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涂料研究开发新进展及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被引量:7
1
作者 武利民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5-79,共5页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涂料的研究开发现状,包括:利用新的树脂合成方法获得新的成膜物;直接引入无机纳米粒子以改善涂层性能;表面微纳结构构建以获得功能涂层等;提出了未来涂料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环保化和健康化;通用涂层的高性能化;多...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涂料的研究开发现状,包括:利用新的树脂合成方法获得新的成膜物;直接引入无机纳米粒子以改善涂层性能;表面微纳结构构建以获得功能涂层等;提出了未来涂料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环保化和健康化;通用涂层的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等;和需要突破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要加强科研开发的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基础研究,要敢于开发国外没有的技术和产品,敢于领先国外技术,才能真正成为涂料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开发 技术趋势 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树脂/TiO_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力学、热学和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熊明娜 周树学 +1 位作者 游波 武利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1-195,共5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成功制备了均匀透明的丙烯酸树脂 TiO2 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通过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电子拉力机 (InstronTester)、热失重分析仪 (TGA)和紫外可见光谱 (UV VIS)等手段表征了杂化材料的力学、热学和光学性能。结果发... 采用溶胶 凝胶法成功制备了均匀透明的丙烯酸树脂 TiO2 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通过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电子拉力机 (InstronTester)、热失重分析仪 (TGA)和紫外可见光谱 (UV VIS)等手段表征了杂化材料的力学、热学和光学性能。结果发现丙烯酸树脂与TiO2 杂化后 ,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紫外屏蔽性能均有显著提高。与原位聚合法相比 ,共混法合成该杂化材料可获得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增加丙烯酸树脂中的丙烯酸含量能显著降低相分离 ,从而使其各种性能 ,特别是力学性能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丙烯酸树脂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交联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氮化硼复合导热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徐万顷 黄桃青 +2 位作者 李永伟 陈敏 武利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4-291,共8页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逐步趋于小型化、高功率与高密度集成化,其散热问题成为保障器件可靠性运转的关键。目前,聚合物材料由于成本低,成型工艺完善等优势,成为高性能导热材料研究重点。受制于聚合物较低的本征热导率,以高导...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逐步趋于小型化、高功率与高密度集成化,其散热问题成为保障器件可靠性运转的关键。目前,聚合物材料由于成本低,成型工艺完善等优势,成为高性能导热材料研究重点。受制于聚合物较低的本征热导率,以高导热六方氮化硼(h-BN)作为填料改性的聚合物/BN复合材料,因兼具高导热性能与电气绝缘的双重优势,最有潜力解决电子器件高效散热问题。文中从h-BN片层剥离、表面改性及在基体中的取向排列等方面,介绍聚合物/BN复合导热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硼 高导热复合材料 取向排列 柔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SiO_2对高固体分丙烯酸酯聚氨酯涂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树学 武利民 +1 位作者 顾广新 游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1-43,54,共4页
通过共混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得了KH570改性纳米SiO2/高固体分丙烯酸复合树脂及其聚氨酯涂膜,考察了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及涂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原位聚合法纳米粒子的分散性稍优于共混法。采用共混法制得的涂膜的摆杆硬度、显微硬度、杨... 通过共混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得了KH570改性纳米SiO2/高固体分丙烯酸复合树脂及其聚氨酯涂膜,考察了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及涂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原位聚合法纳米粒子的分散性稍优于共混法。采用共混法制得的涂膜的摆杆硬度、显微硬度、杨氏模量和耐磨性均随着SiO2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耐刮伤性在3%纳米SiO2用量时达到最大;而原位聚合法制备的涂膜仅有微硬度和杨氏模量增加,耐磨性基本保持不变,耐刮伤性在1%纳米SiO2用量时达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涂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涂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武利民 周树学 +1 位作者 游波 顾广新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8期47-51,共5页
