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液法制备AgBi_(2)I_(7)薄膜及其光电探测性能研究
1
作者 胡盈 李自清 方晓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5-1061,I0001,I0002,共9页
AgBi_(2)I_(7)薄膜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和环境稳定性,是构筑异质结紫外光电探测器的有力候选材料之一。本研究采用溶液法制备AgBi_(2)I_(7)薄膜,通过优化前驱体溶液的浓度和溶剂类型(正丁胺和二甲基亚砜)等工艺参数,研究了其光电探测性... AgBi_(2)I_(7)薄膜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和环境稳定性,是构筑异质结紫外光电探测器的有力候选材料之一。本研究采用溶液法制备AgBi_(2)I_(7)薄膜,通过优化前驱体溶液的浓度和溶剂类型(正丁胺和二甲基亚砜)等工艺参数,研究了其光电探测性能。采用最优方案在宽带隙的GaN上制备AgBi_(2)I_(7)薄膜,构建AgBi_(2)I_(7)/GaN异质结。该异质结对UVA射线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探测(探测半峰宽约30 nm)。在3 V偏压和350 nm紫外光照射下,器件开关比超过5个数量级,达到27.51 A/W的高响应度和1.53×10^(14)Jones的高探测率。研究表明溶液法制备的AgBi_(2)I_(7)薄膜有望应用于构建高性能的异质结紫外光电探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Bi_(2)I_(7)薄膜 溶液法 异质结 紫外光电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的红外特性及其应用研究展望
2
作者 巴坤 王建禄 韩美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MXene是一大类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其丰富的组分、二维原子层结构、金属电导和活性表面等特性使其与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太赫兹、微波波段等)产生独特的相互作用,并衍生了多种电磁功能应用。在红外波段,MXene具有宽域... MXene是一大类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其丰富的组分、二维原子层结构、金属电导和活性表面等特性使其与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太赫兹、微波波段等)产生独特的相互作用,并衍生了多种电磁功能应用。在红外波段,MXene具有宽域的红外辐射特性,活性表面使其具备可调的红外吸收。近年来,MXene的上述性质引起了广泛研究兴趣。本文首先对不同MXene组分的本征红外辐射特性及调控策略进行了系统总结,并简要介绍其代表性红外应用,重点讨论MXene在这些应用中的贡献和作用机制,包括红外识别/伪装、表面等离激元、光热转换、红外光电探测等。最后,对MXene红外功能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红外辐射 光热转换 热管理 红外识别 专题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P/In_(0.53)Ga_(0.47)As材料体系的1550 nm激光能量 转换器
3
作者 张宗坤 孙艳 +1 位作者 郝加明 戴宁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7-485,共9页
本文报道了基于InP/In_(0.53)Ga_(0.47)As材料体系的1550nm波长激光能量转换器的设计、仿真和实验验证。通过优化吸收层厚度及采用双层减反射结构(SiO_(2)和SiN),器件光吸收率高达96%,并具有良好的角度变化不敏感性和波长变化鲁棒性。... 本文报道了基于InP/In_(0.53)Ga_(0.47)As材料体系的1550nm波长激光能量转换器的设计、仿真和实验验证。通过优化吸收层厚度及采用双层减反射结构(SiO_(2)和SiN),器件光吸收率高达96%,并具有良好的角度变化不敏感性和波长变化鲁棒性。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一致,器件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达92%。在47mW/cm^(2)的激光功率密度下,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23%。理论分析揭示该实验结果低于理论预测值的主要原因是样品器件具有较高的串联电阻和较低的并联电阻,为提高激光光伏电池效率,还需进一步优化器件工艺,以降低器件相关电阻阻值。此外,本文还深入探讨了器件区面积对器件光伏性能的影响,为激光光伏电池的微型化提供了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能量转换器 InP/In_(0.53)Ga_(0.47)As 双层减反射结构 无线能量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设计的双波段窄带热辐射器
4
作者 邱千里 章晋国 +4 位作者 周东劼 谈冲 孙艳 郝加明 戴宁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双波段窄带热辐射器在红外传感、加密、检测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这种辐射器能够提供集中且精确的红外辐射能量,从而提高红外技术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不过,在不同波段构建窄带辐射的条件通常会相互制约,同时实现双波段窄带热... 双波段窄带热辐射器在红外传感、加密、检测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这种辐射器能够提供集中且精确的红外辐射能量,从而提高红外技术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不过,在不同波段构建窄带辐射的条件通常会相互制约,同时实现双波段窄带热辐射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无需光刻的红外双波段窄带热辐射器。该辐射器由铝薄膜上非周期性的交替沉积Ge和YbF_(3)薄膜组成,Ge和YbF_(3)薄膜组成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和铝基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发Tamm等离激元(Tamm Plasmon Polaritons,TPPs),从而实现窄带辐射。首先使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辐射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以满足双波段TPP的激发条件。实验结果也验证了双波段辐射器在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波段具有窄带辐射的特性。本文提出的方法也可用于多波段辐射调控器件的设计,从而可以应用于多气体传感和多带红外伪装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段窄带热辐射器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 长波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floating gate ferroelectric phototransistor optoelectronic integrated devices
