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西南喀斯特瀑布水生苔藓植物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沉积类型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朝晖 陈家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3-611,共9页
作者于2005年11月赴桂西南野外考察了14个喀斯特瀑布,共采集245份水生苔藓植物标本和沉积样品。经室内分析研究,该地苔藓植物具有下列生物多样性特征:(1)苔藓(Bryophytes)种类多样性由11科19属36种(含变种亚种)组成,其中含广西新记录25... 作者于2005年11月赴桂西南野外考察了14个喀斯特瀑布,共采集245份水生苔藓植物标本和沉积样品。经室内分析研究,该地苔藓植物具有下列生物多样性特征:(1)苔藓(Bryophytes)种类多样性由11科19属36种(含变种亚种)组成,其中含广西新记录25种;藓类(Mosses)含8科15属30种,苔类(Liverworts)3科4属6种。(2)生活型多样性含高丛集型(38.89%)、矮丛集型(19.44%)、交织型(27.78%)和平埔型(13.89%)4种类型。(3)地理成分多样性含世界分布(13.89%),北温带分布(36.11%),热带亚洲分布s(16.67%),东亚分布(19.44.11%)和中国特有(13.89%)等5种成分。(4)苔藓生殖系统多样性由3种类型组成,其中雌雄异株(Dioecious)占总数的83.33%,雌雄同株异苞(Autoecious)占总数的2.78%,雌雄同株同苞(Synoecious)的种类仅占总数的13.89%。根据桂西南喀斯特瀑布沉积的环境和生物组成特征,可把生态沉积类型划分为:溪流瀑华,河流瀑华,石灰华坝和洞穴钙华4种沉积类型及12种生物沉积亚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苔藓植物 生物多样性 生态沉积类型 喀斯特瀑布 桂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琵琶潭瀑布岩溶沉积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智慧 张朝晖 李建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2,共5页
为了探索瀑布岩溶沉积物中生物多样特征,2006年12月对贵阳市琵琶潭瀑布岩溶沉积环境进行了野外生态学调查,采集样品和标本25份。经室内初步分析和鉴定,该瀑布岩溶沉积物中含有5大生物多样性类群共33个物种,它们是蓝细菌(Cyanobacteria) ... 为了探索瀑布岩溶沉积物中生物多样特征,2006年12月对贵阳市琵琶潭瀑布岩溶沉积环境进行了野外生态学调查,采集样品和标本25份。经室内初步分析和鉴定,该瀑布岩溶沉积物中含有5大生物多样性类群共33个物种,它们是蓝细菌(Cyanobacteria) 2个种,原生动物(Protozoan) 12个种,绿藻(Green algae) 1个种,硅藻(Diatoms) 10个种和苔藓植物(Bryophytes)8个种。生物多样性在琵琶潭岩溶沉积形成中的地质生态学贡献主要表现在: (1)生物表面为淡水碳酸钙晶体提供了附着基础;(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转移了二氧化碳,有助于碳酸钙沉积;(3)生物群落为瀑布岩溶沉积提供了骨架;(4)生物群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了岩溶沉积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蓝藻 原生动物 绿藻 硅藻 苔藓 生物岩溶沉积 琵琶潭瀑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华扇(Tufa Fan)沉积物中的微型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智慧 张朝晖 李建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0-675,共6页
为了探索石灰华扇沉积物中微型生物多样性特征,作者2006年7~9月对贵州中部马脚冲瀑布石灰华扇进行了野外生态学调查,采集样品和标本50份。经室内初步分析和鉴定,该瀑布石灰华扇中含有4大微型生物多样性类群共25个物种,它们是蓝细菌... 为了探索石灰华扇沉积物中微型生物多样性特征,作者2006年7~9月对贵州中部马脚冲瀑布石灰华扇进行了野外生态学调查,采集样品和标本50份。经室内初步分析和鉴定,该瀑布石灰华扇中含有4大微型生物多样性类群共25个物种,它们是蓝细菌(Cyanobacteria)1个种,原生动物(Protozoan)16个种,绿藻(Green algae)1个种,硅藻(Diatoms)7个种。此外,石灰华扇中还发现了苔藓植物(Bryophytes)6个种。石灰华扇沉积物的形成,是微型生物多样性一石灰华扇沉积相互作用的地质生态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生物多样性 蓝藻 原生动物 绿藻 硅藻 苔藓 石灰华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多样性合理布局探索茭白的可持续生产模式 被引量:25
4
作者 卢宝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118-123,共6页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有机体漫长演化的产物,其服务功能对人类的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相对较低的生物多样性,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更加速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单一化进程,导致系统平衡的破坏和丧失以及病、虫、草害...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有机体漫长演化的产物,其服务功能对人类的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相对较低的生物多样性,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更加速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单一化进程,导致系统平衡的破坏和丧失以及病、虫、草害的频频发生。