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昏的错爱”:老年粉丝群体的平台化情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良益 姚建华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3,共6页
长期以来,老年群体的情感处于边缘化的不可见状态,但随着平台社会的崛起,这种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从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集置概念出发,通过平台漫游法和参与式观察,深入考察老年群体在平台中的追星实践,分析他们涌现出的狂热情感与... 长期以来,老年群体的情感处于边缘化的不可见状态,但随着平台社会的崛起,这种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从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集置概念出发,通过平台漫游法和参与式观察,深入考察老年群体在平台中的追星实践,分析他们涌现出的狂热情感与平台技术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由此提出“平台化情感”这一概念。研究发现,平台内置的一系列技术以组接、嵌套、量化的形式,激发老年群体的幻想、释放他们的爱欲以及被放大的激情,使他们凭借“粉丝”身份合理化自身的情感与行为,重建与社会的联系。与此同时,老年粉丝也成为平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性“节点”,进一步促成了老年群体独特的情感实践“。平台化情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人与技术之间被遮蔽的复杂关系,进而更全面地理解和系统阐释老年粉丝群体的情感现状,帮助他们摆脱被污名化的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 老年粉丝群体 集置 平台化情感 情感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热搜的议题可见性与把关行动者——基于舆情事件的计算传播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少晶 刘志远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6,43,共8页
本文以2022年的舆情热点——“唐山打人”事件为案例,以网络化把关与网络化框架为理论视角,将舆情期间的实时热搜和微博作为数据来源和分析对象,对热搜、微博以及行动者之间的复杂动态关系展开全面深入分析。结果显示,热搜话题进入榜单... 本文以2022年的舆情热点——“唐山打人”事件为案例,以网络化把关与网络化框架为理论视角,将舆情期间的实时热搜和微博作为数据来源和分析对象,对热搜、微博以及行动者之间的复杂动态关系展开全面深入分析。结果显示,热搜话题进入榜单的时段、在榜单中的最高排名、议题框架等对该话题的在榜时长具有显著影响。时间序列分析显示,热搜与微博之间呈现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不同议题框架下,媒体组织、政务机构、网络大V和普通网民等“把关行动者”的动态关系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热搜 网络化把关 网络化框架 议题可见性 把关行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7
3
作者 赵静 张涛甫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1,共11页
现代化不仅是描述人类社会转型变迁的概念,同时还具有意识形态面向。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建构了不同的现代化解释性图式,并且与知识生产深度互构。结合场域理论从意识形态视角理解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 现代化不仅是描述人类社会转型变迁的概念,同时还具有意识形态面向。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建构了不同的现代化解释性图式,并且与知识生产深度互构。结合场域理论从意识形态视角理解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问题。作为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我国新闻传播学知识场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建构我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强化中国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的主体性,同时其也要有能力与其他知识体系进行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新闻传播学 知识体系 场域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媒体生态下体验真实观的生成与阐释 被引量:5
4
作者 田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168,共8页
本文以纪实短视频为代表性媒介内容样态,探讨数字媒体生态下以“体验真实观”为实践内核的纪实文化的生成机理和流变规律,并据此阐释数字时代技术介入大众文化生产、为日常生活赋予意义的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媒体赋予用户纪实文化生产... 本文以纪实短视频为代表性媒介内容样态,探讨数字媒体生态下以“体验真实观”为实践内核的纪实文化的生成机理和流变规律,并据此阐释数字时代技术介入大众文化生产、为日常生活赋予意义的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媒体赋予用户纪实文化生产者、观看者与阐释者等多重身份,基于“体验真实”法则培育了一种与用户日常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行动体系;观众以审美趣味和生活经验为依托,经历了从“符号观看”到“叙事参与”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对于影像内容真实性的主观体验;反思将观看行为和文本构成对立起来的传统批评思路,将普通媒体用户的日常经验纳入阐释的视野,是准确理解数字时代纪实文化内涵的观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短视频 体验真实观 用户意图 审美趣味 纪实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人”之爱:驯化理论视域下人机亲密关系的建构与演变——以智能聊天机器人Replika为例
5
作者 姚建华 张申博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91,100,共10页
在智能化时代,智能聊天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互动对象,正在潜移默化地拓展人类情感的边界和亲密关系的内涵。本文基于驯化理论,运用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且系统地阐述用户如何通过挪用、对象化、收编和转换四个... 在智能化时代,智能聊天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互动对象,正在潜移默化地拓展人类情感的边界和亲密关系的内涵。本文基于驯化理论,运用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且系统地阐述用户如何通过挪用、对象化、收编和转换四个核心环节来驯化Replika,将其嵌入日常生活,并建立起人机亲密关系,以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研究发现,循环往复的驯化实践推动了这种“异人”之爱在虚无、流动和稳定之间不断演变,催生出气态亲密、液态亲密和固态亲密三个阶段性特征的人机亲密关系样态。此外,文章揭示了人机亲密关系的建构和演变与驯化、去驯化和再驯化实践之间的深度交织和内在互构,以期凸显人机亲密关系积极的社会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它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化理论 人机交往 亲密关系 功绩社会 Replik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数字游民研究述评与中国启示 被引量:31