5
作者 SHANG Jia-Le CHEN Yan +7 位作者 YAN Hao-Ran DI Yun-Xiang HUANG Xin-Ning LIN Tie MENG Xiang-Jian WANG Xu-Dong CHU Jun-Hao WANG Jian-Lu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In the realm of optoelectronics,photodetectors play pivotal roles,with applications spanning from high-speed data communication to precise environmental sensing.Despite the advancements,conventional photodetectors gra... In the realm of optoelectronics,photodetectors play pivotal roles,with applications spanning from high-speed data communication to precise environmental sensing.Despite the advancements,conventional photodetectors grapple with challenges with response speed and dark current.In this study,we present a photodetector based on a lateral MoTe_(2)p-n junction,defined by a semi-floating ferroelectric gate.The strong ferroelectric fields and the depletion region of the p-n junction in the device are notably compact,which diminish the carrier transit time,thereby enhancing the speed of the photoelectric response.The non-volatile MoTe_(2)homojunction,under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gate voltage pulses,can alter the orientation of the intrinsic electric field within the junction.As a photovoltaic detector,it achieves an ultra-low dark current of 20 pA,and a fast photo response of 2μs.The spectral response is extended to the shortwave infrared range at 1550 nm.Furthermore,a logic computing system with light/no light as binary input is designed to convert the current signal to the voltage output.This research not only underscores the versatility of 2D materials in the realm of sophisticated photodetector design but also heralds new avenues for their application in energy-efficient,high-performanc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DETECTORS p-n junction ferroelectric field high-speed photodete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ible to near-infrared photodetector based on organic semiconductor single crystal
6
作者 LI Xiang HU Jin-Han +7 位作者 ZHONG Zhi-Peng CHEN Yu-Zhong WANG Zhi-Qiang SONG Miao-Miao WANG Yang ZHANG Lei LI Jian-Feng HUANG Hai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have shown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s due to their ease of preparation,low cost,lightweight,and flexibility.In this work,we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 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have shown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s due to their ease of preparation,low cost,lightweight,and flexibility.In this work,we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rganic semiconductor Y6-1O single crystal in photodetection devices.Firstly,Y6-1O single crystal material was prepared on a silicon substrate using solution droplet casting method.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Y6-1O material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larized optical microscopy,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etc.,confirming its highly single crystalline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 properties in the near-infrared region.Phototransistors based on Y6-1O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were then fabricated and tested.It was found that the devices exhibited good visible to near-infrared photoresponse,with the maximum photoresponse in the near-infrared region at 785 nm.The photocurrent on/off ratio reaches 10^(2),and photoresponsivity reaches 16 mA/W.