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学科视野与问题意识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明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3-53,共11页
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是历史学与政治学科际整合的体现之一,既吸纳了政治学与历史学两大学科的学理资源,又经历了新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动员,对于理解和解释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从历史与政治、规范与经验、文化与... 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是历史学与政治学科际整合的体现之一,既吸纳了政治学与历史学两大学科的学理资源,又经历了新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动员,对于理解和解释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从历史与政治、规范与经验、文化与权力、时间与结构、逻辑与证据五个方面讨论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学科脉络、研究视角和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史 文化 权力 时间 结构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遍支配与层级类差:祭仪与古代中国政治秩序的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6-243,共8页
祭祀是古代中国对以"受命于天""君权神授"为核心的抽象最高政治理念的具体制度安排,在建构政治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实操作和行动层面,祭祀建构政治秩序的策略性安排呈现出复杂性特征。对于统治集团内部... 祭祀是古代中国对以"受命于天""君权神授"为核心的抽象最高政治理念的具体制度安排,在建构政治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实操作和行动层面,祭祀建构政治秩序的策略性安排呈现出复杂性特征。对于统治集团内部、士人层级和底层民众等不同群体,祭祀建构政治秩序的策略都有所不同,表现出层级类差。统治者灵活借助祭祀仪典中象征性资源以及围绕祭祀所创制的一套宗法伦理体系,实现了政治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意识形态化、差异化和等级化,实现对不同层级的普遍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仪 政治秩序 君权神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的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的研究
3
作者 陈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4-229,共6页
文章在解读了《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一书之后,剖析了作者理论建构的基础存在着对福柯之"权力—主体—理性"思想的误读:作者误认为福柯那里的控制社会和规训社会具有不同的内涵;错误地认为福柯对"主体"的认... 文章在解读了《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一书之后,剖析了作者理论建构的基础存在着对福柯之"权力—主体—理性"思想的误读:作者误认为福柯那里的控制社会和规训社会具有不同的内涵;错误地认为福柯对"主体"的认识具有内在矛盾,而自己在所指的生产性活动之下产生的主体其实和福柯后期所指的主体有雷同;同时,误认为福柯未能抓住这个驱动整个系统的力量,但自己也在主体的夸大与主体的虚化之间的徘徊。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帝国秩序的乌托邦:主体的虚拟性;帝国主权与民族国家主权共存的乌托邦;以及全球公民社会的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 福柯 乌托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方政府廉政建设测评体系的指标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汤艳文 敬乂嘉 刘春荣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3-223,共21页
随着地方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角色的深化,地方政府的腐败治理工作也需要探索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海内外反腐倡廉的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发展出一套切合我国地方政府实际情况的廉政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本... 随着地方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角色的深化,地方政府的腐败治理工作也需要探索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海内外反腐倡廉的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发展出一套切合我国地方政府实际情况的廉政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认为,应该以"投入—效果"的绩效评估方法为原则,测量地方政府治理腐败的努力及成效。针对当前中国的实际,应主要通过主观感知测量方法,针对政府行为中存在的关于制度实施的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认知与判断进行测量。本套指标体系注意到指标的可测性与资料的可取得性。建立这样的指标体系可以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廉政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腐败治理预警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 评价指标体系 廉政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前期苏南水利的组织规划与实践 被引量:9
5
作者 冯贤亮 林涓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6-193,共8页
民国成立之初,先后以江南水利局、太湖水利工程局为主要组织,开始全面规划整治苏南地区的水利,涉及的空间范围其实就是太湖平原,新的水利规划与实地调查在江浙两省都得以全面展开。本文以当时的水利规划及其实地调查报告书为主,较为深... 民国成立之初,先后以江南水利局、太湖水利工程局为主要组织,开始全面规划整治苏南地区的水利,涉及的空间范围其实就是太湖平原,新的水利规划与实地调查在江浙两省都得以全面展开。本文以当时的水利规划及其实地调查报告书为主,较为深入地揭示了彼时苏南水利的进程实态及其间的政府动力与民间社会关系,展现了国家计划与实际操作间的固有差距、学者与政府的分歧以及苏南城乡社会生活中的若干重要侧面。在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的诠解中,"士绅社会"虽然适合描写民国前期的苏南地区,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时期像水利事业这类公共工程的施展,国家已完全具有主导性的能力,而跨政区的合作显得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 水利规划 实地调查 士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锋队政党的构建:从意识形态到组织形态——关于列宁建党学说的一个讨论 被引量:41
6
