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莹 杨新健 +8 位作者 穆士卿 王盛章 于红玉 李海云 罗斌 吕明 张义森 陈家亮 张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结合DSA三维图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2个(动脉瘤1为侧壁动脉瘤,动脉瘤2为顶端动脉瘤)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数值模拟,观察动脉瘤内血流流动模式... 目的探讨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结合DSA三维图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2个(动脉瘤1为侧壁动脉瘤,动脉瘤2为顶端动脉瘤)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数值模拟,观察动脉瘤内血流流动模式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流速、壁面切应力及压力)。结果①两个动脉瘤的分叶均位于入流动脉的血流高速冲击处和血流涡流处。②在1个心动周期内(0.1~0.8s),两个分叶状动脉瘤的流速、壁面切应力及压力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收缩期末的0.2s时刻。分叶状动脉瘤内从分叶发生处到分叶的深部出现了流速、壁面切应力及压力变化梯度,动脉瘤每个分叶的发生处数值最高,分叶的顶端数值最低(接近于0)。两个动脉瘤分叶发生处血流流速、壁面切应力、动压平均值分别为(1.20±0.40)m/s、(8.12±2.44)Pa、(851±508)Pa;分叶深部分别为(0.45±0.20)m/s、(0.64±0.27)Pa、(103±81)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动脉瘤内壁面切应力和动压变化与血流流速变化呈正相关(r=0.947,P=0.000;r=0.969,P=0.000)。结论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形成与高速血流的冲击有关;分叶发生处的高流速、高压力、高壁面切应力,可能与分叶的发生和生长有关;分叶深部的低流速、低压力、低壁面切应力,可能与动脉瘤易破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动脉瘤次全栓塞后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复发风险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传辉 杨新健 +4 位作者 罗斌 李海云 陈家亮 张莹 张义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眼动脉瘤栓塞后残颈处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行栓塞治疗后留有残颈的眼动脉瘤患者4例,栓塞前后均行三维脑血管造影,基于三维造影资料建立动脉瘤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采... 目的探讨颅内眼动脉瘤栓塞后残颈处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行栓塞治疗后留有残颈的眼动脉瘤患者4例,栓塞前后均行三维脑血管造影,基于三维造影资料建立动脉瘤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采用有限元算法对术前、术后及复发时瘤颈处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血流动力学分析显示,4例患者栓塞后残颈处均可见高切应力和高流速区域。3例复发的眼动脉瘤复发时血流再次进入瘤腔内的位置与高切应力区域相吻合。结论眼动脉瘤栓塞后瘤颈处的高切应力、高流速区域与动脉瘤复发的位置一致。血流动力学因素在眼动脉瘤栓塞后的复发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眼动脉 栓塞 治疗性 计算流体力学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