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据出土文献说“痛心疾首”及相关字词
1
作者 叶玉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6,共7页
成语{痛心疾首}由{痛心}和{疾首}两个词组合而成。卜辞中“疾首”与“首疾”并见。“疾”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病”字则是到了战国时代才出现。在战国出土文献中,“疾”表示的病情比“病”更严重,与《说文解字》的记载相反。{疾}... 成语{痛心疾首}由{痛心}和{疾首}两个词组合而成。卜辞中“疾首”与“首疾”并见。“疾”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病”字则是到了战国时代才出现。在战国出土文献中,“疾”表示的病情比“病”更严重,与《说文解字》的记载相反。{疾}{病}都是非宾格动词,故在“N1+V+N2”这种句式中,可移位为“N1+N2+V”,且N1和N2有领属关系。{痛}{疼}则是典型的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因此{痛心}{疼心}不符合语法规则。“痛心”“疼心”原本作“疾心”。{疾首}和{疾心}本指生理上的疼痛不适感,在春秋末期引申指精神上的痛苦或痛恨,为了强调一种极度的痛苦痛恨而组合成一个四字成语,为了避复,将{疾心}改成{痛心},从而组成{痛心疾首}这个成语。{痛心}一词在汉代以后才开始流行,当是从成语{痛心疾首}中分割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心疾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家思想对其早期文体之形塑——从出土简帛“连续发问体”出发
2
作者 李静怡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共9页
先秦道家文献中的连续发问体有其自身的生成方式,通过排比文本间的相关体式,可以看出思想性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文体的形塑过程。这样的影响主要分为三点:道家思想中有关宇宙的本体观、言意观以及道家与楚地诗骚相合的文... 先秦道家文献中的连续发问体有其自身的生成方式,通过排比文本间的相关体式,可以看出思想性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文体的形塑过程。这样的影响主要分为三点:道家思想中有关宇宙的本体观、言意观以及道家与楚地诗骚相合的文化形塑。此外,这一类“连续发问体”的研究应当把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放在一起比较,上博简中的《凡物流形》以其独特的体式和发问篇幅,成为研究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道家 思想性 简帛 连续发问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桐城出土秦十九年上郡守逪戈考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钊 江小角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桐城市 安徽省 文物管理所 郡守 出土 战国墓葬 专业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本《金光明最胜王经音》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涌泉 李玲玲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9-154,共6页
敦煌文献中有四百多件载有《金光明最胜王经》经音的写卷,本文在对这些经音进行全面调查、比勘校录的基础上,对这些经音的内容、作者、撰作时代等作了介绍和考定,并着重揭示了这些经音四个方面的价值:纠正传本抄刻之误;辨认传本异体俗字... 敦煌文献中有四百多件载有《金光明最胜王经》经音的写卷,本文在对这些经音进行全面调查、比勘校录的基础上,对这些经音的内容、作者、撰作时代等作了介绍和考定,并着重揭示了这些经音四个方面的价值:纠正传本抄刻之误;辨认传本异体俗字;考镜汉字源流演变;探知经文注音特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光明最胜王经 经音 音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诗经》流传问题略论——以阜阳汉简《诗经》为中心 被引量:7
5
作者 赵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17-120,共4页
通过对阜阳汉简《诗经》的整治及抄写情形的研究,可以推断阜阳汉简《诗经》当为抄写本,其篇次也很可能与今传本有异;结合阜阳汉简《诗经》及其他涉《诗》材料,可以断定汉初有完整的《诗》本存世,其时应当并不存在一种在字形上具有定本... 通过对阜阳汉简《诗经》的整治及抄写情形的研究,可以推断阜阳汉简《诗经》当为抄写本,其篇次也很可能与今传本有异;结合阜阳汉简《诗经》及其他涉《诗》材料,可以断定汉初有完整的《诗》本存世,其时应当并不存在一种在字形上具有定本意义的《诗经》文本;从字形上看,汉代《诗经》流传呈现出一种民间与官方、分化与统一并行的双轨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阳汉简 《诗经》 两汉 流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本《父母恩重经》残卷缀合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小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97,共10页
《父母恩重经》是唐宋以来在民间流传较广的一部伪经,清代以前中国历代藏经均未收载。经普查,敦煌文献中共存该经写卷114号,除首尾完整者18号外,其余均为残卷或残片,其中不乏本为同一写卷而被撕裂为数号者。通过内容、行款、字迹、书风... 《父母恩重经》是唐宋以来在民间流传较广的一部伪经,清代以前中国历代藏经均未收载。经普查,敦煌文献中共存该经写卷114号,除首尾完整者18号外,其余均为残卷或残片,其中不乏本为同一写卷而被撕裂为数号者。通过内容、行款、字迹、书风等不同角度的比较分析,可以将其中的26号缀合为8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缀合 《父母恩重经》 残卷 残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疑伪经四种残卷缀合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小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7,共10页
