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32
1
作者 缪飞 展颖 +3 位作者 沈天真 陆勇 陈克敏 陈星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MRI的表现及特征。材料和方法 :分析 193例资料完整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 ,其中听神经瘤 135例 ,三叉神经瘤为 30例 ,脑膜瘤 12例 ,胆脂瘤 4例 ,蛛网膜囊肿 2例 ,动脉瘤 1例 ,血管母细胞瘤 4...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MRI的表现及特征。材料和方法 :分析 193例资料完整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 ,其中听神经瘤 135例 ,三叉神经瘤为 30例 ,脑膜瘤 12例 ,胆脂瘤 4例 ,蛛网膜囊肿 2例 ,动脉瘤 1例 ,血管母细胞瘤 4例 ,脉络丛乳头状瘤 3例 ,海绵状血管瘤 1例 ,转移瘤 1例。结果 :桥小脑角区肿瘤中 ,脑外肿瘤 95 .3% ,脑内肿瘤 4.7% ;良性肿瘤占 98.4% ,恶性肿瘤占 1.6%。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的前三位肿瘤分别为听神经瘤 69.9% ,三叉神经瘤 15 .5 % ,脑膜瘤 6.2 % ,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MRI表现 ,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10 0 %、96.4%。结论 :MRI是检查桥小角区肿瘤的首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区肿瘤 MRI诊断 鉴别诊断 颅内肿瘤 MRI表现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胰腺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梁宗辉 冯晓源 +1 位作者 祝瑞江 金忱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4期218-222,F0003,共6页
目的对非胰腺疾病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探索正常胰腺的CT灌注特征。方法39例非胰腺疾病患者行胰腺CT灌注检查。采用GELightspeed16MSCT机的电影模式(0.5s/圈),5mm层厚/4层。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Omnipaque30050ml,注射速率4ml/s,延... 目的对非胰腺疾病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探索正常胰腺的CT灌注特征。方法39例非胰腺疾病患者行胰腺CT灌注检查。采用GELightspeed16MSCT机的电影模式(0.5s/圈),5mm层厚/4层。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Omnipaque30050ml,注射速率4ml/s,延迟6s,总扫描时间45s。所得数据传输至GEAW4.0工作站,利用Perfusion2中的胰腺灌注软件(去卷积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分别测量39例正常胰腺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胰腺CT灌注成像特征表现为局部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均匀一致的实质性器官。BF的测量值为(9684.05±1701.43)ml/(min·kg),BV的测量值为(1362.26±827.10)ml/kg,MTT的测量值为(3.72±3.06)s,PS的测量值为(829.80±278.99)ml/(min·kg)。结论正常胰腺CT灌注表现为局部组织血流量、血容量均匀,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相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一致的实质性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CT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5
3
作者 潘锋 周林江 +1 位作者 沈健 黄小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探讨MRI(常规及DWI等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3例血管母细胞瘤共81枚病灶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管母细胞瘤多为单发(67/73),小脑为最常见发病部位(61/81),可分为3型... 目的:探讨MRI(常规及DWI等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3例血管母细胞瘤共81枚病灶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管母细胞瘤多为单发(67/73),小脑为最常见发病部位(61/81),可分为3型:囊伴结节型53个,实质型22个,单纯囊型6个;DWI序列肿瘤结节及实质型瘤体均呈低信号;19个病灶表现有囊中囊征象。结论: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且与其病理基础密切相关,能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S在单发肺癌脑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何江波 何光武 +3 位作者 耿道颖 项华 成中意 汪守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单发肺癌脑转移病灶的MRS表现,以提高对单发肺癌脑转移瘤的认识。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单发肺癌脑转移瘤病例,术前接受MRS检查。分析其磁共振波谱成像表现特征,分别测定肿瘤实质、坏死/囊变部分、瘤周水肿部分及正常脑... 目的:总结分析单发肺癌脑转移病灶的MRS表现,以提高对单发肺癌脑转移瘤的认识。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单发肺癌脑转移瘤病例,术前接受MRS检查。分析其磁共振波谱成像表现特征,分别测定肿瘤实质、坏死/囊变部分、瘤周水肿部分及正常脑实质Cho/Cr、NAA/Cr、NAA/Cho等代谢比率。结果:肿瘤实质部分Cho峰多降低,Cr峰降低,NAA峰多测不到。肿瘤组织与瘤周水肿区及正常脑实质的代谢比率(Cho/Cr)有差异性,而瘤周水肿区与正常脑实质的代谢比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单发肺癌脑转移瘤磁共振波谱成像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瘤 肺癌 磁共振成像 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磁共振定量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朱晓黎 沈天真 陈星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11期875-878,共4页
