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山医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实践规范介绍 被引量:25
1
作者 吴劲松 许耿 +3 位作者 毛颖 梁伟民 潘力 周良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60-668,共9页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是术中脑功能区定位技术的金标准。综合唤醒手术、术中感觉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术中皮质电刺激与皮质下电刺激等电生理学技术,可实现术中脑功能区皮质及皮质下功能通路的精确定位和实时保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根...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是术中脑功能区定位技术的金标准。综合唤醒手术、术中感觉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术中皮质电刺激与皮质下电刺激等电生理学技术,可实现术中脑功能区皮质及皮质下功能通路的精确定位和实时保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根据既往多年临床实践,制定了适用于本单位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实践规范》,其内容涵盖各类常见神经外科疾病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已经在本院临床应用,切实提高了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监测 手术中 脑疾病 神经外科手术 参考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患者全凭静脉及静吸复合麻醉在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丁晓楠 张军 梁伟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0-362,37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高场强(3.0T)术中磁共振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两种麻醉方式的不同麻醉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择期行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T)组和静吸复合(B)组,每组15例。术中监测患者生... 目的探讨应用超高场强(3.0T)术中磁共振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两种麻醉方式的不同麻醉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择期行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T)组和静吸复合(B)组,每组15例。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手术时间、磁共振相关成像时间与成像次数。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麻醉和高场强磁场相关的不良事件,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时间、磁共振成像次数、每次成像时间及成像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应用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明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高场强磁场的相关麻醉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磁共振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镁对妇科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布比卡因半数有效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浦璎修 黄绍强 梁伟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妇科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运动阻滞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分别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后静脉注射硫酸镁25mg/kg(M组)...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妇科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运动阻滞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分别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后静脉注射硫酸镁25mg/kg(M组)或等量生理盐水20ml(C组)。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布比卡因剂量从6mg开始,运动阻滞达到Bromage3分则下一例的剂量减少1mg,反之则增加1mg,Dixon-Mood法计算布比卡因ED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C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运动阻滞ED50为7.827(95%CI7.341-8.345)mg,M组ED50为7.014(95%CI6.618-7.434)mg,M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单次静脉注射硫酸镁25mg/kg可以明显降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运动阻滞的ED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 硫酸镁 布比卡因 剂量-效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 被引量:37
4
作者 焦静 黄绍强 梁伟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6-297,共2页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超前镇痛 曲马多 伤害性感受 神经系统 术后切口疼痛 中枢性镇痛药 去甲肾上腺素 术后恢复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或异丙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脑血流量和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田复波 黄绍强 梁伟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5-718,共4页
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术中七氟醚或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n=20)和异丙酚组(P组,n=20)。两组分别采用七氟醚或异丙... 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术中七氟醚或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n=20)和异丙酚组(P组,n=20)。两组分别采用七氟醚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在诱导前水平仰卧位(T1)、水平截石位(T2)、诱导插管后即刻(T3)、诱导插管后5 min(T4),气腹头低位后即刻(T5)、气腹头低位后15 min(T6)、气腹放气后10 min(T7)观察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PaCO2、PETCO2、大脑中动脉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ime-average peak flow velocity,TAP)和脑短暂充血反应(transient hyperaemic response,THR)。结果与TI时点相比,P组TAP在T2、T5、T6时点均无显著变化,而在T3、T4、T7时点明显降低,S组仅在T4、T7时点明显下降,T3时点明显高于P组,且与T1时点无显著差异;S组THR反应率(THRR)在T3时点与TI时点相比显著下降,且低于P组。