敦煌文献中保存的一百多种疑伪经,绝大多数都不载于清以前的藏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其中不少都是残卷(片),给整理研究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内容接续、残字拼合、行款相同、字迹书风相近等角度的比较分析,将《无量大慈教... 敦煌文献中保存的一百多种疑伪经,绝大多数都不载于清以前的藏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其中不少都是残卷(片),给整理研究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内容接续、残字拼合、行款相同、字迹书风相近等角度的比较分析,将《无量大慈教经》《要行舍身经》《赞僧功德经》《佛母经》等4种疑伪经中的26号残卷(片)缀合为12组(4+4+2+2)。通过缀合,这些原本分裂的残卷得以团聚一处;而借助于缀接后的写本显示的较为完整的信息,我们又可对其形制、内容与性质作出更客观、可靠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大慈教经 要行舍身经 赞僧功德经 佛母经 残卷缀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急就篇》残卷二种补释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传官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70,共6页
学者对于吐鲁番阿斯塔纳和巴达木出土的两种《急就篇》残本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其中尚存一些问题可以继续讨论。本文补释了其中的十处文字。
关键词 吐鲁番 《急就篇》 补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五代韵书与敦煌文献的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小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44,共7页
韵书,就是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字典。唐五代韵书大多发现于敦煌藏经洞。这些韵书不仅真实地收载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异体俗字,记录了时人习用的通俗语词,而且还对它们进行了准确的训释,蕴藏有丰富的文字训诂信息。本文从考词、明义两方... 韵书,就是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字典。唐五代韵书大多发现于敦煌藏经洞。这些韵书不仅真实地收载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异体俗字,记录了时人习用的通俗语词,而且还对它们进行了准确的训释,蕴藏有丰富的文字训诂信息。本文从考词、明义两方面举例论证了唐五代韵书对解读敦煌文献的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韵书 敦煌文献 语词 训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稽古寻例三十载,写本文献铸成“学”——读《敦煌写本文献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小艳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1-180,共10页
文中通过丰富的实例详细论述了《敦煌写本文献学》取得的巨大学术成就及个别有待完善之处。该书是张涌泉教授三十年来在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和教学的长期实践中对敦煌文献语言文字、书写特征、校录整理等稽考探研的结晶,是学界有关敦煌... 文中通过丰富的实例详细论述了《敦煌写本文献学》取得的巨大学术成就及个别有待完善之处。该书是张涌泉教授三十年来在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和教学的长期实践中对敦煌文献语言文字、书写特征、校录整理等稽考探研的结晶,是学界有关敦煌手写纸本文献研究的"集大成、高水平"的奠基之作。它将成为每位研习敦煌写本乃至所有手写纸本文献学者的必读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文献学》 敦煌文献 语言文字 书写特例 校录整理 奠基之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本唐译“八十华严”残卷缀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小艳 傅及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125,159,共10页
唐译"八十华严"指实叉难陀于公元695~700年译出的八十卷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敦煌文献中保存有该经写本178号,其中仅3号一整卷首尾完整,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残损。本文通过内容接续、残字拼合、行款相同、字迹书风相近等角度的比较分... 唐译"八十华严"指实叉难陀于公元695~700年译出的八十卷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敦煌文献中保存有该经写本178号,其中仅3号一整卷首尾完整,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残损。本文通过内容接续、残字拼合、行款相同、字迹书风相近等角度的比较分析,将其中的26号残卷(片)缀合为九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大方广佛华严经 八十卷本 残卷缀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韵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12
