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利策新闻奖评选的新动向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定勇 田国华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3-124,共2页
2009年4月公布的第93届普利策新闻奖出现诸多的新趋势,主要表现为互联网因素的增加、环境新闻对于"反阿富汗斯坦主义"的突破、对全球变暖问题的进一步支持、向草根新闻的进一步靠拢。所有这些,将会对美国乃至西方世界新一年... 2009年4月公布的第93届普利策新闻奖出现诸多的新趋势,主要表现为互联网因素的增加、环境新闻对于"反阿富汗斯坦主义"的突破、对全球变暖问题的进一步支持、向草根新闻的进一步靠拢。所有这些,将会对美国乃至西方世界新一年的新闻报道有所启示与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利策新闻奖 互联网因素 环境新闻 草根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冲突下的新闻误读与中国形象建构 被引量:2
2
作者 林莺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3-239,共7页
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西方媒体一直对中国新闻的即时性、报道言说风格等有很多误读和不解;同时,由于文化所产生的"刻板印象"又极大程度的影响了中西方媒体的交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形象的建构离不开对于文化的解构。从中... 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西方媒体一直对中国新闻的即时性、报道言说风格等有很多误读和不解;同时,由于文化所产生的"刻板印象"又极大程度的影响了中西方媒体的交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形象的建构离不开对于文化的解构。从中西文化的哲学分野,以及哲学、文化、思维等角度并结合霍夫斯泰德理论对新闻敏感事件进行分析,可以从本质上解析西方媒体对中国新闻的即时性、报道言说风格和文化"刻板印象"三个方面的误读,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消除对立,增进沟通,建构"和而不同"的媒体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冲突 新闻事件 中国形象 误读 西方媒体 “和而不同” 中国新闻 刻板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苏俄化--基于思想建党的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涛甫 丁茜菡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17,共4页
源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经由列宁的创造性转化,成为指导俄国革命的思想武器。列宁强化了思想建党的作用,强调思想对于组织的先导作用和"脚手架"功能。利用报刊建党,强化报刊的鼓动、宣传、组织功能,锻造革命党组织,这... 源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经由列宁的创造性转化,成为指导俄国革命的思想武器。列宁强化了思想建党的作用,强调思想对于组织的先导作用和"脚手架"功能。利用报刊建党,强化报刊的鼓动、宣传、组织功能,锻造革命党组织,这种思想建党模式是列宁的伟大创造。列宁强调报刊的党性原则,一方面强调舆论的"一律",但另一方面也对言论自由给予一定的空间和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建党 全俄机关报 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闻救济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至刚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47,共2页
本文以"救济"为中心视角,试图论证新闻报道作为救济手段的可行性和在我国当下的必要性。并且试图从权利本身的性质类型着眼,研讨新闻救济应有的启动程序和责任归属。
关键词 新闻救济 运作程序 救济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亲相驯:可见性视角下青年情感社交的驯化演变
5
作者 廖梦夏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7,共5页
既有关于人与媒介技术可见性的研究,多以不同可见形态作为研究对象,进而肯定或否定技术对人产生的影响,但少有学者关注到,人对媒介技术可见性不断调试的动态过程本身也是极富意义的。本研究基于可见性视角,对28位处于亲密关系的成年初... 既有关于人与媒介技术可见性的研究,多以不同可见形态作为研究对象,进而肯定或否定技术对人产生的影响,但少有学者关注到,人对媒介技术可见性不断调试的动态过程本身也是极富意义的。本研究基于可见性视角,对28位处于亲密关系的成年初显期群体进行质化访谈,以探究其对微信朋友圈时限设置功能不断摇摆的微观驯化过程与影响。研究发现,亲密关系下人对时限功能形成了“预驯化”“再驯化”“去驯化”和“隐性驯化”四个阶段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表明,一方面,在时限功能这一可见性媒介技术下,人们在复杂的情感互动中不仅对媒介进行驯化,同时也让渡部分主体性进而被媒介反向驯化;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基于可见媒介技术的社交实践,最终完成更为微观的相互驯化。由此,本研究推进了可见性理论和驯化理论在微观层面的深入对话与情境化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性 社交媒体 时限摇摆 驯化 亲密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媒介形象展现(上) 被引量:10
6
作者 丁柏铨 夏雨禾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共5页
执政党的媒介形象,是它在大众传媒上形成并传播的形象,又会经公众口耳相传的方式再行传播,故能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执政党使用所掌握的传播工具展现自己的媒介形象,并非易事,要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更是有着相当大的难度,涉及特定主体、... 执政党的媒介形象,是它在大众传媒上形成并传播的形象,又会经公众口耳相传的方式再行传播,故能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执政党使用所掌握的传播工具展现自己的媒介形象,并非易事,要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更是有着相当大的难度,涉及特定主体、大众传媒和社会公众等3个方面的因素。以上因素对党的媒介形象展现共同构成了相应制约。当前,要深入研究新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党的媒介形象对社会公众而言所具有的引导力、公信力和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执政能力 媒介形象 大众传媒 展示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形象研究的理论资源 被引量:6
7
作者 傅海 汪頔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0,共4页
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国家影响力持续激烈改变的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研究日益热烈,时代环境需要对国家形象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和说明。本文检索了海内外关于国家形象问题的研究论文,发现新世纪中文研究国家形象问题的数量和热度远高于英... 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国家影响力持续激烈改变的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研究日益热烈,时代环境需要对国家形象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和说明。本文检索了海内外关于国家形象问题的研究论文,发现新世纪中文研究国家形象问题的数量和热度远高于英文研究。国家形象问题研究多发生在国际关系和国际传播领域,本文考察了国家形象问题的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理论和合作主义理论资源,传播学传者角度的建构主义理论资源和大众传播效果理论资源,用以更加清晰认识现代中国社会多个领域形形色色的国家形象问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理论资源 大众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媒介形象展现(下) 被引量:3
