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老机构发展主要问题及公共福利政策建议——浦东新区案例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梁鸿 程远 +1 位作者 于娟 周莹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以及对养老机构需求的增长 ,开办养老机构成为一项新兴产业。从公共福利政策的角度 ,研究养老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公共福利政策 养老机构 服务质量 发展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视野下的人口研究与应对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15,180,181,共15页
在当前全球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深入认识人口不确定性的性质、来源及其在人口预测与政策应对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人口不确定性是人口系统的内在规定性,且在现代社会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相互交织作用下,呈现出不断增... 在当前全球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深入认识人口不确定性的性质、来源及其在人口预测与政策应对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人口不确定性是人口系统的内在规定性,且在现代社会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相互交织作用下,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虽然人口不确定性无法被完全消除,但我们可以在深化不确定性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将人口不确定性的不利影响控制在可知、可控的范围内,并充分发挥不确定性在多样性创造力上的潜力。在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利用技术、知识和治理的优势,可以构建具有灵活性、适应性的人口及相关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不确定性 人口转变 概率人口预测 政策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的近今发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魏星 王桂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共8页
本文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并指出当前学科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研究着重探讨未来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及重点研究领域。"十二五"期间重点研究领域应在:人口迁移、城市化... 本文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并指出当前学科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研究着重探讨未来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及重点研究领域。"十二五"期间重点研究领域应在:人口迁移、城市化对经济推动作用的定量分析与评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下的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展研究,城市化过程中乡-城迁移人口的户籍制度改革设计,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人口分布与受害迁移预案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口迁移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城市化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东老年社会事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彭希哲 梁鸿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14,共12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问题日益突出。研究老年社会事业发展,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老年社会事业规划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浦东新区的老年人口及需求的调查,分析了浦东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的特点,研究了老年人口的需求;从需求供给关系...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问题日益突出。研究老年社会事业发展,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老年社会事业规划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浦东新区的老年人口及需求的调查,分析了浦东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的特点,研究了老年人口的需求;从需求供给关系和资源配置等角度,探讨了浦东新区老年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口 人口老龄化 老年社会 浦东新区 生活照料 事业发展 家庭养老 社会福利事业 养老保障 高龄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视角下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 被引量:7
5
作者 黄祖宇 王桂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背景下,透过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表象,从结构层面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多维度探究,有助于清楚识别与理解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发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背景下,透过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表象,从结构层面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多维度探究,有助于清楚识别与理解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发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该研究利用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并将数据汇总至省级和区域层面,从城乡人口变动、城镇人口增长来源、城镇人口空间分布三个维度对2010—202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实证结果显示:①中国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是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度高于乡村人口减少的贡献度。②乡城人口迁移仍是中国城镇人口增长的绝对主力,其次为区划调整增长,最末为自然增长。③城镇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县域城镇人口变动对城镇化率的贡献度略高于市辖区城镇人口变动。④东北地区城镇化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乡村人口的减少,城镇人口已出现自然负增长和净迁出的现象,且该地区大多数县域城镇人口流失严重。据此,各级政府应及时审视过往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前提下,重点结合区域或城市自身的自然条件特点和城镇人口增减、分布状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人口城镇化发展策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可持续性人口城镇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发展 城乡人口变动 人口增长来源 人口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财政在社会保障发展中的贡献与作用:浦东案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诸敏蓉 梁鸿 +2 位作者 程远 徐麦琏 李海蕴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3年第6期27-32,15,共7页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中 ,公共财政发挥了重要的核心作用。以浦东新区为案例 。
关键词 公共财政 社会保障制度 浦东新区 上海 社会保障资金 财政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新形势下超大城市托育师资需求中长期变动的预测性分析
7
作者 沙莉 杨津津 +1 位作者 杨紫涵 魏星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60,共16页
