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增强与生命三态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庆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47,67,共9页
当前增强技术讨论的一个重要基础性问题是治疗与增强的划界区分,这种区分建立在疾病与功能的分野之上。但是理解人类增强仅仅靠增强与治疗之间的二元论区分是不够的,容易简化人类增强问题的意义和价值。立足于日常状态、疾病状态和增强... 当前增强技术讨论的一个重要基础性问题是治疗与增强的划界区分,这种区分建立在疾病与功能的分野之上。但是理解人类增强仅仅靠增强与治疗之间的二元论区分是不够的,容易简化人类增强问题的意义和价值。立足于日常状态、疾病状态和增强状态三种生命状态的划分,从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被遗忘的意义基础这一命题出发,可以推演出另一个命题:日常状态可以被看作增强技术被忽略的意义基础。从这一命题出发,疾病说从疾病状态找到自身的根据,而功能说则从日常状态中获得更为准确的解释。更为重要的是,增强状态不仅具有区别于日常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处,而且还有独特的想象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增强 日常状态 疾病状态 增强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研究中的心理主义及其当代超越
2
作者 杨庆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5,共9页
从现象学史上看,胡塞尔将批判反思心理主义作为自身逻辑研究的开端,并构建起经典现象学体系。当代记忆研究也可以按照这一路径展开,即对当代记忆研究中的心理主义进行反思和批判。然而,不同于现象学,记忆研究中的心理主义指向心理学与... 从现象学史上看,胡塞尔将批判反思心理主义作为自身逻辑研究的开端,并构建起经典现象学体系。当代记忆研究也可以按照这一路径展开,即对当代记忆研究中的心理主义进行反思和批判。然而,不同于现象学,记忆研究中的心理主义指向心理学与记忆问题的关系,指向心理学在记忆研究中的起点地位。对心理主义的传统超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反思路径:自然科学式的路径和现象学式的路径。自然科学式的路径即将心理学还原为生物—物理层面现象,从而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解决;现象学式的方法即将心理学从现象学角度加以批判。这两种超越路径各有缺陷,前者存在重新陷入到逻辑实证主义的局限中,而后者容易忽视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反思心理主义的根本所在是指出实验心理学的记忆研究开始远离了记忆原初的规定性,需要做的是回到记忆本身并将记忆看做是人类生存现象的主要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研究 心理主义 现象学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道德人工智能可行吗--从精神医学用途到道德增强 被引量:4
3
作者 尹洁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3期1-7,13,共8页
弱道德人工智能试图通过采取信息增强的方式达到道德增强的目的。试图探索一种苏格拉底助手式的弱道德人工智能的可行性。从精神医学中使用的聊天机器人具体例子引入,在预设这种精神医学应用前景的基础上追问一般性的道德信息增强是否... 弱道德人工智能试图通过采取信息增强的方式达到道德增强的目的。试图探索一种苏格拉底助手式的弱道德人工智能的可行性。从精神医学中使用的聊天机器人具体例子引入,在预设这种精神医学应用前景的基础上追问一般性的道德信息增强是否可行。进一步探究弱意义上的道德增强绕过动机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借助于梳理哲学中历来关于道德动机的论争,并经由动机伦理和康德式义务论视角来论证,指出弱道德人工智能设想中隐含的悖论,在结论部分尝试性地给出解决这一悖论的可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天机器人 弱道德人工智能 动机伦理 信息增强 道德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中的“信任”与“配享信任”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泓邑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27,共5页
当代大数据驱动的生物医学研究,需要在采集、汇聚并共享利用研究参与者(患者)的大量敏感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不同机构、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信任缺失问题阻碍着数据共享和利用。在规范层面,维持或重建信任必须做到配享信... 当代大数据驱动的生物医学研究,需要在采集、汇聚并共享利用研究参与者(患者)的大量敏感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不同机构、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信任缺失问题阻碍着数据共享和利用。在规范层面,维持或重建信任必须做到配享信任,尽管配享信任不一定蕴含着获得信任。传统人际间信任蕴含一定程度的不透明,但配享信任蕴含透明、可审计等要素,实现配享信任首先要求承认不信任的合理性,进而通过实现透明、可审计等不要求传统信任的方式,辩证地重建信任。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信任”特征而能够帮助建立极高程度的配享信任,从而重建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大数据区块链 隐私 配享信任 宽泛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意治理”模式化解生物样本数据库研究中的理解难题:何以可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泓邑 庞聪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5期533-540,共8页