8
作者 丁柏铨 夏雨禾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共4页
大众传媒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大众传媒,其某些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大众传媒的受众,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宣传对象。以上因素对党的媒介形象展现共同构成了相应的制约。执政党在展现自身媒介形象的过程中,不... 大众传媒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大众传媒,其某些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大众传媒的受众,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宣传对象。以上因素对党的媒介形象展现共同构成了相应的制约。执政党在展现自身媒介形象的过程中,不能不认真考虑上述诸项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形象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大众传媒 市场经济条件 宣传对象 执政党 鲜明 受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视觉文化传播研究发展综述 被引量:12
9
作者 苏状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0,共4页
20世纪末以来,视觉文化研究源发西方并随即入土中国。然而,视觉、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视觉文化传播研究是一个纵贯古今、兼涉中西、因缘相承、互为涵构的系列命题。那么,视觉文化传播作为一个在国内兴起发展不越十年的研究领域,有... 20世纪末以来,视觉文化研究源发西方并随即入土中国。然而,视觉、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视觉文化传播研究是一个纵贯古今、兼涉中西、因缘相承、互为涵构的系列命题。那么,视觉文化传播作为一个在国内兴起发展不越十年的研究领域,有必要在"泛语境"下对其进行文脉爬梳、理论反思,以明晰本事,鉴照来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研究 视觉文化传播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形象传播的舆情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曹劲松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3-139,共7页
在复杂的社会舆论场中,树立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良好认知,是各种政府传播活动的内在诉求。引导舆论的前提是掌握舆情,建立科学的舆情分析机制,形成舆情监测、分析、预警的制度化安排。因此,应在梳理政府形象舆情监测关键点的基础上,对涉及... 在复杂的社会舆论场中,树立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良好认知,是各种政府传播活动的内在诉求。引导舆论的前提是掌握舆情,建立科学的舆情分析机制,形成舆情监测、分析、预警的制度化安排。因此,应在梳理政府形象舆情监测关键点的基础上,对涉及政府形象传播的舆情特征加以分析和归纳,并通过舆情机理的构建,把握其内在规律,进而提出对政府形象的舆情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传播 形象认知 舆情监测 舆情分析 舆情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公共议题管理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申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2-56,共5页
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如何正确看待、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当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新媒介技术环境下如何处理好公共关系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探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如何有效实施对网络群体... 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如何正确看待、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当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新媒介技术环境下如何处理好公共关系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探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如何有效实施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公共议题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新事件 公共议题 议题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疫精神的文化解读与传播阐释 被引量:6
12
作者 孟建 王瑞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19,共6页
抗疫精神与中华文化基因一脉相承,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命运与共的中国抗疫精神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高度一致。抗疫精神的渊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体观,体现在生命至上理念、中国制度、命运共同体和身心理念等方... 抗疫精神与中华文化基因一脉相承,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命运与共的中国抗疫精神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高度一致。抗疫精神的渊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体观,体现在生命至上理念、中国制度、命运共同体和身心理念等方面;抗疫精神的铸就,在于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包括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价值观的传承可通过生活方式来实现,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传承更要注重守正创新;抗疫精神的弘扬,即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传播,要从加强文化对话、聚焦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议题、传播好深层价值观、寻找文化之间的连接点、发挥人际传播的潜力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疫精神 整体观 价值观 文化传承 价值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媒介在城市业主维权行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郑坚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80,共2页
在城市业主的维权行动中,网络媒体扮演了重要角色。从侵权问题的发现,初始信息的发布,业主的信息交流与情绪认同,到维权行动的发动与动员、行动的组织与维系等,维权行动的各个环节都要倚重网络媒介。城市业主群体利用网络既推动了维权... 在城市业主的维权行动中,网络媒体扮演了重要角色。从侵权问题的发现,初始信息的发布,业主的信息交流与情绪认同,到维权行动的发动与动员、行动的组织与维系等,维权行动的各个环节都要倚重网络媒介。城市业主群体利用网络既推动了维权行动的开展,也在实践着城市市民公共领域的建构,尽管这两者的进行都有其难以逾越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主 维权 网络 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遮蔽与被忽略的历史--赫斯特办报生涯中的“第三条道路” 被引量:2