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spectral response of the device could be regulated by gate voltage as well as the material thickness,providing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performance of near-infrared photodetectors.This study not only demonstrates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organic phototransistors based on Y6-1O single crystal material in near-infrared detection but also provides new ideas and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frared dete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infrared photodetector organic semiconductor Y6-1O single crystal spectral respo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干涉条纹特征提取及定中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高铭锷 袁鹤 +2 位作者 徐敏 王军华 崔海龙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1-308,共8页
针对不透明非球面壳体翻转法测量厚度时,被测件翻转前后需要严格控制定中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干涉的非接触定中测量技术。配合高精度中空气浮转台、调心调平机构,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双向激光干涉定中装置,分别采集翻转前后内外表... 针对不透明非球面壳体翻转法测量厚度时,被测件翻转前后需要严格控制定中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干涉的非接触定中测量技术。配合高精度中空气浮转台、调心调平机构,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双向激光干涉定中装置,分别采集翻转前后内外表面不同运动姿态的干涉图,并实时分析其动态特征。基于现代光电探测技术,提出对激光干涉条纹进行实时特征提取算法处理,大幅提高了激光干涉条纹的动态识别精度。对定中精度进行理论分析,并在实验中与确定精度的电感测微计比对验证,实验与理论结果一致,证明所提干涉定中装置及实时特征提取算法可以有效提高定中精度,其绝对误差可达0.424μm。使用所提干涉定中装置和特征提取算法成功测量了不透明非球面壳体翻转前后相对于气浮转台旋转轴的定中偏差,满足定中要求,为翻转法厚度测量精度提供了定位保障,提高了轮廓及厚度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测量 特征提取 动态特征 实时分析 厚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层状材料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丁浩明 李勉 +18 位作者 李友兵 陈科 肖昱琨 周洁 陶泉争 Johanna ROSEN 尹航 柏跃磊 张毕堃 孙志梅 王俊杰 张一鸣 黄振莺 张培根 孙正明 韩美康 赵双 王晨旭 黄庆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5-884,共40页
MAX/MAB相是一类非范德华三元层状材料,具有丰富的元素组成和晶体结构,兼具陶瓷和金属的物理性质,在高温、强腐蚀、辐照等极端环境中极具应用潜力。近年来,由MAX/MAB相衍生的二维(2D)材料(MXene和MBene)在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领域引起了... MAX/MAB相是一类非范德华三元层状材料,具有丰富的元素组成和晶体结构,兼具陶瓷和金属的物理性质,在高温、强腐蚀、辐照等极端环境中极具应用潜力。近年来,由MAX/MAB相衍生的二维(2D)材料(MXene和MBene)在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兴趣,已经成为继石墨烯和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之后最受关注的二维范德华材料。MAX/MAB相材料结构调控不仅对这类非范德华层状材料本征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其衍生的二维范德华材料结构功能特性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归纳和总结了MAX/MAB相层状材料在结构调控、理论计算和应用基础研究等方向的最新科研进展,并展望了该类层状材料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相 MAB相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 结构调控 理论计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n红外探测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石倩 张书魁 +1 位作者 王建禄 褚君浩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nBn红外探测器旨在消除肖特基-里德-霍尔产生复合电流,这将有效降低器件的暗电流并提高工作温度。由于制造工艺的兼容性和晶格匹配的衬底的存在,基于Ⅲ-Ⅴ化合物(包括二类超晶格材料)的nBn红外探测器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理论模拟,基于H... nBn红外探测器旨在消除肖特基-里德-霍尔产生复合电流,这将有效降低器件的暗电流并提高工作温度。由于制造工艺的兼容性和晶格匹配的衬底的存在,基于Ⅲ-Ⅴ化合物(包括二类超晶格材料)的nBn红外探测器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理论模拟,基于HgCdTe材料的nBn红外探测器也能有效抑制暗电流。然而,去除价带势垒的困难阻碍了HgCdTe nBn器件的发展。本综述将阐述nBn探测器抑制暗电流的物理机制,并介绍nBn探测器在不同材料体系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n红外探测器 Sb基Ⅲ-Ⅴ族半导体 二类超晶格 碲镉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带隙硫硒化锑薄膜及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曹宇 武颖 +4 位作者 周静 倪牮 张建军 陶加华 褚君浩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1-326,共16页
