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院校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的路径选择
1
作者 张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96-100,共5页
民族院校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一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现实利益紧密相连;二要解决理论认知,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一种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三要最大程度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从而增强认... 民族院校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一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现实利益紧密相连;二要解决理论认知,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一种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三要最大程度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从而增强认同;四要尽可能采用少数民族大学生容易接受和认同的方式和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马克思主义 认同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悟、言说与规则 --“杨简扇讼”案例的哲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东方朔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127,共9页
象山教人不喜分解,而以指点语、启发语的方法引导学者自悟,招致朱子“中间暗”、“黑腰子”的批评。本文试图通过对“杨简扇讼”案例的分析来呈现朱子的批评所揭示的理论问题。象山重复孟子之语来回答杨简“如何是本心”之问,又以扇讼... 象山教人不喜分解,而以指点语、启发语的方法引导学者自悟,招致朱子“中间暗”、“黑腰子”的批评。本文试图通过对“杨简扇讼”案例的分析来呈现朱子的批评所揭示的理论问题。象山重复孟子之语来回答杨简“如何是本心”之问,又以扇讼为机缘,指点他“知是知非之心”即是本心,这些都体现了象山理论中的本心即是当机应事时自然自发的呈现,言语的分解不足以说明之,关键只是自悟自得。然而,无法以“言语心思所及”的个人觉悟排除了传达意义的共同规则,既无法为道德规范构建普遍有效的论证,也不能示人以确定的轨范和准则。如是,象山那种超乎言说的本心本体的形上学虽然有其个人的受用,但却难于建立一确定的道德哲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 杨简 本心 自悟 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问题域转换中重新理解马克思——从俞吾金《问题域的转换》看关于马克思哲学的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雪魁 吴瑞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共11页
长期以来,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几乎从未对它所坚持的下述五种基本观点提出过疑问:马克思哲学是奠基于物质本体论之上的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历史唯物主义可以通过经验的方法加以证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是马克思的根本方法;偶然性... 长期以来,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几乎从未对它所坚持的下述五种基本观点提出过疑问:马克思哲学是奠基于物质本体论之上的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历史唯物主义可以通过经验的方法加以证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是马克思的根本方法;偶然性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始终都是边缘性的解释要素;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中介是黑格尔的思辨哲学而与康德的批判哲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关系。根据我们的阅读,通过实现由近代西方哲学问题域向当代西方哲学问题域的转换,《问题域的转换》对上述五种论点给出了批判和澄清:马克思哲学不应该被笼统地界定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历史唯物主义不可能用纯粹经验的方法加以确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不是马克思的根本方法;离开偶然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必然要堕落为抽象的认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问题域的转换》 重新理解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现代性与历史唯物主义(上)——评后现代理论对马克思经济哲学概念的破坏性解读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雪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共8页
