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菌隔离器进行实验动物隔离检疫的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萍 黄爱民 +3 位作者 谢靖谊 张爱民 周佳来 杨钧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51-252,共2页
目的 在众多动物实验环境中应用无菌隔离器 ,取代动物检疫设施 ,是目前最经济方便易行的办法。作者用大鼠做模型进行了实验。创新应用大鼠为模型取代检疫进行的隔离检疫新手段试验。方法 用GF1- 2型无菌隔离器 3个 ,经 2 %过氧乙酸进... 目的 在众多动物实验环境中应用无菌隔离器 ,取代动物检疫设施 ,是目前最经济方便易行的办法。作者用大鼠做模型进行了实验。创新应用大鼠为模型取代检疫进行的隔离检疫新手段试验。方法 用GF1- 2型无菌隔离器 3个 ,经 2 %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消毒 ,2 4h后进行细菌检测达到SPF级标准备用 ,控制温度 2 0~ 2 2℃ ,湿度 4 0 %~ 70 %。将从日本引进OLETFLOTE雄性大鼠 2 5 5只 ,分为 3组 ,每组 85只 ,分别传入备好的隔离器内 ,饲养一个月。所有进出隔离器的物品 ,按常规方法进行处理。检测期到后 ,将检疫OLETFLOTE大鼠通过传递仓进入清洁级动物实验室待科学实验 ,并与原检疫大鼠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隔离检疫 30d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定。大鼠无菌隔离检疫较原检疫大鼠的方法更适用、更易控制、更经济、更安全。结论 无菌隔离进行大鼠的隔离检疫是可行的 ,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隔离器 实验动物 隔离检疫 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医学动物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发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樱 杨斐 +1 位作者 俞伊军 高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76-184,共9页
目的开发一款辅助研究者设计比较医学动物实验方案和学习实验设计的应用软件。方法根据实验动物应用的"科学、伦理、经济"原则筛选比较医学动物实验技术资料,运用关系数据库架构原理分析和组织入选数据,通过解析比较医学动物... 目的开发一款辅助研究者设计比较医学动物实验方案和学习实验设计的应用软件。方法根据实验动物应用的"科学、伦理、经济"原则筛选比较医学动物实验技术资料,运用关系数据库架构原理分析和组织入选数据,通过解析比较医学动物实验规律和特点设计程序框架和模块,采用C++语言、MFC库进行面向用户的程序设计。结果建立了程序相关资源库和模型选择、实验动物、环境条件、实验步骤、方案输出5个功能模块,并完成整个软件测试。结论研发成功比较医学动物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该系统能够基于微型计算机为用户提供有效、易用的动物实验辅助设计和自助学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医学 动物实验 方案设计 计算机技术 应用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实验动物不同组织部位肥大细胞异质性的组织学特点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颖 朱萍妹 +2 位作者 刘巧玲 潘华 周光兴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75-80,I0008-I0010,共9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六种常用实验动物不同部位肥大细胞异质性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应用麻醉后处死的方法,取小鼠、大鼠、豚鼠、兔、犬和猴的皮肤、肺脏、乙状结肠和脾脏组织,经4%中性缓冲甲醛溶液或Bouin’s液固定后,制作常规组织切片,分别作H... 目的探讨并比较六种常用实验动物不同部位肥大细胞异质性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应用麻醉后处死的方法,取小鼠、大鼠、豚鼠、兔、犬和猴的皮肤、肺脏、乙状结肠和脾脏组织,经4%中性缓冲甲醛溶液或Bouin’s液固定后,制作常规组织切片,分别作HE、甲苯胺蓝、阿尔新蓝-藏红和P物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形态学分析;另取皮肤组织固定于磷酸缓冲戊二醛溶液,制作常规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六种动物不同组织中肥大细胞各有其分布特点,且在形态大小、异染性及染色特性等方面表现各异,肥大细胞密度和形态学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豚鼠、犬和猴皮肤肥大细胞颗粒具有特殊亚微结构;小鼠皮肤组织内可见P物质免疫阳性肥大细胞和神经纤维,犬脾脏内可见P物质免疫阳性肥大细胞。结论在六种实验动物的同一组织中以及同一种动物不同组织中,肥大细胞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此异质性对采用实验动物开展与肥大细胞功能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异质性 实验动物 比较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结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波预防兔应力性骨折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曾贵刚 赵先哲 +5 位作者 蔡良 李峻 彭海东 张申 乔伟伟 石洪成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8-982,共5页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LFES)结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预防兔应力性骨折的作用。方法:将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模型组各5只,正常组2只。采用电刺激装置使治疗组、模型组兔每天进行约300次有效跑跳运动,每周训练6天,共5周...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LFES)结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预防兔应力性骨折的作用。