作者 蒋冀骋 曾晓渝 +3 位作者 杨军 洪波 周赛华 张富海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4-490,共17页
音韵学素有绝学之称。“十三五”期间,在上古音领域,上古汉语声母研究有新的突破,提出复杂辅音声母和复辅音声母等新的观点;上古音研究的材料来源也有新的拓展,其中结合古文字研究上古音是一个热点。中古音研究,在音义专书文献语音研究... 音韵学素有绝学之称。“十三五”期间,在上古音领域,上古汉语声母研究有新的突破,提出复杂辅音声母和复辅音声母等新的观点;上古音研究的材料来源也有新的拓展,其中结合古文字研究上古音是一个热点。中古音研究,在音义专书文献语音研究和韵书语音方面都有一些新成果,南北语音差异也多有探讨。近代音研究,除了韵书、韵图这一传统研究领域的成果之外,宋辽金元语音研究又引起学者关注,对音材料和方言文献材料、域外文献材料的发掘,催生了一些新成果。音韵学数据库建设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十四五”期间,将更加注重区域性通语音、方言音断代研究,民族融合背景下民族语(文献)和汉语(文献)之间深度结合研究将是新的亮点,非韵书韵图类的汉语近代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也将成为新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学 上古音 中古音 近代音 音韵学数据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古玺所见官名研究三则
13
作者 田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8,共5页
在已经公布的战国出土文献中,有不少与职官相关的材料,对我们研究战国官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以出土文献材料为立足点,通过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比研究可知:赵玺中的"将行"是率领行伍的职官,与《汉书·百官公卿表... 在已经公布的战国出土文献中,有不少与职官相关的材料,对我们研究战国官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以出土文献材料为立足点,通过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比研究可知:赵玺中的"将行"是率领行伍的职官,与《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秦官"将行"名同而实异;楚玺的职官"筑邦率"是负责营造邦国城邑的工官之长;燕玺中的官名"大史",还可证明战国时燕国也设有太史一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玺 官名 将行 筑邦率 大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学语文教学现状重新阐释“语文”内涵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庆彬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Z期10-12,共3页
传统观念认为,语文课就是文学作品欣赏课或应用文写作课,这一观点越来越不被人们所认可,尤其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很明显,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不同,它不只是在课上讲解几篇文章、分析几个作家,也不只是教会学生几种文体的写作,还要有比... 传统观念认为,语文课就是文学作品欣赏课或应用文写作课,这一观点越来越不被人们所认可,尤其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很明显,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不同,它不只是在课上讲解几篇文章、分析几个作家,也不只是教会学生几种文体的写作,还要有比中学语文更为丰富的内涵。除了文学作品赏析和基本文体创作之外,至少还应包括对语言文字、文化常识等内容的介绍,甚至还要有对学生个人品格和人文修养的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工具性 人文性 重新阐释 教学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卞”字构形补议
15
作者 魏宜辉 李雨萌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4,共8页
“卞”“弁”均是晚出的字形。有学者将“卞”字的形体与战国楚文字中出现的“鞭”之古文“■”一类形体相联系,认为“卞”由这类字形的分化省简而来,也有学者认为“卞”为“弁”之俗体或省文。文章通过梳理相关字形,认为“卞”形出现... “卞”“弁”均是晚出的字形。有学者将“卞”字的形体与战国楚文字中出现的“鞭”之古文“■”一类形体相联系,认为“卞”由这类字形的分化省简而来,也有学者认为“卞”为“弁”之俗体或省文。文章通过梳理相关字形,认为“卞”形出现于东汉前后,楚简中的“■”类字形与后世“卞”的字形并无关联,只是偶然造成的局部同形而已。而“弁”形的出现则要晚至约后赵时期,是隶书楷化的结果。隶、楷书中的“卞”与“弁”字,应均由早期隶书中的“■”形分化演变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构形 汉简 碑刻 “卞” “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史辨”派、“二重证据法”及其相关问题——裘锡圭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27
16
作者 裘锡圭 曹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6,共12页