经济学构筑了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现代性叙事结构,经济学批判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层主线,因而以经济学批判为主线的现代性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最本真的理论视域。经济学、现代性与历史唯物主义三者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赋予马克思现代性... 经济学构筑了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现代性叙事结构,经济学批判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层主线,因而以经济学批判为主线的现代性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最本真的理论视域。经济学、现代性与历史唯物主义三者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赋予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以独树一帜的理论品格。货币、资本和生产是架构三者相互关系的概念桥梁,它们既是经济学建构现代性叙事的支柱概念,又是历史唯物主义开展现代性批判的基础概念。某些后现代学者视马克思的货币、资本和生产概念为纯粹的经济学概念,并由此认定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并未超越经济学的理论视线,历史唯物主义在客观上已沦落为经济学和现代性的共谋。揭露和批判这种"共谋论",就必须把被后现代理论囚禁的货币、资本和生产概念从单一的经济学视域中解放出来,通过还原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意来展示其现代性批判功能。这是关涉诸多历史唯物主义"元问题"的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现代性 后现代性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现代性与历史唯物主义(下)——评后现代理论对马克思经济哲学概念的破坏性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雪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共9页
经济学构筑了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现代性叙事结构,经济学批判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层主线,因而以经济学批判为主线的现代性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最本真的理论视域。经济学、现代性与历史唯物主义三者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赋予马克思现代性... 经济学构筑了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现代性叙事结构,经济学批判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层主线,因而以经济学批判为主线的现代性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最本真的理论视域。经济学、现代性与历史唯物主义三者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赋予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以独树一帜的理论品格。货币、资本和生产是架构三者相互关系的概念桥梁,它们既是经济学建构现代性叙事的支柱概念,又是历史唯物主义开展现代性批判的基础概念。某些后现代学者视马克思的货币、资本和生产概念为纯粹的经济学概念,并由此认定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并未超越经济学的理论视线,历史唯物主义在客观上已沦落为经济学和现代性的共谋。揭露和批判这种"共谋论",就必须把被后现代理论囚禁的货币、资本和生产概念从单一的经济学视域中解放出来,通过还原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意来展示其现代性批判功能。这是关涉诸多历史唯物主义"元问题"的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现代性 后现代性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人文精神与复旦的通识教育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向晨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4期512-513,共2页
从命题来看,医学人文特别是从复旦角度来讲,其实是一个必然的命题,其实和北大一样,我们有一个两校合并的过程,复旦大学和原上海医科大学有一个合并。合并完之后会看到,原有的医学人文有了一个更宽广的背景,在融合当中其实复旦和... 从命题来看,医学人文特别是从复旦角度来讲,其实是一个必然的命题,其实和北大一样,我们有一个两校合并的过程,复旦大学和原上海医科大学有一个合并。合并完之后会看到,原有的医学人文有了一个更宽广的背景,在融合当中其实复旦和医学院有一个很强烈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精神 通识教育 上海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医学院 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的注疏——休谟因果论的人性论特征和心灵哲学倾向
7
作者 江雪莲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4,共7页
因果性问题作为西方近代才出现的哲学问题,成为西方近代哲学史上最具现代哲学精神的哲学家休谟建构其人性科学首先和重点探讨的哲学问题。休谟的哲学立场和理论特色在其因果论中得到集中反映和体现,历史影响深远和广泛,也常常遭受攻击... 因果性问题作为西方近代才出现的哲学问题,成为西方近代哲学史上最具现代哲学精神的哲学家休谟建构其人性科学首先和重点探讨的哲学问题。休谟的哲学立场和理论特色在其因果论中得到集中反映和体现,历史影响深远和广泛,也常常遭受攻击和被误解。本文在近年来学界对休谟因果性问题的新的解读的基础上,根据对休谟哲学的性质的把握,以及对休谟因果论的思想进路的深入理析,认为休谟从人性入手研究哲学,其因果论的实质是人性科学视域下的人性与认识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认识的人性根源和根据问题。休谟因果论具有鲜明的人性论特征以及心灵哲学倾向,开辟了一条研究因果性问题的主体之路、人性之路、心灵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科学 经验观察 因果性 想象 心理习惯 自然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主义生机论:理解哈奇森道德哲学的一个视角