结论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时,异丙酚可降低CBF,但对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无明显影响,而七氟醚在吸入高浓度时能明显降低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CO2气腹与头低截石体位可显著升高CBF,其作用明显强于临床常用剂量的麻醉药物,但对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七氟醚 腹腔镜 脑血流速率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状态下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对大脑功能连结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之遥 丁晓楠 +5 位作者 吴劲松 黎元 杨忠 车薛华 张军 梁伟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7-233,共7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成像技术观察深度麻醉下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对大脑功能连结性的影响。方法 6位在术中磁共振手术室行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的神经外科患者,采用丙泊酚靶...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成像技术观察深度麻醉下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对大脑功能连结性的影响。方法 6位在术中磁共振手术室行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的神经外科患者,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4μg/mL)进行麻醉诱导并维持。分别在患者处于清醒、麻醉和麻醉下进行疼痛刺激三种状态时应用3.0T场强磁共振仪进行扫描。获取的影象学资料应用AFNI软件分析大脑默认网络,体感运动网络和疼痛相关网络的功能连结性,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种子体素相关分析法结果显示,与清醒状态相比,丙泊酚导致在外科麻醉水平大脑默认网络、躯体运动感觉皮层以及疼痛相关脑区岛叶皮层的脑功能连接显著下降,表现为扣带回、内侧前额叶、岛叶等脑区被抑制(P<0.01)。疼痛刺激后在躯体运动感觉皮层及疼痛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呈现部分恢复,表现为右侧舌回、梭状回、岛叶及扣带回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激活(P<0.01);而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则进一步下降(P<0.01)。结论在外科麻醉水平,丙泊酚导致大脑各脑区功能连接减弱,提示可能与意识水平降低相关。扣带回、岛叶以及内侧前额叶可能是丙泊酚中枢作用靶点。而疼痛刺激虽可恢复部分脑区功能连结性,但重要脑区的功能连结性仍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 丙泊酚 功能连接性 功能磁共振(fMRI) 静息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磁共振影像神经导航手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军 丁晓楠 +1 位作者 汪乐天 梁伟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iMR)影像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2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采用核磁兼容或核磁可用的麻醉材料和设备,在全身麻醉(静吸复合或全凭静脉麻醉)下行iMR影像神经导航辅助颅内肿瘤切除术,术中监测心率...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iMR)影像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2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采用核磁兼容或核磁可用的麻醉材料和设备,在全身麻醉(静吸复合或全凭静脉麻醉)下行iMR影像神经导航辅助颅内肿瘤切除术,术中监测心率、有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七氟醚浓度、中心静脉压以及动脉血气。结果22例患者肿瘤的全切率从60.0%提高到86.4%。术中患者iMR扫描次数2~5次,手术时间延长1~3h,术中未发生与麻醉和iMR相关的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结论在iMR影像神经导航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围术期麻醉处理中关注iMR影像神经导航外科相关的信息、手术室应用环境、麻醉技术和药物的选择以及围术期管理对患者的安全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神经导航 麻醉管理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每搏量变异监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中容量增加反应的准确性 被引量:6
8
作者 乔晖 张军 梁伟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手术中不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预测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 25例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在全麻诱导插管机械通气后,进行容量负荷试验,在10min内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250mL。分别于扩容前后记录患者心率...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手术中不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预测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 25例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在全麻诱导插管机械通气后,进行容量负荷试验,在10min内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250mL。分别于扩容前后记录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以及每搏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容量反应性阳性定义为容量负荷后患者SVI增加不少于10%。结果 25例患者中,17例患者为容量反应性阳性,8例为容量反应性阴性。容量负荷后所有患者CVP以及SVI显著增加(P均<0.01),而SVV以及SVRI显著降低(P均<0.01)。容量反应性阳性的患者,其容量负荷前的SVV明显高于容量反应性阴性的患者(P<0.01)。以SVV=12.5%为界值,其判断容量反应性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100%。结论 SVV能准确地预测神经外科患者术中的容量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平衡 容量反应性 每搏量变异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状态下氟马西尼对患者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罗青妍 黄绍强 周守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34-936,共3页