方法:将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模型组各5只,正常组2只。采用电刺激装置使治疗组、模型组兔每天进行约300次有效跑跳运动,每周训练6天,共5周。每日跑跳后,治疗组采用LFES结合LIPUS于胫骨处进行治疗。模型组无干预。5周后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病理、生物力学等方法检测各组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兔胫骨放射性计数比值显著高于正常组与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胫骨放射性计数比值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骨矿物密度(BMD)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模量与治疗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胫骨损伤较治疗组和正常组严重。结论:LFES结合LIPUS可有效预防兔实验性胫骨应力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性骨折 低频电刺激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生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实验操作对Wistar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剑平 杨斐 胡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12-317,共6页
目的常规实验操作对Wistar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分别进行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灌胃、尾静脉切割采血、剪尾采血和固定操作,连续处理7d后,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血液系统主要指标及肝脏hsp72mRNA表达量,并与对照组比... 目的常规实验操作对Wistar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分别进行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灌胃、尾静脉切割采血、剪尾采血和固定操作,连续处理7d后,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血液系统主要指标及肝脏hsp72mRNA表达量,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这些操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组、肌内注射组和灌胃组的皮质酮(CORT)、γ-干扰素(IFN-γ)、γ-干扰素/白介素-4(IFN-γ/IL-4)比值极显著升高,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WLCR)、C-反应蛋白(CRP)、β-内啡肽(β-EP)及白介素-2(IL-2)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尾静脉切割采血组的CORT、IFN-γ、IFN-γ/IL-4比值极显著升高,WBC、β-EP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剪尾采血组的CORT、IFN-γ、IFN-γ/IL-4比值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升高,β-EP、IL-2、CRP极显著降低;固定组的CORT、IFN-γ/IL-4比值、IL-2、CRP极显著升高,WBC、β-EP、IL-4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实验操作均使热休克蛋白(HSP)hsp72mRNA表达极显著升高。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肌内注射组的红细胞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显著升高,尾静脉切割和剪尾采血组的HGB和红细胞压积(HCT)极显著降低,固定组的RBC、HGB和HCT均极显著升高。结论本研究中涉及的常规实验操作均引起了大鼠极显著的应激反应,并造成了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及免疫功能的抑制,从而对动物造成了恶性应激。同时这些操作可能会对涉及的神经内分泌及血液学指标的相关研究产生背景性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常规实验操作 神经内分泌 免疫 背景性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胎羊宫内外科手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光兴 李笑天 +2 位作者 潘明明 徐焕 朱萍妹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 以妊娠晚期孕羊为研究对象 ,探讨宫内外科手术的可行性 ,为开展胎儿外科研究建立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通过对妊娠 12 0d左右的 4只双胎孕羊进行宫腔手术 ,切除双胎中 1只胎羊的脚趾或唇部皮肤 ,观察妊娠结果。并取分娩后羔羊脑组... 目的 以妊娠晚期孕羊为研究对象 ,探讨宫内外科手术的可行性 ,为开展胎儿外科研究建立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通过对妊娠 12 0d左右的 4只双胎孕羊进行宫腔手术 ,切除双胎中 1只胎羊的脚趾或唇部皮肤 ,观察妊娠结果。并取分娩后羔羊脑组织及手术切除部位皮肤作组织形态学观察和评价。结果 妊娠羊经阴道足月分娩后羔羊均成活 ,脚趾及唇部切除处未见疤痕形成 ,皮肤组织形态学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未见明显差异 ;脑组织形态学检查仅有 1例实验组羔羊有轻度病理学变化 ,与对照羔羊有差异 ,其余 3例实验羔羊与对照羔羊脑组织结构均正常 ,未见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妊娠羊经宫内胎羊外科手术后能够持续妊娠状态并经阴道自然分娩 ,产出羔羊的精神状态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 ,利用妊娠晚期孕羊进行胎儿外科动物实验研究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胎羊 宫内外科手术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长爪沙鼠Ⅰ型糖尿病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锋华 郭红刚 +6 位作者 楼琦 石巧娟 卢领群 朱萍妹 俞彰 萨晓婴 周光兴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89-494,I0011,I0012,共8页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长爪沙鼠Ⅰ型糖尿病模型的可能性,并观察模型动物早期肾脏损害情况。