硫硒化锑(Sb_(2)(S,Se)_(3))薄膜太阳电池因其制备方法简单、原材料丰富且低毒、性能稳定等本征优势成为研究热点。目前Sb_(2)(S,Se)_(3)太阳电池最高效率已超过10%,显示出产业化潜力。Sb_(2)(S,Se)_(3)太阳电池的研究重点是提高吸光层... 硫硒化锑(Sb_(2)(S,Se)_(3))薄膜太阳电池因其制备方法简单、原材料丰富且低毒、性能稳定等本征优势成为研究热点。目前Sb_(2)(S,Se)_(3)太阳电池最高效率已超过10%,显示出产业化潜力。Sb_(2)(S,Se)_(3)太阳电池的研究重点是提高吸光层质量和优化器件结构。首先,系统介绍了Sb_(2)(S,Se)_(3)薄膜的主流生长工艺;其次,对Sb_(2)(S,Se)_(3)太阳电池各功能层选择和渐变带隙结构设计进行分析;最后,对Sb_(2)(S,Se)_(3)太阳电池的大面积制备和其在锑基多结叠层太阳电池中的应用潜力做了进一步展望,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硒化锑太阳电池 制备方法 载流子传输层 渐变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范德华材料的偏振探测器及性能增强方法(特邀)
11
作者 王菁 焦韩雪 +5 位作者 陈艳 伍帅琴 王旭东 张书魁 褚君浩 王建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共20页
随着高分辨率成像、信息通信、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对光电探测精度和效率的需求日益增长,偏振光探测作为光电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全面综述了基于范德华二维材料的偏振光电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尤其聚... 随着高分辨率成像、信息通信、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对光电探测精度和效率的需求日益增长,偏振光探测作为光电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全面综述了基于范德华二维材料的偏振光电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尤其聚焦于通过表面等离激元、铁电场调控以及转角材料等三种先进策略来显著提高偏振探测性能的创新方法。表面等离激元技术通过局域和传播等离激元共振增强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显著提升了偏振探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铁电场调控利用铁电材料的自发极化和局域电场,有效调节探测器件的载流子浓度和光电性能,为实现高效率和低能耗偏振探测提供了新的途径。转角材料通过调整双层二维材料之间的相对角度,引入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可调控性,开辟了偏振探测新领域。最后展望了这些策略在未来偏振光电探测技术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强调了材料科学和微纳加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将为实现高性能偏振探测器件提供强大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器 偏振探测 二维材料 等离激元 铁电局域场 转角范德华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透镜阵列与红外焦平面阵列的集成器件的制备与性能(特邀)
12
作者 侯治锦 王旭东 +2 位作者 陈艳 王建禄 褚君浩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48,共7页
为了提高红外焦平面阵列性能,分别制备了硅衍射微透镜阵列和InSb红外焦平面阵列并将两者集成在一起。采用光学系统和焦平面测试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双面镀制有增透膜的硅衍射微透镜阵列的衍射效率为83.6%;电压响应图显示器件没有裂... 为了提高红外焦平面阵列性能,分别制备了硅衍射微透镜阵列和InSb红外焦平面阵列并将两者集成在一起。采用光学系统和焦平面测试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双面镀制有增透膜的硅衍射微透镜阵列的衍射效率为83.6%;电压响应图显示器件没有裂纹;集成器件的工作波段为3.7~4.8μm,此时平均黑体响应率和探测率分别为4.85×10^(7)V/W和7.12×10^(9)cm·Hz^(1/2)·W^(1)。结果表明硅微透镜阵列不仅可以提高焦平面阵列占空因子,而且可以通过优化焦平面应力匹配来解决芯片裂纹问题,集成器件性能优于现有焦平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 红外焦平面阵列 硅微透镜阵列 占空因子 芯片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self-alignment method for high precision silicon 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preparation and its integration with 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s
13
作者 HOU Zhi-Jin CHEN Yan +2 位作者 WANG Xu-Dong WANG Jian-Lu CHU Jun-Hao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9-594,共6页
Silicon(Si)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are usually used to integrating with 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s(IRFPAs)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The errors of lithography are unavoidab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Si diffrac-t... Silicon(Si)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are usually used to integrating with 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s(IRFPAs)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The errors of lithography are unavoidab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Si 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preparation in the conventional engraving method.It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its performance and subsequent applications.