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阐释与内在关系
- 1
-
-
作者
张柏勋
朱鸿召
-
机构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
-
出处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2,共12页
-
文摘
中华文明具有五大突出特性。在连续性方面,稳定的社会结构、国家形态及修史传统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重要条件。在创新性方面,革新精神贯穿中华文明发展始终,有力回击了“停滞论”。在统一性方面,中华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统一性提供了制度条件,集体主义成为支撑统一性的重要理念。在包容性方面,民族融合、思想交融与文明互鉴彰显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气度。在和平性方面,中华“和”文化源远流长,“文明以止”是中华文明区别于西方文明的显著特点。从逻辑上看,连续性与创新性、统一性与包容性对立统一且相反相成,是五大突出特性中的两对主要关系。连续性与统一性等六对基本关系相辅相成,形成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合力。
-
关键词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两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史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社会记忆再生产:红色文化传承赓续的新维度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孙浩
朱鸿召
-
机构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
-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63,160,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党史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研究”(22CDJ007)
浙江大学—南湖革命纪念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革命文物教育现状研究”(XTZX24zd05)。
-
文摘
红色文化保存和延续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奋斗历程的历史共识与精神血脉,其共享式传递离不开对社会记忆再生产力量的激活。从“谁在记忆”“记忆什么”“如何记忆”三个核心问题出发,以传承红色文化为指向的社会记忆呈现出“身份认同—符号体系—媒介传播”的系统作用机制。聚焦助推红色文化传承的社会记忆再生产策略,通过打造多样化符号创新记忆唤醒方式,凝合时空秩序充分调动共同体成员参与记忆实践,有助于贯通历史与现实,铸就红色文化自信自强。
-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社会记忆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
Keywords
red culture
social memory
cultural inheritance
cultural confidence
-
分类号
D6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413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