方法雄性长爪沙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1(DM1组)、模型组2(DM2组),DM1及DM2组沙鼠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100 mg/kg、200 mg...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长爪沙鼠Ⅰ型糖尿病模型的可能性,并观察模型动物早期肾脏损害情况。方法雄性长爪沙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1(DM1组)、模型组2(DM2组),DM1及DM2组沙鼠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100 mg/kg、200 mg/kg STZ,NC组注射等量柠檬酸盐缓冲溶液。注射STZ后1、2、4、6周末,分别监测沙鼠一般情况,血糖、胰岛素等血清学指标和尿液指标,并处死沙鼠进行胰腺和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注射STZ 24 h后,DM2组及DM1组部分沙鼠逐渐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DM2组沙鼠持续高血糖,DM1组沙鼠血糖值与N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有下降趋势;DM2组沙鼠胰岛素显著性降低(P<0.05),其他血清学指标及尿液指标均显著性升高(P<0.05),DM1组沙鼠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DM2组沙鼠及DM1组少数沙鼠胰腺组织中可见胰岛β细胞减少、空泡样变性等变化,DM2组沙鼠肾脏组织中出现肾小球基质增多,毛细血管襻扩张等病变,DM1组沙鼠肾脏组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STZ 200 mg/kg可成功诱导长爪沙鼠Ⅰ型糖尿病模型,在病程早期沙鼠肾脏结构和功能已经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糖尿病模型 链脲佐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益肾清火”方对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罗礼君 束蓉 +2 位作者 俞瑾 乔伟伟 周晓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中药“益肾清火”方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索该方在牙周炎骨修复中的作用和机理。方法选择12—15月龄SD大鼠,分为A、B、C、D、E共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牙周炎造模组,C组为造模后... 目的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中药“益肾清火”方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索该方在牙周炎骨修复中的作用和机理。方法选择12—15月龄SD大鼠,分为A、B、C、D、E共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牙周炎造模组,C组为造模后灌服中药高剂量组,D组为造模后灌服中药中剂量组、E组为造模后灌服中药低剂量组。牙周炎造模后灌胃10d,采集大鼠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BMSCs,观察BMSCs增殖活性和碱性磷酸酶产生情况的变化。结果C组最后一次灌胃后0.5h采集的血清与A组血清作用相近,对细胞增殖作用最强,与其余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B组作用最差;C组最后一次灌胃后1h采集的血清对细胞碱性磷酸酶的产生及活性影响较其余各组更强(P<0.01)。结论中药“益肾清火”方对牙周炎动物BMSCs有促增殖和诱导成骨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中医药 血清药理学 骨髓基质细胞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菊降压片中西药配伍减毒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谢家骏 周广兴 +3 位作者 乔正东 成苗 张国明 王建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33-1641,共9页
目的探索珍菊降压片中西药配伍减毒机制,评价其长期给药的安全性。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珍菊降压片3 200、800、200 mg/kg剂量组、相应剂量的化药组分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连续给药26周,停药恢复期8周。结果化... 目的探索珍菊降压片中西药配伍减毒机制,评价其长期给药的安全性。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珍菊降压片3 200、800、200 mg/kg剂量组、相应剂量的化药组分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连续给药26周,停药恢复期8周。结果化药组分对照组动物体重增长缓慢,血液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先升高后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游离氨基酸(NEFA)上升,总蛋白(TP)、白蛋白(ALB)、K+、Na+、Cl-下降,尿液Glu以及肝、肾、肾上腺、睾丸系数升高,部分动物肝细胞呈轻度脂肪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颗粒样变性,停药后亦未见完全恢复。服用中西药配伍的珍菊降压片,200 mg/kg剂量组对化药组分所导致的异常能呈现完全的对抗,而3 200、800 mg/kg剂量组则呈现部分对抗。结论珍菊降压片中西药配伍用药具有完全或部分对抗源于化药组分所致的毒性作用,其程度与化药组分的剂量密切相关。