目的 :运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非侵袭性测量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方向、流速及流量改变情况。方法 :测量 15例正常志愿者 (年龄 2 1~ 4 7岁 ,平均 31 4岁 )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情况 ,在正中矢状位T1WI图像上选择垂直于导水管层面 ,... 目的 :运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非侵袭性测量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方向、流速及流量改变情况。方法 :测量 15例正常志愿者 (年龄 2 1~ 4 7岁 ,平均 31 4岁 )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情况 ,在正中矢状位T1WI图像上选择垂直于导水管层面 ,编码速率 2 0cm/s。测量相应层面导水管截面积 ,计算相应导水管区脑脊液流量 ,并研究在一个心动周期内CSF流动改变情况。结果 :正常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 ,即收缩期向下流动和舒张期向上流动 ,收缩期平均向下峰流速和舒张期平均向上峰流速分别为 12 6 7± 3 5 8mm/s和 11 5 8± 3 96mm/s,平均向下及向上流量分别为 1 311± 0 74 0ml/min(0 0 18± 0 0 12ml/心动周期 )和 1 0 6 8± 0 5 6 8ml/min(0 0 14± 0 0 0 9ml/心动周期 ) ,平均净流量为 0 2 6 0± 0 2 4 9ml/min(0 0 0 4± 0 0 0 4ml/心动周期 ) ;脑脊液向下流动平均最大峰速发生在一个心动周期的R波后平均 18%时间点 (心动周期的 5 7ms,平均心动周期 85 7ms) ,向上最大峰流速出现在心动周期的 87%时间点 (心动周期的6 86ms,平均心动周期 85 7ms) ,而逆向流动发生在R波后平均 4 4 %~ 5 8%时间点 (心动周期的 343~ 4 5 7ms,平均心动周期85 7ms)。结论 :磁共振相位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导水管 磁共振成像 相位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ASL技术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潘锋 诸一吕 +2 位作者 姚丽娣 苏中周 周林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探讨3D-ASL技术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52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在MRI随访出现术区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其中经过二次手术或随访确诊肿瘤复发者34例为A组,确诊放射性脑损伤者18例为B组。2组患... 目的探讨3D-ASL技术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52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在MRI随访出现术区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其中经过二次手术或随访确诊肿瘤复发者34例为A组,确诊放射性脑损伤者18例为B组。2组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3D-ASL检查;测量3D-ASL血流灌注图像中的病灶实质部分最大血流量值(CBFmax)和对侧镜像区、对侧白质、灰质的CBFmax值,所得数值标准化后做统计学分析。分别通过常规MRI和常规MRI联合3D-ASL技术做出诊断,将2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平均最大相对脑血流量(r CBFmax)比值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3DASL技术对胶质瘤复发的诊断正确率有明显提高,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D-ASL技术安全无创,无需注射造影剂,可以用于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损伤的鉴别,常规MRI联合3D-ASL有助于提高胶质瘤复发的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3D动脉自旋标记 高级别脑胶质瘤 术后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thke囊肿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22
7
作者 于同刚 戴嘉中 冯晓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 :分析Rathke囊肿之CT及MRI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 (男 3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3 2 .4岁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CT及MRI表现。结果 :7例Rathke囊肿中 ,单纯位于鞍内者 3例 ,直径均小于 1.2cm ;鞍内鞍上者 4例 ,... 目的 :分析Rathke囊肿之CT及MRI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 (男 3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3 2 .4岁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CT及MRI表现。结果 :7例Rathke囊肿中 ,单纯位于鞍内者 3例 ,直径均小于 1.2cm ;鞍内鞍上者 4例 ,直径均大于 1.2cm。CT及MRI表现根据囊液成分的不同变化多样 ,增强扫描一般无增强 ,囊壁极少钙化。结论 :垂体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 ,仔细分析其CT及MRI表现 ,有助于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HKE囊肿 CT MRI诊断 垂体瘤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易亚辉 周海航 +6 位作者 陆忠烈 肖跃将 马春燕 刘虎 苏刚 汤伟军 姚振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953-957,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对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DAI早期(伤后10天内)患者(DAI组)及12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对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DAI早期(伤后10天内)患者(DAI组)及12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DAI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部分各向异性(FA)值,将两组感兴趣区(ROI)平均FA值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DAI组FA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显示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特征。