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外显子组测序:儿童疾病诊断新思路 被引量:3
1
作者 马丁艾遥 马丁艾路 +1 位作者 王慧君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8,共15页
纵观人类遗传学的发展,不断有新兴技术被运用于疾病病因的研究中.从各种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到如今广泛采用的以假说为导向的候选基因法,从以家庭为基础的遗传连锁研究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虽然这些方法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疾病的... 纵观人类遗传学的发展,不断有新兴技术被运用于疾病病因的研究中.从各种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到如今广泛采用的以假说为导向的候选基因法,从以家庭为基础的遗传连锁研究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虽然这些方法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疾病的遗传易感性,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 外显子 人类遗传学 儿童 测序 遗传易感性 候选基因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接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儿童遗传性疾病的新时代
2
作者 夏凡 周文浩 王慧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共3页
周文浩教授非常荣幸能邀请到美国贝勒医学院夏凡教授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讲学,并就分子遗传诊断中心的工作给予非常具体的指导.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分子诊断实验室已经开展100余项基因检测项目,应用Sanger测序、aCGH和MLPA等技术,... 周文浩教授非常荣幸能邀请到美国贝勒医学院夏凡教授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讲学,并就分子遗传诊断中心的工作给予非常具体的指导.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分子诊断实验室已经开展100余项基因检测项目,应用Sanger测序、aCGH和MLPA等技术,建立了常见单基因遗传病的筛查和诊断平台,二代测序检测项目也初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诊断 遗传性疾病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测序 高通量 儿童 分子遗传诊断 单基因遗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软骨发育不良伴免疫调节异常1例基因诊断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3
作者 董辰 孙碧君 +3 位作者 杨琳 吴冰冰 周文浩 王慧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1例罕见的矮小症伴多系统异常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方法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结合高通量数据分析流程进行基因检测,并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患儿,男,14岁,发现身材矮小5年余。身高132cm,有面部色素沉着斑点和甲... 目的探讨1例罕见的矮小症伴多系统异常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方法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结合高通量数据分析流程进行基因检测,并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患儿,男,14岁,发现身材矮小5年余。身高132cm,有面部色素沉着斑点和甲癣。外翻足已手术矫正,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长期口服泼尼松治疗。头颅CT示两侧基底节、两侧额叶及左侧顶叶多发性钙化。脊柱平片示胸腰椎椎体变扁。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Sanger测序验证,发现ACP5基因纯合致病突变(c.643G>A,p.G215R),确诊为罕见的椎体软骨发育不良伴免疫调节异常(SPENCDI)。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是确诊疑难罕见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软骨发育不良伴免疫调节异常 全外显子组测序 基因诊断 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外显子组序列分析新生儿FGFR2基因相关疾病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琳 黎籽秀 +5 位作者 梅枚 孙碧君 樊子川 刘博 王慧君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通过对1例新生儿期特殊面容、神经系统结构畸形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分析,旨在为该患儿寻找潜在的致病原因。方法纳入1例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期间未能明确诊断的多发畸形患儿,主要临床表型为前额突出... 目的通过对1例新生儿期特殊面容、神经系统结构畸形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分析,旨在为该患儿寻找潜在的致病原因。