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间前神经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学渊 陈德松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5-497,共3页
目的 了解骨间前神经 (AION)及其局部联属的解剖特点 ,加深对该神经卡压后症状的理解 ,为临床提供更加适合的手术方式。方法 解剖 38侧成人尸体 ,肉眼及镜下观察前骨间神经与其周围结构的联属关系。结果 最常见可能引起AION卡压的结... 目的 了解骨间前神经 (AION)及其局部联属的解剖特点 ,加深对该神经卡压后症状的理解 ,为临床提供更加适合的手术方式。方法 解剖 38侧成人尸体 ,肉眼及镜下观察前骨间神经与其周围结构的联属关系。结果 最常见可能引起AION卡压的结构为中指指屈浅肌腱腱弓 (出现率 44 .7%)、拇长屈肌副头 (出现率34 .2 %)、旋前圆肌下方腱性组织 (13.1%)、横跨AION上方的血管 (2 1.1%)等。结论 临床卡压的形成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卡压可以来自前方也可以来自后方。术中应尽可能松解已经存在和潜在的卡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前神经 神经卡压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颈项部牵涉痛机制探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方有生 彭裕文 +1 位作者 王劼 陈德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7-358,共2页
目的 :应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 ,研究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 (tboracicoutletsyndrome ,TOS)颈项部牵涉痛的神经解剖学机制。方法 :8只Wistar大鼠 ,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 ,将荧光素快蓝 (FB)注入颈椎关节突关节周围 ,核黄 (NY)于近椎间孔处注... 目的 :应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 ,研究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 (tboracicoutletsyndrome ,TOS)颈项部牵涉痛的神经解剖学机制。方法 :8只Wistar大鼠 ,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 ,将荧光素快蓝 (FB)注入颈椎关节突关节周围 ,核黄 (NY)于近椎间孔处注入C5神经前支外膜下 ,观察颈部DRG中标记细胞。结果 :在颈部的C5、C6DRG中发现荧光素双标细胞以及两种单标细胞 ,以中小细胞为主。结论 :颈部的背根神经节细胞周围突有分支投射到颈椎关节突关节及C5前支 ,提示TOS患者颈项部疼痛的发生机制可能与DRG中感觉神经元周围突分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背根神经节 牵涉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骼肌双向电泳条件优化及部分蛋白质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林芝 蒋明 +2 位作者 徐雷 顾玉东 张志鸿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8-252,共5页
目的建立和优化人骨骼肌组织双向电泳模型,为深入探讨骨骼肌萎缩的分子机制提供方法上的保障。方法使用两性离子去垢剂CHAPS和SB3-10,并配合不同浓度的离液剂抽提骨骼肌蛋白质,并通过双向电泳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 目的建立和优化人骨骼肌组织双向电泳模型,为深入探讨骨骼肌萎缩的分子机制提供方法上的保障。方法使用两性离子去垢剂CHAPS和SB3-10,并配合不同浓度的离液剂抽提骨骼肌蛋白质,并通过双向电泳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对选取的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优化过的双向电泳模型可在一张凝胶上分离800多个蛋白质点,通过MALDI-TOF鉴定出HUMAN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KKIALRE等4种低丰度蛋白质。结论多种去垢剂和离液剂的组合使用才能获得对组织中蛋白质较好的抽提效果。获得的人骨骼肌双向电泳图谱是对人类骨骼肌蛋白质组学数据库的有益补充,为使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人肌病关键蛋白质提供了实践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骼肌 双向电泳 MALDI-TOF 去垢剂 离液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