目的评估七氟醚麻醉下氟马西尼对患者麻醉深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或Ⅱ级患者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当麻醉初期BIS(47±3)时静注氟马西尼0.01 mg/kg,记录给药(氟马西尼)前及给药后2、4、6、8、10、15、... 目的评估七氟醚麻醉下氟马西尼对患者麻醉深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或Ⅱ级患者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当麻醉初期BIS(47±3)时静注氟马西尼0.01 mg/kg,记录给药(氟马西尼)前及给药后2、4、6、8、10、15、20 min 7个时点的SBP、DBP、MAP、HR、SpO2及BIS值。结果各时点的SBP、DBP、MAP、HR、SpO2及BI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马西尼对七氟醚麻醉下患者的镇静程度无明显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马西尼 七氟醚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常用全身麻醉药物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复波 黄绍强 梁伟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5-368,共4页
有研究评价麻醉药物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结论却常不一致,而近年来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可以较精确、直观的评价药物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本文对围术期常用全身麻醉药物(吸入麻醉气体、静脉麻醉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物等)对脑血... 有研究评价麻醉药物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结论却常不一致,而近年来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可以较精确、直观的评价药物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本文对围术期常用全身麻醉药物(吸入麻醉气体、静脉麻醉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物等)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药 脑血流 脑代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麻期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对全身麻醉患者体温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晓楠 张军 梁伟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围麻期超高场强(3.0T)磁共振扫描的射频能量对全身麻醉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 30例在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行全身麻醉的患者,根据术中接受的磁共振扫描的次数分为1次扫描组(Ⅰ)、2次扫描组(Ⅱ)和3次扫描组(Ⅲ),分别记录诱导前(T0)... 目的探讨围麻期超高场强(3.0T)磁共振扫描的射频能量对全身麻醉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 30例在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行全身麻醉的患者,根据术中接受的磁共振扫描的次数分为1次扫描组(Ⅰ)、2次扫描组(Ⅱ)和3次扫描组(Ⅲ),分别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1h(T1),最后一次扫描结束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各时点的体温值(腋下)。结果每组的T2和T3时点体温值高于T0和T1时点体温值,同时Ⅲ组的T2和T3时点的体温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在超高场强的磁共振的射频能量作用下可能会提高全麻患者的体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射频能量 麻醉 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后巨大甲状腺肿瘤致气管狭窄麻醉处理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琼 梁伟民 +1 位作者 汤伟军 顾华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36-1237,共2页
患者,男,65岁,90kg,178cm,BMI28.4kg/m2。因“呼吸困难10余年,发现甲状腺肿瘤1月余”入院。
关键词 巨大甲状腺肿瘤 麻醉处理 气管狭窄 胸骨后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吸入麻醉药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军 梁伟民 顾华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548-549,共2页
关键词 浓度 吸入麻醉药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深度 安氟醚 异氟醚 地氟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建华 王祥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232-2234,共3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肩周炎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方法:肩周炎患者300例,分成B、F两组,B组仅用丙泊酚,F组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分别记录各组患者从注药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呼之睁眼时间、能回答问题时间、术后VAS评分。结...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肩周炎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方法:肩周炎患者300例,分成B、F两组,B组仅用丙泊酚,F组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分别记录各组患者从注药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呼之睁眼时间、能回答问题时间、术后VAS评分。结果:F组患者的呼之睁眼时间及能回答问题时间均长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F组和B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静脉麻醉下进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使用芬太尼并不能减少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反而延长了术后唤醒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凝症 二异丙酚 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B超定位垂直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阻滞麻醉
15
作者 车薛华 梁伟民 +1 位作者 王怡 王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6-186,共1页
目的介绍在超声定位下行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麻醉的安全性和阻滞范围。方法对40例手术的患者,应用B超在患侧喙突内下处探到腋动脉第2段,将超声探头置于腋动脉的正上方(前胸壁的点),测量该点与喙突的距离、腋动脉的浓度及其同胸膜的... 目的介绍在超声定位下行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麻醉的安全性和阻滞范围。方法对40例手术的患者,应用B超在患侧喙突内下处探到腋动脉第2段,将超声探头置于腋动脉的正上方(前胸壁的点),测量该点与喙突的距离、腋动脉的浓度及其同胸膜的位置关系。其中20例上肢手术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结果B超不能清楚地显示锁骨下臂丛的结构,但选择喙突内下2cm作为锁骨下臂丛阻滞的穿刺点是合理的。在该点腋动脉第2段的深度,左侧是2.84cm,右侧是2.78cm。穿刺点到胸膜的水平距离,左侧为8.1mm,左侧为7.7mm。腋动脉的深度和穿刺点到胸膜的距离均同病人的体重呈正相关。20例B超实时定位下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达95%,臂丛发出7根神经的阻滞率为40%,但其中5根神经(肌皮、正中、尺、桡、前臂内侧皮神经)的阻滞率为85%。结论在B超定位的帮助下,锁骨下入路臂丛阻滞麻醉可以达到上肢广泛区域的阻滞并可避免气胸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阻滞麻醉 锁骨下入路 B超定位 喙突 实时 前臂内侧皮神经 手术患者 水平距离 腋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肺动静脉畸形(PAVM)的麻醉处理报告1例
