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复旦大学教授谈新文科 被引量:40
1
作者 陈周旺 段怀清 +5 位作者 严峰 孙向晨 田素华 苏耕欣 李宏图 张涛甫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3,共19页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它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新文科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怎样的?它对于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究竟有何意义?如何遵循教育规律有效地推进新文科建设?...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它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新文科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怎样的?它对于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究竟有何意义?如何遵循教育规律有效地推进新文科建设?这些都是我们不能不深入思考的问题。复旦大学本科生院组织文科院系的教授们进行了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本刊约请教授们笔谈,以期能够引起学术界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研讨 高等学校 文科建设 学术体系 复旦大学教授 话语体系 学科体系 遵循教育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社会学和社会历史学的比较研究——历史学与社会学交叉关系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夏学花 薛雅丽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历史社会学和社会历史学是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 ,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属性 ,前者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后者属于历史学的范畴 ;学科属性的不同 ,决定了两者之间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 ;但同时两者之间又有着相通之处。本文的... 历史社会学和社会历史学是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 ,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属性 ,前者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后者属于历史学的范畴 ;学科属性的不同 ,决定了两者之间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 ;但同时两者之间又有着相通之处。本文的目的就是初步探讨两者之间的这种异同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社会学 社会历史学 历史学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领域 被引量:68
3
作者 张广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16-122,共7页
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领域张广智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时代转变与回旋的速度之快的确令人目迷五色,应接不暇。在这种社会转型与文化演变的时代,历史学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由于这种古老学科与现当代各种新兴学科的“交叉”与“... 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领域张广智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时代转变与回旋的速度之快的确令人目迷五色,应接不暇。在这种社会转型与文化演变的时代,历史学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由于这种古老学科与现当代各种新兴学科的“交叉”与“嫁接”,产生并繁衍了许多史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史学 书写史学 自下而上看的历史学 历史学家 传统史学 史学研究 影片 西方史学 《美国历史评论》 新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与新媒体:数字史学刍议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兵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67,共5页
数字史学是指运用数字媒体和工具展开的历史学实践、演示、分析和研究。它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反映了历史学不断开放、去中心化、并打破学科界限和话语垄断的趋势。数字史学扩展了传统历史资料的范畴,即史料的数字化与新数字史料的保存和... 数字史学是指运用数字媒体和工具展开的历史学实践、演示、分析和研究。它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反映了历史学不断开放、去中心化、并打破学科界限和话语垄断的趋势。数字史学扩展了传统历史资料的范畴,即史料的数字化与新数字史料的保存和应用。在实践上,数字史学为推进公众史学的开展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条件,将成为未来历史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史学 新媒体 史料 数字化 公众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史与历史学的“文化转向”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兵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2-158,共7页
新文化史的兴起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史学的一次重要的转折,"文化转向"是其显著的一个标志。历史学的这一文化转向,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西方史学主流从社会史向新文化史的转向;文化史自身由传统文化史向新文化史的转向;... 新文化史的兴起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史学的一次重要的转折,"文化转向"是其显著的一个标志。历史学的这一文化转向,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西方史学主流从社会史向新文化史的转向;文化史自身由传统文化史向新文化史的转向;在其他历史学分支领域也出现了由无文化、非文化向注重文化因素、运用文化分析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史 文化转向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柯论历史学的科学性及历史研究——兼论维柯史学思想的现当代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国利 黄蕾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维柯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的创造,因而人们可以认识它;历史学可以成为一门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新科学,并提出了历史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想像性地了解、将语言学和哲学相结合等。他的历史认识具有理性的态度和批判精神。他的一些思想超越... 维柯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的创造,因而人们可以认识它;历史学可以成为一门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新科学,并提出了历史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想像性地了解、将语言学和哲学相结合等。他的历史认识具有理性的态度和批判精神。他的一些思想超越了他的时代,与现代和当代史学思想有诸多契合,并且对现当代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柯 历史学 科学性 现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人类学的不同路径:人类学的历史化和历史学的人类学转向 被引量:4
7
作者 陆启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116,共7页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历史人类学无论在人类学界还是历史学界都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结合、人类学的历史化以及历史学的"人类学转向"三个方面展现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以及两者的相互影响。对...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历史人类学无论在人类学界还是历史学界都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结合、人类学的历史化以及历史学的"人类学转向"三个方面展现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以及两者的相互影响。对人类学而言,历史人类学意味着人类学从共时性分析转向历时性分析;而对历史学而言,历史人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尽管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对历史人类学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显然历史学和人类学的交流有助于两个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人类学的历史化 人类学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历史学与历史意识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8-52,共5页
