下政社关系的创新与重构——基于上海市J区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考察 |
王川兰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4
|
|
13
|
家庭主义、去家庭化和再家庭化:福利国家家庭政策的发展脉络与政策意涵 |
韩央迪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6
|
|
14
|
失业者的社会保护:超越社会保障的一种思路 |
曾群
|
《学习与实践》
|
2007 |
1
|
|
15
|
家庭治疗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
赵芳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3
|
|
16
|
转型期中国的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重构——基于上海的观察与反思 |
韩央迪
|
《江淮论坛》
CSSCI
|
2014 |
8
|
|
17
|
医务社工参与儿童器官捐献家属沟通工作的个案研究 |
张灵慧
傅丽丽
喻蕾涵
汪庭娟
殷维晨
翟晓文
|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8
|
低保对象为何退保难?动态分析策略下的退保模式及其变迁趋势研究 |
肖萌
陈虹霖
李飞跃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19
|
“三社联动”的内涵解构与逻辑演绎 |
顾东辉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7
|
|
20
|
从“区而不社”到共同体:社区治理的多维审视 |
顾东辉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