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社区健康随访管理与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居家照护居民生活质量的关系,为构建以失能居民为中心的整合式社区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按照方便原则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目的探究社区健康随访管理与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居家照护居民生活质量的关系,为构建以失能居民为中心的整合式社区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按照方便原则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参保长护险居家照护的居民。参保满1年以后,由培训合格的社区医师使用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the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面对面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社区慢性病管理系统、长护险管理系统,结合现场问卷调查,采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罹患疾病种类、慢性病共病状况及参加社区提供的健康随访管理情况等。采用横断面分析方法,评估社区健康随访管理与长护险居家照护参保居民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230人(57.64%)实际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健康随访管理,调查结果显示其SF-36量表的总体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维度得分均高于未接受随访的人群,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此外,接受社区健康随访管理者SF-36量表健康变化分数高于未接受随访者(P=0.003),提示健康状况较好。控制人口学及混杂因素后,进一步分析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健康随访管理与长护险居民SF-36量表的总体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维度有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健康随访管理对失能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区健康随访管理是提高长护险居家照护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营养膳食摄入情况,评价其膳食质量,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读学生,采用7 d 24 h膳食记录法,收集日常饮食摄入数据。通过比较实际摄入量与指南推荐摄入量的差异,计算中国健康饮食指数(Chine...目的了解医学生的营养膳食摄入情况,评价其膳食质量,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读学生,采用7 d 24 h膳食记录法,收集日常饮食摄入数据。通过比较实际摄入量与指南推荐摄入量的差异,计算中国健康饮食指数(Chinese Healthy Eating Index,CHEI)得分,综合评价学生膳食质量。采用因子分析提取膳食模式。依据CHEI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确定膳食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21名研究对象,平均能量摄入为(2057.02±501.87)kcal/d,其中80%的能量摄入来自校内食堂。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供能比分别为48.90%、16.55%、36.07%。CHEI总分中位数为67.55分,薯类、蔬菜、水果、乳制品、水产品、坚果条目分低于该条目总分的60%,膳食结构存在不合理。处于研究生阶段(OR=0.53,95%Cl:0.28~0.98)和不合理的理想体重期望(OR=0.37,95%Cl:0.17~0.81)的学生CHEI总分较低,水果-奶制品膳食模式(OR=8.20,95%Cl:3.39~19.84)、薯类-蔬菜膳食模式(OR=3.41,95%Cl:1.58~7.32)和校内就餐率低(OR=1.92,95%Cl:1.02~3.59)的学生CHEI总分较高。结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读学生的总能量摄入水平较为理想,脂肪供能比较高,膳食结构不尽合理,整体膳食质量有待提高。学生的膳食质量主要受到学历、体重期望和膳食模式的共同影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癌症长期生存者生命质量与牙齿缺失及口腔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2013年4—7月在上海市采用整群抽样法对5623名癌症长期生存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情况、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口腔健康状况(牙齿缺失数、刷...目的探讨癌症长期生存者生命质量与牙齿缺失及口腔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2013年4—7月在上海市采用整群抽样法对5623名癌症长期生存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情况、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口腔健康状况(牙齿缺失数、刷牙频次、牙齿检查)等,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量表体系中的共性模块(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al,FACT-G)评估癌症生存者的生命质量。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评估FACT-G各维度生命质量得分在不同牙齿缺失数、刷牙频次、牙齿检查上的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17.5%的癌症长期生存者牙齿缺失超过10颗,57.05%的癌症长期生存者能坚持每天至少刷牙2次,仅7.7%的癌症长期生存者坚持至少每年进行1次牙齿检查。FACT-G各维度得分和量表总分随着牙齿缺失数量的增加而减少(P_(trend)均<0.05)。刷牙≥2次/天的癌症长期生存者FACT-G量表总分均高于刷牙≤1次/天的癌症长期生存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牙齿检查的癌症长期生存者的社会状况、功能状况维度得分和FACT-G量表总分均高于不能每年进行牙齿检查的癌症长期生存者。结论牙齿缺失数、刷牙频次和牙齿检查与上海市癌症长期生存者的整体生命质量存在关联,良好的口腔健康状况和科学的口腔健康行为可能有助于改善癌症生存者的生命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老年人群中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抑郁症状现况,探究其可能的关联,为社区心理健康促进提供建议。方法采用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健康城市建设评估项目”数据,该项目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共调查6000...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老年人群中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抑郁症状现况,探究其可能的关联,为社区心理健康促进提供建议。方法采用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健康城市建设评估项目”数据,该项目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共调查6000名浦东新区常住居民。