作者 陈明明 程文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先锋队政党是西方主流政党理论难以解释的政党类型,它不是围绕国家议会制度开展选举活动的政治组织,而是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国家的类政权性的革命党,其权威-服从关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基础上,通过订立非个人主... 马克思列宁主义先锋队政党是西方主流政党理论难以解释的政党类型,它不是围绕国家议会制度开展选举活动的政治组织,而是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国家的类政权性的革命党,其权威-服从关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基础上,通过订立非个人主义的社会契约创建而成。为适应革命的客观环境和完成革命目标,先锋党在党内关系上克服了民主建党的联邦制趋向,在组织结构上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党群关系上主张党员身份的先锋化,坚持党员既要严格区分于无产阶级群众,又要保持与无产阶级群众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契约 工人运动 民主集中 党员身份 革命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意蕴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明明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2-33,共2页
在中国语境中,治理不仪具有充分释放市场机制、限制政府不当干预的意义,还有如何在市场体制环境下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问题◆治理并不仅仅是着眼于“多元、多中心”而来的分权式的活动,它还应该纳入有助于克服分散化、地... 在中国语境中,治理不仪具有充分释放市场机制、限制政府不当干预的意义,还有如何在市场体制环境下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问题◆治理并不仅仅是着眼于“多元、多中心”而来的分权式的活动,它还应该纳入有助于克服分散化、地方经济“诸侯化”,保证国家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境 治理 现代化 政府宏观调控 市场机制 市场体制 地方经济 国家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城市的导游指南与生活变化(1912-1949) 被引量:4
8
作者 冯贤亮 林涓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219,共8页
民国建立后,以太湖平原为核心的江南地区,城镇乡村都产生了许多变化。除了原来的省府州县城市被重新整合外,旧有城市的城墙沟濠开始被拆毁填平,构筑了不少新式的马路。在上海、苏州、镇江、杭州这样辟有租界的地方,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及设... 民国建立后,以太湖平原为核心的江南地区,城镇乡村都产生了许多变化。除了原来的省府州县城市被重新整合外,旧有城市的城墙沟濠开始被拆毁填平,构筑了不少新式的马路。在上海、苏州、镇江、杭州这样辟有租界的地方,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及设施,如电灯、电话、自来水等,很早就有,并开始波及普通城市。城市内部的空间状态被重新调整,而新式交通方式如火车、汽车、火轮等的推行,又进一步促进了这种变化,对人们的时间安排与生活休闲方式有很大的触动。以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导游指南大量出版,这些导游指南性的东西,充分反映各个城市在公共管理、经济产业、休闲生活、马路景观、交通方式等方面的新变化,也体现了这些城市在"现代化"方面的不同程度及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指南手册 城市导游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民族主义思潮与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 被引量:12
9
作者 申剑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3-128,共6页
中国传统民族认同符号以华夏中心主义为思想基础 ,形成一牢固的泛化政治文化秩序。在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下 ,华夏中心主义被动突破 ,导致了整个传统文化认同符号的结构性危机。中国先进分子从种族、文化、经济、政治四个方面 ,试图重新... 中国传统民族认同符号以华夏中心主义为思想基础 ,形成一牢固的泛化政治文化秩序。在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下 ,华夏中心主义被动突破 ,导致了整个传统文化认同符号的结构性危机。中国先进分子从种族、文化、经济、政治四个方面 ,试图重新构建新的民族认同符号 ,形成一复杂交错的多元化态势。四种认同符号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 ,最终无法构建新的民族认同符号。民族认同危机无法解决 ,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现代化的停滞与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新构建 符号 民族认同 交错 中心主义 华夏 政治文化 结构性危机 先进分子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家自主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春荣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2,共6页
2008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已经越来越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场金融风暴不仅对西方主要经济大国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也正在对发展中的中国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经... 2008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已经越来越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场金融风暴不仅对西方主要经济大国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也正在对发展中的中国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经济转型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对中国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最大考验。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面前,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这场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风险、挑战及其机遇予以回应。为此,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和本刊编辑部联合邀请上海部分青年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虽然这场全球金融风暴开始不久,我们很难预测它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已经使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相信,全球金融风暴对于中国来说,不仅是风险和挑战,而且也是机遇。它会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成熟,它会孕育一个建立在自己文化土壤上,同时又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它会培育和发展出"国家与社会"的新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化 政治 世界金融危机 国家自主性 金融风暴 金融危机 社会科学 福利体制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的政党建设:战略目标与行动逻辑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明明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7,共10页
