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医学中的性别鉴定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文庆 金莹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对用形态学、细胞学、性激素检测、 DNA重组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等方法进行性别鉴定进行了概述,显示骨骼的性别鉴定以形态学方法为好;对能获得足够量基因组 DNA的人体组织,最好用 PCR检测牙釉基因。而检测性染色质因阳性率... 对用形态学、细胞学、性激素检测、 DNA重组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等方法进行性别鉴定进行了概述,显示骨骼的性别鉴定以形态学方法为好;对能获得足够量基因组 DNA的人体组织,最好用 PCR检测牙釉基因。而检测性染色质因阳性率较低,检测性激素仅适用于血痕检材, DNA分子杂交技术需要复杂的仪器及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探针,这些方法目前已较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鉴定 性染色质 性激素 分子杂交 聚合酶链式反应 牙釉基因 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肽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a^+,K^+-ATP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申 张雪梅 +1 位作者 陆利民 江明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0-342,346,共4页
目的 观察蜂毒肽对新生大鼠培养心肌细胞Na+,K+ ATP酶α1和 β1亚基mRNA的表达。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药物与培养的心肌细胞温育 1h后 ,观察蜂毒肽对Na+,K+ ATP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用GAPDHmRNA作为内参照。 结... 目的 观察蜂毒肽对新生大鼠培养心肌细胞Na+,K+ ATP酶α1和 β1亚基mRNA的表达。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药物与培养的心肌细胞温育 1h后 ,观察蜂毒肽对Na+,K+ ATP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用GAPDHmRNA作为内参照。 结果 蜂毒肽对α1亚基mRNA表达有显著促进作用。经GAPDH校正 ,光密度值对照组为 0 .47± 0 .14(n =5 ) ,蜂毒肽 0 .0 1mmol/L组为 0 .6 6± 0 .10 (n =6 ,P <0 .0 5 ) ,哇巴因 1mmol/L组为 0 .6 7± 0 .0 9(n =6 ,P <0 .0 5 )。蜂毒肽 0 .0 1mmol/L组和哇巴因 1mmol/L组对Na+,K+ ATP酶β1亚基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 蜂毒肽 0 .0 1mmol/L对Na+,K+ ATP酶α1亚基mRNA表达有促进作用 ,但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肽 信使核糖核酸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形成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施斌 朱樑 +5 位作者 张忠兵 谢渭芬 张兴荣 曹银祥 李齐根 沈健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形成中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 1(ET - 1)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在门静脉高压症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方法 :以部分门静脉结扎 (PVL)法复制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模型 ,分别用硝酸还原酶和放免法检... 目的 :观察大鼠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形成中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 1(ET - 1)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在门静脉高压症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方法 :以部分门静脉结扎 (PVL)法复制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模型 ,分别用硝酸还原酶和放免法检测正常组、假手术 (SO)组及PVL组术后不同时点的门静脉血浆NO-2 /NO-3 、ET - 1水平 ,并同步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PVL术后各时点NO-2 /NO-3 水平显著高于而ET - 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 ,同时伴有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变化。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存在高动力循环状态 (HCS)。NO和E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大鼠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门静脉结扎法 硝酸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大黄制剂预防大鼠肥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曲晓义 陈愉 +2 位作者 金惠铭 焦东海 宋海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73-675,共3页
目的 :研究复方大黄制剂预防大鼠肥胖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新生鼠 2 6只 ,随机分成大黄制剂 +高能饲料组 (n =8)、高能饲料对照组 (n =8)和普通饲料对照组 (n =10 )。大黄制剂 +高能饲料组和高能饲料对照组喂高能量饲料 ,普通饲... 目的 :研究复方大黄制剂预防大鼠肥胖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新生鼠 2 6只 ,随机分成大黄制剂 +高能饲料组 (n =8)、高能饲料对照组 (n =8)和普通饲料对照组 (n =10 )。大黄制剂 +高能饲料组和高能饲料对照组喂高能量饲料 ,普通饲料对照组喂普通饲料。第 9周后大黄制剂 +高能饲料组给予复方大黄制剂灌服 ,剂量 40mg·10 0g-1bodyweight·d-1,给药 8周 ,观察大鼠体重动态变化 ,腹腔脂肪重量 ,脂肪细胞大小 (显微电脑测量 ) ,脂肪细胞中瘦素 (leptin)表达 (ABC法 ) ,血清瘦素水平 (放免法 )变化。结果 :大黄制剂 +高能饲料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高能饲料对照组 ,脂肪重量明显轻于高能饲料对照组 ,脂肪细胞小于高能饲料对照组 ,脂肪细胞周围瘦素表达明显弱于高能饲料对照组 (灰度值 ) ,且与腹腔脂肪组织重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86 6 3,P <0 0 5 ) ,而血清瘦素水平变化不大。