珍菊降压片给大鼠连续26周灌胃的安全剂量为200 mg/kg,相当人临床剂量的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菊降压片 盐酸可乐定 氢氯噻嗪 中西药配伍 长期毒性试验 减毒机制 安全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对大鼠胚胎致畸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丽萍 杨幼明 +1 位作者 杨钧 周文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 了解黄芩对SD大鼠胚胎的影响。方法 妊娠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阴、阳性组及高、中、低剂量组 ,每组 15只 ,称重和编号。孕鼠于妊娠 7~ 16d灌胃染毒 ,2 0d处死 ,分析胚胎发育指标与胎仔发育指标 ,检查有无外观畸形和骨骼畸形。... 目的 了解黄芩对SD大鼠胚胎的影响。方法 妊娠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阴、阳性组及高、中、低剂量组 ,每组 15只 ,称重和编号。孕鼠于妊娠 7~ 16d灌胃染毒 ,2 0d处死 ,分析胚胎发育指标与胎仔发育指标 ,检查有无外观畸形和骨骼畸形。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黄芩各实验组孕鼠体重增长未见显著减慢 ,活产仔数未见显著减少 ,死胎率和吸收胎率未见显著增加 ,胎仔平均体重、体长、尾长发育指标未见显著减缓 ,外观畸形和骨骼畸形未见显著增加。结论 在本实验剂量与条件下黄芩无母体毒性、胚胎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大鼠 胚胎 致畸作用 中药 内脏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途运输应激对Wistar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斐 胡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目的研究短途运输应激对Wistar大鼠的影响,建立评价啮齿类实验动物短途运输应激的技术指标体系。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进行短途运输实验,测定其在运输中及运输后各阶段的代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主要指标,与未经历运输的对照组比较,分... 目的研究短途运输应激对Wistar大鼠的影响,建立评价啮齿类实验动物短途运输应激的技术指标体系。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进行短途运输实验,测定其在运输中及运输后各阶段的代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主要指标,与未经历运输的对照组比较,分析短途运输应激的影响。结果Wistar大鼠血糖(GLU)在运输0.5 h和1 h时均升高,而在运输1.5 h时降低,运输结束后24 h时GLU再次升高;血清皮质酮(CORT)亦在运输0.5 h和1h时升高而运输1.5 h时降低,但运输结束24 h起即恢复正常;血清β-内啡肽(-βEP)从运输起至运输结束24 h时均降低,至48 h恢复正常。外周白细胞总数(WBC)自运输起急剧减少,于结束运输后的72 h恢复;免疫球蛋白G(IgG)、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1(IL-1)的血清水平在运输中及运输结束的即刻均没有显著变化,但在结束运输后的48 h内均不同程度降低,至72 h恢复至正常水平。肝脏hsp72 mRNA的表达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而极显著上调,运输结束后逐渐恢复,至72 h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短途运输应激对Wistar大鼠的代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均有不利影响,其经历常规短途运输(1.5 h以内)到达目的地后的健康适应期至少应为72 h;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WBC)、血糖(GLU)、皮质酮(CORT)、β-内啡肽(-βEP)、白介素2(IL-2)的水平可用于系统评价短途运输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短途运输应激 评价指标 健康适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叶连翘提取物长期给药对大鼠的肝肾毒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家骏 周广兴 +1 位作者 乔正东 王建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55-2560,共6页
目的观察贯叶连翘提取物长期给药对大鼠肝肾的毒性反应。方法选用SD大鼠13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4只,雌雄各半。分别以0.3、0.6、1.5 g/kg剂量灌胃给贯叶连翘提取物,每天1次,每周给药6次,连续给药26周,停药恢复期8周。期间定期称体质量... 目的观察贯叶连翘提取物长期给药对大鼠肝肾的毒性反应。方法选用SD大鼠13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4只,雌雄各半。分别以0.3、0.6、1.5 g/kg剂量灌胃给贯叶连翘提取物,每天1次,每周给药6次,连续给药26周,停药恢复期8周。期间定期称体质量和食耗量,做血液、血清生化和尿液检测,取肝肾等主要脏器称定质量并做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在连续给药13、26周时发现0.6、1.5 g/kg组大鼠肝肾组织和功能呈现轻度的毒性作用,但停药后可随时间而逐步恢复正常,其毒性程度与给药剂量和服用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贯叶连翘提取物灌胃给药SD大鼠的安全剂量为0.3 g/kg,相当临床治疗抑郁症拟用剂量的4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叶连翘 提取物 长期毒性试验 肝脏毒性 肾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与小鼠摄食、摄水量及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敖红 丁澄 +7 位作者 李晨 谢青莲 乔伟伟 景乃禾 赵国屏 杨萍 许兰文 金玫蕾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 通过对小鼠摄食、摄水量及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为今后的营养学和营养疾病学的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利用反义核酸技术与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相结合 ,从动物整体水平上研究与动物膳食和营养代谢相关... 