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差异——从《终结》和《提纲》的比较看 被引量:26
1
作者 俞吾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40,共6页
1888年,恩格斯出版了哲学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并把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改名为《马克思论费尔巴哈》(以下简称《论》)附于书后。本文认为,... 1888年,恩格斯出版了哲学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并把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改名为《马克思论费尔巴哈》(以下简称《论》)附于书后。本文认为,在《终结》和《提纲》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一是哲学研究应当从实践出发,还是从自然界出发;二是实践概念应该首要地被理解为本体论概念,还是认识论概念;三是马克思哲学究竟把“现实的人”作为核心问题,还是把“纯粹思想”作为核心问题。本文强调,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不应该回避这些差异,而应该认真地对待它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本体论 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恩格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自我、道德情境与道德判断——试析杜威道德哲学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10
2
作者 汪堂家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92,共6页
杜威的伦理学是他的哲学的最有创见、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他对道德自我、道德情境和道德判断的分析不仅体现了他的“彻底经验主义”的基本主张,而且在道德哲学领域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主要考察杜威如何看待道德自我与行为选择,道德自... 杜威的伦理学是他的哲学的最有创见、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他对道德自我、道德情境和道德判断的分析不仅体现了他的“彻底经验主义”的基本主张,而且在道德哲学领域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主要考察杜威如何看待道德自我与行为选择,道德自我与道德情境,道德判断与道德知识的关系,看看他如何将道德作为一种生活经验,揭示他对道德哲学的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我 道德情境 道德判断 行为选择 道德哲学 杜威 侧面 试析 彻底经验主义 道德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传统哲学观的藩篱——重写中国哲学史的前提性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俞吾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4,共5页
近年来,"重写"之风席卷整个学术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领域自然也不能免俗.
关键词 重写 前提性 哲学观 中国哲学史研究 反思 传统 研究成果 写作思路 “重复” 实质性 学术界 含义 差别 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问题的几点思考——从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批判继承的观点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放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33,共8页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批判继承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意义和其理论形态。首先对提出这方面问题的背景、探讨它们的意义和态度作了论述。接着分别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的哲学 ,称为...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批判继承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意义和其理论形态。首先对提出这方面问题的背景、探讨它们的意义和态度作了论述。接着分别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的哲学 ,称为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有根据的 ,但也可以用其他名称。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但它不是一种体系哲学。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四、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 体系哲学 实践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上)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承叔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2年第3期21-25,36,共6页
随着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没有任何问题能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资本论》三大手稿.以与传统哲学教科书不同的方式,围绕以下十二个问题,展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关于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商品经济的两... 随着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没有任何问题能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资本论》三大手稿.以与传统哲学教科书不同的方式,围绕以下十二个问题,展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关于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商品经济的两大历史阶段;商品经济的重要历史作用;货币的历史地位;资本的文明面;关于交往方式;关于资本的有限性;关于竞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关于重建个体所有制;关于共产主义的历史前提;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我的结论是,马克思是研究市场经济的第一人,他的无穷的思想遗产依然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指路明灯,马克思在当代依然是不可超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市场经济 商品 货币 资本 竞争 所有制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原则高度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德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48,共7页
资本批判是马克思学说的本质内容,也是马克思对人类思想的主要贡献。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存在论意义,并据此揭示这一批判的原则高度,是把握马克思学说之当代意义的关键。应当纠正对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三种较为流行的误解,以便能... 资本批判是马克思学说的本质内容,也是马克思对人类思想的主要贡献。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存在论意义,并据此揭示这一批判的原则高度,是把握马克思学说之当代意义的关键。应当纠正对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三种较为流行的误解,以便能够在资本批判这一时代课题上展开马克思思想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对话,这是今天的马克思研究者们的基本使命,目的在于为哲学在当代的革命阐扬来自马克思的重大启发,以从根本上探寻一条走出当代文明危机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存在论性质 社会权力的感性出身抽象劳动对具体劳动的统治 资本的存在论本质 马克思学说 资本批判 当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思想 时代课题 文明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与超感性世界神话学的破产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晓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32,共8页