6
作者 姚建华 杨涵庚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89,共9页
数字游民是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实现远程工作并借此获得自由探索世界机会的群体。他们代表着一种新兴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西方学者围绕数字游民的个体流动、地理套利、工作与休闲平衡,以及线上与线下社区营建这四个密切相关的核心议题展开... 数字游民是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实现远程工作并借此获得自由探索世界机会的群体。他们代表着一种新兴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西方学者围绕数字游民的个体流动、地理套利、工作与休闲平衡,以及线上与线下社区营建这四个密切相关的核心议题展开了大量既有理论深度又充满社会关切的研究。在梳理、归纳和评述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方面,这些学术成果对中国数字游民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另一方面,在中国内地学者借鉴相关学术成果时,应充分认识到中西方数字游民的差异,这对于深刻理解和阐释中国数字游民这一新型社会群体带来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迁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游民 流动 地理套利 自我品牌化 社区营建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出版:一种特定类型知识商品的生产与传播 被引量:9
7
作者 姜华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95,共14页
“出版是什么”是一个聚讼纷纭的古老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出版”的理解有窄化与泛化两种倾向。从历史发生的角度看,“出版”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质,理论阐释固然有其价值,经验层面的剖析亦必不可少。穿越历史的长河,系统化知识的生产... “出版是什么”是一个聚讼纷纭的古老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出版”的理解有窄化与泛化两种倾向。从历史发生的角度看,“出版”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质,理论阐释固然有其价值,经验层面的剖析亦必不可少。穿越历史的长河,系统化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是出版恒定的内在追求,它不随时代变迁与媒介变异而流变,数字时代亦然;置身出版的场景,中介化的知识生产,是出版彰显价值并得以延续的内在保障机制;放眼人类知识史,出版在文化传播中实现文化传承,是文化之源。在数字时代,回溯出版史,辨识“出版是什么”,对于我们认清数字环境下“出版的位置”以及“出版何为”,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 信息 知识 媒介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用户:受众转向视域下的数字新闻学理论创新
8
作者 田浩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2,共8页
用户群体是数字新闻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量。文章从数字新闻用户理论建构视角出发,爬梳和分析相关领域内的文献,尝试回答谁是数字时代的新闻用户,如何理解数字新闻领域内的受众转向,以及如何理论化数字新闻用户的参与实践等问题。研究... 用户群体是数字新闻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量。文章从数字新闻用户理论建构视角出发,爬梳和分析相关领域内的文献,尝试回答谁是数字时代的新闻用户,如何理解数字新闻领域内的受众转向,以及如何理论化数字新闻用户的参与实践等问题。研究表明,秉持数据主义思维理解新闻用户虽具有一系列便利,但会造成在数字媒体平台上简化用户身份、刻板化用户行为,以及误解用户价值立场等多重偏差。研究者可以尝试将“激进的受众转向”作为切入点,检视与反拨数据主义观念的理论缺陷,客观界定用户作为新闻体验者、行动参与者,以及新闻生态的关键节点等主动性角色。进一步来说,研究者应当基于复杂性逻辑和介入性观念将数字新闻用户及其参与行为系统纳入数字新闻学的理论版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闻 新闻用户 新闻生态 行动者 数据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媒介化进程中的传播型构:论公共危机中的网络自组织行动 被引量:9
9
作者 史金铭 汤景泰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28,共8页
在公共危机中,各类网络自组织行动作用突出,形成一种特殊的集体行动模式。本研究以近年来公共危机中典型的网络自组织行动为基础,深入分析其核心功能与行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互联网所形成的新的媒介功能与媒介逻辑。研究发现,... 在公共危机中,各类网络自组织行动作用突出,形成一种特殊的集体行动模式。本研究以近年来公共危机中典型的网络自组织行动为基础,深入分析其核心功能与行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互联网所形成的新的媒介功能与媒介逻辑。研究发现,网络自组织强化危机信息融合,促进社会资源整合,推动利益相关者的群体聚合,形成临时性的“合作共同体”,并通过集体性话语协同和分布式组织行动两种逻辑完成自组织行动,而其内在的动力机制主要为价值驱动、情感驱动、关系驱动和技术驱动。由此,网络自组织形成了一种基于数字化媒介技术的传播型构,成为媒介组织动员功能的新机制,并以其对跨地域原子化个体的有效组织,在深度媒介化社会中形塑出新的媒介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 网络自组织 传播型构 媒介化 集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游民“热”的“冷”思考 被引量:14
10
作者 姚建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89,共4页
近年来,中国数字游民群体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力都在不断增长,形成了数字游民“热”。数字游牧是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了自主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的可能,被年轻人看作是摆脱内卷的重要途径。面对我国数字游民热潮,数字游牧... 近年来,中国数字游民群体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力都在不断增长,形成了数字游民“热”。数字游牧是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了自主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的可能,被年轻人看作是摆脱内卷的重要途径。面对我国数字游民热潮,数字游牧生活方式的可持续性、数字游民的情感困境以及数字游民与乡村全面振兴“双向奔赴”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持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游民 数字游牧 青年 数字乡村 乡村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种媒介,哪类知识:试析作为知识媒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 被引量:8