目的 通过对小鼠摄食、摄水量及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为今后的营养学和营养疾病学的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利用反义核酸技术与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相结合 ,从动物整体水平上研究与动物膳食和营养代谢相关的基因功能。从课题组以往研究得到的摄食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的基因中选出 4个 ,用BALB c小鼠进行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 :D1、Pe和Tr实验组小鼠的摄食量、摄水量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 ,D1和Tr实验组的蛋白质代谢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D1实验组小鼠的摄食量和摄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下降趋势 ,但其表观消化率小于对照组 ,说明其蛋白质代谢功能有所下降 ;Tr实验组小鼠的摄食量和摄水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呈上升趋势 ,其表观消化率大于对照组 ,说明其蛋白质代谢功能有所上升。结论 预测D1基因可能与促进营养代谢功能有关 ,Tr基因可能与抑制营养代谢功能有关。D1、Pe和Tr与移动、痛觉、记忆等其他行为学有相关性 ,P3与其他行为学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摄食量 摄水量 蛋白质代谢 基因功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先哲 乔伟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89-494,共6页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40只,同系健康对照Wistar大鼠1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对照组、2型糖尿病低剂量EGCG(50 mg...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40只,同系健康对照Wistar大鼠1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对照组、2型糖尿病低剂量EGCG(50 mg/kg)治疗组、中剂量(100 mg/kg)组、高剂量EGCG(300 mg/kg)组。干预6周后,分别检测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耐受试验、肝脏GcK、G6P以及PEPCKmRNA表达情况,以及骨骼肌细胞膜GLUT4含量的变化。结果各剂量治疗组的糖耐量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胰岛素耐量在240 min时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和中剂量治疗组均能提高肝脏葡萄糖激酶(GcK)mRNA的表达(P<0.05),同时抑制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mRNA的表达(P<0.05);高剂量治疗组肝脏三类酶mRNA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各剂量治疗组GK大鼠的骨骼肌细胞膜GLUT4的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均具有明显上调(P<0.05)。结论中低剂量EGCG可以改善GK大鼠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糖异生作用以及骨骼肌GLUT4的转位水平有关,并且EGCG具有代偿胰岛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GK大鼠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安全性评价中毕格狗子宫组织病理学的比较医学意义
15
作者 周光兴 杨萍 +3 位作者 杨幼明 朱忠华 朱萍妹 郝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 探讨毕格狗子宫组织在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用病理形态学方法 ,将子宫重量、子宫系数 (宫重 体重 )及子宫组织形态学作为主要观察指标 ,对 4组 (A、B、C、D) 4 3~ 74周龄雌性毕格狗 (每组各 8只动物 ) ... 目的 探讨毕格狗子宫组织在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用病理形态学方法 ,将子宫重量、子宫系数 (宫重 体重 )及子宫组织形态学作为主要观察指标 ,对 4组 (A、B、C、D) 4 3~ 74周龄雌性毕格狗 (每组各 8只动物 ) ,按不同实验时间 (春、夏、秋、冬四季 )处死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比较分析各组检查结果。结果 A组与D组、B组与C组之间子宫系数均数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合子宫重量比较分析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 ,各组动物的子宫组织形态均显示出明显不同的动情周期特征 ,且这种特征与子宫重量和子宫系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非妊娠雌性毕格狗在用作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时 ,子宫组织受动情期的影响而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对子宫重量、子宫系数及子宫组织形态所出现的差异在进行毒理病理评价时必须作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安全性 毕格狗 子宫组织 病理学 比较医学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SKH-1无毛小鼠菌血症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雪雨 彭秀华 +2 位作者 杨玉琴 周文江 周光兴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12-516,I0003,共6页
