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问题域转换中重新理解马克思——从俞吾金《问题域的转换》看关于马克思哲学的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雪魁 吴瑞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共11页
长期以来,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几乎从未对它所坚持的下述五种基本观点提出过疑问:马克思哲学是奠基于物质本体论之上的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历史唯物主义可以通过经验的方法加以证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是马克思的根本方法;偶然性... 长期以来,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几乎从未对它所坚持的下述五种基本观点提出过疑问:马克思哲学是奠基于物质本体论之上的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历史唯物主义可以通过经验的方法加以证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是马克思的根本方法;偶然性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始终都是边缘性的解释要素;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中介是黑格尔的思辨哲学而与康德的批判哲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关系。根据我们的阅读,通过实现由近代西方哲学问题域向当代西方哲学问题域的转换,《问题域的转换》对上述五种论点给出了批判和澄清:马克思哲学不应该被笼统地界定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历史唯物主义不可能用纯粹经验的方法加以确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不是马克思的根本方法;离开偶然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必然要堕落为抽象的认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问题域的转换》 重新理解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化语境中分配正义的经济哲学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任瑞敏 高玉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99,共7页
分配正义具有历史性,对其考量需置于历史的具体环境中。随着金融化世界的到来,对金融资源的占有程度成为影响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关系的不平等,金融在配置资源过程中产生了贫富分化的"马太效应"。金融危机与通货膨... 分配正义具有历史性,对其考量需置于历史的具体环境中。随着金融化世界的到来,对金融资源的占有程度成为影响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关系的不平等,金融在配置资源过程中产生了贫富分化的"马太效应"。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的成本共担,损害了低收入阶层的利益。金融市场中资本的虚拟积累规模日益庞大,它们不创造剩余价值,却在分割剩余价值。这种"钱能生钱"的财富获取模式制造了一种财富幻象,模糊了分配领域中"责、权、义"的关系,造成社会的不公平。但由于人们在认识水平上的限制,使得对分配正义的探讨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从而导致对金融化语境中分配问题的集体失声,使分配正义陷入困境。因此,对分配正义进行经济哲学层面上的反思与批判是时代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化 分配正义 集体失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对话→创新——从一本教材的版次更替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关系的嬗变
3
作者 徐长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14,共5页
本文以刘放桐教授等编著的“现代西方哲学”教材的版次更替为例 ,简要探讨了中国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模式及其嬗变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模式 ,在该教材第一版流行的 80年代主要是前者批判后... 本文以刘放桐教授等编著的“现代西方哲学”教材的版次更替为例 ,简要探讨了中国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模式及其嬗变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模式 ,在该教材第一版流行的 80年代主要是前者批判后者的批判模式 ,经过 90年代的调整后 ,在该教材第三版发行的世纪之交已变成了对话模式 ;而对话模式的发展取向 ,就是哲学理论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院校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的路径选择
4
作者 张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96-100,共5页
民族院校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一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现实利益紧密相连;二要解决理论认知,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一种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三要最大程度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从而增强认... 民族院校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一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现实利益紧密相连;二要解决理论认知,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一种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三要最大程度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从而增强认同;四要尽可能采用少数民族大学生容易接受和认同的方式和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马克思主义 认同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意大利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哲学——一种交织的思想史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1-189,239,共9页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渐成为当时意大利思想界的重要潮流之一。出于不同的理论与政治立场,各方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不尽相同。安东尼奥·拉布里奥拉将马克思主义阐释为一种"实践"的历史哲学,以此维护马克思主义之于形形色...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渐成为当时意大利思想界的重要潮流之一。出于不同的理论与政治立场,各方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不尽相同。安东尼奥·拉布里奥拉将马克思主义阐释为一种"实践"的历史哲学,以此维护马克思主义之于形形色色的工人运动理论的科学性所在;贝内戴托·克罗齐则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将其视为具体的历史研究法;而乔瓦尼·真蒂莱将马克思主义视为一门哲学,认为它通过"实践"达成了哲学与历史的合一。三人之间观点差异的根本在于他们对经验与先验、理论与实际、哲学与历史等观念之间的关系这类基本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另一方面他们都坚持"绝对内在论"或"内在实在论",强调历史具有思想与行动两重内涵。此后,这一"实践传统"成为葛兰西写作《狱中札记》的理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 拉布里奥拉 克罗齐 真蒂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被引量:107