近年来,有机-无机(O/I)纳米复合涂料发展迅速,已成为涂料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其制备方法可以分成三类:纳米粒子填充法、溶胶-凝胶法和自组装法。本文系统讨论了上述三种路线的制备方法以及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因素,同时给出了一些评... 近年来,有机-无机(O/I)纳米复合涂料发展迅速,已成为涂料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其制备方法可以分成三类:纳米粒子填充法、溶胶-凝胶法和自组装法。本文系统讨论了上述三种路线的制备方法以及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因素,同时给出了一些评价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0/I)纳米复合涂料 纳米粒子 溶胶-凝胶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聚氨酯/SiO_2纳米复合涂层结构与形态对其耐刮伤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树学 陈国栋 +2 位作者 武利民 顾广新 游波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以四乙氧基硅烷(TEOS)作为主要前驱体,通过改变溶胶一凝胶工艺参数制得了结构和形态各异的丙烯酸酯聚氨酯/SiO2纳米复合涂层,利用TEM、SAXS等手段表征涂层的结构与形态,由洗刷前后涂层的失光率来表征耐刮伤性,详细探讨了纳米复... 以四乙氧基硅烷(TEOS)作为主要前驱体,通过改变溶胶一凝胶工艺参数制得了结构和形态各异的丙烯酸酯聚氨酯/SiO2纳米复合涂层,利用TEM、SAXS等手段表征涂层的结构与形态,由洗刷前后涂层的失光率来表征耐刮伤性,详细探讨了纳米复合涂层耐刮伤性与SiO2相特征、有机无机相作用力及SiO2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丙烯酸酯聚氨酯涂层中引入纳米SiO2相后,耐刮伤性明显提高。有机相与SiO2相之间的作用力是影响涂层耐刮伤性的最重要因素,作用力越强,耐刮伤性越好。网络状纳米SiO2与颗粒状纳米SiO2相比,更有利于耐刮伤性的提高,且网络状纳米SiO2质量分数越大,耐刮伤性越佳,但SiO2相的致密度和尺寸对耐刮伤性影响较小。对于颗粒状胶体SiO2,在15~160nm范围内,粒径对耐刮伤性没有明显影响;随着胶体SiO2粒子的质量分数增加,耐刮伤性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聚氨酯涂层 耐刮伤性 胶体二氧化硅 纳米复合涂层 失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纳米SiO_2/聚酯复合树脂及涂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9
7
作者 游波 廖慧敏 武利民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采用声化学反应在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接枝多元醇,原位熔融聚合法制备水性纳米S iO2/聚酯复合树脂及涂料。通过粒径分析、凝胶渗透色谱分析、透射电镜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等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在水性聚酯... 采用声化学反应在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接枝多元醇,原位熔融聚合法制备水性纳米S iO2/聚酯复合树脂及涂料。通过粒径分析、凝胶渗透色谱分析、透射电镜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等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在水性聚酯树脂中的键合作用、分散性等,并考察了水性纳米聚酯聚氨酯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酯树脂 纳米二氧化硅 涂料 制备及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在高固体分聚酯聚氨酯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树学 武利民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9-21,共3页
用直接共混法制备了聚酯聚氨酯 /纳米SiO2 复合涂料。用傅里叶红外光谱 (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摆杆硬度计、扫描探针显微镜、拉力机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分别表征了纳米复合涂膜的化学结构及形态、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实验证实 ,... 用直接共混法制备了聚酯聚氨酯 /纳米SiO2 复合涂料。用傅里叶红外光谱 (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摆杆硬度计、扫描探针显微镜、拉力机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分别表征了纳米复合涂膜的化学结构及形态、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实验证实 ,大部分纳米SiO2 粒子能以纳米级分散在聚酯聚氨酯涂膜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高固体分 聚酯 聚氨酯涂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超疏油涂层的研究现状与评述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华丽 何婵 +2 位作者 周树学 高维锡 夏学超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87,共8页
水下超疏油涂层是当前界面功能材料的研究新热点。从润湿理论可知,在空气环境中的超亲水/超双亲表面和超双疏表面等在水下也可呈现出超疏油特性。在阐述水下超疏油理论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水下超疏油、超亲水/超双亲、超双疏3类特殊润... 水下超疏油涂层是当前界面功能材料的研究新热点。从润湿理论可知,在空气环境中的超亲水/超双亲表面和超双疏表面等在水下也可呈现出超疏油特性。在阐述水下超疏油理论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水下超疏油、超亲水/超双亲、超双疏3类特殊润湿界面材料的发展现状,尤其关注它们的涂料构筑方法,并作简要评述。进一步给出了基于超亲水和超双疏原理的水下超疏油涂层制备策略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涂层 超疏油 超亲水/超双亲 超双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光电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倩 游波 黎学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8-34,共7页
