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态及尿蛋白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谷立杰 董婷 +10 位作者 王嘉琳 吴晶 黄艳茹 袁伟杰 陈靖 倪丽 严海东 张瑞青 汪年松 简桂花 谭亚琼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12期805-809,共5页
目的 观察α-酮酸(KA)联合低蛋白饮食对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营养状态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上海4家医院共68例确诊为2型DN患者随机入选,最终完成疗程且资料完整的DN患者61例,均属慢性肾脏病3~4期.分低蛋白饮食组(LPD,n=31)和α... 目的 观察α-酮酸(KA)联合低蛋白饮食对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营养状态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上海4家医院共68例确诊为2型DN患者随机入选,最终完成疗程且资料完整的DN患者61例,均属慢性肾脏病3~4期.分低蛋白饮食组(LPD,n=31)和α-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组(LPD+KA,n=30),共随访12个月.依据各组患者每3个月临床及生化等指标评价LPD+KA对DN患者肾功能、蛋白尿、营养状态等疗效. 结果 随访12个月后,2组通过24h尿素氮计算得到每日蛋白摄入量差别只有0.015 g/(kg·day),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LPD组GFR平均下降-2.41±2.53ml/(min·1.73m^2),LPD+KA组为-2.26±2.03ml/(min·1.73 m^2),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LPD组尿蛋白量下降0.15±0.36 g/24h相比,LPD+KA组下降(0.43±0.35 g/24h)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在随访期间营养状况均良好,与单纯低蛋白饮食相比,加用α-酮酸可增加患者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P<0.05).结论 α-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较单纯低蛋白饮食在维持较好的营养状态下可更好地降低DN患者蛋白尿,但无显著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Α-酮酸 低蛋白饮食 营养状态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大网膜包肾术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皮质IV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董兴刚 安增梅 +3 位作者 杨海春 周江华 殷祥雷 顾建新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4期205-206,共2页
目的 探讨带蒂大网膜包肾术 (POT)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皮质IV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二次注射阿霉素制备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 ,观察带蒂大网膜包肾术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皮质IV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带蒂大网... 目的 探讨带蒂大网膜包肾术 (POT)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皮质IV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二次注射阿霉素制备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 ,观察带蒂大网膜包肾术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皮质IV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带蒂大网膜包肾术使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皮质IV型胶原基因表达明显上调 ,肾小球硬化减轻。结论 带蒂大网膜包肾术下调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皮质IV型胶原基因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大网膜包肾术 肾小球硬化 大鼠 POT 肾皮质 IV型胶原 基因表达 肾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间质固有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欣颖 毛佩菊 +1 位作者 顾勇 林善琰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11期618-621,共4页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间质固有细胞的作用,寻找可能的临床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方法。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治疗组于造模当日至造模后14天给予科素亚[16mg(kg·d)]灌胃,另设假手术组及手术组作为对照。应用...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间质固有细胞的作用,寻找可能的临床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方法。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治疗组于造模当日至造模后14天给予科素亚[16mg(kg·d)]灌胃,另设假手术组及手术组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间质TGF-β的表达,组化双染色观察α-SMA、E-钙粘素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间质小管区α-SMA表达。结果手术组两周时出现近端肾小管区TGF-β表达明显增高(P<0.01),伴α-SMA表达增高(P<0.01),E-钙粘素表达下降(P<0.05),部分肾小管细胞中可见α-SMA及E-钙粘素同时表达;治疗组与手术组相比TGF-β、α-SM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E-钙粘素的表达上调(P<0.05)。共聚焦显微镜下见部分小管基底膜损伤,上皮细胞表达α-SMA。结论氯沙坦可通过抑制肾间质固有细胞转分化过程的进展,从而对肾间质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肾间质纤维化 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与症状困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翁佳敏 黄碧红 +4 位作者 张炜晨 陈伟生 施君 陈靖 王梦婧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8期524-526,534,共4页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变化对症状困扰的影响.方法 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2例,根据24h尿量进行分组:RRF组(24h尿量≥200 ml)及无RRF组(24h尿量<200ml).收集...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变化对症状困扰的影响.方法 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2例,根据24h尿量进行分组:RRF组(24h尿量≥200 ml)及无RRF组(24h尿量<200ml).收集透析相关数据,应用“透析症状指数量表”评估症状困扰,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RRF与症状困扰的关系.结果 ①症状困扰发生率前5名:难以熟睡、性欲降低、感觉疲惫和缺乏活力、皮肤干燥、瘙痒.症状困扰严重程度前5名:骨骼关节疼痛、难以入睡、焦虑、悲伤、便秘.②多因素线性回归发现,残余肾功能与症状困扰严重程度总分呈负相关(t=-2.670;P=-0.009).且RRF组患者的呕吐、腹泻、不宁腿、足部麻木刺痛、感觉疲惫和缺乏活力、焦虑等症状困扰发生率低(OR值分别为0.071,0.064,0.053,0.123,0.187,0.132;Z值分别为-2.200,-2.130,-2.260,-2.540,-2.920,-2.410;P值分别为0.028,0.033,0.024,0.011,0.003,0.016).