在以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和修复为手段的农业可持续生产和发展的模式中,以农作物多样性的合理布局来提高农业生物多样性水平和控制病虫草害的实践,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即是将不同种类的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和栽种模式进行合理的间栽和套作,将病虫草害的发生控制在许可的范围内。结合浙江省茭白的可持续生产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引入生态农业和利用茭白及其相关作物的生物多样性合理布局的理念,探索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茭白可持续生产和发展的模式以及具体的生产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品种 农业生态 遗传多样性 病虫草害控制 间套作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样性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5
作者 严珺 吴纪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1-238,共8页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多样性除了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地上部分的初级生产力等生态系统功能,还会间接影响地下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生态系统过程。本文概述了植物多样性对土壤动物的影...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多样性除了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地上部分的初级生产力等生态系统功能,还会间接影响地下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生态系统过程。本文概述了植物多样性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及其主要机制,归纳了植物多样性通过改变输入土壤中的资源数量与资源多样性、微生境结构、土壤环境因子等影响土壤动物的途径。目前关于土壤动物群落对植物多样性的响应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争议,本文总结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特别指出了要加强研究影响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动物关系的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后续的生态效应和反馈、不同机制和途径的贡献定量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土壤动物 生态系统功能 土壤食物网 影响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徙鸟类中途停歇期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马志军 王勇 陈家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067-3075,共9页
大多数候鸟的迁徙活动由迁徙飞行和中途停歇两个部分组成。在迁徙过程中,鸟类要多次交替经历消耗能量的飞行阶段和积累能量的中途停歇阶段。从鸟类在中途停歇时期的能量积累速度、体重变化模式以及迁徙飞行中的禁食或食物限制、食物种... 大多数候鸟的迁徙活动由迁徙飞行和中途停歇两个部分组成。在迁徙过程中,鸟类要多次交替经历消耗能量的飞行阶段和积累能量的中途停歇阶段。从鸟类在中途停歇时期的能量积累速度、体重变化模式以及迁徙飞行中的禁食或食物限制、食物种类的改变、中途停歇的能量快速积累过程对消化器官的影响等方面,对目前迁徙鸟类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徙鸟类 中途停歇地 能量积累速度 表型可塑性 生理生态 能量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SCI》引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智慧 张朝晖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19-122,共4页
1985-2006年间共有27篇发表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刊物上的论文被(SCI》源期刊引证。涉及被引证第1作者20人。其中,3人2篇以上的论文被引证。23篇论文在22份(SCI)源期刊中引证了《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关键词 SCI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引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位波动的幅度与频率对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丁明明 黎磊 +1 位作者 金斌松 陈家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203,共12页