本次研究共纳入40岁以上中老年人2823例,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生活方式、主观幸福感和抑郁症状等。应用个人幸福指数量表(Personal Well-being Index,PWI)评估主观幸福感,PHQ-9量表评估抑郁症状。根据BMI将对象分为正常、超重及肥胖3组。运用单因素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组间抑郁症状现患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调查的2823例中老年人中超重者占38.5%,肥胖者占6.7%,抑郁症状现患率为46.5%;其中BMI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的抑郁症状现患率为44.7%、47.4%及56.1%。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自评经济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和主观幸福感、生活方式等因素后发现,在男性中老年人中,与BMI正常组相比,超重组(OR=1.342,95%CI:1.053~1.710)和肥胖组(OR=1.960,95%CI:1.208~3.179)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均高于正常组(P<0.05);在女性中老年人中,超重和肥胖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I与中老年居民的抑郁症状相关,超重和肥胖可能是浦东新区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抑郁的危险因素,在社区抑郁症状干预中需要优先关注中老年男性超重与肥胖人群。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社区健康随访管理与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居家照护居民生活质量的关系,为构建以失能居民为中心的整合式社区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按照方便原则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参保长护险居家照护的居民。参保满1年以后,由培训合格的社区医师使用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the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面对面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社区慢性病管理系统、长护险管理系统,结合现场问卷调查,采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罹患疾病种类、慢性病共病状况及参加社区提供的健康随访管理情况等。采用横断面分析方法,评估社区健康随访管理与长护险居家照护参保居民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230人(57.64%)实际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健康随访管理,调查结果显示其SF-36量表的总体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维度得分均高于未接受随访的人群,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此外,接受社区健康随访管理者SF-36量表健康变化分数高于未接受随访者(P=0.003),提示健康状况较好。控制人口学及混杂因素后,进一步分析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健康随访管理与长护险居民SF-36量表的总体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维度有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健康随访管理对失能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区健康随访管理是提高长护险居家照护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文摘目的探讨癌症长期生存者生命质量与牙齿缺失及口腔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2013年4—7月在上海市采用整群抽样法对5623名癌症长期生存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情况、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口腔健康状况(牙齿缺失数、刷牙频次、牙齿检查)等,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量表体系中的共性模块(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al,FACT-G)评估癌症生存者的生命质量。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评估FACT-G各维度生命质量得分在不同牙齿缺失数、刷牙频次、牙齿检查上的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17.5%的癌症长期生存者牙齿缺失超过10颗,57.05%的癌症长期生存者能坚持每天至少刷牙2次,仅7.7%的癌症长期生存者坚持至少每年进行1次牙齿检查。FACT-G各维度得分和量表总分随着牙齿缺失数量的增加而减少(P_(trend)均<0.05)。刷牙≥2次/天的癌症长期生存者FACT-G量表总分均高于刷牙≤1次/天的癌症长期生存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牙齿检查的癌症长期生存者的社会状况、功能状况维度得分和FACT-G量表总分均高于不能每年进行牙齿检查的癌症长期生存者。结论牙齿缺失数、刷牙频次和牙齿检查与上海市癌症长期生存者的整体生命质量存在关联,良好的口腔健康状况和科学的口腔健康行为可能有助于改善癌症生存者的生命质量。
文摘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老年人群中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抑郁症状现况,探究其可能的关联,为社区心理健康促进提供建议。方法采用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健康城市建设评估项目”数据,该项目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共调查6000名浦东新区常住居民。本次研究共纳入40岁以上中老年人2823例,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生活方式、主观幸福感和抑郁症状等。应用个人幸福指数量表(Personal Well-being Index,PWI)评估主观幸福感,PHQ-9量表评估抑郁症状。根据BMI将对象分为正常、超重及肥胖3组。运用单因素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组间抑郁症状现患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调查的2823例中老年人中超重者占38.5%,肥胖者占6.7%,抑郁症状现患率为46.5%;其中BMI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的抑郁症状现患率为44.7%、47.4%及56.1%。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自评经济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和主观幸福感、生活方式等因素后发现,在男性中老年人中,与BMI正常组相比,超重组(OR=1.342,95%CI:1.053~1.710)和肥胖组(OR=1.960,95%CI:1.208~3.179)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均高于正常组(P<0.05);在女性中老年人中,超重和肥胖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I与中老年居民的抑郁症状相关,超重和肥胖可能是浦东新区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抑郁的危险因素,在社区抑郁症状干预中需要优先关注中老年男性超重与肥胖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