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殖健康知识潜在类别分析的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与早恋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赵瑞 武俊青 +3 位作者 李玉艳 张俊国 金梦华 李亦然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6-440,共5页
目的将生殖健康知识潜类别作为调节变量,对中学生殖健康教育与早恋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应用潜类别分析对学生生殖健康水平重新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作为调节变量应用... 目的将生殖健康知识潜类别作为调节变量,对中学生殖健康教育与早恋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应用潜类别分析对学生生殖健康水平重新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作为调节变量应用混合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根据潜类别分组分析结果,在达到4类时AIC和aBIC达到最小,同时,保留5个类别时LMR和BLRT均不显著,支持保留4个类别,根据学生的生殖健康水平可以将学生分为4类,通过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学校生殖健康教育情况与早恋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类别2 (生殖道感染认知较低组)的学生,OR值为0.828,其他各类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R值均低于1,显示学校生殖健康教育的开展对于早恋来说为保护因素,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早恋行为。结论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并不会增加中学生早恋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健康知识和教育 早恋 潜在类别分析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普陀区中学生家长家庭性教育开展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金梦华 赵瑞 +2 位作者 武俊青 李玉艳 李亦然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22-826,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中学生家长家庭性教育开展状况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家庭性教育的完善提供建议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在上海市普陀区抽取2所中学的学生家长(n=269)进行自填问卷调查,调查上海市普陀区中学生家长...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中学生家长家庭性教育开展状况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家庭性教育的完善提供建议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在上海市普陀区抽取2所中学的学生家长(n=269)进行自填问卷调查,调查上海市普陀区中学生家长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比例及内容,并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35.3%的家长曾对孩子开展过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家长提供过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比例低于本科及以上的家长(OR=0.32,95%CI:0.13-0.81);与认为家长自身最应承担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责任相比,认为学校最应承担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责任提供过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比例较低(OR=0.50,95%CI:0.28~0.92)。结论中学生家长对子女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非常有限,对家庭性教育适宜年龄理解存在偏差,其观念和能力可能阻碍家庭性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性与生殖健康 家庭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区早孕和儿童免疫接种登记信息探讨女性孕前体质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郭冬梅 房宇航 +3 位作者 杨智曦 秦斐 周维谨 毛燕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7-421,共5页
背景出生体质量影响母婴健康状况,其可能与女性孕前健康状况、体质指数(BMI)等因素相关。目的以上海市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早孕登记信息和免疫接种登记信息为基础,了解上海市社区孕产妇健康状况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情况并探讨女性孕前BMI与... 背景出生体质量影响母婴健康状况,其可能与女性孕前健康状况、体质指数(BMI)等因素相关。目的以上海市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早孕登记信息和免疫接种登记信息为基础,了解上海市社区孕产妇健康状况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情况并探讨女性孕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招录了2016年1—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孕建卡的女性,且新生儿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册进行儿童预防接种。根据该中心的早孕和儿童免疫接种登记信息,收集女性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前BMI、孕次等)、新生儿一般资料(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等)。比较不同女性特征和新生儿特征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女性孕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胎龄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女性年龄、户籍地、孕次、孕前BMI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9例孕妇孕前平均BMI为(21.8±2.3)kg/m^2,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 374.3±469.6)g。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孕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无相关关系(r=0.072,P=0.290)。但上海户籍女性孕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线性负相关(r=-0.273,P=0.007)。新生儿胎龄与其出生体质量呈线性正相关(r=0.485,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性别、胎龄是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女性孕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相关,仅上海户籍女性孕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线性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孕前保健 孕前体质指数 出生体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东城区已婚流动人口性生活现状及危险性行为分析
4
作者 李玉艳 韩颖 +4 位作者 姜楠 孙亚坤 赵瑞 李亦然 武俊青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44-748,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已婚流动人口的性生活情况及危险性行为发生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流动人口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和服...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已婚流动人口的性生活情况及危险性行为发生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流动人口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和服务/娱乐场所选择18~49岁的育龄流动人口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婚育史及婚育观念,性生活频率、商业性行为情况等。采用SAS9.2软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已婚流动人口1866人,仅有73.20%的流动人口调查时与配偶居住在一起,平均每月性生活次数为4次(P25=3,P7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流动人口的性生活频率低于男性(OR=0.654,95%CI:0.500~0.856),年龄20~29岁组(OR=11.506,95%CI:1.243~106.517)、30~39岁组(OR=9.584,95%CI:1.042~87.089)流动人口性生活频率高于年龄<20岁组,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6999元的流动人口性生活频率高于家庭平均月收入<1000元组(OR=2.162,95%CI:1.111~4.208)。在调查时最近1年内,发生过婚外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同性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24%、0.43%和0.32%,其中分别有3人(0.16%)具有2种以上危险性行为;与男性相比,女性发生危险性行为的风险较低(OR=0.252,95%CI:0.113~0.560)。结论北京市东城区已婚流动人口的性生活状况并不理想,夫妻分居现象较为严重。尽管自我报告的危险性行为比例不高,但是仍需要加强安全性行为方面的宣教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性生活频率 危险性行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