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 of errors of Si 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i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a novel self-alignment method for high precision Si 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preparation is pro-posed.The accuracy of the Si diffractive microlens arrays prepar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accuracy of the first li-thography mask in the novel self-alignment method.In the subsequent etching,the etched area will be protected by the mask layer and the sacrifice layer or the protective layer.The unprotection area is carved to effectively block the non-etching areas,accurately etch the etching area required,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errors.The high precision Si 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are obtained by the novel self-alignment method and the diffraction effi-ciency could reach 92.6%.After integrating with IRFPAs,the average blackbody responsity increased by 8.3%,and the average blackbody detectivity increased by 10.3%.It indicates that the Si 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can improve the filling factor and reduce crosstalk of IRFPAs through convergence,thereby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RFPAs.The results are of grea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ir performance through opti-mizing the preparation level of micro nano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ALIGNMENT 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high precision INTEGRATION SI IRFP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波长薄膜堆栈超构材料: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文政绩 李晓温 +4 位作者 赵文超 孙艳 郝加明 戴宁 褚君浩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168,共18页
亚波长薄膜堆栈超构材料,作为超构材料领域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因其具有亚波长厚度、无需复杂光刻加工以及可低成本大面积制备等诸多优点,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聚焦回顾近些年亚波长薄膜堆栈超构材料相关研究进展,首先简要回... 亚波长薄膜堆栈超构材料,作为超构材料领域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因其具有亚波长厚度、无需复杂光刻加工以及可低成本大面积制备等诸多优点,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聚焦回顾近些年亚波长薄膜堆栈超构材料相关研究进展,首先简要回顾了多层薄膜堆栈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侧重介绍了亚波长薄膜堆栈超构材料的新理论新设计;接着,着重介绍了基于亚波长薄膜堆栈超构材料的若干典型应用,具体包括结构色调控、光致发光增强、窄带红外光源、红外伪装以及其他一些有趣应用;最后,探讨并展望了亚波长薄膜堆栈超构材料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其可能遇到的问题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构材料 亚波长 薄膜堆栈 光学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微结构的光谱选择性红外热敏探测器 被引量:1
15
作者 谈冲 孙艳 +1 位作者 戴宁 郝加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4-610,共17页
红外热敏探测器不管是在军事还是在民用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传统的红外热敏探测器主要采用宽光谱吸收的方式,这虽然赋予了器件宽带响应的特点,但同时也会因为引入了不必要的辐射热导而增加本底噪声,从而限制了器件的探测性能极... 红外热敏探测器不管是在军事还是在民用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传统的红外热敏探测器主要采用宽光谱吸收的方式,这虽然赋予了器件宽带响应的特点,但同时也会因为引入了不必要的辐射热导而增加本底噪声,从而限制了器件的探测性能极限。研究表明,具有窄带选择性吸收的热敏探测器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突破这一极限。经过精心设计的人工微纳结构不但可以实现波长选择性吸收来降低器件的辐射热导,而且由于其具有亚波长特性,还可以大大降低器件的热容,从而为实现高性能的红外热敏探测器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在简单介绍红外探测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聚焦测辐射热计、温差电偶和热释电探测器件,回顾总结基于人工微结构体系的光谱选择性红外热敏探测器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探测器 光谱选择性 人工微结构 超构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