自笛卡尔创立现代形而上学以来,首先体会到超感性世界的本质性崩塌并把它道说出来的是费尔巴哈。他以"感性"的存在论纲领与超感性世界对立起来,并把对神学的批判转变为对整个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然而,由于费尔巴哈的批判仅... 自笛卡尔创立现代形而上学以来,首先体会到超感性世界的本质性崩塌并把它道说出来的是费尔巴哈。他以"感性"的存在论纲领与超感性世界对立起来,并把对神学的批判转变为对整个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然而,由于费尔巴哈的批判仅只与"作为神学的哲学"处于外部对立中,所以它最终又复归于形而上学的本质中去了。就最终结果而言,施蒂纳以及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命运大抵也是如此。马克思存在论革命的核心之点是"感性的活动"(即实践)。由于它彻底洞穿了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即意识的内在性),所以不仅整个地改变了存在论设定存在者整体的基本结构,而且为对超感性世界神话学(即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马克思而言,超感性世界神话学的破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历史科学"都是从其深刻的存在论革命发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存在论 超感性世界 神话学 意识形态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体概念新论 被引量:10
8
作者 俞吾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共5页
本文提出了马克思主体概念的四个不同的样态———自我意识主体、市民社会主体、个人主体、资本主体,肯定了“市民社会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体概念的基础部分,而“资本主体论”则蕴含着一个极有发展前景的“资本诠释学”。
关键词 主体 自我意识 个人 市民社会 资本 资本诠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维纳斯的主体伦理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莫伟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3,共6页
莱维纳斯并非现象学家,其聚焦于伦理主体的他者哲学,批判了胡塞尔现象学认识论,还要超越海德格尔存在论,从而摧毁了现象学的基础。他强调我与他者之间的伦理关系要比胡塞尔主客体认识关系更加原初,从而抛弃了其现象学的意向行为—意向... 莱维纳斯并非现象学家,其聚焦于伦理主体的他者哲学,批判了胡塞尔现象学认识论,还要超越海德格尔存在论,从而摧毁了现象学的基础。他强调我与他者之间的伦理关系要比胡塞尔主客体认识关系更加原初,从而抛弃了其现象学的意向行为—意向对象的结构,他还批判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此在说和共在说,建构了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反现象学 伦理主体 伦理学 认识论 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讨(笔谈)——学术创新和学术规范中的历史意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俞吾金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1,共3页
在进入本文的论述前,有必要先澄清以下三个术语的含义:
关键词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历史意识 学术规范 学术创新 发展战略 21世纪 笔谈 研讨 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金太尔解决休谟伦理难题的贡献与困惑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泽波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2-78,共7页
麦金太尔《德性之后》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试图解决休谟伦理难题,即“是”与“应该”的矛盾。本文对此作一个初步的分析,力图证明麦金太尔在这个方面的贡献以及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伦理 麦金太尔 "是"与"应该" 休谟伦理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适应系统中的生成观念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吾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23,共6页
生成论正在发展之中,它必然与生命系统和复杂适应系统相关。正如彼得·圣吉所说,种子变成大树是一个生成过程。一旦把它与突现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我们必将获得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 复杂适应系统 生成 突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牟宗三“觉他”思想陷入误区原因梳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泽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7,167,共10页
"觉他"的思维方式即是康德所不承认人类可以具有的智的直觉,这是牟宗三道德存有论的核心命题。但由于牟宗三对康德智的直觉的内涵理解有欠准确,不仅坐实了上帝的智的直觉,转移了康德智的直觉概念的对象,而且直接以"自觉&... "觉他"的思维方式即是康德所不承认人类可以具有的智的直觉,这是牟宗三道德存有论的核心命题。但由于牟宗三对康德智的直觉的内涵理解有欠准确,不仅坐实了上帝的智的直觉,转移了康德智的直觉概念的对象,而且直接以"自觉"证"觉他",终于将大致相当于胡塞尔现相学意向性的直接性等同于他所理解的康德意义的智的直觉,造成了严重的理论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智的直觉 觉他 现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莎·卢森堡对伯恩斯坦、考茨基修正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学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9,共8页
在第二国际发展史中,罗莎.卢森堡始终站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最前列。她先后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修正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两人的理论实质,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卢森堡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批... 在第二国际发展史中,罗莎.卢森堡始终站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最前列。她先后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修正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两人的理论实质,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卢森堡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批判对我们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森堡 伯恩斯坦 考茨基 修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评论人语
15
作者 张汝伦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人类文化系统 评论 人类世界 思想感情 沟通交流 西方传统 语言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德国和欧洲及其超越
16
作者 张汝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6,共7页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德国哲学 欧洲 希腊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道”的心旅历程——评《潘富恩自选集》
17
作者 孔令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潘富恩自选集》 宋明理学 治学精神 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略论结构主义的结构认识方法》一文的评介
18
作者 尹大贻 《江海学刊》 1982年第5期112-112,共1页
本文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出发,批判分析结构主义的结构认识方法,并企图从结构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中找出其合理成分,取得了初步的成就。
关键词 结构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评介 批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