8
作者 陈晓曦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2-117,共6页
本文主要的思路是围绕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执道德哲学思想家之牛耳一位人物弗兰西斯.哈奇森为中心,揭示其情感主义道德哲学中整体主义生机论的历史渊源。本文认为他继承了古典亚里士多德主义尤其是随后的斯多亚主义中整体主义内核,文章试... 本文主要的思路是围绕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执道德哲学思想家之牛耳一位人物弗兰西斯.哈奇森为中心,揭示其情感主义道德哲学中整体主义生机论的历史渊源。本文认为他继承了古典亚里士多德主义尤其是随后的斯多亚主义中整体主义内核,文章试图在斯多亚与苏格兰启蒙运动中主要人物的关系中集中凸显哈奇森对斯多亚的继承性,而这种继承性又体现在他对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一书的翻译和注释。然后,通过几个核心概念的钩沉和梳理,文章清楚地揭示出斯多亚与启蒙运动,尤其是与哈奇森本人的承接关系。实际上,这样的整体主义生机论的视角在我们中国思想史中也是不陌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主义生机论 斯多亚 沉思录 哈奇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三论 被引量:12
9
作者 俞吾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4,共10页
幸福是由外在因素和自身因素(包括身体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如果说,条件论只注重幸福的外在因素,快感论(幸福感)只注重幸福的身体因素,那么,心态论(幸福论)就只注重幸福的精神因素。文章主张确立一种新的幸福观,并在语言分析方法的... 幸福是由外在因素和自身因素(包括身体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如果说,条件论只注重幸福的外在因素,快感论(幸福感)只注重幸福的身体因素,那么,心态论(幸福论)就只注重幸福的精神因素。文章主张确立一种新的幸福观,并在语言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综合性地考察了上述三方面的关系,并从幸福感的相对性和合理的比较方法着手,展示出追求幸福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幸福论 幸福观 外在因素 身体因素 精神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的经验概念重释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放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22,共9页
杜威经验概念的根本意义在于认为经验就是作为生命有机体的人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二者的互动过程,人作为具有创造性的智慧和社会性的生命与其他生命有机体有着本质的区别,以经验概念为核心的哲学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它具... 杜威经验概念的根本意义在于认为经验就是作为生命有机体的人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二者的互动过程,人作为具有创造性的智慧和社会性的生命与其他生命有机体有着本质的区别,以经验概念为核心的哲学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它具有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等多方面的意义。经验是自然的产物,但经验一旦产生,就可以深入自然内部并扩展到自然的广泛范围,与自然统一。经验概念从发展过程说可分为原始经验和反省经验两个主要阶段,二者又是一个相互作用和渗透的统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意义 经验与自然 原始经验与反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凤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23,共4页
文化是文明的灵魂,文明是文化的载体。在西方经典文献中,"文化"这个词,不管是德文(kultur)、英文(culture),还是法文(culture)都是来自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耕耘、耕种",文化是与农业有关的。"文明"(德文zivilisation... 文化是文明的灵魂,文明是文化的载体。在西方经典文献中,"文化"这个词,不管是德文(kultur)、英文(culture),还是法文(culture)都是来自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耕耘、耕种",文化是与农业有关的。"文明"(德文zivilisation,英文civilization,法文civilisation)这个词也是来自拉丁文civilis,原意是"都市的、市民的文化",所以文明是与工业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生态治理 经典文献 拉丁文 文化 德文 英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的政治正当性理论——以权力来源为中心 被引量:8
12
作者 东方朔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7-125,共9页