6
作者 宫留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60,共4页
布迪厄是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实践理论是他的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创立社会实践理论的过程中,布迪厄深受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影响。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主要... 布迪厄是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实践理论是他的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创立社会实践理论的过程中,布迪厄深受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影响。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主要围绕着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问题展开:行动者在哪里活动、如何活动、以及用什么活动。具体来说,就是行动者的实践空间、实践观念以及实践工具是什么?场域、惯习和资本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便是布迪厄给出的这三个问题的答案。由场域、惯习和资本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理论体系就是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 实践理论 场域 惯习 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资本与当代城市发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段钢 冯佑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城市文化发展借助对文化资本的思考,是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全新把握。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本的形成,不但是一个经济的过程,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人力资本把文化资本带入城市更广大的文化消费空间是现代化发展不争的事实,然而,在传统和现代之间... 城市文化发展借助对文化资本的思考,是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全新把握。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本的形成,不但是一个经济的过程,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人力资本把文化资本带入城市更广大的文化消费空间是现代化发展不争的事实,然而,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文化资本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是每一个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 人力资本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语境中的意识形态虚假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2-48,共7页
在马克思语境中 ,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的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和维护意识 ,虚假性是其主体特征。这种虚假性主要表现为伪真理性、伪人民性和伪永恒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根源于阶级社会中普遍利益的虚幻性和统治阶级阶级利益的特殊性。克服... 在马克思语境中 ,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的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和维护意识 ,虚假性是其主体特征。这种虚假性主要表现为伪真理性、伪人民性和伪永恒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根源于阶级社会中普遍利益的虚幻性和统治阶级阶级利益的特殊性。克服意识形态虚假性有赖于在理论上建立科学的社会学说和实践上展开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语境 意识形态 虚假性 统治阶级 阶级意识 维护意识 社会学说 社会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儒家与德性伦理学:儒学研究中的相对主义话题——兼与安乐哲、罗思文商榷 被引量:8
9
作者 韩振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3-138,141,共6页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德性伦理学的复兴。万白安、艾文贺、余纪元等西方汉学学者参照德性伦理学视角来重新诠释中国早期儒家伦理学,借以彰显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对话的新路径。安乐哲和罗思文《早期儒家是德性...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德性伦理学的复兴。万白安、艾文贺、余纪元等西方汉学学者参照德性伦理学视角来重新诠释中国早期儒家伦理学,借以彰显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对话的新路径。安乐哲和罗思文《早期儒家是德性论的吗?》一文则持一种与德性伦理学完全相异的视角:他们认为早期儒家伦理是一种角色伦理(role ethics),"儒家不寻求普遍,而是集中关注特殊性"。本文尝试对此问题展开讨论。意在阐明三个论点:其一,德性伦理学是儒家伦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一点上,早期儒家伦理虽不及宋明新儒家突出,但实备此一面向。故此,以德性伦理为视角来考究早期儒家伦理,不仅并非绝然扞格,而且可以开启理解儒家伦理的新视域。其二,安乐哲、罗思文的观点固然能够启人心智,但其论说与其说阐明了早期儒家伦理的根本特征,莫若说自我指涉性地流露了其自身的理论限域:去本质化的过程哲学、以实践为先的新实用主义。将这一理论限阈视为"奥卡姆剃刀",只会使早期儒家伦理成为一种过度后现代化和单面化的狭隘存在。其三,与角色伦理相关联的文化相对主义极度排斥普遍主义的价值诉求,对相对主义和普遍主义之间应有的张力视若不见。以儒家伦理为价值取向的理论和行为主体若将这种绝对了的相对主义内在化为主体自身的信念内容,则无异于自我设限,从而在根本上使得跨文化交流和融合成为一纸空文,在最低限度上也不能避免或消弭不同伦理体系之间的道德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德性伦理学 角色伦理 新实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实证科学”之“实证”概念解读 被引量:9
10
作者 方以启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9,共7页
