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间后神经穿桡管远端处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向阳 陈峥嵘 +2 位作者 王克强 周泰仁 曹德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目的 :了解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可能的卡压位置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 2倍放大镜下解剖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的行程、分支、可能卡压位置以及前臂活动对其影响。结果 :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恒定地分尺侧支和桡侧支 ;旋后肌远侧缘和拇短... 目的 :了解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可能的卡压位置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 2倍放大镜下解剖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的行程、分支、可能卡压位置以及前臂活动对其影响。结果 :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恒定地分尺侧支和桡侧支 ;旋后肌远侧缘和拇短伸肌、拇长展肌浅面的腱性肌纤维结构可能是致卡压的解剖结构 ,前臂伸肌群的活动可诱发上述结构卡压骨间后神经。结论 :在桡管远端同样存在卡压骨间后神经的解剖结构 ,必要时应手术探查、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后神经 旋后肌 卡压机制 解剖学 肘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孔淋巴结清扫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海杰 王枚博 +1 位作者 李奇 解家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的 :探讨淋巴结染色在闭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作用。方法 :在 56例 (1 1 2侧 )成人尸体标本 ,观察闭孔淋巴结的形态、分布及其与闭孔血管神经等结构的毗邻关系。将 2 0例宫颈癌病人分为淋巴结染色组和对照组。在淋巴结染色组 ,子宫颈注... 目的 :探讨淋巴结染色在闭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作用。方法 :在 56例 (1 1 2侧 )成人尸体标本 ,观察闭孔淋巴结的形态、分布及其与闭孔血管神经等结构的毗邻关系。将 2 0例宫颈癌病人分为淋巴结染色组和对照组。在淋巴结染色组 ,子宫颈注射 0 .3 %叶绿素 ,显示闭孔淋巴结。结果 :闭孔淋巴结 1~ 3个 ,体积较小 ,主要分布于闭孔血管神经的上段周围和闭膜管内口处。在 87侧标本 (78% ) ,闭孔血管神经的排列关系自前而后为神经、动脉、静脉。出现异常闭孔动脉 (1 3 % )、异常闭孔静脉 (4% )和闭孔疝(61 % )。在宫颈癌病人 ,淋巴结染色组切除闭孔淋巴结的数目比对照组多。结论 :闭孔淋巴结体积较小 ,位置较深 ,且与闭孔血管神经毗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闭孔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术 叶绿素 宫颈癌 闭孔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粘膜线的解剖和胃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海杰 戴正寿 +3 位作者 李大伟 郑黎明 童蓓燕 朱治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研究食管胃粘膜线的形态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76例成人标本,观察食管胃粘膜线的位置和形态。Olympus胃镜下观察20例成人粘膜线的形态。取粘膜线处的组织,作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结果:食管... 目的:研究食管胃粘膜线的形态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76例成人标本,观察食管胃粘膜线的位置和形态。Olympus胃镜下观察20例成人粘膜线的形态。取粘膜线处的组织,作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结果:食管胃粘膜线多位于膈与贲门切迹的平面之间(72%),距膈(1.71±0.89)cm。齿状线62例(82%),环形线14例(18%)。粘膜线多斜向右下方(78%)。胃镜下观察到粘膜线两侧粘膜颜色对比明显,食管粘膜呈淡粉红色或淡黄红色,胃粘膜呈桔红色。粘膜线上下两侧分别被覆复层扁平上皮和单层柱状上皮,粘膜交界处的组织疏松,深方的环层肌增厚。结论:胃镜检查时可根据位置和粘膜颜色对比确认食管胃粘膜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粘膜线 食管 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对大鼠神经根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贺石生 侯铁胜 +3 位作者 单晓巍 王建文 夏金辉 王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 :探讨与椎间盘相关的腰腿痛的发病机制。 方法 :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置于硬膜外腔 ,造成非压迫性的大鼠硬膜外自体髓核移植模型 ,并对其马尾神经根诱发电位及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 :在无明显机械压迫的情况下 ,大鼠硬膜... 目的 :探讨与椎间盘相关的腰腿痛的发病机制。 方法 :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置于硬膜外腔 ,造成非压迫性的大鼠硬膜外自体髓核移植模型 ,并对其马尾神经根诱发电位及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 :在无明显机械压迫的情况下 ,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后能产生明显的马尾神经根诱发电位及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论 :髓核所致的免疫及 (或 )生化炎症是引起神经根损伤及产生腰腿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髓核移植 椎间盘移位 腰腿痛 硬膜外移植 神经根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和附加Gln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对短肠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分裂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谢建新 顾岩 +3 位作者 赵淑民 罗宝国 吴肇汉 左焕琛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附加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分裂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用 40只手术成功的SD短肠大鼠 ,按 2× 2析因实验设计随机分为 4组 ,分别给予常规全肠外营养 (STD组 ,n=1 0 )、附加谷氨酰胺 (Gl...