以“七普”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经典队列要素法并借助PADIS-INT软件,分别对2024—2050年上海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需求的分年龄段规模与总规模做出预测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2024—2050年托育机构师资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并依据托育机... 以“七普”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经典队列要素法并借助PADIS-INT软件,分别对2024—2050年上海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需求的分年龄段规模与总规模做出预测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2024—2050年托育机构师资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并依据托育机构师资的现有供给水平进行供需比较。中方案结果显示:2024—2050年期间,上海市托育机构保育人员需求量将长期处于上升的总态势,由2024年的1.31万~1.69万人上升至2049—2050年的2.48万~3.4万人。未来二十余年,上海市保育人员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且保育人员缺口总体上呈增长态势。建议加强托育适龄儿童规模监测,依据单岁年龄组精准测算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需求规模;注重托育师资需求规模的前瞻性分析,重点聚焦托育人员;促进托幼师资统筹规划,分阶段调整保育人员供给水平;重视托育师资人才培养,构建6岁以下托幼一体化师资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育师资需求 人口预测 超大城市 供需关系 托育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因子与空间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5
8
作者 董春 刘纪平 +1 位作者 赵荣 王桂新 《遥感信息》 CSCD 2002年第4期61-64,共4页
通过建立包括居民地、公路、铁路、水系、高程带、坡度带、坡向带、土地覆盖等要素内容的地理因子库 ,以及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经济因子库 ,提取在一定区域内与人口分布密切相关的因子组成 ,并以其归一化相关系数作为定量... 通过建立包括居民地、公路、铁路、水系、高程带、坡度带、坡向带、土地覆盖等要素内容的地理因子库 ,以及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经济因子库 ,提取在一定区域内与人口分布密切相关的因子组成 ,并以其归一化相关系数作为定量分析的权重系数。本文提出的是实现人口在空间单元内遵循人口分布规律的空间化分布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因子库 空间人口分布 权重系数 贵州 归一化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极化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王桂新 毛新雅 张伊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共9页
根据增长极理论,在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省际)人口迁移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人口迁移对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极化的作用关系,可以发现:人口向三大都市圈的迁移集中促进了其经济的增长极化;受日趋活跃的人口迁移影响,20世... 根据增长极理论,在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省际)人口迁移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人口迁移对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极化的作用关系,可以发现:人口向三大都市圈的迁移集中促进了其经济的增长极化;受日趋活跃的人口迁移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三大都市圈经济的增长极化曲线呈单调上升二次函数增长趋势,显示其已进入一个新的加速成长和发展阶段。但目前人口迁入重心已明显由北南移,三大都市圈人口净迁移流场分布模式也已逐步由“三极”集中向相对“一极”化模式转变。我们应改变这种趋势,以形成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三极”并存、相互促进的都市圈空间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都市圈 人口迁移 经济增长 极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空间模式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桂新 董春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60,共6页
本文主要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人口迁移量的分布、长三角区外省际迁入人口对区内迁入目的地的选择以及长三角区内城际人口迁移流向形态等几个方面,系统地考察了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及其特征,从一个视角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人口迁移量的分布、长三角区外省际迁入人口对区内迁入目的地的选择以及长三角区内城际人口迁移流向形态等几个方面,系统地考察了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及其特征,从一个视角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城市群 人口迁移 空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人口少子高龄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桂新 沈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42,共10页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人口少子高龄化的发展速度不仅领先全国,而且直逼甚至超越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一现象之所以产生,乃人口转变的一般规律、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计划生育政策、文化与生育观念以及人口迁移等诸多因素共同作...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人口少子高龄化的发展速度不仅领先全国,而且直逼甚至超越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一现象之所以产生,乃人口转变的一般规律、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计划生育政策、文化与生育观念以及人口迁移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将有可能带来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科技创新、改变家庭结构及其社会生活关系、弱化社会发展活力等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有关方面可考虑采取适时调整人口及计划生育政策、建立公平合理的可持续社会养老体系、加快发展社会为老服务事业等有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转变 少子高龄化 和谐社会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和谐持续性发展与人才支撑复合系统协调性实证研究——以山西和谐持续性发展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鹏 史彦虎 +4 位作者 朱先奇 张洪潮 冀巨海 王桂新 邢玉桂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46-151,共6页
梳理区域和谐持续性发展和人才支撑研究文献,基于系统理论构建区域和谐持续性发展与人才支撑复合系统,对复合系统理论作出假设和理论分析,研究复合系统的协调性。以山西和谐持续性发展为例,分析了复合系统的协调性,从人才支撑角度提出... 梳理区域和谐持续性发展和人才支撑研究文献,基于系统理论构建区域和谐持续性发展与人才支撑复合系统,对复合系统理论作出假设和理论分析,研究复合系统的协调性。以山西和谐持续性发展为例,分析了复合系统的协调性,从人才支撑角度提出了实现山西和谐持续性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和谐持续性发展 人才支撑 复合系统 协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年代后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王桂新 刘建波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3年第4期1-10,共10页
主要根据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 ,多视角地考察了 1990年代后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特征 ,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带人口主要选择迁向东部地带的基本区域模式虽然十分稳定 ,但也发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 ;199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 主要根据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 ,多视角地考察了 1990年代后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特征 ,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带人口主要选择迁向东部地带的基本区域模式虽然十分稳定 ,但也发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 ;199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80 0 0元和 6 0 0 0元 ,分别是 1990年代后期省际人口迁移比较有意义的人口迁入、迁出收入“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O年代后期 中国 省际人口迁移 区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几个特征 被引量:54
14
作者 王桂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14,共9页
