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卫生体系绩效评估的概念性框架 被引量:25
1
作者 江芹 胡善联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4年第5期260-262,共3页
文章提出了一个评估公共卫生系统绩效的概念性框架 ,该框架将整个系统分为全国、地区两个层次 ,以Donabedian的理论为基础 ,将系统目标与持续性质量改善模式中的结构、过程、产出和结果及外部环境 5个部分联系在一起。该评估框架可以用... 文章提出了一个评估公共卫生系统绩效的概念性框架 ,该框架将整个系统分为全国、地区两个层次 ,以Donabedian的理论为基础 ,将系统目标与持续性质量改善模式中的结构、过程、产出和结果及外部环境 5个部分联系在一起。该评估框架可以用来监测公共卫生系统、具体的机构及项目的绩效。尽管目前测量公共卫生系统绩效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相信随着评估技术的不断改进 ,公共卫生系统的绩效将会得以改善 ,最终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体系 绩效评估 概念性框架 宏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趋势变化与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施建华 顾慧宁 +1 位作者 钱梦岑 蒋虹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4期4291-4297,共7页
背景近年来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考核不断提质扩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负荷值得关注。目的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及类别构成的变化趋势,分析变化的原因。方法以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背景近年来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考核不断提质扩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负荷值得关注。目的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及类别构成的变化趋势,分析变化的原因。方法以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的月度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服务类别及人员分工等信息,采用构成比分析、趋势描述与Joinpoint回归刻画工作量的时间变化。结果研究时段内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合计58937.83人天,月度工作量最高值为2016年12月的1020.79人天,最低值为2012年1月的461.56人天。Joinpoint回归结果显示,2011年2月前中心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每月平均下降4.1%(P<0.05),后转为每月上升0.6%(P<0.05)。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计划免疫、政府实事项目四类服务始终位于各年度工作量前4位,合计的构成比由2010年的71.97%上升至2016年的79.84%。研究时段内中心公共卫生人员的月度工作量中位值除2010年12月、2012年1月以外均高于法定值20.83 d,在2010、2015、2016年分别有6、5、9个月的月度工作量中位值高于30 d。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量自2011年平稳上升,重点工作构成持续增加,尤其慢性病防治明显提升,公共卫生人员人均负荷持续在高位运行。工作量随工作要求提高、人群需求变化、重大项目或阶段性重点工作而变化。未来规划应注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平衡,重视公共卫生人员高工作负荷的影响,强化“医防融合”以提升服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 工作量 Joinpoint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WHO卫生系统绩效公平性评价的几点疑问 被引量:7
3
作者 江芹 胡善联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2年第3期132-134,141,共4页
文章从理论框架、内容到结论等方面对《2 0 0 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卫生系统绩效的公平性评价提出不同意见 ,认为 WHO制定的评价框架并没有真实反映出卫生系统的公平性 ,数据来源有限 ,可信度较差 ,存在较大偏倚 ,结论并没有比较出各国... 文章从理论框架、内容到结论等方面对《2 0 0 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卫生系统绩效的公平性评价提出不同意见 ,认为 WHO制定的评价框架并没有真实反映出卫生系统的公平性 ,数据来源有限 ,可信度较差 ,存在较大偏倚 ,结论并没有比较出各国卫生系统的公平性差异 ,整个评价体系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性 卫生系统 绩效 平等性 WH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卫生系统反应性初探 被引量:21
4
作者 江芹 胡善联 +3 位作者 李国红 应晓华 刘宝 王波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2年第6期324-325,332,共3页
《2 0 0 0年世界卫生报告》将反应性作为评价卫生系统绩效的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文章利用WHO的关键知情人调查 (KIS)问卷首次对上海市卫生系统的反应性进行了初步的测量 ,并对KIS的测量、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上海 卫生系统 反应性 关键知情人调查 卫生系统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医保类型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比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罗雅双 刘心怡 陈文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4-45,4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医保类型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差异。方法:随机抽取某市医保数据库2015-2017年1678名恶性肿瘤终末期医保患者,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对不同医保类型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职保患者的卫生服务... 目的:比较不同医保类型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差异。方法:随机抽取某市医保数据库2015-2017年1678名恶性肿瘤终末期医保患者,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对不同医保类型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职保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高于居保患者,两类患者在医疗机构和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放化疗是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主要选择,极少人选择舒缓治疗。结论:制定并实施肿瘤终末期诊疗指南或规范,构建上下联动的舒缓疗护网络,选择合理医疗方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终末期 卫生服务利用 医保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新区主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琛 叶露 +6 位作者 杨黎明 吴红岩 白云 孙乔 沈建国 吕烽 黄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235,共3页