14
作者 樊亚平 丁丽琼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22,共3页
赫斯特是"黄色新闻大王",其名字被视为"黄色新闻"的同义语,这是国内对赫斯特最基本的认识,且几乎是全部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赫斯特办报生涯中的"第三条道路"的考察,提示学界注意到赫斯特新闻生涯中的另... 赫斯特是"黄色新闻大王",其名字被视为"黄色新闻"的同义语,这是国内对赫斯特最基本的认识,且几乎是全部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赫斯特办报生涯中的"第三条道路"的考察,提示学界注意到赫斯特新闻生涯中的另一面,从而改变人们将赫斯特仅仅视为"黄色新闻大王"的片面性认识,也希望藉此改变国内学界对赫斯特研究的简单化、片面化之现状,加深对赫斯特新闻生涯与办报实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斯特 “黄色新闻大王” 办报生涯 “第三条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传播学传统学派形成的学理探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翼青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0,共4页
在美国传播学的发展史上,传统学派一直被视为是主流研究范式,这个学派是结构功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结构功能主义与行为主义是两种价值观有极大分歧的理论,从学术上讲,哥伦比亚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相似性似乎还更多一些,然... 在美国传播学的发展史上,传统学派一直被视为是主流研究范式,这个学派是结构功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结构功能主义与行为主义是两种价值观有极大分歧的理论,从学术上讲,哥伦比亚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相似性似乎还更多一些,然而在二战前后美国的两场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社会科学运动——行为科学一体化运动与现代化理论运动中,哥伦比亚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渐行渐远,而与耶鲁学派走到了一起。功能主义与行为主义合流的结果使得美国主流传播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美国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学科研究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流 结构功能主义 行为主义 哥伦比亚学派 耶鲁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网络文化的心理代偿功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博玫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4年第4期17-19,61,共4页
e时代,网络文化的心理功能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从网络文化的狂欢性角度,探讨了网络文化在心理代偿机制中的独特性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心理代偿功能 网络传播 狂欢化 心理代偿机制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即讯息”:一种现象学的媒介本质观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龙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81,共6页
"媒介即讯息"作为麦克卢汉的传世名言,向来为传播学界所称引。从现象学的角度看,这一论点向我们揭示了作为"世界"本身而直观呈现出来的媒介本质。它的提出表明麦克卢汉凭借对媒介的现象学观照而从生存论层面阐发了... "媒介即讯息"作为麦克卢汉的传世名言,向来为传播学界所称引。从现象学的角度看,这一论点向我们揭示了作为"世界"本身而直观呈现出来的媒介本质。它的提出表明麦克卢汉凭借对媒介的现象学观照而从生存论层面阐发了其所富含的哲学意蕴,从而突破了传播学实证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传统思维,于后两者所持有的科学主义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媒介本质观之外,在有关媒介意义的问题上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认识途径,并由此通过提供一种面向人类一切经验的"思的可能性"而敞开了传播研究的思维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 现象学 本质直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的“三农”议程设置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雨禾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70,共5页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三农"相关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就《人民日报》的"三农"议程设置作了深入探究。不仅从经验层面揭示了媒介议程与政策议程的关系,同时也对媒介议程的变化和政策议程解决"三农&qu...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三农"相关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就《人民日报》的"三农"议程设置作了深入探究。不仅从经验层面揭示了媒介议程与政策议程的关系,同时也对媒介议程的变化和政策议程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特征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三农” 议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国家形象建构”分析——基于视觉文化传播理论的世博诠释(下)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0-92,共3页
在主办国以全球化之文化形式着力进行本土价值之输出进而塑造中国形象的同时,各参展国也在不遗余力地以对中国的"文化转移"与"文化亲和"形式输出各自的文化价值并进而宣传其所属国家形象,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国家形象 上海世博会 传播理论 诠释 中国形象 文化价值 文化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房地产报道中构建城市青年的话语空间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雨禾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1,共4页
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城市青年的住房问题日益严峻。如何通过新闻媒体给予城市青年利益表达和情感倾诉的话语空间,是解决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房地产报道中,保持房地产相关信息供给的平衡性、以平民化的视角为住房困难的... 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城市青年的住房问题日益严峻。如何通过新闻媒体给予城市青年利益表达和情感倾诉的话语空间,是解决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房地产报道中,保持房地产相关信息供给的平衡性、以平民化的视角为住房困难的青年群体提供心灵宣泄的话语平台、强化对房地产市场中不良现象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推进解决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报道 城市青年 话语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