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学转向的启示
被引量:2
- 1
-
-
作者
任湘怡
-
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5-99,共5页
-
文摘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研究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型。20世纪60—70年代IPE诞生之初,学者们以政治学的研究视角,视国家为统一的整体,以国际体系结构为解释变量,研究财富和权力的转换。从9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借用经济学的模型,以国家内部行为体的利益和偏好、国内政治结构为解释变量,强调国际市场和国际体制对国家政策的影响。IPE研究视角的转型,打通了国内政治研究和国际政治研究间的界限,使得国际政治经济学本身成为20年来国际关系学最富有活力和生机的领域之一[1]。本文在对90年代以来IPE研究成果做简单梳理的基础上,力图探讨国际政治经济学这一转型的意义。
-
关键词
国际政治经济学
国际机制
利益群体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国际政治经济视野下的中国“入世”政策动力分析
- 2
-
-
作者
任湘怡
-
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2,共7页
-
文摘
中国在"复关"/"入世"的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国内预期目标,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国际力量很难直接作用于一国政策选择,总是通过一定的中介环节。在中国"入世"问题上,这些中介环节包括利益群体、决策精英群体和经济理念推广群体。本文选择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三个重要的年份,分析中国"复关"/"入世"过程中,这些中介环节如何使得国内选择和国际环境结合在一起。
-
关键词
中国“入世”
行为体
国际政治经济
-
分类号
F75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