目的对2002~2005年浦东新区主要恶性肿瘤情况分析和比较,评价其疾病负担。方法用WHO疾病负担研究方法评价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结果男女性结直肠癌、男性肺癌的YLL、YLD、DALY均呈上升趋势,男性食管癌、肝癌、女性食管癌、肝癌、肺癌的YL... 目的对2002~2005年浦东新区主要恶性肿瘤情况分析和比较,评价其疾病负担。方法用WHO疾病负担研究方法评价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结果男女性结直肠癌、男性肺癌的YLL、YLD、DALY均呈上升趋势,男性食管癌、肝癌、女性食管癌、肝癌、肺癌的YLL均变化不明显,由于YLL所占构成均比较大,YLD有变化但影响不大,导致DALY也变化不明显。男女性胃癌的YLD都呈上升趋势,但男性DALY呈下降趋势,女性则呈上升趋势。女性乳腺癌YLL增长明显,导致DALY上升。结论浦东新区的老龄化程度较高,人口负担较重;浦东新区男女性结直肠癌、男性肺癌、女性乳腺癌、胃癌的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男性食管癌、肝癌、女性食管癌、肝癌、肺癌的疾病负担变化不明显;男性胃癌DALY呈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强恶性肿瘤监测工作;加强恶性肿瘤监测信息的利用;全面开展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疾病负担 DAL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与视力损伤老人抑郁症患病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冯莎 吴伟栋 +3 位作者 卢建龙 祁方家 窦冠珅 应晓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研究国内外视力损伤和盲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患病率。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SpringerLink、Wiley Online Library、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 目的研究国内外视力损伤和盲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患病率。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SpringerLink、Wiley Online Library、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收集2000—2013年关于视力损伤和盲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患病率研究,文献信息摘录过程由两名资料提取者同时独立进行。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最终选取的4篇文献均有较高质量,研究对象、研究设计、抑郁筛检工具不尽相同。搜集的文献均为观察性研究。总样本量为2 237人,共检出375例有抑郁症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视力损伤和盲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合并患病率为26.9%(95%CI:14.4%~39.3%)。结论视力损伤和盲的老年人抑郁患病率较一般老年人群高,社会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精神健康问题的关注。因纳入文献较少,应用本研究结果需谨慎,随着今后纳入的高质量研究增多,有必要进行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损害 抑郁 老年人 患病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群自报健康资料切点位移偏倚的校正——健康情景方法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宝 胡善联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4-317,共4页
关键词 健康资料 人群 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health) 退行性疾病 校正 偏倚 位移 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居民死因变化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丽菁 陈林利 +2 位作者 倪静宜 钱梦岑 方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0-566,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居民1996—2015年的死因变化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和死亡率的变化和趋势。方法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应用转折点(Joinpoint)回归对死亡数据进行时间趋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转折点的显著性检验采用置...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居民1996—2015年的死因变化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和死亡率的变化和趋势。方法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应用转折点(Joinpoint)回归对死亡数据进行时间趋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转折点的显著性检验采用置换检验,转折点的确定基于P<0.05。结果 2015年闵行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07%,较1996年上升了73.89%。近20年来,闵行区粗死亡率总体呈缓慢的上升趋势,年率变化(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为0.62%(P<0.05),标化死亡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APC=-3.73%,P<0.05)。2015年闵行区户籍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的前五位死因均为循环系病,肿瘤,呼吸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简称"代谢病")和损伤中毒。