结果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DAI早期FA值(胼胝体压部0.647±0.069、胼胝体膝部0.615±0.043、内囊前肢0.541±0.065、内囊后肢0.639±0.035)较对照组(胼胝体压部0.748±0.045、胼胝体膝部0.729±0.058、内囊前肢0.622±0.038、内囊后肢0.667±0.027)FA值显著降低(P<0.001)。胼胝体压部FA值的变化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736,P=0.001)。DTT较好显示感兴趣区白质纤维束形态,更直观显示脑白质损伤程度。结论 DTI联合DTT是DAI患者检查的敏感方法,FA值评估是DAI程度的重要依据,DDT可观察神经纤维束受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弥漫性轴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倒背数字作业的fMRI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登堂 徐一峰 +3 位作者 凌政 刘含秋 姚振宇 江开达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8-262,共5页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倒背数字作业激发图像的特点。方法  36例符合ICD 10诊断标准的 (首发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 1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以倒背数字作业 (backwarddigitspantask ,BDST)作为刺激模式、采...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倒背数字作业激发图像的特点。方法  36例符合ICD 10诊断标准的 (首发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 1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以倒背数字作业 (backwarddigitspantask ,BDST)作为刺激模式、采用组块 (block)设计的fMRI检查 ,经工作站处理后获功能图像。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 (1)健康志愿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激活脑区的范围均较广泛 ,健康志愿者的左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顶上小叶、左侧缘上回、左侧颞下回及左侧枕颞外侧回等脑区均有明显激活。两组激活的脑区在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及扣带回的分布 ,以及各脑区内部分布的差异均没有显著性 (P >0 .0 5 )。 (2 )健康志愿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激活计数 :左侧额上回分别为 16和 11,左侧额下回分别为 15和 12 ,左侧中央前回分别为 16和 17,左侧颞下回分别为 14和 12 ,左侧顶上小叶分别为 14和14 ,左侧缘上回分别为 14和 7,左侧枕颞外侧回分别为 14和 7,右侧中央前回分别为 13和 7,右侧枕颞外侧回分别为 11和 8,两组上述部位激活计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 )。 (3)健康志愿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额叶背外侧的激活平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 精神分裂症患者 激活 健康志愿者 额叶 脑区 首发精神分裂症 显著性 中央 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I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价值(附32例报告) 被引量:12
10
作者 易文中 耿道颖 沈天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探讨CT及MRI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 32例结节性硬化 (TS)的CT、MRI资料。结果 :CT表现为脑室周围的结节状钙化 ,脑实质错构瘤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脑实质多发异常信号灶 ,T1 W... 目的 :探讨CT及MRI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 32例结节性硬化 (TS)的CT、MRI资料。结果 :CT表现为脑室周围的结节状钙化 ,脑实质错构瘤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脑实质多发异常信号灶 ,T1 WI呈低信号 ,T2 WI呈高信号。结论 :结节性硬化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对临床疑TS的患者 ,CT检查很有必要。MRI检查能发现更多病变 ,对非钙化性病变比较敏感 ,两者起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9
11
作者 顾晓丽 周林江 +1 位作者 梁宗辉 陈星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上PNET的MRI资料(其中3例为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的病例)。结果:病灶多数位于额叶及额顶叶,病灶普遍较大,病灶绝大多...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上PNET的MRI资料(其中3例为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的病例)。结果:病灶多数位于额叶及额顶叶,病灶普遍较大,病灶绝大多数信号不均匀,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9例)、出血(3例)、钙化(2例)、流空小血管影(5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2例显示肿瘤脑脊液通路播散,1例显示肿瘤侵犯上矢状窦和颅骨。结论:PNET的MRI表现无特异性,一些MR特征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最后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I诊断脑节细胞胶质瘤 被引量:10
12