结论 有残余肾功能的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严重程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残余肾功能 症状困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队列研究设计及初步结果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梦婧 黄碧红 +6 位作者 翁佳敏 施君 卢芳 张炜晨 王康杰 张敏敏 陈靖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5期297-301,共5页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具有残余肾功能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残余肾功能的因素;研究残余肾功能评估生物学标志物;分析残余肾功能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队列研究(Huashan Residual Kidney Function ...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具有残余肾功能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残余肾功能的因素;研究残余肾功能评估生物学标志物;分析残余肾功能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队列研究(Huashan Residual Kidney Function Cohort Study,HRKCS)是基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门诊新入有残余肾功能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具有医学数据库和生物样本资料的全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2016年1月~2026年12月开展患者入组及随访。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访谈、体格检查、生化检测、残余肾功能检测和生物标本采集。随后对入组患者进行每3个月1次随访,采集透析、生化及转归数据。结果自2016年1月~2020年1月入组患者46名,平均年龄为(61±18)岁,男性占50%,起始透析频率2次/w占57%,该部分患者在平均1.2年随访期间,46%由2次/w透析逐步过渡到3次/w。所有患者初始尿素氮清除率为(3.37±2.16)ml/(min·1.73m^(2)),1年后的尿素氮清除率逐步下降至(1.81±2.05)ml/(min·1.73m^(2))(Z=-5.924,P<0.001)。所有患者第一年的透析并发症指标控制均稳定,在平均1.8年随访期间,死亡率为1.2/100人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5/100人年。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残余肾功能队列57%采用递增透析方案,残余肾功能下降速度延缓,并发症控制理想,全因死亡风险低。本研究将提供中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残余肾功能相关数据资料及生物样本资源,为残余肾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残余肾功能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VH疗法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血症患者内皮功能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薛骏 刘骏峰 +5 位作者 李铭新 施雪枫 丁峰 陆福明 顾勇 林善锬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10期545-54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CBP(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及脓毒血症(Sepsis)患者内皮功能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内科15例SIRS或伴Sepsis患者,分别留取CVVH(continuous ... 目的初步探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CBP(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及脓毒血症(Sepsis)患者内皮功能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内科15例SIRS或伴Sepsis患者,分别留取CVVH(continuous venous-venous homofiltrtion,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前后的血浆,直接检测血栓调节蛋白(sTM,soluble thrombomodulin)、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浓度。APACHⅡ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临床转归:8名SIRS组患者,CVVH治疗后第4天APACH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而7名Sepsis组患者的APACHⅡ评分更加恶化。SIRS组患者血浆sTM、sICAM-1、sE-选择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epsis组患者血浆sTM、sICAM-1、sE-选择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SIRS组(P<0.01);CVVH治疗后1周,SIRS组患者sTM、sE-选择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Sepsis组患者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SIRS/Sepsis患者内皮细胞存在明显的激活和损伤,CVVH治疗能部分改善SIRS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而对Sepsis患者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血栓调节蛋白 细胞黏附分子 E-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切除术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磷及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屾森 毛建萍 +5 位作者 王梦婧 丁旻雯 张敏敏 袁立 黄碧红 陈靖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5期256-260,共5页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切除术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磷及骨代谢的影响,分析影响血磷的主要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的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收集患者术前1天、术后1、3和...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切除术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磷及骨代谢的影响,分析影响血磷的主要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的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收集患者术前1天、术后1、3和7天的血清及血浆标本,检测各时间点各项血生化指标、调磷因子及骨代谢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各时间点(1、3、7天)血甲状旁腺素(PTH)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术后3天的血磷水平从术前2.26±0.55mmol/L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1.37±0.40mmol/L (P<0.01).术后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逐渐下降,至术后7天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下降(418.65±280.74 pg/mL vs.680.75±307.71 pg/mL).同时,术后1天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由术前727.50±30.14U/L降至551.25±60.61U/L,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由术前20.11±2.56 μ g/L降至13.75±2.95 μ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血磷与PTH、血钙、FGF23、25羟维生素D3 (25 (OH) D3)、BAP及ICTP均有显著相关性,但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血浆FGF23水平是影响血磷的决定因素.