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缓解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文文 米文丽 王彦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9-254,共6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多种神经损伤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部分神经病理性疼痛发展为慢性,常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针刺作为传统医学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多种神经损伤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部分神经病理性疼痛发展为慢性,常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针刺作为传统医学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症状。自20世纪60年代起针刺镇痛机制被逐渐阐释。然而,有关针刺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镇痛机制认识仍是不完整的,需要不断补充扩展。基于此,本文从外周和中枢两个层面,针对针刺镇痛过程中的阿片类物质、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胶质细胞等热点问题,对近年来针刺缓解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神经病理性疼痛 阿片类物质 内源性痛觉调制 神经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抵抗素和瘦素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夏章勇 杨华 +1 位作者 崔可密 宫殿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抵抗素、瘦素水平及与年龄、血压、血糖(Glu)、血脂、胰岛素的关系。方法选择59例脑出血(脑出血组)患者、54例脑梗死(脑梗死组)患者和57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空腹血浆抵抗素、...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抵抗素、瘦素水平及与年龄、血压、血糖(Glu)、血脂、胰岛素的关系。方法选择59例脑出血(脑出血组)患者、54例脑梗死(脑梗死组)患者和57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空腹血浆抵抗素、瘦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Glu、血脂、胰岛素,测量血压,进行各组比较。结果无论脑出血组还是脑梗死组抵抗素、瘦素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采用相关分析发现,脑出血组抵抗素和收缩压(SBP)、Glu、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脑梗死组抵抗素和Glu、TG、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脑出血组瘦素和SBP、Glu、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5),脑梗死组瘦素和SBP、DBP、Glu、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脑出血组、脑梗死组抵抗素和瘦素浓度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浆抵抗素、瘦素水平升高,可能通过联合影响机体能量代谢和平衡,在脑卒中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瘦素 血浆 血压 血糖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近穴位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SOD MDA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徐佳 葛林宝 +3 位作者 睢久红 郑江澜 程介士 陈汉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37-238,共2页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穴位对实验性脑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暂时性缺血模型 ,观察电针头部的百会、人中穴和远离头部的环跳、昆仑穴 ,对脑组织 SOD活力、MDA含量、脑含水量、大鼠神经病学行为评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穴位对实验性脑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暂时性缺血模型 ,观察电针头部的百会、人中穴和远离头部的环跳、昆仑穴 ,对脑组织 SOD活力、MDA含量、脑含水量、大鼠神经病学行为评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头部穴位组、肢体部穴位组神经病学行为评分与缺血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两穴位组之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 ;头部穴位组、肢体部穴位组与缺血模型组比较 SOD活力明显提高 ( P<0 .0 5、P<0 .0 1) ,两穴位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两穴位组 MDA含量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头部穴位组脑含水量升高有显著性意义 ,肢体部穴位组脑含水量未见明显升高。结论 :头部穴位组和肢体部穴位组均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穴位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针炙治疗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