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疑虑、回避与创新——教学模式转变下的国际中文教师身份建构研究 |
陈钰
徐来
|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
2024 |
0 |
|
2
|
论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语用失误 |
彭增安
|
《汉语学习》
CSSCI
|
1997 |
19
|
|
3
|
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
袁新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3 |
40
|
|
4
|
有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实习的几点设想 |
朱永生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7 |
25
|
|
5
|
孔子学院与海外汉语师资的本土化建设 |
宛新政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9 |
47
|
|
6
|
基于跨文化交际第三空间理论的高级汉语视听说教学选材新探 |
徐婷婷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8 |
5
|
|
7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国际汉语教材建设的新挑战 |
耿直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18 |
4
|
|
8
|
国际学生汉语课程线上学习体验调查分析——以国内某高校国际学生为例 |
徐来
陈钰
施妤婕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
2021 |
8
|
|
9
|
论留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
彭增安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6 |
3
|
|
10
|
中国文化教学与中文教学的结合途径 |
吴中伟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
2022 |
15
|
|
11
|
跨文化教育理念与汉语言(对外)本科阅读教材编写研究刍议 |
路广
|
《现代语文》
|
2021 |
1
|
|
12
|
“国际中文教育”多人谈 |
王甬
丁安琪
彭志红
孙浩良
吴中伟
冯丽萍
史有为
许小颖
|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7
|
|
13
|
设立面向外国学生的“中国语言文化专业(本科)”刍议 |
陈仁凤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14
|
有关龙的成语的文化内涵 |
周丽颖
主贵之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5
|
句法复杂度与日语母语者汉语应用文写作质量关系研究 |
李杰
李颐蕾
|
《现代语文》
|
2024 |
1
|
|
16
|
“正中下怀”用法探析 |
陶炼
|
《现代语文》
|
2024 |
0 |
|
17
|
显性与隐性教学对汉语话语标记二语习得的作用 |
陈家隽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聊斋志异》之“缘情”兴寄与“情缘”叙事 |
李桂奎
|
《蒲松龄研究》
|
2024 |
0 |
|
19
|
“倒”字句的含义及教学 |
吴中伟
傅传凤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5 |
17
|
|
20
|
汉语教材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相关理论问题 |
吴中伟
耿直
徐婷婷
|
《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
|
2017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