有关荀子“政治正当性”的主张,已经有许多有益的探讨。站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角度看,“政治正当性”所预认的观念前提在于民众的自我意志的自由和自决,舍此,则任何权力的“正当”或“不正当”皆无从谈起。正是从此前提出发,荀子在权力来... 有关荀子“政治正当性”的主张,已经有许多有益的探讨。站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角度看,“政治正当性”所预认的观念前提在于民众的自我意志的自由和自决,舍此,则任何权力的“正当”或“不正当”皆无从谈起。正是从此前提出发,荀子在权力来源的问题上并不曾追问权力本身的正当性问题,而更多的是在意统治者统治权力在效果上的合理性问题。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一方面与荀子重德的理论相关,另一方面则与荀子对民众的看法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政治正当性 权力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自然辩证法还是历史辩证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论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承叔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9,共10页
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他们共同的理论倾向是反对自然辩证法的提法,而主张用历史辩证法取而代之。他们认为:自然界有客观规律,但自然界却没有辩证的发展过程,辩证的发展过程只属于人类。自然界没有实践,没有思想... 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他们共同的理论倾向是反对自然辩证法的提法,而主张用历史辩证法取而代之。他们认为:自然界有客观规律,但自然界却没有辩证的发展过程,辩证的发展过程只属于人类。自然界没有实践,没有思想和行为的主体,因而把辩证法归结为自然辩证法,实质上是否定了历史过程的能动性和特殊性,并用自然规律取代历史规律。他们的一些观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实践是辩证法的基础,主客体关系是辩证法的基本关系,总体性思维是辩证思维的重要原则。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辩证法问题上虽然存在一定的缺点,但总体而言,是全面地深化了历史辩证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历史辩证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康德化马克思与黑格尔化马克思的对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行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70,共10页
康德和黑格尔,谁是马克思的引路人,一直是中外马克思主义者争论不休的问题。偏爱康德者认为,康德的二元论解决了教条主义和怀疑论的古老争论,坚持观念与物质、理想与现实之间本体论差异和非同一性就是坚持哲学的超越性和政治超越性,恢... 康德和黑格尔,谁是马克思的引路人,一直是中外马克思主义者争论不休的问题。偏爱康德者认为,康德的二元论解决了教条主义和怀疑论的古老争论,坚持观念与物质、理想与现实之间本体论差异和非同一性就是坚持哲学的超越性和政治超越性,恢复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需要回到康德;偏爱黑格尔者则认为,黑格尔非同一性的同一性辩证法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而且有助于我们走出后现代主义无中心论和新自由主义虚假总体性的意识形态困境,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性与现实性需要回到黑格尔。其实,康德与黑格尔不是截然对立的,康德在为科学、道德、法律和国际秩序理想提供先验论证明的同时,并不否定人类道德和政治理想的现实性;黑格尔虽然把绝对观念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认识作为目标,但也不否认现代性规范和价值对人类知识和实践的规范约束。就此而言,康德和马克思都是时代进步意识的代表。但由于观念论的哲学限制和资产阶级的历史限制,他们的思想自身本就存在着矛盾和差异,这种差异不能理解为"激进的康德"与"保守的黑格尔"的对立,或"激进的黑格尔"与"保守的康德"的对立。康德与黑格尔思想中都存在着可供马克思主义借鉴、继承和发展的激进因素,也有应该批判和扬弃的保守因素。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无须康德化和黑格尔化,更无须人为地制造康德化与黑格尔化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黑格尔 马克思 视差 形而上学 柄谷行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权利在当代伦理生活中的地位——以霍布斯的权利观念为视角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2-235,共4页
当前,中国社会伦理价值观念从强调义务逐渐转向强调权利。本文以霍布斯的道德权利为例,指出这一趋势的内在变化。霍布斯的道德权利基于特定的人性基础,并在界定上存在"正当"与"自由"的两个互为矛盾的方面;人们往往... 当前,中国社会伦理价值观念从强调义务逐渐转向强调权利。本文以霍布斯的道德权利为例,指出这一趋势的内在变化。霍布斯的道德权利基于特定的人性基础,并在界定上存在"正当"与"自由"的两个互为矛盾的方面;人们往往注意权利概念中的"自由"一面,而忽视了"正当"的内涵。这二者的统一是构建道德义务体系的理论前提,也是解释道德为权利服务的根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价值观 自然权利 正当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慈善的借鉴与实践——以意大利“圣艾智德”和上海“普安堂”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天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40,151,共8页