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实证科学"概念的内涵,必须把握马克思对"实证"的理解和态度。在《博士论文》阶段,马克思把"实证"理解为"实证哲学"流派所指的"神的启示"而予以否定;在《... 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实证科学"概念的内涵,必须把握马克思对"实证"的理解和态度。在《博士论文》阶段,马克思把"实证"理解为"实证哲学"流派所指的"神的启示"而予以否定;在《法的历史学派的哲学宣言》中,他把"实证"理解为是基于理性的体现之事实研究而予以肯定;1845年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明确地把"实证"理解为从现实本身出发,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得出对现实的认识,现实是思维真理性的唯一根据。马克思肯定"实证科学",却不否定对世界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活动,马克思的"实证科学"不是孔德所说的"实证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证 实证科学 现实 孔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解构的知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论 被引量:9
11
作者 曹剑波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4-160,F0003,共8页
女性主义后现代论是女性主义知识论与后现代主义交汇的产物。它否定任何形式的宏大叙事,拒斥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反对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倡导多元方法论,强调社会性别的流动性,肯定具有差异性的女性主体在追求平等中的作用;它质疑诉诸... 女性主义后现代论是女性主义知识论与后现代主义交汇的产物。它否定任何形式的宏大叙事,拒斥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反对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倡导多元方法论,强调社会性别的流动性,肯定具有差异性的女性主体在追求平等中的作用;它质疑诉诸普遍性、必然性、客观性、理性、本质、一致、总体、基础以及终极真理和实在,拒斥力图超越人类境遇的任何尝试;它强调对世界、自我和善的任何详尽描述的当下性、片面性、偶然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可争论性。女性主义立场论虽有不少困境,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主流的女性主义知识论却有重要的知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知识论 女性主义后现代论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布迪厄的高等教育理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宫留记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6,共5页
布迪厄是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探讨现代分层社会中行动者、文化资本和权力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最终促使他去研究教育制度。布迪厄把高等教育看作是在当代社会中特权分配的主要机构,学校为生产、传播和... 布迪厄是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探讨现代分层社会中行动者、文化资本和权力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最终促使他去研究教育制度。布迪厄把高等教育看作是在当代社会中特权分配的主要机构,学校为生产、传播和积累各种形式的文化资本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并向学生灌输了占主导地位的分层体系,通过这种灌输,社会再生产得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 高等教育 文凭 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中·时变·时积——教化论视域下荀子“时”的思想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光连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70,共8页
荀子的礼是独立于性情之外的礼之理,具有道德理性的知性特征,这种知性不是脱离情感欲望的抽象理智,它的智能正好就表现在把可教化的本能情感和欲求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可塑的、发展的普遍性的整体,荀子以遵礼为前提,在具体的道德境遇... 荀子的礼是独立于性情之外的礼之理,具有道德理性的知性特征,这种知性不是脱离情感欲望的抽象理智,它的智能正好就表现在把可教化的本能情感和欲求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可塑的、发展的普遍性的整体,荀子以遵礼为前提,在具体的道德境遇之中,针对不同的情况而采取合乎权时的行为,这种权时的行动是以尊重人的价值为先导;同时,在处理经权关系时,把经所依据的道作为一切行为的根本,而荀子的道就是礼道。在此礼道的规约下,在具体的历史境遇中恰当地处理道德行为,是孟子所说的"圣之时者也",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应遵从稳定的道德规范以及对一定人伦之则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时中 道德境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遍伦理的寻求:康德普遍理性主义道德体系的构建与反思 被引量:4
14
作者 陶立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38,共6页
普遍伦理是一个具有浓厚康德色彩的问题,当康德发问普遍必然性的道德何以可能时,标志着普遍伦理奠基问题的开始。康德以先验的实践理性为基础,实现了道德主体性和普遍性二者之间的沟通,完成了人类寻求普遍伦理的理想。康德理论是极具代... 普遍伦理是一个具有浓厚康德色彩的问题,当康德发问普遍必然性的道德何以可能时,标志着普遍伦理奠基问题的开始。康德以先验的实践理性为基础,实现了道德主体性和普遍性二者之间的沟通,完成了人类寻求普遍伦理的理想。康德理论是极具代表性、标志性的理论,而且是基石性的理论,对后来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一些现代理性主义者在普遍伦理谋划中,继承并深化了康德这一思想,如哈贝马斯。在普遍伦理讨论十分激烈的当下,对康德普遍理性主义道德体系进行深入探索,对开展普遍伦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伦理 实践理性 普遍性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自我的确证及其价值意蕴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伟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123,159,共7页
康德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道德世界观将形而上学的超验对象从认识的领域转移到伦理学领域;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了客观精神的伦理、法权、道德的内在生长逻辑以及相应的伦理自我、教化自我、道德自我,确证了道德世界观与道德自我的超越... 康德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道德世界观将形而上学的超验对象从认识的领域转移到伦理学领域;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了客观精神的伦理、法权、道德的内在生长逻辑以及相应的伦理自我、教化自我、道德自我,确证了道德世界观与道德自我的超越性价值。唐君毅把道德理性和道德自我作为文化宇宙意识的主宰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中的道德境界也指向超越性道德自我价值。道德的本真精神在于克己和为他性、理想性、创造性;道德自我是将伦理德性、法权德性有机统一和升华,以良心和义务作为行为动因,体现个体道德自主性、自律性、自由性、同一性、超越性的完善人格精神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世界观 伦理自我 道德理性 道德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司空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8-121,共4页