沉水植物是维持浅水湖泊清水稳态以及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生物类群.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造成湖泊水文情势的明显改变,对沉水植物的生长、繁殖和演替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选取2个水位波动幅度与2个波动频率(逐... 沉水植物是维持浅水湖泊清水稳态以及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生物类群.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造成湖泊水文情势的明显改变,对沉水植物的生长、繁殖和演替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选取2个水位波动幅度与2个波动频率(逐渐改变水位),以恒定水位作为对照,研究湿地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沉水植物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的生物量及地上和地下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对水位波动的响应.结果表明,相对于恒定水位,波动水位(低幅度低频率、低幅度高频率、高幅度低频率、高幅度高频率)对刺苦草的总生物量和获取限制资源相关器官有显著影响.相比于对照组,水位波动能够显著降低刺苦草分株数、叶片数、根数、根长、匍匐茎数、总匍匐茎长以及叶、根、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但会显著增加其株高和比叶面积.不同波动频率(低频率和高频率)和幅度(低幅度和高幅度)对光合器官的形态特征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叶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积累均受到波动幅度的显著影响.水位波动幅度显著改变了刺苦草的根数和根长,而波动频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对浅水湖泊受损刺苦草群落进行重建时,应避免较大幅度的水位波动,从而有利于增强植株快速恢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波动幅度 波动频率 形态响应 营养生长 沉水植物 刺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上植食性昆虫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佳卉 吴纪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239,共8页
地上地下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地上地下之间的相互联系还受到植食性动物取食作用的调节。地上植食性昆虫不仅可以改变地上植物或动物群落,还可以间接地影响土壤生... 地上地下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地上地下之间的相互联系还受到植食性动物取食作用的调节。地上植食性昆虫不仅可以改变地上植物或动物群落,还可以间接地影响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相关的土壤过程,进而对地上生态系统形成反馈。本文综述了地上植食性昆虫对土壤食物网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群落,以及相关土壤过程的影响;在已有研究报道的基础上,分析并归纳了地上植食性昆虫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途径和调控因素等,旨在较为全面地总结地上植食性昆虫对土壤生态系统的间接影响以及相关的影响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食性昆虫 土壤生物 土壤过程 陆地生态系统 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香纸沟岩溶藓类附生水生原生动物群落生态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智慧 张朝晖 李建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9-254,共6页
岩溶藓类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类型,维持了丰富的附生水生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2006年11月26日至2007年1月26日,对贵阳市香纸沟岩溶沉积环境中8种藓类附生水生原生动物群落进行了野外生态调查,采集样品和标本48份。经室内对附生水生原... 岩溶藓类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类型,维持了丰富的附生水生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2006年11月26日至2007年1月26日,对贵阳市香纸沟岩溶沉积环境中8种藓类附生水生原生动物群落进行了野外生态调查,采集样品和标本48份。经室内对附生水生原生动物培养、分离和鉴定,揭示了该区岩溶藓类附生水生原生动物群落具有下述特征:(1)水生原生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含24科26属36种。(2)水生原生动物群落含6个功能营养群。其中,原生动物光合营养群(P群,Pho-tosynthetic autotrophs),占总数的25%;细菌取食者群(B群,Bactivores detriti-vores),占总数的44.44%;腐生营养类群(S群,Saprotrophs),占总数的2.78%;食藻者类群(A群,Algivores),占总数的11.11%;非选择性杂食者群(N群,Nonselective omnivores),占总数的11.11%;食肉者群(R群,Raptors),占总数的5.56%。(3)根据岩溶水流、基质和藓类植物特征,划分该区附生水生原生动物生态群落为4个类型和8个亚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水生原生动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生态类群 藓类 岩溶环境 贵州香纸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水鸟对崇明东滩水产养殖塘的利用 被引量:45
11
作者 华宁 马志军 +4 位作者 马强 宋国贤 汤臣栋 李博 陈家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342-6350,共9页