方法纳入1例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期间未能明确诊断的多发畸形患儿,主要临床表型为前额突出、腭弓高、耳位低、枕部较平,双侧脑室扩大、透明隔部分缺如、胼胝体发育异常,采用Sure Selct Human All Exon捕获试剂盒和Illumina Hi Seq2000测序平台,行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数据分析采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转化中心所建立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流程。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患儿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数据,共检测到79 064个变异,经过质量控制筛选、变异频率筛选、变异分类筛选,剩余645个变异。在进一步分析中,645个变异中有159个其所在基因在OMIM数据库及HGMD数据库与疾病相关。从3个已经报道的突变位点中锁定致病突变为FGFR2基因(NM_000141)c.C1040G,p.S347C。Sanger测序在家系内验证该位点为新发(de novo)突变。结论采用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明确诊断FGFR2相关疾病1例。并且结合我院已经建立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和临床诊断流程,为新生儿多发畸形寻找潜在的致病基因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R2基因 突变 全外显子序列检测 FGFR2相关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P2基因突变致儿童言语失用症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瑶 王慧君 +5 位作者 钱琰琰 李刚 张萍 周文浩 彭小敏 吴冰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0-294,共5页
目的报告1例FOXP2基因突变导致的儿童言语失用症(CAS)病例,总结CAS的临床特征,为CAS患儿的遗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总结1例FOXP2基因编码区无义突变的CAS患儿的临床表型、影像学检查结果、Sanger验证结果和随访情况等,对FOXP2基因突变所... 目的报告1例FOXP2基因突变导致的儿童言语失用症(CAS)病例,总结CAS的临床特征,为CAS患儿的遗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总结1例FOXP2基因编码区无义突变的CAS患儿的临床表型、影像学检查结果、Sanger验证结果和随访情况等,对FOXP2基因突变所致CAS的临床表型行文献复习。结果男,2岁5个月,因"语言发育晚"咨询,可咿呀发音,无意识发"妈妈"音,能理解简单指令,不能有意识地叫人。1岁4个月可独走,大运动发育较正常同龄儿晚1~2个月。内眦赘皮,眉毛高拱,鼻梁低平,余查体未见异常。颅脑MR示双侧乳突积液,左上颌窦局部黏膜增厚(中耳炎,变应性鼻炎)。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并Sanger测序验证,FOXP2基因存在1个杂合无义突变[NM_014491:exon11,c.1432C>T(p.R478X)],为明确的致病突变(PMID:27572252)。结合患儿的临床发现确诊CAS[MIM:602081]。随访至3岁,能叫主要家庭成员,能说2字简单词语。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4月28日,中文数据库未检索到相关的病例报告,PubMed共检索到67例FOXP2突变导致的CAS,与本文1例合并后共68例,言语障碍表现以发音异常最多见,其次为说话晚、感受和(或)表达语言障碍、语法困难等; 35例(51.5%)有神经肌肉系统异常,25例(35.8%)有头面部发育异常,5例(7.4%)有骨骼关节畸形,21例(30.9%)智力低于平均水平,10例(14.7%)有孤独症表现。目前,包括本文1例在内共报告5例R478X突变的CAS患者,均无听力受损表现,说话晚3例,发音异常1例,组词困难1例。结论存在语言发育问题的儿童,应注意CAS的可能,可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以利于及时干预和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言语失用症 FOXP2基因 言语语言障碍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神经肌肉疾病25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鹏 杨琳 +3 位作者 赵蕾 吴冰冰 李西华 程国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期神经肌肉疾病(NMDs)的构成,探讨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确诊NMDs的连续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常规实验...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期神经肌肉疾病(NMDs)的构成,探讨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确诊NMDs的连续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肌肉活检(MB)病理、二代基因测序(NGS)及预后结局等。结果 25例NMDs进入本文分析。男14例,女11例。早产9例,足月16例。孕周27+4~41+5(中位数38+3)周,出生体重980~4 050(中位数3 000) g。死亡15例(60%),存活8例(32%),失访2例(8%)。MB时纠正胎龄32+1~51+4(中位数41+3)周。NMDs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24例(96%),生后需鼻饲喂养(20/22例,90.9%),呼吸支持22例(88%)。64%为神经肌肉相关疾病。NGS检测阳性率92%,其中56%为神经肌肉疾病相关基因。MB病理阳性率76%,其中52.6%为先天性肌病。15例死亡新生儿中,NGS检测阳性率86.7%,其中53.3%为神经肌肉疾病相关基因;MB病理阳性率73.3%,其中40%为先天性肌病。