总体性在卢卡奇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对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总体性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整体决定部分,它关乎和谐社会的出发点。2.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重要的是理论的指导作用。3.总... 总体性在卢卡奇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对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总体性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整体决定部分,它关乎和谐社会的出发点。2.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重要的是理论的指导作用。3.总体性方法的现实载体是无产阶级及其组织形式——共产党。4.总体性作为方法坚持中介性思维,它的核心就在于,将直接性作为它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简单地抛弃直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性 和谐社会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茵报》时期之前的马克思与自由主义传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守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6-102,共7页
自由主义是马克思思想诸多理论源头之一。马克思从启蒙传统和自由主义中汲取了"完整的个人"和"个人自主"的思想,并要求把它们在激进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加以落实。但《莱茵报》及其之前时期的马克思由于尚未展开对黑... 自由主义是马克思思想诸多理论源头之一。马克思从启蒙传统和自由主义中汲取了"完整的个人"和"个人自主"的思想,并要求把它们在激进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加以落实。但《莱茵报》及其之前时期的马克思由于尚未展开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深入批判,也没有真正对政治经济学进行系统研究,因此,他尚未本质性地把握自由主义的根本缺陷何在,从而不能从根基处超越自由主义。就与自由主义的关联而言,深化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一方面应从整体上理解欧洲近现代思想史着手,挖掘马克思思想对古典自由主义的继承、批判和超越关系,另一方面,要防止在此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本身作自由主义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思想 自由主义 启蒙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中契约信用的不对称——以政府和垄断行业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伟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62,共7页
市场经济中基本的经济关系和交往方式为契约、信用交往,其以平等、自由、信任为原则。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经济主体交往中,政府部门作为经济主体以及国有垄断企业、自然垄断企业以及寡头垄断企业在契约交往中,不遵守契约中... 市场经济中基本的经济关系和交往方式为契约、信用交往,其以平等、自由、信任为原则。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经济主体交往中,政府部门作为经济主体以及国有垄断企业、自然垄断企业以及寡头垄断企业在契约交往中,不遵守契约中的平等原则以及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其中不完全契约、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地位是重要原因。重视和加强社会契约和信用建设,应对契约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予以改善,政府和垄断企业应做好平等履行契约和守信的模范,加强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应的契约信用法律和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信用 不完全契约 信息不对称 企业垄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生态问题的政治学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玉健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82,共4页
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在我国已经日益受到重视,采取何种措施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借鉴西方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分有益。西方学者在生态问题的研究方面,学派纷呈,我们选取从政治学视角剖析生态问题的基本观点,汲取... 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在我国已经日益受到重视,采取何种措施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借鉴西方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分有益。西方学者在生态问题的研究方面,学派纷呈,我们选取从政治学视角剖析生态问题的基本观点,汲取他们理论研究的亮点,为我国的生态文明构建寻找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直接进路 间接进路 全球民主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的命运:非我、他者与解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岳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2,共4页
现代性哲学的主导性话语就是主体性(理性)话语,"自律"的主体性话语的最高价值在于主体的自由,即去除的乃是阻碍自由的东西,但主体性话语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预示着并走向死亡。哲学的本性就是解构:无论是"非我",还是... 现代性哲学的主导性话语就是主体性(理性)话语,"自律"的主体性话语的最高价值在于主体的自由,即去除的乃是阻碍自由的东西,但主体性话语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预示着并走向死亡。哲学的本性就是解构:无论是"非我",还是"他者"和"解构",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都是否定。哲学阐述的差异在于其此在境遇,即对于生活的视野的不同,哲学必须关注此在存在、消除理性名义下行使的"非人暴力"。哲学要变革、要创新。只有"我"的责任大于权利时,社会才是公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的命运 非我 他者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