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ineNav-01手术导航系统辅助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泽 孟德华 +2 位作者 费琴明 李文生 张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3-579,共7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手术导航系统SpineNav-01辅助手术与传统X线透视辅助手术在辅助胸、腰骶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评价该手术导航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纳入33例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收集临床及影像学... 目的比较计算机手术导航系统SpineNav-01辅助手术与传统X线透视辅助手术在辅助胸、腰骶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评价该手术导航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纳入33例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收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辅助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传统组,螺钉置入在X线透视辅助下完成;导航组,螺钉置入在基于术前三维CT数据的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术后三维CT评价两组螺钉的位置情况,比较两组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记录每枚螺钉置入时间、置钉相关并发症,导航组另记录注册时间。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以及螺钉节段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共置入108枚螺钉,其中胸椎22枚,腰、骶椎86枚,准确率为73.1%(79/108),安全率为96.3%(104/108),出现神经相关并发症2例,1例接受翻修手术;导航组共置入108枚螺钉,其中胸椎30枚,腰、骶椎78枚,准确率为87.0%(94/108),安全率为100%(108/108),出现神经相关并发症1例。两组间螺钉置入准确率及安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螺钉置入准确性及安全性优于传统组。传统组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2~5 min,平均3.2 min;导航组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1~4 min,平均2.2 min;导航组共注册25次,每次注册时间3~9 min,平均4.8 min。结论基于术前三维CT数据的SpineNav-01手术导航系统能显著提高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手术导航 三维CT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支副肾动脉人群中肾脏供血动脉外径与其供血比例间关系的离体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鲁继东 王宣传 +4 位作者 戴正寿 许明 朱同玉 王国民 戎瑞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研究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离体肾脏标本肾动脉/副肾动脉外径比与其供血组织体积比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尸体正常肾脏标本40个进行研究,其中左肾19个,右肾21个。测量肾动脉及副肾动脉起始处的外径并计算... 目的研究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离体肾脏标本肾动脉/副肾动脉外径比与其供血组织体积比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尸体正常肾脏标本40个进行研究,其中左肾19个,右肾21个。测量肾动脉及副肾动脉起始处的外径并计算肾动脉/副肾动脉外径比(Dr)后,分别经由肾动脉及副肾动脉灌注15%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radiene styrene,ABS)塑料制作不同颜色标示的肾动脉及副肾动脉灌注组织铸型标本,测量体积后计算肾动脉/副肾动脉供血组织体积比(Vr)。分析Dr与Vr是否具有相关性,若具有相关性则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左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7.31±1.68)mm,右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7.39±1.82)mm,左副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3.69±1.55)mm,右副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3.79±1.32)mm。40个肾脏的肾动脉灌注组织铸型体积平均为(41.09±14.74)cm3,所占比例为37.51%~94.85%,平均70.07%±13.88%;副肾动脉灌注组织铸型体积平均为(17.42±9.57)cm3,所占比例为5.15%~62.49%,平均29.93%±13.88%。整体组、左肾组及右肾组3个分组数据中,Dr与Vr均为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0.711和0.898。两者关系的回归方程整体组为V∧r=-1.681+2.461×Dr,左肾组为V∧rL=-0.894+1.987×DrL,右肾组为V∧rR=-2.168+2.800×DrR。结论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离体肾脏标本肾动脉/副肾动脉外径比与其供血组织体积比间线性相关,当肾动脉与副肾动脉外径相仿时,两者供血比例相仿,当肾动脉外径为副肾动脉外径的5倍甚至更多时,由肾动脉供血组织所占比例可达到甚至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副肾动脉 血液供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I技术的健康成人胼胝体、扣带回、中脑白质纤维束密度随年龄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亚平 史勇红 +1 位作者 刘桂雪 李文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9-435,共7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探讨健康成人胼胝体、扣带回、中脑纤维束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将125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成五组(第一组16~30岁,20例;第二组31~45岁,34例;第三组46~60...