结论新生儿期NMDs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缺乏特异性。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MB病理联合NGS能提高NMDs确诊率,为NMDs的早期诊断和明确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神经肌肉疾病 肌肉活检 二代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信息学在罕见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召芸 卢宇蓝 +4 位作者 余乐 弓孟春 史文钊 张抒扬 周文浩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罕见病种类繁多、表型复杂,存在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故其诊断极具挑战,且治疗方面缺乏有效药物。随着临床语义系统研究、二代测序、影像组学数据分析、多组学融合分析等医学信息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罕见病在数据共享、科学研究等... 罕见病种类繁多、表型复杂,存在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故其诊断极具挑战,且治疗方面缺乏有效药物。随着临床语义系统研究、二代测序、影像组学数据分析、多组学融合分析等医学信息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罕见病在数据共享、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限制正在逐步被打破。整合和研究不同来源的罕见病相关共享数据,有利于更多致病位点的发现和孤儿药的开发,可促进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旨在介绍医学信息学技术在罕见病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以期推动医学信息学在罕见病诊疗方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医学信息学 术语标准 基因组学 全表型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T2D基因突变所致的Kabuki综合征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冰冰 苏雅洁 +3 位作者 王慧君 张萍 李龙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KMT2D突变引起的Kabuki综合征(KS)的临床、遗传学特点及其在新生儿期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临床panel的二代测序技术,结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分子诊断中心建立的数据分析流程,行相关基因测序和数据分析,... 目的探讨KMT2D突变引起的Kabuki综合征(KS)的临床、遗传学特点及其在新生儿期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临床panel的二代测序技术,结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分子诊断中心建立的数据分析流程,行相关基因测序和数据分析,对6例KMT2D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总结。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KS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对描述新生儿期临床特征的文献进行提取、归纳和总结。结果 6例KS患儿,男4例,女2例。其中3例在婴儿期均因KS相关临床表现,家属要求行家系WES确诊,1例新生儿经临床panel检测后确诊,2例因家属要求对患儿进行WES测序确诊。6例KS患儿共检测到7个KMT2D基因的杂合突变,分别位于11、39、51和53号外显子,包括1个终止、4个错义和2个移码突变。其中c.12697C>T(p.Q4233X)、c.16498C>T(p.R5500W)、c.16273G>A(p.E5425K)为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已收录的致病突变位点。c.12696G>T(p.Q4232H)、c.3495del C(p.Pro1165Leufs Ter47)、c.10881del T(p.Leu3627Argfs Ter31)、c.12560G>A(p.G418E)为新发突变位点。经SIFT、Polyphen 2和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为有害突变。纳入18篇KS新生儿期起病文献加上本文2例(34例),新生儿期表现为喂养困难(19例),心脏发育异常(20例),特殊容貌(17例),骨骼发育异常(15例),低血糖(10例)和肌张力低下(9例)等。结论 KS的典型临床表型在新生儿期还未完全呈现,当新生儿有喂养困难、心脏发育异常、特殊容貌等临床特征时需考虑KS,并尽早完善相关基因检测,实现早诊断、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buki综合征 KMT2D基因 新生儿临床特征 遗传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相关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碧君 赵诸慧 +3 位作者 杨琳 李刚 吴冰冰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组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2μmol...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组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2μmol·L^-1)新生儿,采用PCR对外周血UGT1A1基因进行检测.对照组为我院新生儿出生缺陷生物样本数据库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21μmol·L^-1病例.病例组及对照组新生儿均要求胎龄≥35周,出生体重≥2500g.