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凉山艾滋病高发地区育龄妇女和妇幼工作者AIDs/HIV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态度调查 被引量:17
1
作者 聂世姣 俄木阿呷 +4 位作者 杨爱辉 宋秀霞 周海群 周艺彪 姜庆五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5-652,共8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艾滋病高发地区育龄妇女和妇幼工作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态度意识,并为制定有效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干预模式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选择2个乡共13个村的82名育龄妇女村民和44...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艾滋病高发地区育龄妇女和妇幼工作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态度意识,并为制定有效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干预模式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选择2个乡共13个村的82名育龄妇女村民和44名各级妇幼工作者共126人,进行一对一双语(彝语或汉语)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全部调查对象对HIV所有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的比例为84.9%,但所有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的比例仅为38.9%。AIDs知识得分(满分12分),妇幼工作者平均得分9.0±2.4,育龄妇女平均得分8.5±1.7,按3个等级计,可认为育龄妇女知识的掌握与妇幼工作者无明显差异(Z=-1.507,P=0.132)。除县(乡)级妇幼工作者以外,村级妇幼工作者和全部育龄妇女村民对HIV的3种非传播途径、定期服用抗生素不能预防以及目前无有效疫苗或药物预防的知晓率都很低,且对AIDs/HIV感染者歧视现象较严重。结论村级妇幼工作者和全部育龄妇女村民对除传播途径外的艾滋病其他知识相当匮乏,对HIV感染者的歧视、恐惧及过度排斥态度较严重。应加强对该地区基层妇幼工作者和育龄妇女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知识和态度 妇女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凉山州2004至2012年美沙酮受治者队列基本情况及随访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启兴 宋秀霞 +6 位作者 龚煜汉 杨爱辉 廖强 南磊 聂世娇 周艺彪 姜庆五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1-778,共8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美沙酮门诊受治者的基本情况和随访情况,为凉山地区开展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凉山州11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中所有参加过治疗的9 013例受治者为研究对象,将信息系统中的受...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美沙酮门诊受治者的基本情况和随访情况,为凉山地区开展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凉山州11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中所有参加过治疗的9 013例受治者为研究对象,将信息系统中的受治者一般情况、既往吸毒行为和随访情况的数据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9 013例受治者以彝族男性农民为主,平均年龄(31.17±7.42)岁,84.25%的受治者分布在20~39岁年龄组;已婚有配偶者占73.65%,其次是未婚占21.28%;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44.20%),其次是初中和文盲,高中级以上学历者少。美沙酮门诊受治者首次吸毒年龄(25.12±7.63)岁,美沙酮门诊受治者报告的首次吸毒时间主要为1991年至2011年,2007年至2008年报告例数最多。参加治疗前,99.06%受治者使用的毒品为海洛因,其中47.84%有注射史,36.51%共用注射器,47.70%的人曾经戒过毒。美沙酮门诊受治者6、12、24、36、48、60、72个月随访率分别为45.41%、18.75%、8.98%、3.92%、0.96%、0.28%、0.02%。影响6个月随访率的因素很多,年龄越大(OR=1.20),女性(OR=1.34),已婚有配偶(OR=1.17),文化程度为初、高中(OR=1.31,1.54),民族为汉族(OR=1.28),曾经戒过毒(OR=1.35)的受治者6个月随访率较高;职业为农民(OR=0.80)、首次吸毒年龄为高年龄组的(OR=0.85)和不与父母/亲属同住(OR=0.56)的受治者随访率低。结论凉山地区吸毒人群低龄化低素质化严重,也影响了美沙酮门诊队列各时间段的随访率,需加强当地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酮维持治疗 毒品滥用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至2012年中国东部地区3岁儿童队列龋病监测 被引量:11
3
作者 时影影 赵琦 赵根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4-789,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东部地区儿童3~5岁期间乳牙龋病的流行现况和变化趋势,为改善儿童口腔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我国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2010年新入园的3岁儿童建立了乳牙龋病监测队列(n=896),... 目的了解我国东部地区儿童3~5岁期间乳牙龋病的流行现况和变化趋势,为改善儿童口腔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我国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2010年新入园的3岁儿童建立了乳牙龋病监测队列(n=896),连续3年检查队列儿童牙齿状况。结果本队列随访率为79.8%(n=715)。715名儿童3岁、4岁、5岁时患龋率分别为41.4%、55.0%、63.9%,患龋率逐年增加(Z=-8.535,P<0.05);龋均分别为1.76、2.54、3.31,年均增加0.78颗(F=33.886,P<0.05),每年的显著性龋均指数(significant caries indices,SiC)分别是当年整体龋均的2.9倍、2.6倍、2.4倍。3~4岁、4~5岁龋齿年发病率分别为43.6%、46.9%,2年累积发病率为62.7%。农村儿童累积发病率大于城市儿童(P<0.05),基线患龋儿童2年累积发病率大于无龋儿童(P<0.05)。上颌中切牙、下颌乳磨牙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均较高。结论东部地区儿童3~5岁期间患龋率高,发病率高,一级预防应从喂养早期开始;应针对无龋儿童、高患龋水平区域、高患龋水平个体、好发牙位进行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患龋率 龋失补指数(dmft) 显著性龋均指数(SiC) 发病率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趋势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沈洁 姜庆五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男女期望寿命的现状,分析期望寿命受年龄和死因影响的不同变化,探讨哪个年龄组、何种死因是导致我国近5年期望寿命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中国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及死因别死...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男女期望寿命的现状,分析期望寿命受年龄和死因影响的不同变化,探讨哪个年龄组、何种死因是导致我国近5年期望寿命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中国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及死因别死亡率等数据,采用绘制寿命表法、期望寿命上升下降增减差异的年龄分解和死因分解法,进行城市居民期望寿命差异的分析比较。结果2005--2010年中国城市的期望寿命不断上升,2005年为76.57岁,2008年达到峰值,为80.03岁。2005--2010年中国城市的居民死亡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在所有年龄组中,2005--2006年期望寿命的快速提高主要由55~85岁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所引起;2008--2009年,期望寿命下降0.49岁,主要是因80岁以上、尤其是85岁以上老人期望寿命下降所致。从病因别分析,2005--2008年,期望寿命3年内增加3.46岁,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对于期望寿命作用的快速增加(2.15岁,62.14%),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等外部原因,分别导致期望寿命上升0.75岁(21.68%)和0.64岁(18.50%)。肿瘤对期望寿命增长的作用为0.28岁(8.09%),传染病为0.06岁(1.73%)。2008—2010年,期望寿命在2年内下降了1.94岁,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作用(I.22岁,62.89%)。结论针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大力宣传戒烟、减少肥胖、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将有助于期望寿命的进一步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期望寿命的第二大因素,肺炎对于期望寿命的影响始终为负作用,建议在5岁内的婴幼儿和儿童以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发病高危人群中接种肺炎疫苗,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肺炎发病,降低影响期望寿命的负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寿命 期望寿命差异 期望寿命年龄分解 期望寿命死因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