作者 田国才 姚振威 +1 位作者 龚沈初 黄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脑节细胞胶质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CT、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和6例CT表现。结果:幕上10例和幕下2例。CT平扫肿瘤呈等、低密度,伴高密度钙化3例。T1WI呈等、低信号,4... 目的:分析脑节细胞胶质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CT、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和6例CT表现。结果:幕上10例和幕下2例。CT平扫肿瘤呈等、低密度,伴高密度钙化3例。T1WI呈等、低信号,4级节细胞胶质瘤1例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伴等、低信号区。增强扫描1级节细胞胶质瘤无增强2例;2~4级节细胞胶质瘤轻度斑片状增强3例,显著不均匀增强7例。结论:脑节细胞胶质瘤有一些MRI和CT表现特点,结合临床大多数病例可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胶质瘤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脓肿的CT和MR表现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晓琴 姚振威 +1 位作者 周林江 黄丙仓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的CT和MR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垂体脓肿的CT和MR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I呈等低或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7例MR...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的CT和MR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垂体脓肿的CT和MR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I呈等低或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7例MR增强后呈均匀薄环状强化。12例中3例见正常垂体,3例垂体柄增粗强化,2例伴邻近脑膜轻度强化,5例伴副鼻窦炎。结论:垂体脓肿症状、体征及CT和MRI表现与其他鞍区囊性病变不易鉴别,但是根据增强前后的特征性表现,有可能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脓肿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肠脂垂炎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4
作者 何淑玲 梁晓超 冯晓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3期410-413,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CT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7月经诊断为PEA的完整资料。主要分析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情况。结果肿块位于乙状结肠旁10例,回盲部旁6例,升结肠旁2例,降结肠旁2例... 目的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CT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7月经诊断为PEA的完整资料。主要分析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情况。结果肿块位于乙状结肠旁10例,回盲部旁6例,升结肠旁2例,降结肠旁2例,结肠肝曲旁1例。肿块呈圆形、椭圆形。肿块大小1.0cm×1.1cm^2.8cm×3.2cm,平均2.1cm×2.4cm。CT表现早期3例,脂肪肿块内有云絮状高密度,边缘较薄环壁,增强后环壁轻度强化,肿块内絮状、条索状强化。进展期12例,肿块内高低混杂密度,环壁较厚,边缘清楚,环壁中等强化。恢复期6例,肿块缩小,形态不规则,壁变薄,环壁轻度强化。12例进展期中,周围系膜肿胀12例,附近结肠壁轻度增厚5例,小肠袢受压2例,周围淋巴结肿大4例。21例PEA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影像学检查,并随访病变缩小或消失。结论 CT对PEA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原发性肠脂垂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肾腺瘤1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尹波 刘莉 +2 位作者 邹丽萍 杜尊国 耿道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45-145,150,共2页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肾脏上皮肿瘤,现将我院1例后肾腺瘤进行报道。患者女性,72岁。无任何症状,因体检超声发现左肾上极低回声病灶,其内血供欠佳,大小1cm×1cm,边界清楚。人院后血常规、...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肾脏上皮肿瘤,现将我院1例后肾腺瘤进行报道。患者女性,72岁。无任何症状,因体检超声发现左肾上极低回声病灶,其内血供欠佳,大小1cm×1cm,边界清楚。人院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行CT增强扫描发现,病灶位于左侧肾脏上极,病灶平扫为稍高密度,CT值41Hu,增强后皮质期CT值51Hu,实质期87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晓琴 周林江 +1 位作者 姚振威 林含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4期580-582,共3页
关键词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MR弥散梯度编码方向对脑组织FA值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倪建明 沈天真 陈星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7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超高场强MR下弥散张量成像中弥散梯度编码方向对脑组织弥散各向异性分数(FA)的影响。方法:使用3种不同的弥散梯度编码方向(6、13和21个)在3.0T MRI上对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头颅弥散张量成像(DTI)。在FA图上分别测量两侧半卵圆... 目的:探讨超高场强MR下弥散张量成像中弥散梯度编码方向对脑组织弥散各向异性分数(FA)的影响。方法:使用3种不同的弥散梯度编码方向(6、13和21个)在3.0T MRI上对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头颅弥散张量成像(DTI)。