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差异——从《终结》和《提纲》的比较看 |
俞吾金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6
|
|
2
|
道德自我、道德情境与道德判断——试析杜威道德哲学的一个侧面 |
汪堂家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3
|
走出传统哲学观的藩篱——重写中国哲学史的前提性反思 |
俞吾金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4
|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问题的几点思考——从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批判继承的观点看 |
刘放桐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5
|
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上) |
孙承叔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
2002 |
1
|
|
6
|
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原则高度 |
王德峰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9
|
|
7
|
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与超感性世界神话学的破产 |
吴晓明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5
|
|
8
|
马克思主体概念新论 |
俞吾金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9
|
莱维纳斯的主体伦理学研究 |
莫伟民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0
|
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讨(笔谈)——学术创新和学术规范中的历史意识 |
俞吾金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1
|
麦金太尔解决休谟伦理难题的贡献与困惑 |
杨泽波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2
|
复杂适应系统中的生成观念 |
金吾伦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3
|
牟宗三“觉他”思想陷入误区原因梳理 |
杨泽波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4
|
罗莎·卢森堡对伯恩斯坦、考茨基修正主义的批判 |
陈学明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5
|
特约评论人语 |
张汝伦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6
|
海德格尔:德国和欧洲及其超越 |
张汝伦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7
|
求“道”的心旅历程——评《潘富恩自选集》 |
孔令宏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8
|
对《略论结构主义的结构认识方法》一文的评介 |
尹大贻
|
《江海学刊》
|
198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