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POSS)是一种新型有机-无机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热稳定性能,利用具有笼状结构的POSS带有的一个或多个具有反应活性的官能团进行聚合、接枝、表面改性等将POSS引入聚合物分子链段,制备有机... 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POSS)是一种新型有机-无机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热稳定性能,利用具有笼状结构的POSS带有的一个或多个具有反应活性的官能团进行聚合、接枝、表面改性等将POSS引入聚合物分子链段,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明显改善聚合物的光、电、热等性能。综述了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光电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低聚硅倍半氧烷(POSS) 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光电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基聚氨酯嵌段共聚物涂层微相分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红霞 武利民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60-63,共4页
具有表面微相分离结构和低表面能的聚氨酯涂层材料是当前高分子防污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聚氨酯涂层微相分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获得可控的PDMS基聚氨酯嵌段共聚物涂层微相分离结构的途径。
关键词 PDMS 聚氨酯 微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包覆颜料黄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俊杰 周树学 +1 位作者 游波 武利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998-2001,共4页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成功地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包覆在颜料黄的表面.研究结果表明,预吸附的聚电解质层数显著影响纳米二氧化硅的吸附量.随着包覆二氧化硅层数的增加,覆盖率逐渐增加,但包覆三层二氧化硅后,覆盖趋于平衡.吸附的纳米二氧化...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成功地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包覆在颜料黄的表面.研究结果表明,预吸附的聚电解质层数显著影响纳米二氧化硅的吸附量.随着包覆二氧化硅层数的增加,覆盖率逐渐增加,但包覆三层二氧化硅后,覆盖趋于平衡.吸附的纳米二氧化硅不仅可以提高颜料黄的亲水性,而且还能够散射紫外线,尤其是波长小于270 nm的紫外线,提高了颜料黄的耐候性,同时又不影响颜料黄本身的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颜料 纳米二氧化硅 润湿性 耐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多彩仿石涂料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小雷 张海棠 +2 位作者 陈坤林 朱丽婷 周树学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1-77,共7页
详细介绍了水性多彩仿石涂料的历史沿革和技术原理。通过梳理水包水、水包砂和功能型多彩仿石涂料近10年的技术进展,发现水包水多彩仿石涂料的市场和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突破水包砂制备技术是目前的重点。功能型多彩仿石涂料主要集中在反... 详细介绍了水性多彩仿石涂料的历史沿革和技术原理。通过梳理水包水、水包砂和功能型多彩仿石涂料近10年的技术进展,发现水包水多彩仿石涂料的市场和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突破水包砂制备技术是目前的重点。功能型多彩仿石涂料主要集中在反射隔热,未来需要加强其他功能化方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彩涂料 仿石涂料 建筑涂料 水性 水包水 水包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酯涂层的制备及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章薇 宋鹏宇 游波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共10页
目的制备改性聚酯涂层,解决纯聚酯涂层与基材润湿性较差,导致涂层出现附着力差、缩孔等问题,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镀锡板食品包装用新型涂层材料。方法以二元酸、二元醇为原料,通过缩合聚合方法合成聚酯树脂,用双酚F型环氧树脂化学改性聚... 目的制备改性聚酯涂层,解决纯聚酯涂层与基材润湿性较差,导致涂层出现附着力差、缩孔等问题,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镀锡板食品包装用新型涂层材料。方法以二元酸、二元醇为原料,通过缩合聚合方法合成聚酯树脂,用双酚F型环氧树脂化学改性聚酯树脂,制备环氧改性聚酯树脂,并用氨基硅烷作为固化剂构筑硅烷化环氧改性聚酯涂层。通过GPC、FTIR、TGA、OM、WCA、附着力等分析、考察硅烷化环氧改性聚酯树脂涂层与常规氨基树脂固化环氧改性聚酯涂层的性能差异。结果通过性能对比发现,树脂与硅烷固化剂质量比为3∶1时,mEster 1.0和mEster 1.1涂层样品综合性能最佳,涂层在镀锡板基材表面润湿性好,缩孔等缺陷少,耐水煮性好,铅笔硬度为2H,丙酮擦拭50次后表面仍完好,分解温度在250℃以上。结论硅烷化环氧改性聚酯树脂涂层中低表面自由能的Si−O−Si键对其性能提升有关键作用,该涂层可应用于镀锡板等金属基材食品包装保护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改性聚酯树脂 硅烷固化剂 镀锡板基材 食品包装 保护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金属保护剂TPA对碳钢包装材料防腐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卫东 刘强 游波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0-48,共9页
目的采用生物基材料,制备金属保护剂对碳钢包装材料进行防腐保护,解决传统金属表面处理方式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弊病,获得性能优良的生物基金属保护剂。方法以植物萃取成分提炼单宁酸、植酸与水共混复配,制备生物基金属保护剂TPA,... 目的采用生物基材料,制备金属保护剂对碳钢包装材料进行防腐保护,解决传统金属表面处理方式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弊病,获得性能优良的生物基金属保护剂。方法以植物萃取成分提炼单宁酸、植酸与水共混复配,制备生物基金属保护剂TPA,并对碳钢表面进行涂覆处理,获得钝化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光学显微镜(OM)、盐雾测试(HSS)、电化学阻抗分析(EIS)等分析手段,考察不同种类、不同复配比例、不同浓度生物基保护剂对金属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不同生物酚羟基酸如单宁酸、植酸、没食子酸、酒石酸均对碳钢具有防腐保护功能,其中植酸、单宁酸防腐性能较好。采用植酸与单宁酸共混反应得到的生物基金属保护剂TPA具有最佳的防腐性能。当TPA中植酸与单宁酸的质量比为2:1、TPA质量分数为3%时,TPA保护剂处理后的钝化膜电化学阻抗模值可达5.02×10^(7)Ω∙cm^(2),远高于单一生物酚羟基酸保护剂的阻抗模值(<10^(4)Ω∙cm^(2))。结论生物基金属保护剂TPA中的单宁酸与植酸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分子缔合复合保护剂。TPA保护剂能与铁离子作用,形成致密钝化膜,克服了单宁酸钝化膜的应力开裂、植酸钝化膜孔隙疏松等缺陷,显著提升了TPA钝化膜的防腐性能。生物基金属保护剂TPA可用于碳钢类包装材料的防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金属保护剂 生物酚羟基酸 碳钢包装材料 防腐保护 环境友好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纳米SiO_2复合乳液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33