在FA图上分别测量两侧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两侧内囊、丘脑及桥脑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胼胝体压部FA值最高,其次为胼胝体膝部、内囊和桥脑,丘脑FA值最低。随着弥散梯度编码方向的增加,FA图质量提高,对白质纤维束细节的显示也更清楚,尤其是对脑干结构的分辨,但成像时间延长;3种不同弥散梯度编码方向的DTI扫描方案所观察到的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丘脑及桥脑的FA值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超高场MRI弥散梯度编码方向数目对脑组织FA值的测量无显著性影响,在临床运用中可根据患者状况选择弥散梯度编码方向,以提高DTI检查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弥散梯度编码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脑梗死引起的运动性失语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树永 李敏 耿道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1期1581-158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引起的运动性失语脑内代偿情况。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例,男女比例1.3:1,平均44.5岁;正常健康志愿者20人,男10例,女10例,平均38.5岁,均为右利手。检查者均完成图片命名任务。AFNI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引起的运动性失语脑内代偿情况。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例,男女比例1.3:1,平均44.5岁;正常健康志愿者20人,男10例,女10例,平均38.5岁,均为右利手。检查者均完成图片命名任务。AFNI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分析软件。同一感兴奋区(ROI)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 test。结果:患者组因病灶位置不同分为两组:①病灶位于左侧岛叶及左侧脑室旁白质5例。激活脑区如下:右侧Broca区,右侧BA10区,左侧角回,左侧顶上小叶,辅助运动区等。其中右侧Broca区激活强度和体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灶位于左侧额下回(Broca区)3例。激活脑区如下:左侧BA46区,右侧顶上小叶,右侧额中回,左侧角回,辅助运动区等。正常对照组激活脑区:双侧岛叶,双侧额下回(Broca区,以左侧为著);双侧额中回,双侧额叶背外侧区,双侧顶上小叶,双侧颞上回,辅助运动区,双侧梭状回等激活。结论:急性脑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脑内代偿方式因位置不同而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 Bold-功能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锋 顾晓丽 +2 位作者 周林江 张明广 何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1989-1992,共4页
目的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CS)的MRI表现,探讨MRI对CHCS诊断价值。方法 21例均行MRI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5例行单体素1 H-MRS检查。结果典型CHCS多数体积较大,呈"横葫芦状"横跨蝶鞍内外... 目的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CS)的MRI表现,探讨MRI对CHCS诊断价值。方法 21例均行MRI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5例行单体素1 H-MRS检查。结果典型CHCS多数体积较大,呈"横葫芦状"横跨蝶鞍内外。MRI-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类似脑脊液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非常显著的均匀或不均匀强化。DWI呈等或稍低信号。1 H-MRS 5例均表现为NAA峰、Cr峰和Cho峰消失,4例出现Lip峰。结论 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1 H-MRS等检查方法可对CHCS准确定位并作出术前定性诊断,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并确定手术入路,指导精确手术,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殷信道 梁杰 +3 位作者 冯晓源 顾建平 王丽萍 卢铃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MRI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血管再通和梗死灶变化的评价。方法32例大脑前循环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20例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溶栓组),12例保守治疗(保守组)。治疗前后行MR常规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检查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 目的探讨MRI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血管再通和梗死灶变化的评价。方法32例大脑前循环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20例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溶栓组),12例保守治疗(保守组)。治疗前后行MR常规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检查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治疗前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检查。比较治疗前后MRA显示的血管再通和梗死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MRA显示78%(25/32)血管阻塞。治疗后,溶栓组MRA显示72%(13/18)血管早期再通,而保守组中29%血管再通;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79)。血管再通的病灶增加较小,与血管未通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治疗后血管早期再通的显示及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血栓溶解方法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