自然湿地的丧失和退化给依赖湿地生存的水鸟带来了严重威胁,人工湿地作为水鸟栖息地的功能日益受到关注。水产养殖塘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类型之一。通过研究崇明东滩水产养殖塘冬季水鸟群落组成及其栖息地特征,发现大面积养殖塘比小面积养... 自然湿地的丧失和退化给依赖湿地生存的水鸟带来了严重威胁,人工湿地作为水鸟栖息地的功能日益受到关注。水产养殖塘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类型之一。通过研究崇明东滩水产养殖塘冬季水鸟群落组成及其栖息地特征,发现大面积养殖塘比小面积养殖塘吸引更多种类和更高密度的水鸟。养殖塘在放水前水位较高时吸引更多游禽栖息,而在放水后水位较低时吸引更多涉禽;在放水过程中,养殖塘中水鸟的种类最多,密度最大。另外,在放水的不同时期,不同的环境因子对水鸟群落的影响不同:放水之前,养殖塘水面面积和平均水深是水鸟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游禽种类和数量受水面面积影响较大,涉禽种类和数量受平均水深影响较大;放水过程中,裸地面积、芦苇面积、干扰程度、平均水深和水深变异对水鸟、游禽和涉禽的种类和数量起主要作用;放水之后,水深变异对水鸟种类和数量的影响较大,而影响游禽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因子是水面面积,影响涉禽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因子是水深变异。研究表明,通过对影响水鸟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的有效管理,养殖塘在提供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为水鸟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塘 人工湿地 栖息地利用 崇明东滩 水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徙鸟类对中途停歇地的利用及迁徙对策 被引量:56
12
作者 马志军 李博 陈家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04-1412,共9页
中途停歇地是迁徙鸟类在繁殖地和非繁殖地之间的联系枢纽,对于迁徙鸟类完成其完整的生活史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从鸟类的迁徙对策、中途停歇地的选择、鸟类在中途停歇地的停留时间、体重变化和种群特征以及中途停歇地的环境状况等方面,回... 中途停歇地是迁徙鸟类在繁殖地和非繁殖地之间的联系枢纽,对于迁徙鸟类完成其完整的生活史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从鸟类的迁徙对策、中途停歇地的选择、鸟类在中途停歇地的停留时间、体重变化和种群特征以及中途停歇地的环境状况等方面,回顾了中途停歇生态学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在迁徙对策理论的实验研究,小型鸟类在中途停歇地的停歇时间及体重变化的准确确定等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徙鸟类 迁徙对策 中途停歇生态学 中途停歇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观鸟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程翊欣 王军燕 +1 位作者 何鑫 马志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3-74,共12页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了有关中国内地观鸟组织、观鸟者和观鸟活动现状和发展的数据,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中国内地的观鸟者和观鸟组织发展迅速,观鸟者达到2万多人,其中5千多人加入了观鸟组织.各地观鸟组织开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了有关中国内地观鸟组织、观鸟者和观鸟活动现状和发展的数据,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中国内地的观鸟者和观鸟组织发展迅速,观鸟者达到2万多人,其中5千多人加入了观鸟组织.各地观鸟组织开展了观鸟普及、公众宣传教育、鸟类调查等大量活动,并普遍与保护区或公园、非政府组织、中小学和政府部门展开合作.目前观鸟组织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急需得到帮助.基于调查结果,为中国内地观鸟组织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①提升内部组织建设水平;②提高会员的参与度与能力;③加强与政府、媒体的合作;④推广生态观鸟旅游,提高经费来源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鸟组织 观鸟活动 观鸟者 中国内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浅碟湖泊沉水植物冬芽的分布及对植食水鸟的食物贡献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笑辰 秦海明 +4 位作者 金斌松 陈家宽 吴建东 刘观华 马志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589-6596,共8页
沉水植物的冬芽是植食性水鸟在越冬期的重要食物。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极为重要的水鸟越冬地,了解沉水植物冬芽的空间分布及其对越冬植食性水鸟的食物贡献可为水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10月和2013年4月,采用样方法调查了鄱阳湖... 沉水植物的冬芽是植食性水鸟在越冬期的重要食物。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极为重要的水鸟越冬地,了解沉水植物冬芽的空间分布及其对越冬植食性水鸟的食物贡献可为水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10月和2013年4月,采用样方法调查了鄱阳湖典型蝶形湖泊(沙湖)内沉水植物冬芽的种类、密度和空间分布。调查共记录到两种沉水植物冬芽,分别为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和罗氏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var.rosburghii)冬芽。