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的考察、分析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几个特征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口迁移逐步趋强并渐显高度活跃态势、农村人口的非户籍乡—城迁移始终为迁移主流、迁移原因及机制发生了重大转变、人口迁移的... 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的考察、分析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几个特征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口迁移逐步趋强并渐显高度活跃态势、农村人口的非户籍乡—城迁移始终为迁移主流、迁移原因及机制发生了重大转变、人口迁移的城乡—区域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迁移机制 城乡模式 区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年-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检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金瑞庭 王桂新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3,12,共7页
利用了1978-2009年之间的碳排放量和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人口密度以及城市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等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人口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机理和动态机制。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碳排量存在正的效应;而城市人... 利用了1978-2009年之间的碳排放量和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人口密度以及城市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等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人口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机理和动态机制。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碳排量存在正的效应;而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市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从长期来看对碳排量存在负的效应。提出了几项政策建议,期望引起相关决策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碳排放 动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养老问题 被引量:20
16
作者 熊巍俊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33,共4页
论我国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养老问题熊巍俊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寿命的大大提高;另外,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人口出生率大大降低。这两方面的变化带来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 论我国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养老问题熊巍俊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寿命的大大提高;另外,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人口出生率大大降低。这两方面的变化带来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社会养老 老年人口比例 家庭养老 养老问题 养老形式 老龄化进程 社会统筹 服务保障 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的社会阶层、社会流动与未婚先孕——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同贵 高向东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4,共9页
采用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从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的视角对影响流动人口未婚先孕的因素进行分析。关于社会阶层的研究结果显示,育龄妇女的受教育程度与月均收入水平两因素的影响结果显著,受教育程度越高未婚先孕的比例越低,收入越高未婚... 采用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从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的视角对影响流动人口未婚先孕的因素进行分析。关于社会阶层的研究结果显示,育龄妇女的受教育程度与月均收入水平两因素的影响结果显著,受教育程度越高未婚先孕的比例越低,收入越高未婚先孕的比例越低。育龄妇女的户口对未婚先孕不产生显著性影响;关于社会流动的研究结果显示,育龄妇女婚姻的教育匹配与户口匹配对未婚先孕有着显著性影响,教育匹配的上向流动增加未婚先孕的比例,下向流动降低未婚先孕的比例。但户口匹配却显示出上向流动降低未婚先孕的比例,下向流动增加未婚先孕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社会流动 未婚先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国宏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6-42,共7页
近年来,“生活质量”作为一个术语,频频见诸报刊,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有关“生活质量”问题的社会调查也在进行着,从东北到北京再到上海,大有向全国扩散的势头.然而,在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概念的“生活质量”,似乎遭到了不应有的忽视.人... 近年来,“生活质量”作为一个术语,频频见诸报刊,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有关“生活质量”问题的社会调查也在进行着,从东北到北京再到上海,大有向全国扩散的势头.然而,在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概念的“生活质量”,似乎遭到了不应有的忽视.人们将“生活质量”当作一个不言自明的术语来看待,以致于在概念上出现了混乱和混淆.只要信手翻检几篇有关“生活质量”问题的论文就不难发现,虽然大家都讨论“生活质量”,但在众人笔下,“生活质量”竟成了“千面观音”:一会儿以“生活水平”的同义语出现,一会儿以“人口质量”的共同体出现,一会儿又以“发展”的类形物出现,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在概念上存在如此纷歧的情况下,我们能期待“生活质量”调查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罗斯托 主导部门 经济增长过程 消费阶段 莫里斯 经济增长阶段 社会经济发展 生活质量指数 海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上流动的心理代价:农村大学生的情感体验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汪卫平 袁晶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25-37,共13页
多数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流动使个体在情感体验上“受益”,但也有学者提出流动带来的是“离解”效应。通过对知乎网站“农村大学生”话题的数据以及深度访谈的分析,发现处于社会流动过程的农村大学生虽有积极情感体验,但也有被忽视和压抑... 多数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流动使个体在情感体验上“受益”,但也有学者提出流动带来的是“离解”效应。通过对知乎网站“农村大学生”话题的数据以及深度访谈的分析,发现处于社会流动过程的农村大学生虽有积极情感体验,但也有被忽视和压抑的消极情感体验,进而支持整合“离解”与“受益”效应的解释。这种体验以“心路历程回溯”与“阶层旅行比较”两种逻辑联结起身份认同、教育流动、阶层忠诚及阶层位置等主题。对长距离流动者而言,积极体验是一种“突围的成就感”,因为获取了目标阶层文化资本;消极体验是“离开的煎熬”,主要是对原始阶层的忠诚带来的压力。对短距离流动者而言,积极体验是一种“投入的充实感”,在于流动者广泛的实践性参与;消极体验是一种“位置的焦虑”,是因为生存境遇所致。研究结论为当前农村大学生的校园与职场适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社会流动 情感体验 场域-惯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涂平 彭希哲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2-24,共3页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行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降低出生率和死亡率方面取得子巨大成就。但是,由于人口的巨大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行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降低出生率和死亡率方面取得子巨大成就。但是,由于人口的巨大惯性,我国人口仍然以每年净增1600万人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大陆总人口已于1991年年中达11.5亿。巨大的和不断增长的人口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人口 现状与问题 低生育率 死亡率 总和生育率 1990年 总人口 人口老化 期望寿命 性别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