结论 甲状旁腺切除术可以显著纠正高磷血症,改善骨代谢异常,骨骼产生的FGF23是决定血磷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切除术 高磷血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任崇 卢文文 +3 位作者 杨晓莉 黄碧红 韩新 曹艳佩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6期344-347,共4页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分析影响通路选择的因素,为提高首次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分析影响通路选择的因素,为提高首次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5例进行调查,描述本中心患者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分析影响其首次血透血管通路选择的因素。结果首次血液透析即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占53.600%。插管组和内瘘组在合并高血压(24例比43例,x2=6.042,P=0.014)、诊断出肾病到开始透析的间期[1.085(0.000-42.280)年比4.170(0.170-40.112)年,Z=2.314,P=0.021)、首次透析前有肾脏专科随访(23例比53例,x2=19.496,P〈0.001)、医生首次建议建瘘到开始透析的问期方面[0.000(-36.505-13.201)月比4.100(1.000-75.072)月,Z=7.748,P〈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中心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即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比例虽然相对较高,但仍需提高。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选择与是否合并高血压、诊断肾病的早晚、肾科随访及医生建议建瘘的时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因素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青 沈泉泉 +4 位作者 范伟峰 张丽红 罗丽红 牛建英 顾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血液透析过程中滴注黄芪注射液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入选本院血液净化中心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检测指标包括人体学测量、血生化指标、透析充分性指标(eKt/V)、氧化...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血液透析过程中滴注黄芪注射液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入选本院血液净化中心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检测指标包括人体学测量、血生化指标、透析充分性指标(eKt/V)、氧化应激指标(AOPP、MDA)等。同时,观察血透过程中予以黄芪注射液滴注维持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1)AOPP与干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三酰甘油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eKt/V呈负相关(P<0.05);MDA与干体重、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是影响AOPP的独立危险因素;BMI是影响MDA的独立危险因素;(2)透后AOPP较透前明显升高(P<0.05),透后MDA较透前也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应用黄芪注射液后透析前后AOPP差值较未用药时明显减少(P<0.05)。结论:(1)维持性血透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与营养不良、脂代谢紊乱、透析充分性相关,其中三酰甘油、BMI是影响氧化应激的独立危险因素;(2)透析过程能加重氧化应激状态;(3)滴注黄芪注射液能部分改善透析过程中的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氧化应激 黄芪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与氧化应激 被引量:10
10
作者 施雪枫 顾勇 丁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6期368-371,共4页
关键词 尿毒症 氧化应激 原因 防治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琴 任野平 +7 位作者 董捷 陈孟华 赵慧萍 朱彤莹 田娜 王梅 郝传明 王海燕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在中国不同城市的5家腹膜透析中心进行横断面调查,入选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11月稳定透析3个月以上的共858名腹膜透析患者,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透析充分性、生化评估、焦... 目的研究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在中国不同城市的5家腹膜透析中心进行横断面调查,入选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11月稳定透析3个月以上的共858名腹膜透析患者,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透析充分性、生化评估、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人年平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分组,分析收入水平和受教育水平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结果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分别为15.4%和58.3%;经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透析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透析Kt/V、残肾Kt/V校正后,受教育水平是抑郁的显著预测因子(β=1.259,P=0.019),与小学及以下学历患者相比,高中以上学历患者的抑郁风险将增加127.8%(β=2.278,P=0.012),而收入水平与焦虑抑郁状态无显著相关性(β=1.079,P=0.545)。结论受教育水平是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受教育水平 收入水平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患者永久导管失功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海明 陈靖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6期297-300,共4页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存活期越来越长,其血管通路在长期透析治疗过程中显得格外重要。由于部分患者的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或者无法长期维持,具有涤纶套的永久导管可以使用数周到数月甚至数年,因此在临床...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存活期越来越长,其血管通路在长期透析治疗过程中显得格外重要。由于部分患者的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或者无法长期维持,具有涤纶套的永久导管可以使用数周到数月甚至数年,因此在临床中的使用逐渐广泛。使用永久性留置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通路血栓形成或血流量不足导致的导管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导管 永久性 透析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慢性肾衰竭 动静脉内瘘 血流量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永贵 周江华 林善锬 《安徽医学》 2003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长期用铜仿膜 (CU )和聚砜膜 (PSU )透析患者外周血TGFβ1及MCP -1水平。 