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淋巴细胞减少状态下的肿瘤免疫格局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
9
1
作者
储以微
温锦娣
熊思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13,共7页
放化疗导致的淋巴细胞减少,改变了免疫细胞亚群的格局,启动了免疫细胞的内源性增殖,重建了一个新的免疫微环境。其机制主要与抑制肿瘤免疫的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功能显著下调;内源性细胞因子IL-7、IL-15等供应增多,淋巴细胞高效扩增;抗原...
放化疗导致的淋巴细胞减少,改变了免疫细胞亚群的格局,启动了免疫细胞的内源性增殖,重建了一个新的免疫微环境。其机制主要与抑制肿瘤免疫的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功能显著下调;内源性细胞因子IL-7、IL-15等供应增多,淋巴细胞高效扩增;抗原提呈细胞功能增强和以非对称性为特点的淋巴细胞自稳性增生的改变等相关。经历了淋巴细胞减少状态下肿瘤免疫格局的改变后,机体消除了抑制肿瘤免疫的重要因素,打破了肿瘤免疫耐受。肿瘤放化疗后选择合适时间点与生物治疗联合治疗,可以诱导出优于单一生物治疗的抗肿瘤效应,部分修正了以往认为放化疗导致的淋巴细胞减少不利于抗肿瘤免疫生物治疗的观念,为临床攻克肿瘤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减少状态
肿瘤免疫格局
免疫重建
肿瘤免疫生物治疗
肿瘤疫苗
细胞过继转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介素-4、12和干扰素-γ在早期显性梅毒转归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4
2
作者
周平玉
熊思东
+4 位作者
顾志英
阎春林
徐金华
陆海空
廖康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56-658,共3页
目的:了解早期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IL)-4、、IL-12和干扰素(IFN)-γ的动态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9、12个月分别取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与梅毒螺旋体(TP)共同培养,分别用ELISA及逆转录(RT)-PC...
目的:了解早期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IL)-4、、IL-12和干扰素(IFN)-γ的动态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9、12个月分别取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与梅毒螺旋体(TP)共同培养,分别用ELISA及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和PBMC中的IL-4、12、IFN-γ及其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转阴情况。结果:IL-12和IFN-γ表达水平与血清RPR试验转阴无明显相关性,IL-4表达水平与血清RPR试验转阴率呈负相关。结论: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IL-4的表达水平可能可以作为判断梅毒预后的一个较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白介素-4
白介素-12
干扰素-Γ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淋巴细胞减少状态下的肿瘤免疫格局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
9
1
作者
储以微
温锦娣
熊思东
机构
复旦大学免疫学系
复旦大学
免疫
生物
学
研究所分子医
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1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571713
No.60537030)
+1 种基金
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重点项目(No.045407038)
复旦大学莙政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放化疗导致的淋巴细胞减少,改变了免疫细胞亚群的格局,启动了免疫细胞的内源性增殖,重建了一个新的免疫微环境。其机制主要与抑制肿瘤免疫的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功能显著下调;内源性细胞因子IL-7、IL-15等供应增多,淋巴细胞高效扩增;抗原提呈细胞功能增强和以非对称性为特点的淋巴细胞自稳性增生的改变等相关。经历了淋巴细胞减少状态下肿瘤免疫格局的改变后,机体消除了抑制肿瘤免疫的重要因素,打破了肿瘤免疫耐受。肿瘤放化疗后选择合适时间点与生物治疗联合治疗,可以诱导出优于单一生物治疗的抗肿瘤效应,部分修正了以往认为放化疗导致的淋巴细胞减少不利于抗肿瘤免疫生物治疗的观念,为临床攻克肿瘤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关键词
淋巴细胞减少状态
肿瘤免疫格局
免疫重建
肿瘤免疫生物治疗
肿瘤疫苗
细胞过继转输治疗
分类号
R730.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介素-4、12和干扰素-γ在早期显性梅毒转归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4
2
作者
周平玉
熊思东
顾志英
阎春林
徐金华
陆海空
廖康煌
机构
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性病研究室
复旦大学免疫学系
复旦大学
华山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56-658,共3页
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401)
文摘
目的:了解早期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IL)-4、、IL-12和干扰素(IFN)-γ的动态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9、12个月分别取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与梅毒螺旋体(TP)共同培养,分别用ELISA及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和PBMC中的IL-4、12、IFN-γ及其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转阴情况。结果:IL-12和IFN-γ表达水平与血清RPR试验转阴无明显相关性,IL-4表达水平与血清RPR试验转阴率呈负相关。结论: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IL-4的表达水平可能可以作为判断梅毒预后的一个较敏感指标。
关键词
梅毒
白介素-4
白介素-12
干扰素-Γ
预后
Keywords
syphilis
IL-4
IL-12
IFN-γ prognosis
分类号
R759.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淋巴细胞减少状态下的肿瘤免疫格局改变及其意义
储以微
温锦娣
熊思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白介素-4、12和干扰素-γ在早期显性梅毒转归中的动态变化
周平玉
熊思东
顾志英
阎春林
徐金华
陆海空
廖康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