建设一个信仰坚定、集中统一、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政党,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党建工作在思路、制度、方略上有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阅读和思考,讨论了新时代政... 建设一个信仰坚定、集中统一、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政党,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党建工作在思路、制度、方略上有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阅读和思考,讨论了新时代政党建设的这些变化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对于维护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平稳实现中国现代化转型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 长期执政 先锋队 贤能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举动员的框架整合 银杏居委会换届选举个案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春荣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45,共24页
社会运动和集体行动研究的"文化和建构主义转向"凸显了框架整合作为微观动员机制的重要性。但是现有文献很少把这一过程置于自上而下的集体行动领域中来考察,同时框架分析在中观层面上的动力机制的认识上尚待深化。本文通过... 社会运动和集体行动研究的"文化和建构主义转向"凸显了框架整合作为微观动员机制的重要性。但是现有文献很少把这一过程置于自上而下的集体行动领域中来考察,同时框架分析在中观层面上的动力机制的认识上尚待深化。本文通过上海市社区居委会选举的个案考察,探索了选举动员中的框架形成和整合过程。研究发现,选举委员会及其所联系的积极分子网络,形成了一个包容性的动员结构。这一特定的动员结构在各个动员环节中,策略性地把国家的政策话语和居民对选举的不同感受衔接起来,整合了民主权利、邻里怀旧和社区认同等阐释框架,由此激发了更大尺度的共鸣和参与。这表明,框架整合与动员的社会结构密不可分,框架化过程实际上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举动员 框架整合 居委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江南城镇的生活与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涓 冯贤亮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232,共11页
抗战时期,以太湖平原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处于中日战争的前沿,城乡普遍遭受重创,经济萧条,社会秩序更形混乱;而且很多城镇在沦陷后,还受到日伪的经济封锁和清乡扫荡。在此期间,不少城镇却出现了短暂的畸形繁荣,与那些饱受兵燹的城镇相比,... 抗战时期,以太湖平原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处于中日战争的前沿,城乡普遍遭受重创,经济萧条,社会秩序更形混乱;而且很多城镇在沦陷后,还受到日伪的经济封锁和清乡扫荡。在此期间,不少城镇却出现了短暂的畸形繁荣,与那些饱受兵燹的城镇相比,呈现了一幅异样的图景。但不管怎样,八年抗战,仍使尚未从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下恢复过来的中国,再度陷入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地方工业化即现代化的进程,无论城乡,所蒙受的巨大创伤,主要在于经济的萧条、社会秩序的混乱、人口的损失或流失、城镇的破毁等方面,无不显现出彼时民生的苦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江南 城镇 生活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江南城镇的市政建设及其局限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涓 冯贤亮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民国时期的地方行政与城镇管理一直处在调整变革之中。在社会经济最为繁荣的江南地区,新式的市政建设正在逐步展开,也是现代化的必要趋势。其具体内容,除公共交通道路、桥梁、驳岸、下水道的建设外,还涉及路灯、供水、环境绿化、清洁管... 民国时期的地方行政与城镇管理一直处在调整变革之中。在社会经济最为繁荣的江南地区,新式的市政建设正在逐步展开,也是现代化的必要趋势。其具体内容,除公共交通道路、桥梁、驳岸、下水道的建设外,还涉及路灯、供水、环境绿化、清洁管理等公用事业。繁杂的市政建设的主要目标,在经济、交通、卫生与美观四大方面,集中体现于道路建设、饮用水与排水、卫生清洁与夜间照明。通过不同城镇建设情况的宏观考察与具体差异分析,可以对民国时期城镇的主要变化、发展态势以及行政管理等形成基本认识,从而呈现出现代化进程中城镇的基本存在形态。总体上新式的市政建设要求与现实的城镇生活处境,还不能得到有效的配合,江南城镇间经济发展与工业文明的差异在当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市政建设存在着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江南 城镇 市政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中的心理因素——以上海住房改革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沪宁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38-46,共9页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全面的、大幅度的改革,以不断改变旧的体制,建立新的体制,使社会各个方面的体制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相配套。在改革过程中,民众的心理因素,或曰心理承受能力,是改革措施能否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住房改革 心理定势 公积金 住房制度改革 自我调适 心理因素 《文汇报》 社会调适 住房建设 心理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江南的城乡关系及其乡土性
16
作者 林涓 冯贤亮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8-234,共7页
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城乡关系表现更为密切,大量的市镇在城乡之间扮演着亦城亦乡的角色,在快速"现代化"的进程中,仿佛使城乡差异与区分感显得模糊起来。可是自传统时代以来,人们对于城乡关系的区别意识仍然十分清晰,不少文人... 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城乡关系表现更为密切,大量的市镇在城乡之间扮演着亦城亦乡的角色,在快速"现代化"的进程中,仿佛使城乡差异与区分感显得模糊起来。可是自传统时代以来,人们对于城乡关系的区别意识仍然十分清晰,不少文人对此从不同的层面予以重新析分,以"乡土性"观念出发,对城乡关系在民国时代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化作了有力的揭示。城镇生活中无法摆脱的"乡土性"、乡村生活对于城镇的依赖性、城乡生活中正在加大的分离感等,在民国时代已然十分明显。那种对于农村生活的焦虑以及对于大都市生活多少存在的不满,呈现出彼时复杂的城乡关系及其生活中仍然浓厚的乡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江南 城乡关系 乡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通与经学更新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昊 李静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3期89-94,共6页
作为统治学说的经学,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经历了由《五经》传统向《四书》传统的转向。对经典的解释也是各不相同,尽管许多人曾力图统一对经典的认识,但是从来没有实现过。伴随着对经典态度的转变,在经学的发展历史中... 作为统治学说的经学,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经历了由《五经》传统向《四书》传统的转向。对经典的解释也是各不相同,尽管许多人曾力图统一对经典的认识,但是从来没有实现过。伴随着对经典态度的转变,在经学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若干阶段,在每个阶段中都有各自的特点,王通无疑是开启了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独自创立了一种经学传统,这在经学史上是罕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通 经学 续六经 经学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