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各65例.UGT1A1G71R是病例组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73.8%,48/65).对照组UGT1A1G71R突变位点与既往Meta分析中提取的中国健康新生儿对比,在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UGT1A1基因G71R突变中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和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把握度为0.993.与携带G/G基因型新生儿相比,UGT1A1G71R突变(A/A+G/A基因)可增加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风险(OR=7.373,95%CI3.395~16.008),把握度为1.0.结论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高胆红素脑病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基因突变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的基因捕获的二代测序技术对质谱检测阳性患儿的分子诊断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冰冰 陆炜 +6 位作者 杨琳 姜萍萍 李刚 张萍 王慧君 高瑞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运用基于目的基因捕获的二代测序技术,对质谱检测阳性的遗传代谢病疑似患儿进行基因检测,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遗传代谢专科门诊收治的、质谱检测阳性遗传代谢病疑... 目的运用基于目的基因捕获的二代测序技术,对质谱检测阳性的遗传代谢病疑似患儿进行基因检测,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遗传代谢专科门诊收治的、质谱检测阳性遗传代谢病疑似患儿的剩余干血滴滤纸片,行目的基因捕获的二代测序,行Sanger进行验证。结果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共有48例质谱检测阳性的遗传代谢病疑似患儿纳入本文分析,40例完成二代测序,男性22例。40例测序标本中,29例(72.5%)检测到与临床症状相符的基因变异,包括甲基丙二酸血症6例,citrin缺陷病6例,高苯丙氨酸血症5例,戊二酸血症3例,其他遗传代谢病9例。2例疑似citrin缺陷病的标本在SLC25A13基因上仅检测到单个致病性突变,进一步行长片段PCR,检测到2例标本均存在3 kb的杂合插入突变。结论基于目的基因捕获的二代测序技术在对临床疑似遗传代谢病的检测中,有着较高的阳性诊断率,不仅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分子诊断依据,而且可以根据致病基因对疾病分型,有效地为后续的临床治疗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基因组合 二代测序 分子诊断 遗传代谢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M PSTE24基因突变致限制性皮病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得雄 王晴 +6 位作者 彭小敏 海妤婷 马力刚 汪悦 王生兰 王慧君 吴冰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报告1例ZMPSTE24基因突变致胎儿死亡的限制性皮病(RD)病例,总结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特点,为产前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1例ZMPSTE24基因突变的RD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合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和PubMed,对ZMPSTE24... 目的报告1例ZMPSTE24基因突变致胎儿死亡的限制性皮病(RD)病例,总结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特点,为产前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1例ZMPSTE24基因突变的RD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合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和PubMed,对ZMPSTE24基因突变所致疾病临床表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男,死胎,G1P1。母亲孕27周行超声检查,胎儿臀位、羊水过少、羊水指数1.9 cm、胎儿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孕31+3周因胎膜早破入院,伴妊娠期糖尿病,超声示胎儿宫内重度生长受限。孕32+2周娩出一男死胎,具有典型RD表型。为明确病因诊断行新生儿panel测序并行Sanger测序验证,检测到ZMPSTE24基因的一个纯合移码突变(c.1085dupT,p.Leu362PhefsTer19),为已报道的RD热点突变,突变频率达57.14%。检索HGMD和PubMed,共检索到ZMPSTE24基因的32种致病突变(63例),导致4种不同的疾病表型。检索万方、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7月25日,共有49例(包括本文1例)ZMPSTE24突变导致RD。ZMPSTE24突变的临床表型严重程度与锌金属蛋白酶活性和核纤层蛋白前体蛋白的堆积程度相关。结论本例检测到的Leu362PhefsTer19突变为ZMPSTE24基因热点突变,ZMPSTE24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呈高度相关。