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后国际体系的未来发展与中国外交理论
1
作者 苏长和 《国际展望》 CSSCI 2015年第3期1-13,共13页
战后国际体系经历了从分裂走向整体的过程,中国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人们应一以贯之而不是分裂地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中国一直是战后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建设者和贡献者。但在一个异质性很强的国际体系中... 战后国际体系经历了从分裂走向整体的过程,中国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人们应一以贯之而不是分裂地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中国一直是战后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建设者和贡献者。但在一个异质性很强的国际体系中,如何实现不同文明、价值、制度和道路之间的互相承认与尊重、和谐与共生,避免国际体系分裂对抗,仍然是国际社会的重要任务。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是概括中国外交理论的重要样本。当前国际体系经历的从转型到定型的过程,必然也是一场知识范式革命。中国外交理论的解释体系并非只能解释中国自身、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还能解释他国与世界的关系,并为处理这种关系提供借鉴。这是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在经历理论本土化阶段后,实现国际化和在外部世界的当地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国际体系 中国外交史 中国外交理论 国际化 当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管辖权与国际制度的治理缺陷--对土耳其越境军事行动的国际法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唐贤兴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冷战后,以主权为基本原则所建构的国际秩序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在土耳其越境军事行动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国际制度安排与主权国家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协调性。一方面,作为主权国家的土耳其越境军事行动缺乏国际法... 冷战后,以主权为基本原则所建构的国际秩序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在土耳其越境军事行动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国际制度安排与主权国家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协调性。一方面,作为主权国家的土耳其越境军事行动缺乏国际法上的合法性基础,另一方面,国际反恐怖主义制度安排在合理性上的缺陷既阻碍着有效的国际合作,又使得国家在行使国内管辖权时面临着一些困难。在治理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上,应推进和完善相应的国际合作机制,避免单一国家采取挑战甚至破坏国际法制度的武力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管辖权 国际制度 国际法治 国际反恐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中国概念讲好中国故事 被引量:8
3
作者 苏长和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5-5,共1页
学者是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的书记员和解说员,需要有高度的学术自觉和自信,转变长期以来的受动思维,以能动性的智慧和勇气,通过研究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实践,提炼和深化中国理论体系。 现在有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认为,... 学者是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的书记员和解说员,需要有高度的学术自觉和自信,转变长期以来的受动思维,以能动性的智慧和勇气,通过研究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实践,提炼和深化中国理论体系。 现在有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的话语根本与国际社会不接轨,用的概念、讲的内容别人听不懂,是在自说自话,影响到国际交流质量和中国道路的传播力度。实际上,问题不在于你的话语完全接别人的轨,就能在理和占理,问题关键是你的行为道理能为人知解;再说,一味而不是有鉴别地借用别人概念讲中国道路的故事,有的时候借的不好,讲来讲去没有自尊自信不说,讲的不好甚至可能把自己的道路、制度、理论给讲歪了,对自己的实践起误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中国概念 自尊自信 学术自觉 国际社会 传播力度 国际交流 误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软”“硬”舆论反差解读
4
作者 苏长和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5-5,共1页
一方面国外舆论认为中国外交变得越来越强硬,而另一方面国内舆论反而认为中国外交太软。
关键词 中国外交 舆论 “硬”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