结论 :复方大黄制剂 (40mg·10 0g-1bodyweight·d-1)对大鼠肥胖有预防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脂肪细胞瘦素表达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大黄制剂 预防 大鼠 肥胖 实验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NF-κB及Caspases在TNFα介导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曹翔 金惠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14-717,共4页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特点及Fas(即CD95抗原 )、NF -κB和caspases在此种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TUNEL、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测定TNFα引起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下称内皮细胞 )凋亡。用Nor...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特点及Fas(即CD95抗原 )、NF -κB和caspases在此种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TUNEL、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测定TNFα引起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下称内皮细胞 )凋亡。用Northernblot、Fas抗体测定TNFα对内皮细胞Fas表达的影响及Fas在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测定TNFα作用后凋亡蛋白酶caspase - 8、caspase- 3的活化与表达。结果 :细胞生长曲线显示TNFα抑制内皮细胞增殖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TUNEL法测凋亡百分率为 14.0 %± 3.1% ,流式细胞仪测凋亡百分率为 13.1%。NF -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盐 (APDC)与TNFα共同作用后 ,细胞凋亡增加。TNFα作用后内皮细胞的Fas表达增高 ,用Fas抗体与TNFα共同作用 ,细胞凋亡增加。TNFα作用下caspase- 8活化显著增加 ,caspase - 3表达增多。caspase - 3抑制剂与TNFα共同作用 ,细胞凋亡减少。结论 :大剂量TNFα (5× 10 6U/L)能够引起一定量的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发生凋亡。NF -κB有抗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TNFα上调内皮细胞Fas表达 ,后者参与内皮细胞凋亡。TNFα所引起的内皮细胞凋亡与caspase- 8及caspas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凋亡蛋白酶类 抗原 CD95 NF-ΚB 细胞凋亡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高表达的胶质瘤细胞C6对共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Flk-1及Flt-1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新红 殷莲华 金惠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65-1369,共5页
目的 :以正常鼠肝细胞系BRL 3A为对照 ,研究VEGF高表达的恶性胶质瘤细胞系C6对体外共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Flt- 1、Flk - 1的影响。方法 :建立体外C6 ,BRL 3A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共培养方法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共培养后... 目的 :以正常鼠肝细胞系BRL 3A为对照 ,研究VEGF高表达的恶性胶质瘤细胞系C6对体外共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Flt- 1、Flk - 1的影响。方法 :建立体外C6 ,BRL 3A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共培养方法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共培养后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上VEGF受体Flt- 1、Flk - 1蛋白的表达变化 ,进一步采用RT-PCR和Northernblot分析Flt- 1、Flk - 1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胶质瘤细胞C6共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Flk- 1、Flt- 1蛋白表达增加 (P <0 0 5) ,而与BRL 3A共培养的内皮细胞Flk - 1、Flt- 1蛋白表达下降 (P <0 0 1 ) ,RT -PCR和Northernblot检测发现与C6共培养后可上调微血管内皮细胞Flk - 1、Flt - 1mRNA的表达 (P <0 0 1 ) ,而与BRL 3A共培养下调了Flk- 1、Flt- 1mRNA的表达 (P <0 0 1 )。结论 :VEGF高表达的胶质瘤细胞C6对共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Flk - 1、Flt- 1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胶质瘤细胞 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免疫细胞化学 FLK-1 FL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活性甾体对神经元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莺 朱依纯 姚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6,共5页
神经活性甾体是指神经组织中具有活性的甾体激素。根据甾体激素的作用机制可分为三类 :(1)通过细胞表面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产生效应 ,这些受体包括GABAA 受体、NMDA受体等 ;(2 )通过G蛋白偶联的膜受体指导第二信使反应 ,再通过DNA结合蛋... 神经活性甾体是指神经组织中具有活性的甾体激素。根据甾体激素的作用机制可分为三类 :(1)通过细胞表面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产生效应 ,这些受体包括GABAA 受体、NMDA受体等 ;(2 )通过G蛋白偶联的膜受体指导第二信使反应 ,再通过DNA结合蛋白 ,调节基因表达产生效应 ;(3)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调控基因的表达产生效应。甾体激素的这些效应尤其是对离子通道型受体和G蛋白偶联型受体的调节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活性甾体 GABAA受体 NMDA受体 G蛋白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骶神经根对膀胱功能选择性支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金武 侯春林 +3 位作者 卢宁 王诗波 王永胜 曹银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47-350,共4页