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附加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分裂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用 40只手术成功的SD短肠大鼠 ,按 2× 2析因实验设计随机分为 4组 ,分别给予常规全肠外营养 (STD组 ,n=1 0 )、附加谷氨酰胺 (Gln组 ,n =1 0 )、附加生长激素 (GH组 ,n =1 0 )及附加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全肠外营养 (GG组 ,n =1 0 ) ,持续 6d。取 8只正常大鼠模拟手术后第 1天处死 ,作为基础对照组 (Control组 ,n =8)。应用图像分析和免疫组化技术对比观察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DNA倍体分布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结果 单独应用生长激素或附加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DNA含量、S期细胞数及PCNA的表达 ,但两者联用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单独使用的效果 (P <0 .0 1 )。结论 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附加谷氨酰胺肠外营养能够明显促进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分裂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谷氨酰胺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细胞分裂增殖 肠外营养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胸腔淋巴结的尘粒分布和结构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鸿帅 王海杰 +2 位作者 谭玉珍 李奇 孙丽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99-1301,共3页
目的 :研究尘粒在人胸腔淋巴结内的沉积及其对于淋巴结结构的影响。方法 :利用组织切片、超薄切片和图像分析的方法 ,观察儿童和成人以及非吸烟者和吸烟者淋巴结的尘粒分布和结构变化。结果 :成人组淋巴结的光密度和血管密度比儿童组高 ... 目的 :研究尘粒在人胸腔淋巴结内的沉积及其对于淋巴结结构的影响。方法 :利用组织切片、超薄切片和图像分析的方法 ,观察儿童和成人以及非吸烟者和吸烟者淋巴结的尘粒分布和结构变化。结果 :成人组淋巴结的光密度和血管密度比儿童组高 ,吸烟组肺门淋巴结的光密度比非吸烟组高。尘细胞主要分布于髓索内 ,含有吞噬体、次级溶酶体和残留体。在成人组、非吸烟组和吸烟组 ,尘粒在淋巴结内明显沉积。髓索增厚 ,髓窦变窄 ,胶原纤维增生。淋巴组织减少 ,皮质变薄。结论 :成人胸腔淋巴结的尘粒沉积显著 ,特别是吸烟者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 巨噬细胞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hE纤维在大鼠海马结构的生后发育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文彩 窦寰宇 +3 位作者 高培福 王尊哲 魏志新 沈馨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39,T007,共6页
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反应结合形态计量学分析 ,对出生后第 1d至第 60 d SD大鼠海马结构中胆碱能纤维和各层宽度的发育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发现 :乙酰胆碱酯酶纤维在海马结构中呈层状分布 ,生后 1~ 7d,各层分布稀疏 ;此后纤维均在生... 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反应结合形态计量学分析 ,对出生后第 1d至第 60 d SD大鼠海马结构中胆碱能纤维和各层宽度的发育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发现 :乙酰胆碱酯酶纤维在海马结构中呈层状分布 ,生后 1~ 7d,各层分布稀疏 ;此后纤维均在生后 7~ 2 1d快速增长 ,始层和辐射层纤维密度于生后 2 1d达到高峰 ,分别为 63 / 0 .0 1mm2和 5 4/ 0 .0 1m m2 ;在稳定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 ;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纤维密度于生后 42 d达到生长高峰 ,分别为 5 2 / 0 .0 1mm2和 10 9/ 0 .0 1m m2 ,此后开始下降。各层宽度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宽 ,且于生后 7d到 2 1d增长最为迅速。结果表明 :胆碱能纤维在海马结构的发育主要是在出生后出现并体现“先过度生长后降低”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hE纤维 大鼠 海马结构 生后发育 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导管的引流途径与左锁骨上淋巴结肿瘤转移机制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新明 张杰 +2 位作者 王箐 于树娜 王海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胸导管的淋巴回流和左锁骨上淋巴结肿瘤转移的机制。方法:⑴在50具成人标本上对左锁骨上淋巴结进行解剖和观察。⑵在49具胎儿尸体和5只犬,用淋巴管间接注射法,解剖胸导管和显色淋巴结。结果:左锁骨上淋巴结以椭圆形为多,占67%... 目的:探讨胸导管的淋巴回流和左锁骨上淋巴结肿瘤转移的机制。方法:⑴在50具成人标本上对左锁骨上淋巴结进行解剖和观察。⑵在49具胎儿尸体和5只犬,用淋巴管间接注射法,解剖胸导管和显色淋巴结。结果:左锁骨上淋巴结以椭圆形为多,占67%,圆形淋巴结占33%。淋巴结数目为(3.88±1.36)个(1 ̄8个)。左锁骨上淋巴结分为内外侧两部分,内侧部分位于锁骨上三角内,占58.20%;外侧部分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与斜方肌前缘之间,占41.80%。胸导管借侧支与周围淋巴结相连。结论:左锁骨上淋巴结主要位于锁骨上三角内,胸导管侧支、淋巴结及其输出淋巴管构成胸导管的侧副淋巴回流经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导管 淋巴结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颈项部牵涉痛机制探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方有生 彭裕文 +1 位作者 王劼 陈德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7-358,共2页