长期以来,宗教和慈善事业的关系,是中国宗教界,包括教众团体、管理部门和和宗教研究机构一直忽视讨论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各界的努力和提倡,这个重要问题已经得到应有的关注。以意大利天主教平信徒慈善组织圣艾智德团体为借鉴,并以上海... 长期以来,宗教和慈善事业的关系,是中国宗教界,包括教众团体、管理部门和和宗教研究机构一直忽视讨论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各界的努力和提倡,这个重要问题已经得到应有的关注。以意大利天主教平信徒慈善组织圣艾智德团体为借鉴,并以上海市基督教普安堂组织平信徒慈善活动为基点,结合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各大信仰和宗教处理慈善事业的经验的考察,可以重新检讨中国当今宗教慈善事业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问题。从"宗教慈善"的本质属性来看,宗教慈善应该列为与政府公益事业、私人团体的慈善事业并列的重要活动,某种意义上应列为社会"第四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慈善 圣艾智德 普安堂 第四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ntiments与Emotion——道德感情理论与情感主义的辨析
17
作者 刘科 马庆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0,共4页
本文针对国内一些学者常把道德感情理论与情感主义统称为情感主义的现状,通过分析道德感情理论与情感主义的名称、内容和旨趣,指出这两种理论的差异及其现代性意义。道德感情理论试图把道德的普遍性建立在人类共同的感情上,代表着启蒙... 本文针对国内一些学者常把道德感情理论与情感主义统称为情感主义的现状,通过分析道德感情理论与情感主义的名称、内容和旨趣,指出这两种理论的差异及其现代性意义。道德感情理论试图把道德的普遍性建立在人类共同的感情上,代表着启蒙时期人们重建普遍性道德的努力;情感主义把道德等同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实际上是放弃了道德的普遍性。从道德感情理论到情感主义,反映了道德哲学在现代性过程中的演化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感情理论 情感主义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子的人性观及其展开形态
18
作者 何益鑫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2-60,共9页
孔子的人性观颇难被确切了解。《论语》提到“性”只有两次。且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应是孔子死后子贡面对七十子后学盛行“性与天道”之论而为夫子真面目所下的正名之语。唯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代表了孔子关... 孔子的人性观颇难被确切了解。《论语》提到“性”只有两次。且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应是孔子死后子贡面对七十子后学盛行“性与天道”之论而为夫子真面目所下的正名之语。唯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代表了孔子关于人性的主要想法。孔子没有把人性作为一个专门的主题来探讨。他的核心关切,是依据个人的好恶区别学者的资质,并在承认差异性的基础之上,强调后天为学的重要性,引导出适用于具体个人的成德道路。结合孔子的其他言论,我们可以大体刻画出孔子人性思想的观念结构:人性是有个体差异的(差别一般不大,也不排除极端情况);性中有善的成分,也有不善的成分,主要通过好恶表达出来;人生的现实,取决于后天的养成,一个重要方式是顺着性之好恶而来的引导和塑成。要之,孔子持有的应是一种形式的“性有善有恶论”。七十子后学的“性有善有恶”及“养性”说,就是孔子人性观的明确化和展开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人性论 性与天道 性相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主旨
19
作者 杨英姿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2期64-67,共4页
罗尔斯顿从整个西方伦理思想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道德是人的存在方式,环境伦理的产生不是要推翻或取代人际伦理,而是要为自然共同体中的人类确立生存方式。人类道德之所以要观照自然生态系统,是因为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和存... 罗尔斯顿从整个西方伦理思想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道德是人的存在方式,环境伦理的产生不是要推翻或取代人际伦理,而是要为自然共同体中的人类确立生存方式。人类道德之所以要观照自然生态系统,是因为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和存在目的,以文化方式生存于其中的人类须对此给予道德的尊重。环境伦理与人际伦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之伦理,它们都是人的生存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顿 环境伦理学 道德 生存方式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人文教育思辨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程 段丽萍 +8 位作者 张金钟 韩水法 江怡 陆扬 程瑜 王一方 高新强 张大庆 孙向晨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4期497-498,共2页
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综合性大学尤其是那些有医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所面临的问题,和专门医科教育高等院校是有所不同的。当年很多医科大学在当时的国家政策调控下,并入了综合大学。并入综合性大学之后,很多大学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一... 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综合性大学尤其是那些有医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所面临的问题,和专门医科教育高等院校是有所不同的。当年很多医科大学在当时的国家政策调控下,并入了综合大学。并入综合性大学之后,很多大学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教育 综合性大学 医科专业 高等院校 医科教育 医科大学 综合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