11
作者 姜华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7,共12页
作为知识媒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全新的智能知识媒介。作为知识媒介,它具有突出的“生成—媒介性”:与传统知识媒介相比,它是天然的媒介物(技术物与媒介物的合一);在生成与连接的相互作用之下,它成为“数字欲望机器”,“三重生成”... 作为知识媒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全新的智能知识媒介。作为知识媒介,它具有突出的“生成—媒介性”:与传统知识媒介相比,它是天然的媒介物(技术物与媒介物的合一);在生成与连接的相互作用之下,它成为“数字欲望机器”,“三重生成”(自身的纵向生成与横向生成以及自动知识生成)使它成为“超级知识媒介”。但是,如今的智能知识媒介仍然没有意识,更谈不上主体性,它的知识实践仍然是人类主导(人类激发和牵引)的知识生成—传播系统,与人类“意识—思”之知识相比,其知识乃是一种“无意识—用”之知识。智能知识媒介生成知识固然对人类知识实践有诸多好处,但其对人类主体性的弱化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长期、潜在的影响,也同样引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知识 生成式人工智能 智能知识媒介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或然率资料库:作为知识新媒介的生成智能ChatGPT 被引量:83
12
作者 周葆华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共12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智能(Generative AI)不仅生成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类的获知与求知模式(mode of knowing)本身因其发生重大改变,因此可以将其理解为人类最新的知识新媒介。基于“或然率资料库”(probability archive)这一学术概...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智能(Generative AI)不仅生成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类的获知与求知模式(mode of knowing)本身因其发生重大改变,因此可以将其理解为人类最新的知识新媒介。基于“或然率资料库”(probability archive)这一学术概念,ChatGPT正成为从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本质性资料库”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或然率资料库”历史演进的最新一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智能对人类知识传播的生产、调用和流通带来重要影响,其作为知识新媒介背后的权力实践过程亦值得关注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新媒介 生成智能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失算”与社会的结构性“失能”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涛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103,共9页
当下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快速增长的海量信息和人们有限的注意力之间的矛盾。算法技术提供认知捷径,算法技术的平台化运用使得算法成为联结社会的基础座架,深度改造了社会结构的既有基础,使得社会结构出现结构性“失能”。破解算法与社会... 当下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快速增长的海量信息和人们有限的注意力之间的矛盾。算法技术提供认知捷径,算法技术的平台化运用使得算法成为联结社会的基础座架,深度改造了社会结构的既有基础,使得社会结构出现结构性“失能”。破解算法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失衡问题成为当下算法治理的当务之急。须让价值理性进行导流,以主流价值观为技术导航;算法治理需要系统化的多主体合力,须结合自上而下的系统治理与自内而外的“根管”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失算 社会结构 失能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的权力与权力的网络:论网络平台的权力生产 被引量:8
14
作者 汤景泰 冯韶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6-163,共8页
网络平台链接了现代社会主要的行动者,并集聚了多种类型的社会资源,成为一种史无前例的超级媒介,对权力生产与社会权力格局造成深刻影响。基于对数字网络进行塑造和控制的丰富方式,平台掌握了网络准入权、网络规范权、网络控制权、网络... 网络平台链接了现代社会主要的行动者,并集聚了多种类型的社会资源,成为一种史无前例的超级媒介,对权力生产与社会权力格局造成深刻影响。基于对数字网络进行塑造和控制的丰富方式,平台掌握了网络准入权、网络规范权、网络控制权、网络建构权等四种权力形式。为了在更广泛的数字网络中连接个人、组织、资源和思想,网络平台通过纵向发展,强化了内容控制力、数据掌控力、市场支配力;通过横向发展,强化了对各类资源、资本的组织力与整合力;通过多元发展,强化了行为规范力与认知影响力,从而建构出立体化的权力网络。平台权力在技术性权力、组织性权力与认知性权力等属性上,具有传统媒介权力的特征,但也表现出网络性、智能性与超国家性等新型属性特征。网络平台拥有的权力源于其作为深度媒介化社会中的数字基础设施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是基础设施的媒介化与媒介的基础设施化必然产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平台 权力 媒介化 数字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闻的美学化:形式创新、文化共生与价值反思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田浩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2,共9页
数字媒体生态带来了高度开放的新闻生产机制与极大丰富的新闻形态,新闻生产者尝试通过形式、文化与价值方面的创新来与用户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这使得新闻内容(产品)呈现出更鲜明的美学化倾向。具体而言,数字新闻的美学化趋势建基于数... 数字媒体生态带来了高度开放的新闻生产机制与极大丰富的新闻形态,新闻生产者尝试通过形式、文化与价值方面的创新来与用户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这使得新闻内容(产品)呈现出更鲜明的美学化倾向。具体而言,数字新闻的美学化趋势建基于数字媒体架构的“技术-文化共生状态”,并在实践层面体现出符号繁博化、叙事接续化与风格崇高化等核心媒介特征。美学化趋势的出现表明,数字新闻学研究应当吸纳来自艺术学和美学的理论资源,超越信息论的局限而实现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闻学 美学化 新闻生产 情感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