循环系病、肿瘤、呼吸系病、损伤中毒的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3.16%、-1.86%、-8.03%、-4.96%,P<0.05);内营代病的标化死亡率在1996—2001年大幅度上升(APC为16.58%,P<0.05),2001—2015年趋于平稳。结论上海市闵行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是目前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原因 死亡率 趋势分析 Joinpoint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徐汇区癌症生存者孤独感现状及对其生活质量影响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琴 邢唯杰 +5 位作者 况艺 袁潇逸 荣心怡 孙艳玲 朱菁 顾海雁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3,153,共8页
目的 调查上海市徐汇区癌症生存者孤独感现状并分析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10月上海市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病友团体的癌症生存者,用一般资料问卷、癌症孤独量表及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进行... 目的 调查上海市徐汇区癌症生存者孤独感现状并分析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10月上海市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病友团体的癌症生存者,用一般资料问卷、癌症孤独量表及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进行调查。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癌症生存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孤独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 065份有效问卷,仅有13.1%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无孤独感,其余生存者都报告了不同程度的孤独感,癌症生存者孤独感得分为(15.20±5.49)分,生活质量得分为(71.82±15.51)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孤独感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517,P<0.001)。采用分层回归控制人口社会学因素和疾病治疗因素后,结果显示,孤独感对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质量存在显著的影响,可解释生活质量变异的16.3%(F=53.545,P<0.001)。结论 上海市徐汇区癌症生存者具有普遍孤独感;在控制人口社会学因素、疾病治疗因素后,孤独感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相关。护理人员应关注癌症生存者的孤独情况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减轻其孤独感,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生存者 孤独感 生活质量 上海市徐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 新未来——总结反思、为未来科学防控COVID-19行稳致远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善联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7-471,共5页
目的总结不同阶段我国防治COVID-19暴发流行的经验,反思存在的研究问题,探讨今后在疫情新常态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科学精准的防制工作。方法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报告的疫情资料、文献和网络报道综合评述。结果分析全球COVID-19疾病... 目的总结不同阶段我国防治COVID-19暴发流行的经验,反思存在的研究问题,探讨今后在疫情新常态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科学精准的防制工作。方法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报告的疫情资料、文献和网络报道综合评述。结果分析全球COVID-19疾病流行概况,总结我国三个流行阶段的经验。通过反思,对国内在COVID-19治疗药物研究、核酸和抗体检测以及疫情报告病例的标准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结论今后COVID-19境外输入引起的散发或集聚发病将会成为一种新常态。在疫苗主动免疫实施以前,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社区群防群控,阻止输入病例形成社区传播,将成为未来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中国经验 社区防控 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医保目录内外抗肿瘤类创新药物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紫君 陈雅静 应晓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28,共7页
目的 分析我国肿瘤领域药物近年上市数量及其适应证的基本情况,比较该领域内国家医保目录内外创新药物在临床效果表现上的差异。方法 收集整理2017年1月1日—2020年8月31日间我国创新药物市场中上市的肿瘤领域创新药物清单,分析各年度... 目的 分析我国肿瘤领域药物近年上市数量及其适应证的基本情况,比较该领域内国家医保目录内外创新药物在临床效果表现上的差异。方法 收集整理2017年1月1日—2020年8月31日间我国创新药物市场中上市的肿瘤领域创新药物清单,分析各年度上市数量、种类、适应证的变化情况;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7年至调研时影响因子较高的英文期刊,搜集发表的以安慰剂为对照的系统综述类文章;提取研究药物临床主要结果的合并效应量指标,采用Bucher法间接比较医保目录内外药物的合并效应量。结果 2017年1月1日—2020年8月31日肿瘤领域国内市场共上市52个创新药物,数量呈现明显增长态势,涵盖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19个具体适应证。共检索到38个创新药物临床结果的合并效应量,其中医保目录内的有23个,医保目录外的有15个。间接比较结果显示医保目录内的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巴瑞替尼等在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上的效果与该领域的目录外药物相比较差,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领域内创新药物竞争激烈,现行医保目录内存在部分药品临床效果劣于目录外药物,应针对目录进行动态调整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保目录 肿瘤药 临床效果 间接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