人们将研究、叙述历史的学科称为历史学或历史编纂学。如果我们按照通常的主、客体二分法,历史学家便是研究的主体,历史是被研究的客体,而研究成果,即历史叙述作品则是主客体交融的产物,它是一个包含着主体意识的客观存在。然而,... 人们将研究、叙述历史的学科称为历史学或历史编纂学。如果我们按照通常的主、客体二分法,历史学家便是研究的主体,历史是被研究的客体,而研究成果,即历史叙述作品则是主客体交融的产物,它是一个包含着主体意识的客观存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自有“历史”一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历史学 历史意识 时间观念 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战后日本经济体制的特征、问题及改革——对战后日本经济体制的历史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冯玮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6期24-28,共5页
学术界普遍认为,日本当代经济体制是为适应日本战后的经济环境、经战后改革而形成的,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指出近些年来,强调日本战时经济体制是战后经济体制的原型,认为二者的关系是未经战后改革而割断的"持续"关系,已成... 学术界普遍认为,日本当代经济体制是为适应日本战后的经济环境、经战后改革而形成的,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指出近些年来,强调日本战时经济体制是战后经济体制的原型,认为二者的关系是未经战后改革而割断的"持续"关系,已成为一股强劲的学术潮流,传统观点已遭到动摇。本文还提出了日本经济体制的几项特征,对这些特征逐项进行了扼要的历史考察,并论述了日本战时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以及当今日本的改革所面临的根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后 日本 经济体制 经济增长率 经济环境 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20-23,共4页
后现代主义带给历史学的挑战首先反映在史学理论的层面。它反对传统“历史真实”的概念,认为“客观存在的”只能是一种理论假设,检验历史真实的标准只能是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政治和伦理要求。福柯和德里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深刻地影响了... 后现代主义带给历史学的挑战首先反映在史学理论的层面。它反对传统“历史真实”的概念,认为“客观存在的”只能是一种理论假设,检验历史真实的标准只能是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政治和伦理要求。福柯和德里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历史学家。传统史学在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之下,产生了微观史学、日常生活史学、环境史学、新文化史等等历史研究新视角,同时就不同学科共同关心的主题,促成了历史学与社会学、文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自己身处的社会,进而认识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矛盾性,以及不同要素彼此之间的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历史学 挑战 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术地理刍议——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学术地理研究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增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73-78,共6页
20多年来,在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中,关于学术相关问题的地理学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总结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历史学术地理的内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诸项进行分析、厘定及理论性的阐释,并因此建立完整的历史学术地理学术分支,已... 20多年来,在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中,关于学术相关问题的地理学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总结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历史学术地理的内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诸项进行分析、厘定及理论性的阐释,并因此建立完整的历史学术地理学术分支,已经成为可能。惟有如此,才能推动历史学术地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 学术地理 历史文化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家的时代使命与学术职责——吕西安·费弗尔和他的“河山之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广智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0,共6页
记得10年前,我曾在《西方史学史》一书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研究西方史学史,应研究西方历史学家所处的历史环境,研究他们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因为一位历史学家的史学思想的产生及其演化,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特... 记得10年前,我曾在《西方史学史》一书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研究西方史学史,应研究西方历史学家所处的历史环境,研究他们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因为一位历史学家的史学思想的产生及其演化,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特别要研究社会转型与历史转折时期的史学思潮,研究这种史学思潮的特点及其走向,研究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家 西方史学史 西安 职责 学术 史学思潮 历史环境 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主义——在历史与历史学中的讨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8-185,共8页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主义作为19世纪德国思想界的两股有力思潮,为我们讨论历史学乃至历史本身提供了新的依据,拓展了历史观的视野。两者均作用于作为发生场域的历史,但同时并不拘泥于此,其动力及来源远比书写成文的历史更高更深,反过来...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主义作为19世纪德国思想界的两股有力思潮,为我们讨论历史学乃至历史本身提供了新的依据,拓展了历史观的视野。两者均作用于作为发生场域的历史,但同时并不拘泥于此,其动力及来源远比书写成文的历史更高更深,反过来可以指导历史性作用于历史的考察。而在具体对历史的看法即史观上,两者又处在一种互补互现的关系中。对于某些历史主义代表人物语焉不详的问题——诸如普遍史、自然与历史的关系等方面,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后出者可以提供良好的解释和补充。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又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两者在思维脉络中的某些联系,并勾勒出那个时代历史理论的大致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主义 历史性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科必须面对现实拓展研究领域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渭滨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5,109,共3页
历史学家应该而且必需对现实深切关怀,注意现实与历史的关系,并不断从现实的挑战中发现新的研究课题,形成学科的新的理论生长点,以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 历史学科 历史学家 现实 研究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抗战时期中美财经关系的思考
15
作者 吴景平 杜薇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9,共6页
