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美学》教学方法及其效果评估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明 丁言雯 钱晓路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3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讲授、讨论、角色扮演、专题讲座等教学方法,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总时数18学时。结果考试成绩及格率100%,试卷分析符合正态分布;问卷调查显示,开设护理美学课程是护... 目的探讨《护理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讲授、讨论、角色扮演、专题讲座等教学方法,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总时数18学时。结果考试成绩及格率100%,试卷分析符合正态分布;问卷调查显示,开设护理美学课程是护理学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等。但18学时较少。结论为优化教学效果,教学中要加强美学和护理学的融合和渗透,教师应对教学目的、内容、学时数、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时 教学方法 课程 学生 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 《护理美学》 护理学发展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老年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基于长者访谈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来小彬 梁燕 +2 位作者 王君俏 贾守梅 王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63-66,共4页
目的 分析本科《老年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基于长者访谈的教学效果。方法 根据课程提供的访谈提纲,要求44名选修《老年护理学》的护理本科学生,每人利用课余时间对1名老年人进行访谈,访谈后完成书面报告,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报告中的反... 目的 分析本科《老年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基于长者访谈的教学效果。方法 根据课程提供的访谈提纲,要求44名选修《老年护理学》的护理本科学生,每人利用课余时间对1名老年人进行访谈,访谈后完成书面报告,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报告中的反思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析出4个主题11个类别,即理论-实践-研究贯通的学习(包括走出课堂的深入学习,激发主动思考与学习,在学习中服务老年人和老年护理的价值4个类别),走近老年人和他们的生活(包括改变对老年人的固有印象和面对疾病2个类别),关于老年人医养的反思(包括多层次的养老策略,多维度的医疗服务提升策略和政策,社会层面的助力3个类别),陪伴中的个人感悟(包括社会责任和为人处世2个类别)。结论 在本科《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应用长者访谈进行教学实践,可加深学生对老年人的认识,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护理 护理本科 护理教育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长者访谈 访谈报告 内容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分课堂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明 钱晓路 林岑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对分课堂在高职《护理礼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17级护理高职生作为观察组,在《护理礼仪》教学中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2016级护理高职生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调查观察组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 目的探讨对分课堂在高职《护理礼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17级护理高职生作为观察组,在《护理礼仪》教学中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2016级护理高职生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调查观察组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并比较两组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学生普遍认可对分课堂的教学方式,观察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课堂相比,对分课堂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分课堂 《护理礼仪》课堂 护理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理论模型的拓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来小彬 付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0-116,121,共8页
目的进一步完善前期研究初步形成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的理论模型。方法系统检索6个英文数据库和5个中文数据库中发表在2023年3月之前的描述家庭成员在患者生命末期的照顾体验的扎根理论研究。采用主题扩展法和理论生成Meta整合法对... 目的进一步完善前期研究初步形成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的理论模型。方法系统检索6个英文数据库和5个中文数据库中发表在2023年3月之前的描述家庭成员在患者生命末期的照顾体验的扎根理论研究。采用主题扩展法和理论生成Meta整合法对纳入的14篇文献进行整合。结果对前期研究形成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的理论模型雏形中的8个核心元素进行了调整,对核心元素内涵进行了扩展。最终形成了包括动机与动力、临终意识、伴行、情绪体验、生活改变、需求、结局和目标7个核心元素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理论模型。理论模型中的多个核心元素受到照顾者自身、患者、家庭、医疗体系以及其他社会层面因素的影响。结论护理人员可根据构建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理论模型给予患者家属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协助家庭照顾者从认知、精神、行为等多个层面应对临终照顾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照顾者 临终患者 生命末期 临终照护 照顾体验 家庭支持 优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人种学的生命末期家庭照顾体验理论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来小彬 梁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系统整合中国家庭在患者生命末期的照顾体验,明确家庭照顾体验的核心元素,尝试构建诠释中国家庭照顾生命末期患者现象的理论模型。方法系统检索6个英文数据库和5个中文数据库中发表在2021年12月之前的描述中国家庭在患者生命末期的... 目的系统整合中国家庭在患者生命末期的照顾体验,明确家庭照顾体验的核心元素,尝试构建诠释中国家庭照顾生命末期患者现象的理论模型。方法系统检索6个英文数据库和5个中文数据库中发表在2021年12月之前的描述中国家庭在患者生命末期的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或混合型研究。采用Meta人种学方法对纳入的16篇文献进行整合。结果整合形成了8个核心元素,即爱与责任、临终意识、伴行、告别、五味杂陈、生活改变、个人成长和需求。其中7个核心元素的GRADE-CERQual整合质量评价的可信度为低至中度,1个核心元素的可信度为高度。论证整合显示,患者优逝是中国家庭照顾者临终照顾的最终目标。结论中国家庭对临终患者的照顾体验过程是动态的,对患者的爱和责任是中国家庭照顾者坚持的动力,家庭照顾者会因患者获得优逝而感到欣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照顾者 照顾体验 生命末期 家庭支持 临终照护 优逝 Meta人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