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探讨健康成人胼胝体、扣带回、中脑纤维束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将125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成五组(第一组16~30岁,20例;第二组31~45岁,34例;第三组46~60岁,24例;第四组61~75岁,22例;第五组76~90岁,25例),行3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获取脑T1和DTI图像。所有DTI数据经DTI Studio软件预处理并追踪得到脑白质纤维束,手工设置三个感兴趣区,即胼胝体、扣带回和中脑,统计各区的纤维束密度(fiber tract density,FD),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到了三个感兴趣区的纤维束走行,其中胼胝体区纤维束成辐射状分布,走行有向前、后、左、右方向;扣带回区纤维束走行大致为前、后方向;中脑区纤维束走行大致为上、下方向,追踪结果分别与它们各自的解剖学结构相一致。对三个区的纤维束密度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为:(1)胼胝体区,各年龄组的F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胼胝体区纤维束密度逐渐降低。(2)扣带回区,各年龄组的F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一组的左、右侧扣带回F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左、右区,各年龄组的FD相互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得到,左侧扣带回区FD随年龄增长的下降趋势大于右侧。(3)中脑区,各年龄组的FD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左、右区,各年龄组的F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胼胝体、扣带回区内FD明显降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量化指标FD可以用来了解脑白质纤维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纤维束追踪 纤维束密度 年龄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颈总动脉(CCA)有形成分与血管顺应性的关系
4
作者 李学敏 潘天岳 +4 位作者 王璐 关国平 王克强 杨琳 张红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年家猪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近段、远段主要组织学成分与特定压力段(低压段:50~90mmHg,常压段:80~120mmHg,高压段:110~150mmHg,1mmHg=0.133kPa,下同)周向顺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取正常成年家猪双侧CCA... 目的探讨正常成年家猪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近段、远段主要组织学成分与特定压力段(低压段:50~90mmHg,常压段:80~120mmHg,高压段:110~150mmHg,1mmHg=0.133kPa,下同)周向顺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取正常成年家猪双侧CCA,用特殊染色方法检测其左侧近段和远段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占血管中膜面积的百分比;HE染色检测中膜单位面积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的数目;Bose生物动态测试仪检测右侧颈总动脉周向顺应性。结果近段管腔面积、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远段,近段弹性纤维占中膜面积的百分比多于远段;近段和远段中膜内单位面积SMCs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段和远段胶原纤维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段Ⅰ型胶原纤维多于远段,而Ⅲ型胶原纤维则远段多于近段;血管顺应性在常压段获得最大值。结论血管顺应性在正常压力范围内最大,胶原纤维分型及弹性纤维沿CCA分布的变化对改变及维持血管顺应性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CCA) 弹性纤维 胶原纤维 顺应性 家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外科培训使用的一种脑组织标本固定方法初探
5
作者 樊文科 朱克明 李文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2-623,共2页
随着临床医学和医学教育的发展,临床应用解剖学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主要面向临床研究生和临床医学继续教育,在扎实掌握解剖结构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解剖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提高和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是适应... 随着临床医学和医学教育的发展,临床应用解剖学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主要面向临床研究生和临床医学继续教育,在扎实掌握解剖结构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解剖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提高和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是适应当代“转化医学”研究热潮的一种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脑组织标本固定 点动法 硝酸钾 麝香草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体骨髓原位造血细胞间纳米通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据(英文)
6
作者 鲁姗姗 吴彩琴 +3 位作者 李华 徐婷 葛均波 张红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 探讨在体骨髓细胞之间是否存在细胞间纳米通道(intercellular nanotubes)。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在体原位观察C57BL/6小鼠骨髓中细胞间纳米通道的分布、形态以及可能的形成机制。结果 ... 目的 探讨在体骨髓细胞之间是否存在细胞间纳米通道(intercellular nanotubes)。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在体原位观察C57BL/6小鼠骨髓中细胞间纳米通道的分布、形态以及可能的形成机制。结果 骨髓造血细胞之间存在纳米通道结构。SEM显示该结构在骨髓组织中散在分布,位于骨髓内血窦内、外侧。骨髓造血细胞间纳米通道的管径粗细不均,平均长度为5.85μm(1.58~18.54μm),平均直径为364nm(202~541nm),还可见一些小颗粒状物质黏附在纳米通道表面。此外,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可能通过伸出突起的形式形成细胞间纳米通道。结论 本研究首次为小鼠骨髓造血细胞之间存在细胞间纳米通道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纳米通道 骨髓 在体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在VPA孤独症模型大鼠脑增龄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夫军 袁向山 +3 位作者 刘静 袁茂运 贺文欣 李瑞锡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5-281,共7页