九一八事变后,面临来自日本不断加强的侵略扩张压力,国民政府在开展大国外交的过程中一直希望获得外来的财经支持。这期间,国民政府先后将德国、苏联作为寻求支持的外交对象,并对从英国获得财经援助抱有很大希望。待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 九一八事变后,面临来自日本不断加强的侵略扩张压力,国民政府在开展大国外交的过程中一直希望获得外来的财经支持。这期间,国民政府先后将德国、苏联作为寻求支持的外交对象,并对从英国获得财经援助抱有很大希望。待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随着争取欧洲大国新的财经援助的难度越来越大,努力发展对美财经关系便成为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外交重点。在战时中美财经关系中,双方的合作是主流,是贯穿始终的趋势。当然,双方均希望达到商业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就必然导致博弈与合作并存。而战时中美在财经领域的博弈虽然趋于常态化,有时甚至会发生较大的分歧和冲突,但这些分歧冲突的程度和性质均不同于“剑拔弩张”。亦即,在全面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全局中,财经领域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基础,这既是中美财经关系的基本面,也是中美关系全局的基本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抗战时期 中美关系 财经合作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范畴、方法和意识——兼论古希腊历史学的现代意义
16
作者 王建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4-129,共6页
希腊历史学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堪称“千秋瑰宝”的历史著作,而且在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希腊历史学确立了历史研究的人学性质、开辟了通往更大时空范畴的研究道路。本文对希腊历史学的时空范畴、批判特征、解释功能、... 希腊历史学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堪称“千秋瑰宝”的历史著作,而且在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希腊历史学确立了历史研究的人学性质、开辟了通往更大时空范畴的研究道路。本文对希腊历史学的时空范畴、批判特征、解释功能、风格与传统以及希腊人的历史意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希腊历史学的政治军事史和社会文化史方面成为西方历史学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罗多德 西方历史学 修昔底德 希腊人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古代希腊 历史学家 历史研究 社会文化史 人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修身:论先秦儒家体育精神的历史生成
17
作者 马天辕 田文波 王梓伯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37,共7页
中华体育精神的形成是中国体育传统与中外文化交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先秦儒家的体育书写是中华体育精神生成的重要源泉。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究先秦儒家体育书写所寄寓的中华体育精神的基本内涵。研究发现:先秦儒家体育精神根... 中华体育精神的形成是中国体育传统与中外文化交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先秦儒家的体育书写是中华体育精神生成的重要源泉。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究先秦儒家体育书写所寄寓的中华体育精神的基本内涵。研究发现:先秦儒家体育精神根源于先民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发展于君子“威仪”的确立,完善于孔子及其门人对修身之学的构建。其立新而不破旧的思维理路,构成儒家体育精神的认识论基础,并在自我超越中实现历史超越,成为当下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重要方法论;儒家体育精神之脉在修身于自然、社会、自省的3个维度,以德性化的身体养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主体脉序。在军事训练、竞争意识和道器互动的3个维度中,培育集体认同、社会关怀与自强不息的精神之果,构成近代中国社会利用体育进行国民性改造的历史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体育精神 体育书写 先秦儒家 修身 身体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历史交还给人民”——口述史学的复兴及其现代回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广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1-106,共6页
现代口述史学的奠立 ,源于史学的一种悠久传统。它的复兴运动 ,源于美国 ,波及东西 ,在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口述史学生动性、广泛性、民主性的特点 ,充分显示了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史学 ,一种普通民众而非精英人物的史学 ,... 现代口述史学的奠立 ,源于史学的一种悠久传统。它的复兴运动 ,源于美国 ,波及东西 ,在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口述史学生动性、广泛性、民主性的特点 ,充分显示了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史学 ,一种普通民众而非精英人物的史学 ,一种由大众直接参与而又为大众建构历史的历史学。口述史学是对传统史学的一个巨大的反叛 ,新史学也正是在这种反叛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学 复兴 传统史学 新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史学: 在与世界史学互动中前行---以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广智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30,164,共11页
2015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在中国济南召开。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诞生于欧洲,从1898年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经历了从创立、发展和国际化三个发展阶段。其发展受到西方文化的浸润与熏陶,反过来也极为深刻地影响着现当代西方史学... 2015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在中国济南召开。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诞生于欧洲,从1898年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经历了从创立、发展和国际化三个发展阶段。其发展受到西方文化的浸润与熏陶,反过来也极为深刻地影响着现当代西方史学。中国历史学家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早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联系,胡适于1938年8月参加了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第八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此后中国与它若即若离,直至1982年重新入会。中国史学目前迫切需要走向世界,而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作为一扇中外史学交流的窗口,可以让中国了解世界与国际史学,更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和中国史学。重绘新的世界史学地图,它将会起到非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西方史学 中国史学 中外史学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都澳开埠与闽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兼论近代中国自开商埠体系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效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民愫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99-105,共7页
自开商埠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一种独特的尝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 ,三都澳对外贸易发展自有其制约因素。对外贸易作为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增长的惟一因素 ,既促进了闽东北社会经济的有限发展 ,又是导致该区域经济类型无法... 自开商埠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一种独特的尝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 ,三都澳对外贸易发展自有其制约因素。对外贸易作为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增长的惟一因素 ,既促进了闽东北社会经济的有限发展 ,又是导致该区域经济类型无法从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化的根本原因。结合前此对三都澳商埠对外贸易特殊运动轨迹的透视 ,通过对商埠对外贸易滞后性因素的分析 ,在看到这种作用的相对弱小和局限性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都澳 自开商埠 对外贸易 现代化 近代 中国 经济发展 生产力 历史地位 历史效用 滞后性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