目的 :应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 ,研究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 (tboracicoutletsyndrome ,TOS)颈项部牵涉痛的神经解剖学机制。方法 :8只Wistar大鼠 ,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 ,将荧光素快蓝 (FB)注入颈椎关节突关节周围 ,核黄 (NY)于近椎间孔处注... 目的 :应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 ,研究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 (tboracicoutletsyndrome ,TOS)颈项部牵涉痛的神经解剖学机制。方法 :8只Wistar大鼠 ,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 ,将荧光素快蓝 (FB)注入颈椎关节突关节周围 ,核黄 (NY)于近椎间孔处注入C5神经前支外膜下 ,观察颈部DRG中标记细胞。结果 :在颈部的C5、C6DRG中发现荧光素双标细胞以及两种单标细胞 ,以中小细胞为主。结论 :颈部的背根神经节细胞周围突有分支投射到颈椎关节突关节及C5前支 ,提示TOS患者颈项部疼痛的发生机制可能与DRG中感觉神经元周围突分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背根神经节 牵涉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促进TPN大鼠小肠代偿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顾岩 谢建新 +1 位作者 吴肇汉 陈积圣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218-222,共5页
将20只短肠SD大鼠随机分成单纯TPN组及GIn-FPN组,行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促进TPN短肠大鼠小肠代偿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单纯TPN可造成大鼠小肠粘膜明... 将20只短肠SD大鼠随机分成单纯TPN组及GIn-FPN组,行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促进TPN短肠大鼠小肠代偿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单纯TPN可造成大鼠小肠粘膜明显萎缩,添加Gln的TPN可显著缓解肠粘膜萎缩.其肠粘膜上皮细胞PCNA表达显著增高,凋亡指数下降.Gln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与bcl-2表达上调及bax表达下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氨 全肠外营养 小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对短肠大鼠小肠粘膜IGF-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建新 顾岩 +4 位作者 刘银坤 罗宝国 陈丽琏 吴肇汉 左焕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267-270,共4页
选用 4 0只手术成功的SD短肠大鼠 ,按 2× 2析因实验设计随机分为 4组 ,分别给予常规全肠外营养 (TPN组 ,n =10 )、附加谷氨酰胺 (TPN +Gln组 ,n =10 )、附加生长激素 (TPN +GH组 ,n =10 )及附加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全肠外营养 (TPN ... 选用 4 0只手术成功的SD短肠大鼠 ,按 2× 2析因实验设计随机分为 4组 ,分别给予常规全肠外营养 (TPN组 ,n =10 )、附加谷氨酰胺 (TPN +Gln组 ,n =10 )、附加生长激素 (TPN +GH组 ,n =10 )及附加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全肠外营养 (TPN +Gln +GH组 ,n =10 ) ,持续 6天 ,取 8只正常大鼠模拟手术后第 1天处死 ,作为基础对照组 (n =8)。应用放免分析法检测血生长激素和血IGF 1的水平 ,Northernblot方法检测残留小肠粘膜IGF 1mRNA表达。探讨了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防止小肠粘膜萎缩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表明 ,GH组和GG组血浆GH和IGF 1水平较TPN和TPN +Gln组明显增高 (P <0 .0 1) ;TPN组小肠粘膜组织IGF 1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TPN+Gln组和TPN +GH组小肠粘膜IGF 1mRNA的表达较TPN组明显增高 ;TPN +Gln +GH组小肠粘膜组织IGF 1mR NA的表达水平提高显著 ,高于TPN +GH组和TPN +Gln组 (P <0 .0 1)。这说明 ,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的联合应用可能通过上调小肠粘膜细胞IGF 1mRNA的表达 ,增加IGF 1的自分泌和旁分泌 ,发挥其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作用 ,从而防止小肠粘膜萎缩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大鼠 IGF-1mRNA 生长激素 谷氨酰胺 小肠粘膜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mRNA 基因表达 短肠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A_2在腰腿痛发病中的可能作用
12
作者 贺石生 侯铁胜 +3 位作者 崔毅 王建文 夏金辉 王劼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35-938,共4页
目的 :探讨磷脂酶 A2 在腰腿痛发病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在大鼠的硬膜外腔注射磷脂酶 A2 ,然后对马尾神经根的病理变化及背根节和脊髓后角中 P物质 (substance P,SP)的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 :磷脂酶 A2 注射到大鼠的硬膜外腔后可引起其... 目的 :探讨磷脂酶 A2 在腰腿痛发病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在大鼠的硬膜外腔注射磷脂酶 A2 ,然后对马尾神经根的病理变化及背根节和脊髓后角中 P物质 (substance P,SP)的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 :磷脂酶 A2 注射到大鼠的硬膜外腔后可引起其马尾神经根的神经纤维产生明显变性和脱髓鞘改变 ;腰 4~ 6背根节中 SP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和面积明显增加 ,脊髓背角浅层中 SP阳性神经纤维终末的面积也明显增加。统计学分析证实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别 (P<0 .0 5 )。结论 :磷脂酶 A2 是一种对马尾神经有伤害作用的物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 磷脂酶A类 P物质 马尾 腰腿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