裘锡圭先生在古文字、古文献、上古史等领域均有很高的成就,为学界所公认。2007年3月,应文史哲编辑部之约,裘先生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采访。在访谈中,裘先生回顾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历程,就"古史辨"派、上古史、出土文献研... 裘锡圭先生在古文字、古文献、上古史等领域均有很高的成就,为学界所公认。2007年3月,应文史哲编辑部之约,裘先生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采访。在访谈中,裘先生回顾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历程,就"古史辨"派、上古史、出土文献研究及"二重证据法"、"五帝时代"等问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古史辨"派在对上古史认识的大方向上是正确的,在古书辨伪方面则有许多地方需要纠正;我们今天对于疑古思想和学说应持继承与批判相结合的态度。20世纪70年代以后虽然涌现了大批出土文献,但就出土文献研究而言,传世典籍以及历代学者对传世典籍的研究仍然是基础。目前中国古典学,包括出土文献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不在缺乏理论或方法,而在研究者往往缺乏科学的态度。必须大力提倡一切以学术为依归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提倡学术道德、学术良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派 “二重证据法” “五帝时代” 出土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兵器刻铭零释 被引量:6
17
作者 施谢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3,共6页
秦昭襄王三十三年诏事戈胡背铭文旧释"邑",疑当释为"予",应即"予道"。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出土的三年相邦吕不韦戟戈内正面铭文中之诸工匠名(■),过去释为""或"窵",应改释为"沱(... 秦昭襄王三十三年诏事戈胡背铭文旧释"邑",疑当释为"予",应即"予道"。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出土的三年相邦吕不韦戟戈内正面铭文中之诸工匠名(■),过去释为""或"窵",应改释为"沱(池)"。秦都咸阳故城遗址长陵车站南沙坑出土的残戈内,刻铭二字可释为"郁郅"。黄浚《尊古斋古兵精拓》著录一戈,戈内两处刻铭(■■),可分别释为"朙"和"白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 金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与尼采 被引量:3
18
作者 裘锡圭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43,共5页
老子与尼采的思想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他们都处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传统主流思想遭到强烈怀疑的时代,都反对传统,否定很多传统价值观念。然而否定传统之后走向何方?尼采要前进,老子却要后退。尼采肯定刚强、勇敢,谴责怯懦;老子则肯定柔... 老子与尼采的思想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他们都处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传统主流思想遭到强烈怀疑的时代,都反对传统,否定很多传统价值观念。然而否定传统之后走向何方?尼采要前进,老子却要后退。尼采肯定刚强、勇敢,谴责怯懦;老子则肯定柔弱、退缩,贬抑刚强、勇敢。在宇宙观上,老子把无目的、无欲望的道看作决定世界存在和运动的根本力量,尼采则把个别事物的"权力意志"看作类似的力量,不过尼采也认为世界在整体上是无目的的。老子和尼采所给出的宇宙运动模式也都是循环不止的,但是尼采充分肯定生命的价值,他对宇宙运动的视角是面向"生"的,这与他积极的人生观相应;老子强调万物都要回归于道,他的视角是面向"死"的,这与他消极的人生观相应。尼采不受传统束缚而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老子消极的人生观,在总体上我们无法接受,但是老子的对立面转化、反对战争等思想,直到今天仍可指导我们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尼采 反传统 宇宙运动 权力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变文疑难字词辨释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小艳 冯豆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0-175,共16页
文中藉助国际敦煌项目网站公布的彩色照片,对敦煌变文中的"汝""何碓无觜、孤碓无觜""初来花下""博""沿寮""复制""悬沙""椷"等八则疑难字词,从形、音... 文中藉助国际敦煌项目网站公布的彩色照片,对敦煌变文中的"汝""何碓无觜、孤碓无觜""初来花下""博""沿寮""复制""悬沙""椷"等八则疑难字词,从形、音、义三方面对它们的词义作了细致深入的辨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疑难字词 词义 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簋铭补释 被引量:3
20
作者 裘锡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共7页
■簋盖铭中的"燹夆"二字,可释读为"芬芳","芬芳馨香"大概语带双关,兼指器主举行的祭祀及其德行的芳馨之气。铭中"■"字应是"■"(廩)的形声异体,当读为"稟(禀)受"之"... ■簋盖铭中的"燹夆"二字,可释读为"芬芳","芬芳馨香"大概语带双关,兼指器主举行的祭祀及其德行的芳馨之气。铭中"■"字应是"■"(廩)的形声异体,当读为"稟(禀)受"之"禀";"百生(姓)"的含义是"族人",而非"百官族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青铜器 [犭臣犬]簋 金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