结...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长期用铜仿膜 (CU )和聚砜膜 (PSU )透析患者外周血TGFβ1及MCP -1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CU和PSU透析患者外周血TGFβ1水平明显增加 (P <0 .0 1,P <0 .0 5 ) ,但PSU与CU透析组相比 ,外周血TGFβ1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 ;MHD患者外周血MCP -1水平也有所增加 ,其中PSU透析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另外 ,CU与PSU透析组内TGFβ1与MCP -1水平之间均呈明显负相关 (r =-0 .5 42 5与 -0 .45 62 ,P <0 .0 5 )。结论 尿毒症患者MHD可增加外周血TGFβ1与MCP -1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膜 维持性血液透析 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酶联免疫法 铜仿膜 聚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心室肥厚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海明 陈靖 +3 位作者 殷莺 匡鼎伟 龙泉 顾勇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11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丙型肝炎与炎症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4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20名,抗体阴性患者20名。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心超及常规生化数据,并记录临床...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丙型肝炎与炎症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4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20名,抗体阴性患者20名。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心超及常规生化数据,并记录临床数据。结果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组IMT[(1.25±0.36)比(0.96±0.27)mm,P<0.05]、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抗体阴性组[(5.56±2.34)比(2.25±1.34)mg/l,P<0.001]。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组患者胆固醇(CHO)、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血红蛋白(Hb)、体重指数(BMI)均低于抗体阴性组患者。两组患者心超结果左室内径(LVD)、左房内径(LA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可能由于尿毒症其他因素的影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心肌病变的影响没有在这组患者中反映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病毒 动脉粥样硬化 左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与临床营养评估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瑜凌 张家瑛 +4 位作者 王梦婧 俞苹 袁立 李海明 陈靖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12期810-814,共5页
目的 为了避免营养不良,2001年K/DOQI指南建议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每天蛋白摄入量(DPI)不得少于1.2g/kg体质量,然而近来有不少研究对此提出了异议.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蛋白摄入量对MHD患者营养和临床状况的影响,探讨中国MHD患者... 目的 为了避免营养不良,2001年K/DOQI指南建议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每天蛋白摄入量(DPI)不得少于1.2g/kg体质量,然而近来有不少研究对此提出了异议.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蛋白摄入量对MHD患者营养和临床状况的影响,探讨中国MHD患者最合适的蛋白摄入量,为血透营养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筛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饮食稳定的MHD患者189例,指导患者记录3日饮食日记,利用开同营养评估软件分析营养素摄入量.开展营养相关的体表测量,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同时收集患者透析前血标本,检测相关营养指标及生化、代谢指标. 结果 在189例筛查的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膳食评估和nPNA检测,选取DPI≥0.8 g/(kg·d)的142例,分为3组:①0.8g/(kg·d)≤DPI<1.0 g/(kg·d) (n=43),②1.0g/(kg·d)≤DPI< 1.2 g/(kg·d)(n=61),③DPI≥1.2 g/(kg·d) (n=38).3组患者每日能量摄入均低于指南推荐值,但3种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比例无明显差异.SGA评分及人体测量结果显示3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血液生化检测显示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等营养相关指标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尿素氮、肌酐、血磷及酸中毒情况随着蛋白摄入增加而显著上升,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MHD患者每日蛋白摄入量在0.8~1.2 g/kg体质量能够维持较好的营养状态,并有助于减轻高磷血症及酸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营养状况 每日蛋白摄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玥衡 郝传明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5期397-400,404,共5页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研究低氧诱导的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因表达时,从细胞核提取物中发现的参与氧稳态失衡调节的一个核心调节因子.HIF-1在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广泛存在,是...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研究低氧诱导的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因表达时,从细胞核提取物中发现的参与氧稳态失衡调节的一个核心调节因子.HIF-1在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广泛存在,是低氧活化的转录因子,直接或间接调节着血管生成、细胞增殖与凋亡、能量调节等众多通路.本文就HIF的结构、转录激活系统及其在红系生成、铁代谢稳态、固有免疫以及脂质代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红细胞生成素 调节因子 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哺乳动物 稳态失衡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评估及相关进展 被引量:33
17
作者 宋亦琪(综述) 倪丽(审校) 陈靖(审校)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1期51-53,共3页
1概述 约20%-50%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会出现营养及代谢紊乱,具体表现为体质量下降、无力、虚弱,最终影响预后。既往认为,该并发症是体内蛋白质能量储备不足所致,故称之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营养评估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慢性肾脏病 代谢紊乱 能量储备 体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