目的建立SKH-1无毛小鼠感染MRSA致菌血症模型的方法及其评价体系。方法 62只SPF级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成PBS对照组、低剂量模型组、高剂量模型组及给药组,尾静脉注射无菌PBS至对照组小鼠体内,其余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相应剂量MRSA(ST-2... 目的建立SKH-1无毛小鼠感染MRSA致菌血症模型的方法及其评价体系。方法 62只SPF级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成PBS对照组、低剂量模型组、高剂量模型组及给药组,尾静脉注射无菌PBS至对照组小鼠体内,其余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相应剂量MRSA(ST-239)菌悬液,从体重、死亡率、血常规、血液细菌浓度、主要器官荷菌量及病理改变等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并用抗生素替考拉宁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各组感染小鼠体重均下降明显,血常规指标改变明显;高剂量组死亡率高,血液中细菌浓度较高,肝、肾等多组织器官播散严重,皮肤可见多发性脓肿灶;使用替考拉宁能显著降低小鼠死亡率,减轻主要器官的损伤程度。结论应用MRSA菌株可成功诱导建立SKH-1无毛小鼠菌血症模型,模型具有病理特征明显及观察简便的优点,为相关药物评价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菌血症 模型 SKH-1无毛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手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龙霞 赵先哲 +2 位作者 乔伟伟 顾坚忠 陈立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建立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手术(duodenal-jejunal bypass surgery,DJB)动物模型,观察术后GK大鼠胰岛素抵抗情况的变化,研究DJB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理。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组;雄性GK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和DJB手术组。分别于... 目的建立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手术(duodenal-jejunal bypass surgery,DJB)动物模型,观察术后GK大鼠胰岛素抵抗情况的变化,研究DJB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理。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组;雄性GK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和DJB手术组。分别于手术后3、6和9周每组随机抽取6只动物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钳夹实验结束后1周,检测肝脏Gc K、G6P以及PEPCK mRNA表达情况以及骨骼肌细胞膜GLUT4含量变化。结果术后3周和6周,DJB手术组动物的葡萄糖输注率(GIR)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脏Gc K、G6P以及PEPCK mRNA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9周,DJB手术组动物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肝脏Gc K表达量DJB手术组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G6P以及PEPCK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DJB手术后3、6和9周,DJB手术组骨骼肌细胞膜GLUT4的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DJB手术改善血糖的水平是通过改善体内肝脏组织的胰岛素抵抗,通过调节糖代谢酶的表达,进而提高肝脏葡萄糖摄取并抑制肝脏糖异生作用。在实验周期内,DJB手术对于骨骼肌组织的胰岛素抵抗未发现有明显改善,提示DJB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时间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GK大鼠 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SA气溶胶诱导烫伤SKH-1无毛小鼠皮肤感染合并肺炎模型
18
作者 刘巧玲 朱萍妹 +4 位作者 杨玉琴 刘芳 陈颖 周文江 周光兴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6-60,69,I0009,I0010,共8页
目的探讨烫伤条件下,建立MRSA气溶胶致SKH-1无毛小鼠皮肤感染合并肺炎模型的方法及其评价指标。方法 48只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成PBS对照组,单纯感染组和烫伤合并感染组。合并感染组小鼠皮肤烫伤后,MRSA(ST-239)气溶胶呼吸道感染,采用... 目的探讨烫伤条件下,建立MRSA气溶胶致SKH-1无毛小鼠皮肤感染合并肺炎模型的方法及其评价指标。方法 48只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成PBS对照组,单纯感染组和烫伤合并感染组。合并感染组小鼠皮肤烫伤后,MRSA(ST-239)气溶胶呼吸道感染,采用体重、血常规、菌血症率、皮肤和脏器荷菌量、病理组织学变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指标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合并感染组小鼠第3天体重下降明显;白细胞数显著增多;菌血症率达100%;皮肤和肺荷菌量较高,分别达108CFU/g和106CFU/g;镜下观察皮肤和肺炎症病变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皮肤组织内CD138呈阳性表达;multi-PCR测定感染组织内nuc和mecA基因均为阳性。结论 SKH-1无毛小鼠烫伤再辅以MRSA气雾攻击的方式,可成功建立能够模拟临床上烧烫伤患者继发MRSA肺炎的动物模型,此模型对于抗MRSA药物药效评价研究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气溶胶 烫伤 肺炎 SKH-1无毛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