16
作者 徐振东 车薛华 梁伟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2,共2页
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AVM)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发病率低,约2~3例/10万。PAVM的病理生理是部分肺动脉血未经肺泡行气体交换而直接通过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进入体循环,形成病理性动静脉分流。血流... 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AVM)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发病率低,约2~3例/10万。PAVM的病理生理是部分肺动脉血未经肺泡行气体交换而直接通过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进入体循环,形成病理性动静脉分流。血流动力学上属于心外的右向左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肺动静脉畸形(PAVM) 麻醉 自体血回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巨大肿瘤切除术中突发硬膜下血肿麻醉处理一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洁 余琼 王英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9-519,共1页
患者,女,13岁,身高133cm,体重27kg,ASAⅡ级。因头晕不适2周余,诊断为四脑室肿瘤。外院头颅CT示:四脑室占位,伴脑积水。头颅增强MRI提示:四脑室-颈4椎管内占位,伴幕上脑积水。患者1周前呕吐1次,对症处理后好转。病程中无四肢乏力、行... 患者,女,13岁,身高133cm,体重27kg,ASAⅡ级。因头晕不适2周余,诊断为四脑室肿瘤。外院头颅CT示:四脑室占位,伴脑积水。头颅增强MRI提示:四脑室-颈4椎管内占位,伴幕上脑积水。患者1周前呕吐1次,对症处理后好转。病程中无四肢乏力、行走不稳,无视力、视野改变等。收入我院后,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敏,眼球运动可,面部感觉对称,双耳听力对称,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肿瘤切除术 硬膜下血肿 椎管内占位 幕上脑 双耳听力 瞳孔等大 四肢肌 等圆 眼球运动 罗库溴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睡眠紊乱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3
18
作者 查超超 李峙林 +1 位作者 王英伟 罗猛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9-1104,共6页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ND)可严重损害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延长住院时间,导致病死率增高及远期预后不良。睡眠紊乱被认为是诱发PND的重要因素,但其在PN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而围手术期积极干预睡眠紊乱能否有效预防PND亦存在...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ND)可严重损害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延长住院时间,导致病死率增高及远期预后不良。睡眠紊乱被认为是诱发PND的重要因素,但其在PN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而围手术期积极干预睡眠紊乱能否有效预防PND亦存在争议。为此,本文阐述了睡眠的基本功能与调控,围手术期睡眠紊乱的临床特征及其在PND发生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调控睡眠紊乱干预PND的潜在治疗策略,以指导临床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及远期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紊乱 全身麻醉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睡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菲诺显著抑制全麻诱导时芬太尼诱发的咳嗽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军 周伟 +2 位作者 徐振东 丁晓楠 梁伟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评价在麻醉诱导前预注布托菲诺对全麻诱导时芬太尼诱发咳嗽的抑制效应。方法本试验为随机双盲研究。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麻醉诱导前预注布托菲诺组或等量生理盐水组(对照组)。观察外周静脉快速注射3μg/kg芬太尼(3s内)... 目的评价在麻醉诱导前预注布托菲诺对全麻诱导时芬太尼诱发咳嗽的抑制效应。方法本试验为随机双盲研究。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麻醉诱导前预注布托菲诺组或等量生理盐水组(对照组)。观察外周静脉快速注射3μg/kg芬太尼(3s内)所诱发的咳嗽发生情况以及实验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即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布托菲诺组仅有2位患者出现轻中度咳嗽(2.5%),而生理盐水组则有26位(32.5%)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其中轻度为5例(6.25%),中度为14例(17.5%),重度为7例(8.75%)。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前预注布托菲诺不影响插管前HR和MAP,但可以降低气管插管后HR和MAP的升高。结论布托菲诺显著降低全麻诱导时注射3μg/kg芬太尼所诱发的咳嗽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菲诺 芬太尼 咳嗽 麻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在颈椎制动患者气管插管中的比较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振东 张军 +2 位作者 李琼 李佩盈 梁伟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比较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在颈椎制动患者气管插管中的难易,及两种工具插管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G组和M组(n=30)。常规麻醉诱... 目的比较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在颈椎制动患者气管插管中的难易,及两种工具插管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G组和M组(n=30)。常规麻醉诱导后,手法制动头颈部,G组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M组用Macintosh直接喉镜行气管插管。分析比较两组声门暴露情况(Cormark-Lehane分级)以及暴露时间,试插次数,失败例数,有无助手辅助,插管前后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ate-pressure product,RPP)变化。结果与M组比较,G组声门暴露情况较好,但暴露时间显著延长(P<0.05)。M组需要助手辅助及插管失败的比例均高于G组。两组RPP的变化在各个时点无显著差别。结论在为颈椎制动患者气管插管中,GlideScope视频喉镜能够更好的显露声门,降低插管难度,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制动 GLIDESCOPE视频喉镜 MACINTOSH直接喉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