生物医学研究参与者给出有效知情同意的条件之一是其理解同意书中披露的信息。但在实践中,研究人员一直面临参与者理解程度低这一难题。生物样本库与健康数据库(生物样本数据库)采用的各种同意模式也都面临该难题。在知情同意中不断告... 生物医学研究参与者给出有效知情同意的条件之一是其理解同意书中披露的信息。但在实践中,研究人员一直面临参与者理解程度低这一难题。生物样本库与健康数据库(生物样本数据库)采用的各种同意模式也都面临该难题。在知情同意中不断告知具体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等信息,并不能增进参与者的理解,也不足以保障其权益。由于治理安排信息,包括伦理监管手段、隐私保护方案等,相较于科研目的与技术路线等信息,与参与者的权益、价值等关联更大,且显然更简单易懂,于是提出在同意书中披露治理安排的“同意治理”模式,要求为生物样本数据库建立可靠的治理,参与者在知情同意过程中理解治理安排,自主选择是否同意。西方的经验研究显示非常多的参与者愿意同意,尽管其理解程度仍然相对较低。从规范层面论证一旦可靠的治理安排被建立,即使参与者没有在初次同意时完全理解治理安排,也能够充分保障参与者的权益,使研究成为合乎伦理的,因而没有必要强求每一位参与者都在初次同意时,完全理解同意书中披露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大数据 知情同意 “同意治理”模式 可靠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的空间性 被引量:46
6
作者 杨庆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58,174,175,共14页
目前理解元宇宙的主要方式是将元宇宙视为技术意义上的虚拟空间。在这一方式中,一种虚拟世界、数字世界被技术构造出来。然而要更好地理解这一点,需要对元宇宙的空间性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只有在元宇宙的空间接口、空间构造及特征、空间... 目前理解元宇宙的主要方式是将元宇宙视为技术意义上的虚拟空间。在这一方式中,一种虚拟世界、数字世界被技术构造出来。然而要更好地理解这一点,需要对元宇宙的空间性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只有在元宇宙的空间接口、空间构造及特征、空间经验的基础以及空间边界和空间转移等问题得到更好地揭示之后,才能对这一新的与人类未来命运相关的技术现象有恰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空间 人类未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文方法论的四重追问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庆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93,共13页
数字人文并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而且有着整体性方法论的意义。尽管文学领域对于数字人文方法论有着一定的学术自觉,但缺乏足够的理性反思。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四重追问来夯实理性反思。通过思想史追问发现数字人文方法是涉及数字人文... 数字人文并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而且有着整体性方法论的意义。尽管文学领域对于数字人文方法论有着一定的学术自觉,但缺乏足够的理性反思。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四重追问来夯实理性反思。通过思想史追问发现数字人文方法是涉及数字人文学科自主性与合法性的方法论;通过情绪论追问发现数字人文方法关涉到“失向”这一生存体验以及“理性傲慢”的时代情绪;通过本体论追问发现数字人文方法背后的数字对象及数据经验等本体存在;通过主体性追问发现数字人文中从生产主体到研究主体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理性方法 数字方法 本体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想象化及其限度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庆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6,共8页
合理的技术想象有助于技术的健康发展,而过度的技术想象有害于技术发展。就AI来说,已经出现了一种AI的过度想象化的现象。AI过度想象化的科学基础是AI科学研究出现的一些突破进展,而理性基础可以追述到卡西尔和韦伯的神话思维与祛魅思... 合理的技术想象有助于技术的健康发展,而过度的技术想象有害于技术发展。就AI来说,已经出现了一种AI的过度想象化的现象。AI过度想象化的科学基础是AI科学研究出现的一些突破进展,而理性基础可以追述到卡西尔和韦伯的神话思维与祛魅思维。人工智能要健康顺利发展,必须消除AI的过度想象,即对AI有着清晰的理性意识。人工智能的去想象化需要确立一种理性观念,对科学所提出的一些研究给予哲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神话 理性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