10月份两种冬芽的密度分别为(9.53!1.73)个/m2和(25.78!3.97)个/m2,显著高于4月份的密度(2.52!0.91)个/m2和(4.76!1.17)个/m2(Z=3.712,P<0.01;Z=5.738,P<0.01);10月份两种植物冬芽的生物量(干重)分别为(3.07!0.65)g/m2和(5.43!0.75)g/m2,也显著高于4月份平均生物量(0.89!0.35)g/m2和(2.21!0.59)g/m2(Z=3.118,P<0.01;Z=3.821,P<0.01)。10月份罗氏轮叶黑藻冬芽密度显著高于刺苦草冬芽密度(Z=3.466,P<0.01),但4月份两种冬芽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Z=1.677,P=0.09)。丰水期(4—9月)能形成冬芽的两种沉水植物的平均水深分别为(2.63!0.15)m和(2.61!0.12)m。沙湖冬季刺苦草冬芽和罗氏轮叶黑藻冬芽是植食性水鸟的重要食物。估计水鸟越冬期在沙湖摄取两种植物冬芽约1.04×108个,共1.9×104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冬芽 分布 浅碟湖泊 植食性水鸟 食物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个线粒体基因片段的银鱼科鱼类系统发育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郭立 李隽 +1 位作者 王忠锁 傅萃长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9-459,共11页
银鱼科鱼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但其属间系统发育关系与属、种的界定尚存争议。研究使用线粒体12S/16S核糖体R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部分序列以及NADH脱氢酶亚基1全长序列重建银鱼科属间的系统发育。结果显示银鱼科鱼... 银鱼科鱼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但其属间系统发育关系与属、种的界定尚存争议。研究使用线粒体12S/16S核糖体R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部分序列以及NADH脱氢酶亚基1全长序列重建银鱼科属间的系统发育。结果显示银鱼科鱼类是单系群,白肌银鱼属在银鱼系统发育的基部,"大银鱼属+新银鱼属"、"间银鱼属+银鱼属"形成两个单系亚群,但日本银鱼属的位置没有很好解决。基于COI基因序列计算的"短吻-陈氏-太湖-近太湖新银鱼复合群"种间遗传距离为0—0.19%、"乔氏-寡齿新银鱼复合群"种间遗传距离为0%。整合研究结果与前人形态、分子证据,详细地讨论了银鱼的属、种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鱼 银鱼科 大银鱼 新银鱼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产品国际贸易的污染足迹分析 被引量:36
16
作者 马涛 陈家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8-512,共5页
从'污染足迹'的概念出发,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各工业部门的污染状况,核算了1994~2001年间中国工业产品国际贸易的污染成本和收益.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产品出口的污染密度要小于进口的污染密度;1999~2... 从'污染足迹'的概念出发,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各工业部门的污染状况,核算了1994~2001年间中国工业产品国际贸易的污染成本和收益.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产品出口的污染密度要小于进口的污染密度;1999~2001年中国虽然存在工业产品贸易顺差,实际上却向国外转移了污染足迹;化学工业的净进口帮助中国转移了最多的污染足迹,污染足迹的流入主要来自纺织业和机械工业的净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足迹 工业产品 国际贸易 工业三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林分结构对树附生苔藓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再超 谢斐 +3 位作者 林长松 左经会 向红 廖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38-143,共6页
为深入研究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为亚热带山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玉舍国家森林公园3种林分树附生苔藓种类及相关因子进行调查和测定,并应用群落多样性特征指数和排序的方法研究林分结构对树附... 为深入研究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为亚热带山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玉舍国家森林公园3种林分树附生苔藓种类及相关因子进行调查和测定,并应用群落多样性特征指数和排序的方法研究林分结构对树附生苔藓的影响。结果表明:树附生苔藓种类有18种(含1变种);冗余分析(RDA)揭示树木密度对附生苔藓群落的影响超过其他因子,解释了总变量的71.7%;林分类型对附生苔藓的分布影响最大,在十齿花为优势群落的混合林中不同林分树木水平上树附生苔藓的盖度和多样性最高,而在针叶混合林中最低。因此,进行森林管理时,应注意对不同林分的选择管理,以维持林分结构复杂性和树种多样性,进而更好地保护树附生苔藓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苔藓 物种多样性 林分结构 森林管理 森林生态系统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杂交后代中基因偏分离的产生原因及其进化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哲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1-810,共10页
