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脑内神经血管网络重构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潘之光 邱梅红 +1 位作者 陈献华 孙凤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4-675,共2页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脑内的病理十分复杂,包括急性和慢性神经细胞的死亡和再生修复。已知神经血管网络重构在损伤脑修复中起关键作用。本课题组的系列研究发现,缺血损伤脑区损伤的细胞除了发生不可逆的死亡外,还存在神经元和血管的新生...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脑内的病理十分复杂,包括急性和慢性神经细胞的死亡和再生修复。已知神经血管网络重构在损伤脑修复中起关键作用。本课题组的系列研究发现,缺血损伤脑区损伤的细胞除了发生不可逆的死亡外,还存在神经元和血管的新生及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有趣的是,这些血管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元新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缺血损伤脑内活化的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可作为干细胞样细胞,能转分化为新生的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具有促进神经元新生和突触可塑性。新生神经元又能与局部和远端的神经形成有功能的网络。此外,VEGF能直接调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膜上离子通道功能,参与神经元的轴浆转运和递质释放,提高神经元对缺血缺氧损伤的耐受能力。我们的研究发现,在缺血损伤脑内神经血管网络重构中,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在细胞间起桥梁样作用,而VEGF充当了细胞间的联络分子的作用的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网络重构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坏死参与急慢性损伤脑内神经元死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钱奕茗(综述) 孙凤艳(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0-247,共8页
程序性细胞坏死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这类死亡细胞形态类似坏死,而其死亡过程受胞内主动机制的调节,由此改变了坏死细胞不受内在机制调控的经典概念。当细胞膜上死亡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细胞内凋亡因子caspase-8被抑制时,激活受... 程序性细胞坏死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这类死亡细胞形态类似坏死,而其死亡过程受胞内主动机制的调节,由此改变了坏死细胞不受内在机制调控的经典概念。当细胞膜上死亡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细胞内凋亡因子caspase-8被抑制时,激活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 interaction protein,RIPK1/RIPK3)激酶及关键底物——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的信号通路,从而触发细胞发生程序性细胞坏死。后者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如肿瘤、免疫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脑缺血损伤等。本文就程序性细胞坏死的信号通路、重要调控分子及在神经损伤相关疾病致病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药物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K)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 脑卒中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