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社群自组织传播的分享特性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琼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7-160,共4页
互联网群体传播具有媒介化特征,转型社会的"碎片化"现象正在日益解构着传统社会的结构与观念,并逐渐形成了细分的网络社群,而自组织性是网络社群传播的特有秩序。互联网的本质是自由、分享和参与,移动互联为自媒体行业的快速... 互联网群体传播具有媒介化特征,转型社会的"碎片化"现象正在日益解构着传统社会的结构与观念,并逐渐形成了细分的网络社群,而自组织性是网络社群传播的特有秩序。互联网的本质是自由、分享和参与,移动互联为自媒体行业的快速崛起提供强大动力。网络用户在掌控内容生产的同时,也在利他主义的驱动下,构建共享、开放、平等、自由的参与式文化样态,通过参与和互动实现自我赋权。网络社群时代,全方位的连接并不一定带来有效的网络交往,寻找可信赖的社交手段成为关系传播的关键,对社会资本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群 互联网群体传播 自组织传播 分享文化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人物报道的历史迁延与发展逻辑 被引量:28
2
作者 朱清河 林燕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4-107,共4页
典型人物报道属于中国媒体特有的报道形式,回溯典型人物报道发展历程,经历萌芽、繁荣、畸变、回归阶段,如今又进入革新阶段,依然具有蓬勃生机。本文以历史演变为纬度,以典型人物报道发轫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为背景,对媒体不同时期推出的... 典型人物报道属于中国媒体特有的报道形式,回溯典型人物报道发展历程,经历萌芽、繁荣、畸变、回归阶段,如今又进入革新阶段,依然具有蓬勃生机。本文以历史演变为纬度,以典型人物报道发轫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为背景,对媒体不同时期推出的典型人物报道特征进行分析,探究报道文本与媒介生态的相关度,典型人物报道与中国媒体报道之间的契合点,梳理出典型人物报道发展的社会脉络,进而透视典型人物报道的历史迁延及发展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人物报道 历史迁延 发展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社会的转型:从消费明星到消费网红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月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6,33,共5页
网红消费作为网络社会的衍生现象,是粉丝文化的一种表征。同时,经历了从消费明星到消费网红的变迁。这种变迁既展现了技术迭代的力量,也展现了大众文化的狂欢和消费社会的转型。本文以消费社会理论为视角,首先梳理了西方主要社会学者关... 网红消费作为网络社会的衍生现象,是粉丝文化的一种表征。同时,经历了从消费明星到消费网红的变迁。这种变迁既展现了技术迭代的力量,也展现了大众文化的狂欢和消费社会的转型。本文以消费社会理论为视角,首先梳理了西方主要社会学者关于消费理论的论述,包括马克思、韦伯、凡勃伦、西美尔和鲍德里亚等。在此基础上,从消费对象、消费关系和盈利模式这三个维度,探析从消费明星到消费网红这一现象。借此探讨消费社会转型过程中,技术、消费者、消费"商品"及社会文化间的动态运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网络红人 消费对象 消费关系 盈利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人还是陌生人?新生代农民工的类型学讨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52,共7页
国内学者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经验研究中,大都将新生代农民工视为"边缘人"。然而,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边缘人这个类型学概念,更多的是属于"陌生人"这个人际类型的亚范畴,"边缘人"无法涵盖作为"陌生人&q... 国内学者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经验研究中,大都将新生代农民工视为"边缘人"。然而,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边缘人这个类型学概念,更多的是属于"陌生人"这个人际类型的亚范畴,"边缘人"无法涵盖作为"陌生人"的其他面向。陌生人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人际类型,具有边缘人和新来者的双重人际特征,并为陌生人成为多元社会的行动主体成为可能。将新生代农民工视为陌生人而不仅仅是边缘人,视为拥有与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共享经验和交往可能的社会成员而不是"特殊群体",使得建构和谐共生的社会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陌生人 边缘人 新来者 多元社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悖反:媒介化社会的二元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顾明毅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55,62,共4页
本文重点关注媒介化社会的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代沟",从受众选择出发,分析两种典型的用户行为模式,引入沉默螺旋和绝对优势理论,创建"螺旋悖反"模型,较好地解释当代媒介和用户二元抉择问题,最终提出应对媒体选择困... 本文重点关注媒介化社会的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代沟",从受众选择出发,分析两种典型的用户行为模式,引入沉默螺旋和绝对优势理论,创建"螺旋悖反"模型,较好地解释当代媒介和用户二元抉择问题,最终提出应对媒体选择困境的融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社会 二元抉择 网络代沟 螺旋悖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定媒体影响下的居民生态环境行为采纳研究--基于上海市民垃圾分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韩韶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基于IPMI拓展模型考察媒体信息关注、环境态度、感知他人对媒体的接触、感知媒体对他人的影响、感知社会规范等变量对上海市民垃圾分类采纳意向的影响,以及这些变量之间的交互机制,从假定媒体影响视角探析居民采纳垃圾分类过程,以期通... 基于IPMI拓展模型考察媒体信息关注、环境态度、感知他人对媒体的接触、感知媒体对他人的影响、感知社会规范等变量对上海市民垃圾分类采纳意向的影响,以及这些变量之间的交互机制,从假定媒体影响视角探析居民采纳垃圾分类过程,以期通过媒体干预居民的生态环境行为。研究证实:(1)大众媒体、环境态度与社会规范均正向作用于居民生态环境行为采纳意向。(2)感知媒体影响他人作为显著性传导变量,在感知他人接触媒体与感知社会规范之间发挥"催化剂"作用。(3)我国居民采纳生态环境行为不仅与其关注媒体信息直接相关,也与其感知媒体影响他人的社会效果有关。媒体传播启示与干预策略建议:利用间接媒体效果,促使人们形成媒体对他人影响的感知趋势,进而影响其自身对于生态环境行为采纳的主观规范。应鼓励居民采纳垃圾分类、节约资源、低碳出行等生态环境行为,干预策略需强调媒体将会影响参照群体的态度与行为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定媒体影响 生态环境行为采纳 IPMI拓展模型 垃圾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