在天然杂交–渐渗的过程中,来自双亲的等位基因在后代的不均等分布导致偏分离的产生。大量研究表明,偏分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过程中发现的偏分离现象及导致偏分离的原因,很少有研究关注偏... 在天然杂交–渐渗的过程中,来自双亲的等位基因在后代的不均等分布导致偏分离的产生。大量研究表明,偏分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过程中发现的偏分离现象及导致偏分离的原因,很少有研究关注偏分离带来的基因频率或基因型频率变化对进化产生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导致偏分离的主要因素,如基因相互作用、双亲间遗传分化、细胞质遗传和环境影响等,分析了偏分离的进化意义,认为偏分离的产生对群体进化潜力、性别比例、遗传多样性及维持分化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关注转基因进入野生近缘种群体后通过偏分离对群体长期进化潜力的影响,以及偏分离现象在群体世代间有何变化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分离 杂交渐渗 野生近缘种 进化潜力 选择 遗传连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度分析对转基因逃逸潜在环境风险评价的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卢宝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6,共10页
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大规模种植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甚至争议。经过遗传改良并具有自然选择优势的转基因作物进入商品化种植,可能将带来环境生物安全的顾虑。在这些生物安全的顾虑中,转基因通过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向栽培作物的野生近缘... 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大规模种植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甚至争议。经过遗传改良并具有自然选择优势的转基因作物进入商品化种植,可能将带来环境生物安全的顾虑。在这些生物安全的顾虑中,转基因通过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向栽培作物的野生近缘种逃逸及其导致的潜在环境风险,就是世人最为关注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之一。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转基因作物进行商品化生产之前都必须对转基因逃逸及其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进行严格评价。按照风险评价的框架,转基因向野生近缘种逃逸及其带来潜在环境风险的评价包括3个连续的步骤:1)检测转基因漂移到作物野生近缘种的频率;2)分析转基因在野生近缘种中的表达;3)确定转基因对野生近缘种群体适合度和进化潜力的影响。大量基因漂移的研究结果已表明,转基因通过基因漂移向栽培作物邻近的野生近缘种群体逃逸难以避免,而转基因也会在作物的野生近缘种群体中正常表达。因此分析和评价转基因为野生近缘种带来的适合度效应,对于转基因逃逸及其环境风险的评价至关重要。对适合度的概念及其进化意义进行介绍,并对如何利用转基因的适合度效应分析转基因逃逸的环境风险,以及对此类环境风险进行研究和评价的具体方法予以介绍。上述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将有助于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环境生物安全及其评价的全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转基因逃逸 生态风险评价 转基因生物 适合度效应 进化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海岸带大弹涂鱼复合体的隐存种与进化历史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卉 Gianluca Polgar +1 位作者 殷维 傅萃长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6,共12页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间断分布于西太平洋海岸带东亚与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但马来西亚种群的分类地位尚存争议。研究使用线粒体ND5基因序列(718 bp)与核位点Rag1基因序列(1395 bp)对西北太平洋海岸带11个地点的45尾大...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间断分布于西太平洋海岸带东亚与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但马来西亚种群的分类地位尚存争议。研究使用线粒体ND5基因序列(718 bp)与核位点Rag1基因序列(1395 bp)对西北太平洋海岸带11个地点的45尾大弹涂鱼属鱼类进行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结果表明大弹涂鱼包括东亚与马来西亚两个单系群,两者形成姊妹群关系。GMYC分析、*BEAST物种树支持大弹涂鱼东亚谱系和马来西亚谱系是不同种。分子测定年龄分析表明大弹涂鱼东亚谱系与马来西亚谱系之间的分化时间为2.73百万年。因此,西北太平洋海岸带大弹涂鱼是复合体,包括两个物种:东亚种群是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sensu stricto,而马来西亚种群是隐存种Boleophthalmus sp.。大弹涂鱼与隐存种之间的物种分化可能是晚上新世冰期海平面下降产生的地理隔离以及间冰期洋流对基因交流的阻碍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科 大弹涂鱼 系统发育 物种界定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