目的:研究骶神经根对膀胱功能的选择性支配,为临床脊髓损伤(SCI)后的膀胱功能重建及建立实验性人工膀胱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对10只SCI的SD大鼠进行硬膜外S1~S4骶神经根电刺激,记录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和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变... 目的:研究骶神经根对膀胱功能的选择性支配,为临床脊髓损伤(SCI)后的膀胱功能重建及建立实验性人工膀胱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对10只SCI的SD大鼠进行硬膜外S1~S4骶神经根电刺激,记录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和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变化,同时通过膀胱内插入测压管并经压力换能器记录膀胱内压的变化.结果:SD大鼠的S1~S4骶神经均参与膀胱神经功能支配,其中以S2骶神经最主要,S1、S3骶神经次之,S4骶神经的支配作用最小.结论:不同的骶神经根对膀胱平滑肌的支配效能不同,利用膀胱平滑肌的主要支配神经根进行人工电刺激排尿或通过神经吻合重建人工膀胱反射弧,对提高SCI后的膀胱排尿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骶神经根 膀胱功能选择性支配 实验研究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激肽在ACE抑制剂改善心肌梗塞后缺血边缘区血供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茅建春 金莹 +2 位作者 朱依纯 仰礼真 Thomas Unger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1-584,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Ⅰ )介导的缓激肽 (bradykinin)对急性心肌梗塞后缺血边缘区组织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 4组 :雷米普利、雷米普利加icatibant、络沙坦以及喂水对照组。用药 1wk后结扎冠状...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Ⅰ )介导的缓激肽 (bradykinin)对急性心肌梗塞后缺血边缘区组织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 4组 :雷米普利、雷米普利加icatibant、络沙坦以及喂水对照组。用药 1wk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在结扎前后分别测定心率、血2 0 0 1 0 2 0 6收稿 ,2 0 0 1 0 5 17再修回1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肾脏与高血压研究中心 ,上海  2 0 0 0 322 上海市岳阳医院内科 ,上海  2 0 0 4373德国基尔大学药理系作者简介 :茅建春 ,男 ,主治医师 ,Tel:0 2 1 64 0 4190 2 198压、缺血边缘区组织血流量的变化 ,成活的大鼠饲养 3wk后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用雷米普利预处理 1wk能改善急性心梗心脏缺血边缘带的组织血流量并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icatibant能使以上作用明显减弱 ,而单用络沙坦则无效。结论 ACEI类药物可改善急性心梗心脏缺血区边缘的血供并使梗塞面积缩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紧张素 缓激肽 ACE抑制剂 组织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形成中的作用
10
作者 施斌 朱樑 +5 位作者 张忠兵 谢渭芬 张兴荣 沈健伟 曹银祥 李齐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在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部分门静脉结扎(PVL)法制备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模型,以硝酸还原酶和比色法检测正常组、假手术(SO)组及PVL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门静脉血浆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在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部分门静脉结扎(PVL)法制备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模型,以硝酸还原酶和比色法检测正常组、假手术(SO)组及PVL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门静脉血浆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观察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动态变化及NOS抑制剂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门静脉高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SO组各时间点与正常组比较,NO、NOS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VL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正常组比较,NO、NOS、门静脉压力(PVP)、门静脉阻力(PVR)明显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MAP)、内脏血管阻力(SVR)明显降低(P<0.05),门静脉血流量(PVF)无显著性差异,且血浆NO水平与PVP、PVF、SVR、MAP呈显著相关性;L-NAME能使门静脉高压大鼠PVP、PVR显著下降(P<0.05),使SVR、MAP显著上升(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存在高动力循环状态;NO参与了PVL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 一氧化氮 血流动力学 高动力循环 部分门静脉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及其心血管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小芳 陆利民 姚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9-463,共5页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多肽 生物学活性 心血管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与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重构中的作用
12
作者 吕雷 冯昊 +1 位作者 朱依纯 姚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5-458,共4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心肌重构 P53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