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京 史荫绵 +2 位作者 李惜惜 柳兆荣 丁光宏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4-47,38,共5页
本文观察了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CVHP)变化并分析了CVHP各指标的相关性联系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风患者CVHP各指标均显著差于对照组(P<0.05~0.01);CVHP各指标均可见显著相关性联系;颈动脉最小血流量(Q_(min)、... 本文观察了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CVHP)变化并分析了CVHP各指标的相关性联系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风患者CVHP各指标均显著差于对照组(P<0.05~0.01);CVHP各指标均可见显著相关性联系;颈动脉最小血流量(Q_(min)、最小血流速度(V_(min))、平均血流速度(V_(mean))、脑血管外周阻力(R)、脑血管零压顺应性(C_o)、颈动脉最大血流量(Q_(max))、和最大血流速度(V(max))及平均动脉血压(MBP)对脑血流量的多元回归方程起着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血管 血液动力学 相关性 CV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硅胶管流动腔系统模拟动脉脉动血流切应力和周向应力环境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徐趣 覃开蓉 +1 位作者 吴昊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选择硅胶管流动腔的前、后负荷,模拟生理脉动流条件下动脉内皮细胞所承受的切应力和周向应力环境。方法利用在体脉动血流切应力和周向应力波形,在求得硅胶管流动腔几何和力学特性的情况下,反向求解硅胶管流动腔内径、压力和流量波形... 目的选择硅胶管流动腔的前、后负荷,模拟生理脉动流条件下动脉内皮细胞所承受的切应力和周向应力环境。方法利用在体脉动血流切应力和周向应力波形,在求得硅胶管流动腔几何和力学特性的情况下,反向求解硅胶管流动腔内径、压力和流量波形;根据所求得的压力和流量波形,确定出硅胶管流动腔的后负荷(即输入阻抗)条件;利用冯忠刚等提出的三弹性腔九元件集中参数模型模拟该后负荷,并求出各元件参数。结果三弹性腔九元件集中参数模型模拟出的输入阻抗模和幅角与目标输入阻抗模和幅角能较好的吻合。结论该方法为选择合适的硅胶管流动腔前、后负荷,构建能较真实再现动脉脉动血流切应力和周向应力环境的硅胶管流动腔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管流动腔 脉动流 切应力 周向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的覆膜支架植入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限元模拟和引发逆行性A型夹层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孟庄源 马韬 +1 位作者 王盛章 董智慧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03-103,共1页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较为常见且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早期疗效安全有效等优点,目前已被推荐成为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覆膜支...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较为常见且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早期疗效安全有效等优点,目前已被推荐成为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覆膜支架在植入后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临床发现部分病人在植入覆膜支架之后会出现新的破口并引发逆行型A型夹层,而这可能跟支架植入后血管所受应力环境的改变有关。为了研究覆膜支架植入后引起新发破口的原因,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将覆膜支架植入具有病人特异性几何形态的B型夹层的真腔中有限元虚拟释放的方法;通过动物实验从形态学角度验证了该有限元虚拟释放方法的准确性;然后利用该方法将3款临床上常用的覆膜支架Talent、V aliant和cTAG虚拟植入同一个B型主动脉夹层中,并分析植入后血管壁上米塞斯应力的分布。发现3款支架植入后最大米塞斯应力均位于主动脉弓近端的裸支架锚定区;Talent和Valiant植入后主动脉弓部的最大米塞斯应力比cTAG大0.1~0.2 MPa。因此,由于覆膜支架植入后最大米塞斯应力的位置与临床上观察到的近端新发破口的位置较为一致,因此最大米塞斯应力可以作为评估新发破口风险的一个参数;通过最大米塞斯应力的比较,认为cTAG比其他两款支架引起近端新发破口的风险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逆撕型A型夹层 有限元模拟 覆膜支架 米塞斯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