16
作者 熊明娜 武利民 +1 位作者 周树学 游波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3,共3页
通过原位聚合、高速剪切法分散共混和球磨法分散共混等三种方法制备丙烯酸酯 /纳米SiO2 复合乳液 ,以相同的方法制备丙烯酸酯 /微米SiO2 复合乳液 ,并利用电子拉力机 (Instron)、动力学粘弹谱 (DMA)、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UV -VIS)和... 通过原位聚合、高速剪切法分散共混和球磨法分散共混等三种方法制备丙烯酸酯 /纳米SiO2 复合乳液 ,以相同的方法制备丙烯酸酯 /微米SiO2 复合乳液 ,并利用电子拉力机 (Instron)、动力学粘弹谱 (DMA)、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UV -VI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考察了复合物的各种力学和光学性能。结果发现 ,共混法制得的纳米复合物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Tg)随纳米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先上升然后逐渐下降 ,而通过原位聚合制得的纳米复合物的这些性能均低于未加纳米SiO2 的丙烯酸酯。涂层对紫外光的吸收和透过随纳米SiO2 含量的增加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 ,而微米SiO2 复合的丙烯酸酯乳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纳米SIO2 复合乳液 制备 表征 原位聚合 高速剪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基对聚倍半硅氧烷结构和表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辉 周树学 +1 位作者 游波 武利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2,共4页
采用酸性条件下有机三烷氧基硅烷的水解缩合制备聚倍半硅氧烷。通过富里叶红外光谱(FTIR)、29Si核磁共振谱(29Si NMR)、X射线衍射谱(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光学接触角(OCA)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表面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酸性条件下有机三烷氧基硅烷的水解缩合制备聚倍半硅氧烷。通过富里叶红外光谱(FTIR)、29Si核磁共振谱(29Si NMR)、X射线衍射谱(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光学接触角(OCA)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表面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有机三烷氧基硅烷中取代基的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其相应聚倍半硅氧烷的笼状网状结构比增加,缩合程度降低,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和水接触角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倍半硅氧烷 三烷氧基硅烷 结构 表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体分湿固化聚氨酯弹性体制备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方红霞 游波 武利民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9-22,共4页
采用MDI、PAPI、HDI、IPDI等不同的异氰酸酯和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等反应,制备高固体分的聚氨酯弹性体预聚物。实验探讨了预聚物的原材料、反应温度、NCO/OH比、反应时间以及实验工艺等对合成高固体分聚氨酯树脂(PU)的影响,还探讨了... 采用MDI、PAPI、HDI、IPDI等不同的异氰酸酯和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等反应,制备高固体分的聚氨酯弹性体预聚物。实验探讨了预聚物的原材料、反应温度、NCO/OH比、反应时间以及实验工艺等对合成高固体分聚氨酯树脂(PU)的影响,还探讨了降低高固体分PU预聚物游离NCO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体分 聚氨酯弹性体 湿固化 PU预聚物 聚酯多元醇 制备方法 IPDI 体制 HDI M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诱导自组装制备聚碳酸酯耐刮伤涂层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树学 文男赓 +1 位作者 游波 武利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利用挥发诱导自组装法制备了聚碳酸酯(PC)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耐刮伤涂层,考察了基材处理方式、自组装液组成、涂装工艺等因素对自组装涂层厚度、透明性及耐刮伤性的影响。实验发现,采用1,6-己二胺处理PC基材时,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好... 利用挥发诱导自组装法制备了聚碳酸酯(PC)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耐刮伤涂层,考察了基材处理方式、自组装液组成、涂装工艺等因素对自组装涂层厚度、透明性及耐刮伤性的影响。实验发现,采用1,6-己二胺处理PC基材时,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好,得到的涂层耐刮伤性好。利用可聚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R-303)时,可以省略后续洗涤处理工艺,而不影响涂层的耐刮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刮伤涂层 挥发诱导自组装 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涂层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2
20
作者 武利民 周树学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共4页
从新型树脂合成方法、纳米粒子的直接引入、表面微纳结构的构建等三方面介绍了纳米结构涂层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纳米结构涂层制备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新一代功能涂层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纳米结构涂层 纳米粒子 树脂 功能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