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属(Lycopersicon)基因组DNA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景富 赵凌侠 +2 位作者 许向阳 唐克轩 开国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16,共6页
文章对番茄属 9个种 4 3份材料进行了 RAPD分析 ,用 2 6条随机引物 (10碱基 )共检测到 199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14 6个 ,占总扩增位点的 73.36 %。 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基因杂合度、遗传丰度和遗传离散度的研究结果表明 ,遗传多样... 文章对番茄属 9个种 4 3份材料进行了 RAPD分析 ,用 2 6条随机引物 (10碱基 )共检测到 199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14 6个 ,占总扩增位点的 73.36 %。 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基因杂合度、遗传丰度和遗传离散度的研究结果表明 ,遗传多样性均有野生类群大于普通番茄类群的趋势 ,说明野生类群中存在着更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基因组 遗传多样性 RAP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上海及其周边省份汉族人群XRCC3基因Thr241Met多态与脑胶质瘤遗传易感性关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可可 刘艳红 +5 位作者 张海石 钟逾 刘宏亮 卢大儒 黄峰平 周良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及其周边省份汉族人群中脑胶质瘤患者X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3(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3,XRCC3)Thr241Me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探讨其与脑胶质瘤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目的:分析上海及其周边省份汉族人群中脑胶质瘤患者X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3(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3,XRCC3)Thr241Me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探讨其与脑胶质瘤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aqMan技术检测我国上海及其周边省份(江苏、浙江、安徽等)汉族人群中771例脑胶质瘤患者(病例组)和752例非肿瘤对照受试者(对照组)XRCC3基因Thr241Met多态性;应用统计学方法对TaqMan技术成功检测分型结果进行处理,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脑胶质瘤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1468例受试者(病例组760例,对照组708例)应用Taq- Man技术成功进行了目标基因检测及分型。基因分型成功率为96.4%。统计学分析发现:对照组C和T等位基因频率以及TC、TT基因型频率与病例组无显著差异。经年龄和性别因素校正,TC基因型(P=0.909;OR=0.981;95%CI=0.701~1.371)或TT基因型(P=0.642;OR=0.7;95%CI=0.156~3.146)与CC基因型相比并不增加脑胶质瘤的发生风险。结论:我国上海及其周边省份汉族人群XRCC3基因Thr241Met的变异基因型TC和TT可能不是脑胶质瘤的遗传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疾病遗传易感性 XRCC3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斑蝥素对肝癌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8
3
作者 胡和平 张俊平 +4 位作者 应康 肖振宇 吴红梅 毛裕民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 :研究抗癌药斑蝥素对肝癌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 12 .5 μmol/ L 斑蝥素作用于肝癌 QGY770 3细胞 2 4 h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 :斑蝥素抑制细胞表达参与细胞周期进程基因 (如 p 2 7、ref - 1、D... 目的 :研究抗癌药斑蝥素对肝癌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 12 .5 μmol/ L 斑蝥素作用于肝癌 QGY770 3细胞 2 4 h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 :斑蝥素抑制细胞表达参与细胞周期进程基因 (如 p 2 7、ref - 1、DN Apolymerase delta、X RCC9等 )、能量代谢基因 (如 malate dehydrogenase、ADP/ ATP translocase等 )、致瘤活性基因 (如 c- myc、tre等 )以及肿瘤特异表达基因 (如 bladder cancer related protein等 )。相反 ,斑蝥素促进了多种细胞生长抑制基因 (如 BCRA2、BTG2、dual- specificity protein phosphatase等 )以及凋亡相关基因 (如 ATL - derived PMA- responsive peptide等 )的表达。 结论 :斑蝥素改变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QGY7703细胞 斑蝥素 基因芯片技术分析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藻氨酸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α酶切片段的产生 被引量:7
4