目的:检测小胶质细胞在孤独症发病相关脑区的活化改变,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丙戊酸盐(valproic acid sodium salt,VPA)孕鼠注射法建立的子代孤独症模型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在不同周龄时前额叶... 目的:检测小胶质细胞在孤独症发病相关脑区的活化改变,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丙戊酸盐(valproic acid sodium salt,VPA)孕鼠注射法建立的子代孤独症模型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在不同周龄时前额叶皮层,海马及小脑中的活化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小胶质细胞内电离钙绑定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1,Iba-1)的表达。结果:小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VPA模型组大鼠不同脑区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密度增多,胞体增大、突起的长度和直径均增加,表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现象明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孤独症VPA模型组前额叶皮层、海马、小脑内Iba-1的表达不同程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样印证小胶质细胞在VPA模型组大鼠不同脑区的活化改变。结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改变广泛存在于孤独症大鼠脑内,这可能是导致孤独症脑神经元发育与连结异常及脑内神经炎症病理过程的部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孤独症动物模型 前额叶皮层 海马 小脑 Iba-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箈络细胞的识别及形态特征(英文)
8
作者 徐婷 朱芝玲 +2 位作者 吴彩琴 柯俊雅 张红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1-927,共7页
目的:研究箈络细胞(telocytes)在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分布和形态结构特征。方法:取卵巢囊肿患者组织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该组织进行观察。结果:通过观察苏木精-伊... 目的:研究箈络细胞(telocytes)在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分布和形态结构特征。方法:取卵巢囊肿患者组织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该组织进行观察。结果:通过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后的卵巢囊肿病灶组织,发现存在异位子宫内膜,进而确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透射电子显微术结果显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确存在箈络细胞。箈络细胞胞体小,向外延伸极其细长的念珠状突起,突起部分别由膨大的粗段与细段交替组成;粗段包含许多细胞器,如内质网和线粒体;且明显可见自噬小体和脂滴。此外,箈络细胞通过突起直接接触或分泌囊泡间接联系而形成网络结构。结论:我们通过透射电子显微术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中确实存在箈络细胞,并描述了其形态学特征。本研究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新的细胞成分,加深了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方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箈络细胞 透射电子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哚普利通过调控脑锌代谢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
9
作者 张振博 李怡君 +5 位作者 陈靖毅 王顺 崔安凤 向萌 杨叶虹 张丽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4-458,484,共6页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和大脑皮层锌、铁、锰、铜、镁、钙水平,以及锌转运体家族成员(ZnT1、ZnT2、ZnT3、ZnT4、ZnT5、ZnT6、ZnT7)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0只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培哚普利治疗组...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和大脑皮层锌、铁、锰、铜、镁、钙水平,以及锌转运体家族成员(ZnT1、ZnT2、ZnT3、ZnT4、ZnT5、ZnT6、ZnT7)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0只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培哚普利治疗组(各5只)。应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小鼠大脑皮层6种金属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小鼠大脑皮层锌转运体家族成员mRNA表达水平。结果培哚普利降低了APP/PS1转基因小鼠逃避潜伏期,增加了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培哚普利增加了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锌水平,而铁、锰、铜、镁、钙水平在培哚普利应用前后未见显著性差异;培哚普利降低了锌转运体家族成员中ZnT1的mRNA表达水平,而ZnT2、ZnT3、ZnT4、ZnT5、ZnT6、ZnT7的表达水平在培哚普利应用前后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培哚普利可以通过下调大脑皮层ZnT1表达,调控脑锌代谢,进而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提示调控脑内锌稳态是培哚普利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认知水平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哚普利 锌转运体 APP/PS1转基因小鼠 大脑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