作者 赵瑞 刘建民 +4 位作者 赵文元 黎莉 霍克克 许奕 黄清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18-320,i015,共4页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在红藻氨酸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凋亡神经元中,对其已知底物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eIF2α)的作用。方法:制备红藻氨酸诱导大鼠癫痫模型,记录模型发作行为及脑电图表现,以TUNEL法检测模型癫痫发作终止...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在红藻氨酸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凋亡神经元中,对其已知底物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eIF2α)的作用。方法:制备红藻氨酸诱导大鼠癫痫模型,记录模型发作行为及脑电图表现,以TUNEL法检测模型癫痫发作终止后12、24、48、72和96h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同时以Westernblot法检测模型鼠海马eIF2α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癫痫发作后12h出现凋亡神经元,随时间延长,海马神经元凋亡数不断增加,72h达高峰;发作后24h海马神经元出现了Caspase3酶切eIF2α产生的片段,并逐渐变浓,至72h。结论:癫痫模型大鼠海马中Caspase3酶切eIF2α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时间一致,提示在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eIF2α被Caspase3酶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海马 凋亡 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对羟基磷灰石的附着能力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岷峰 李德懿 李宗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对羟基磷灰石(HA)的附着能力。方法将与牙周病和龋病发生密切相关的6种国际参考标准菌株(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核梭杆菌、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分别接种于模拟口腔环境的改良MD-... 目的研究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对羟基磷灰石(HA)的附着能力。方法将与牙周病和龋病发生密切相关的6种国际参考标准菌株(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核梭杆菌、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分别接种于模拟口腔环境的改良MD-300恒化器中培养,1 h后分离培养HA表面附着的细菌,检测各菌种对HA的附着能力及其相互作用。结果检测菌种中,血链球菌对HA的附着能力最强,其他依次为黏性放线菌、变形链球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核梭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和黏性放线菌均能增强牙周致病菌对HA的附着能力,变形链球菌降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附着能力;所有牙周致病菌均降低血链球菌对HA的附着能力,而对变形链球菌和黏性放线菌无明显影响。结论牙周致病菌对HA的附着能力明显弱于致龋菌,其借助早期定植菌成为牙周生态系的优势菌和牙周病的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致病菌 致龋菌 附着 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中caspase3新底物的寻找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瑞 黎莉 +2 位作者 刘建民 霍克克 赵文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8-520,共3页
目的:在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中寻找caspase 3新底物。方法:建立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组织cDNA文库,构建含caspase 3的P12和P17两亚基的三杂交诱饵载体,检测其效果,并进行酵母三杂交筛库。结果:成功建立了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组织cDN... 目的:在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中寻找caspase 3新底物。方法:建立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组织cDNA文库,构建含caspase 3的P12和P17两亚基的三杂交诱饵载体,检测其效果,并进行酵母三杂交筛库。结果:成功建立了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组织cDNA文库,构建了大鼠caspase 3基因的酵母三杂交诱饵载体,并通过caspase 3与eIF2α之间的相互作用验证;以此三杂交诱饵载体筛库获得caspase 3的新底物PIAS1及MIZ1。结论:从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的cDNA文库中筛库获得caspase 3的新底物,为进一步研究caspase 3在癫癎发作引起海马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海马 底物 CASPASE 3 PIASl MIZ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G嵌合肽CP12基因的构建和原核系统表达
7
作者 徐万祥 熊艳 +5 位作者 孙志达 廖矛川 顾少华 应康 刘建平 谢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HCG嵌合肽 CP12基因 基因构建 原核系统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组氨酰TRNA合成酶类似物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8
作者 孟宪芳 施静 +1 位作者 刘晓春 陈金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07-2409,共3页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并纯化人类组氨酰TRNA合成酶类似物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设计引物扩增其开放阅读框,重组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并在大肠杆菌M15中诱导表达;应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结果:①成功构建人类组氨酰T...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并纯化人类组氨酰TRNA合成酶类似物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设计引物扩增其开放阅读框,重组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并在大肠杆菌M15中诱导表达;应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结果:①成功构建人类组氨酰TRNA合成酶类似物的原核表达载体;②经NI亲和层析获得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③制备了高滴度的兔抗人类组氨酰TRNA合成酶类似物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结论: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今后研究该蛋白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组氨酰tRNA合成酶类似物 原核表达 抗体 多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3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和初步鉴定
9
作者 罗星 孔雪 +5 位作者 徐坚 于娜 张峪涵 仙玲玲 杨磊 黄瑾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66-169,共4页
构建和转化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 3,NT3)的酵母诱饵重组质粒,为通过酵母双杂交研究NT3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用PCR扩增NT3基因cDNA中编码完整开放读框的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与pLexA载体定向重组;用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 构建和转化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 3,NT3)的酵母诱饵重组质粒,为通过酵母双杂交研究NT3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用PCR扩增NT3基因cDNA中编码完整开放读框的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与pLexA载体定向重组;用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将核苷酸序列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入EGY48[p8op LacZ]酵母菌株。结果成功构建pLexA NT3重组质粒。转化有重组质粒和pLexA空载体的二种EGY48[p8op LacZ]酵母都能在SD Gal Raf His Ura培养基中长成白色菌落(同时,转化pLexA pos阳性对照质粒的酵母菌在相同条件下长成蓝色菌落),但都不能在SD His Leu Ura培养基中生长,在SD His Ura液中培养16h后,OD600均值均为0.8±0.1。这表明,重组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没有激活LEU2和lacZ酵母报告基因表达的活性,也没有酵母毒性作用。因此,构建的诱饵重组质粒可以用于下一阶段的人胎脑cDNA文库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3 酵母双杂交 诱饵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中IDO1和p5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成 赵华 +4 位作者 陈道桢 张金秋 卢大儒 杭晨 印永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79-1481,共3页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在卵巢上皮性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p53突变、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1例EOC中IDO1和p53蛋白的表达;肿瘤细...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在卵巢上皮性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p53突变、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1例EOC中IDO1和p53蛋白的表达;肿瘤细胞p53蛋白阳性百分数作为卵巢癌TP53突变的替代标志物。结果IDO1在EOC中阳性率为54.1%,p53突变在EOC中占77.5%。单因素分析显示,IDO1表达与EOC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腹膜转移无关,IDO1表达与EOC组织亚型、p53突变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IDO1表达与p53突变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DO1高表达组的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DO1表达与p53突变有关,IDO1和p53可能共同参与EO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上皮性癌 IDO1 P53 突变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修饰甲基-Cp G结合蛋白2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相关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晔阳 赵健元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ASD患儿和对照组c DNA样本来自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实验中的细胞株包括人胚肾上皮细胞系HEK-293T、小鼠神经干细胞系NE-4C和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实... 目的探讨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ASD患儿和对照组c DNA样本来自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实验中的细胞株包括人胚肾上皮细胞系HEK-293T、小鼠神经干细胞系NE-4C和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实验动物为野生型C57BL/6J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ASD患儿和对照组外周血c DNA中甲硫氨酰-tRNA合成酶(MARS)表达水平;串联亲和纯化法检测与MARS存在互作关系的转录因子;免疫沉淀和液相质谱法研究Hcy对该转录因子的修饰作用以及可能的赖氨酸残基修饰位点;Ch IP实验在细胞系和小鼠中验证该转录因子与其下游靶基因启动子的结合受MARS或Hcy的影响;比较ASD患儿和对照组c DNA样本中这些靶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①ASD患儿的MARS转录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MARS与MeCP2互作;②Hcy可修饰到MeCP2的7个赖氨酸残基位点上,以此抑制MeCP2与DNA甲基化Cp G结合,使受MeCP2调控的下游神经发育基因GRIN2A、BDNF等转录水平上调(P<0.01);③42.9%ASD患儿GRIN2A、BDNF、EAAT1~4基因转录水平高于对照组均值;ASD患儿EAAT2、EAAT4基因平均转录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MARS表达水平和Hcy浓度使MeCP2被Hcy修饰,降低了MeCP2蛋白与DNA甲基化Cp G的结合活性,从而影响MeCP2下游神经发育基因的转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同型半胱氨酸修饰 甲基-CpG结合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