本研究提示妊娠期胎儿发育异常应注意RD可能,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早期基因诊断可为临床及时干预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MPSTE24基因 限制性皮病 酶活性 基因型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1A2新突变致胎儿严重成骨不全症1例报告并表型基因型关联性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辰 刘姜睿璇 +2 位作者 杨琳 任芸芸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总结1例COL1A2新突变致胎儿严重成骨不全症(OI)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特点,为胎儿产前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产检B超检查示OI可能的胎儿流产组织抽提DNA进行基因型分析,自行设计COL1A1和COL1A2所有外显子及剪接区域的引物。利用Sa... 目的总结1例COL1A2新突变致胎儿严重成骨不全症(OI)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特点,为胎儿产前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产检B超检查示OI可能的胎儿流产组织抽提DNA进行基因型分析,自行设计COL1A1和COL1A2所有外显子及剪接区域的引物。利用Sanger测序法对胎儿行COL1A1和COL1A2基因外显子及剪接区域的测序分析并行父母验证。依据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专业版,对COL1A2突变所致疾病临床表型行文献复习。结果胎儿的COL1A1和COL1A2基因均检测出变异位点。COL1A2基因检测到杂合突变(c.3142G〉T,p.Glu1048Cys)在寡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HGMD及Ⅰ型胶原蛋白突变数据库均未见报道,结合胎儿父母验证为新发突变,对比公共数据库及在线预测软件预测该突变类型为致病突变。在HGMD专业版中搜索COL1A2,共检索到387个COL1A2致病突变,与21种疾病及其亚型相关。92%的突变引起OI或其亚型,还可引起Ehlers-Danlos综合征或其亚型。结合COL1A2突变所致疾病临床表型行文献复习,本文报告胎儿符合Ⅱ型OI。结论产前通过超声影像结合基因分型诊断胎儿为COL1A2基因新发突变(c.3142G〉T,p.Glu1048Cys)所致Ⅱ型OI;COL1A2基因编码蛋白长链双螺旋的400~480氨基酸及MLBR 3区域中甘氨酸被天冬氨酸或谷氨酸替代,多导致严重表型的OI;本文为产前准确预测胎儿结局、指导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1A2基因 成骨不全症 突变 表型基因型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和临床诊断流程的解读 被引量:33
13
作者 黎籽秀 刘博 +3 位作者 徐凌丽 杨琳 王慧君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4,共6页
高通量测序技术也称二代测序技术,可以一次对几十至几百万条短序列片段同时进行测定。该技术的出现使研究者可以对一个物种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遗传组进行全面的分析。基因组二代测序可用于对全基因组、全外显子组或感兴趣的特定区... 高通量测序技术也称二代测序技术,可以一次对几十至几百万条短序列片段同时进行测定。该技术的出现使研究者可以对一个物种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遗传组进行全面的分析。基因组二代测序可用于对全基因组、全外显子组或感兴趣的特定区域进行序列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序技术 高通量 诊断流程 解读 临床 全基因组 同时进行 特定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脏器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邹亮燕 曾丽春 +5 位作者 蒋思远 陈乡 杨琳 周文浩 陈丽萍 王来栓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8-382,共5页
目的报告1例SCNN1A基因杂合突变所致的多脏器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PHAⅠ),为PHAⅠ患儿的早期诊断、治疗等提供依据。方法总结患儿的临床表型、实验室检查、基因测序结果和诊治经过,并对多脏器型PHAⅠ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17 d,因&... 目的报告1例SCNN1A基因杂合突变所致的多脏器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PHAⅠ),为PHAⅠ患儿的早期诊断、治疗等提供依据。方法总结患儿的临床表型、实验室检查、基因测序结果和诊治经过,并对多脏器型PHAⅠ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17 d,因"发现电解质紊乱6 d"入院,主要表现为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经补钠、氢化可的松和胰岛素等治疗效果不理想。核心家系全外显子检测发现SCNN1A复合杂合变异c.1439+1G>C和c.104del C(p.P35Lfs Ter14)。c.1439+1G>C源于患儿父亲,是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已报道的多脏器型PHAⅠ型的致病突变;c.104del C(p.P35Lfs Ter14)源于患儿母亲,系新发现的突变。明确诊断多脏器型PHAⅠ后拟予口服降钾树脂治疗,患儿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第4 d患儿死亡。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9月4日,14篇文献(13篇英文,1篇中文)共报告33例多脏器型PHAⅠ型患儿,与本文1例合并后共34例。34例均有肾脏表现。除3例SCNN1A纯合突变及1例SCNN1G杂合突变在病程及随访中未提及肾外表现外,余病例均报道累及肾外其他系统,其中脱水样改变和累及呼吸道最常见,发育迟缓和消化道次之。4例死于高血钾所致心脏骤停,均为SCNN1A突变,除本文报告的1例为杂合突变外均为纯合突变。结论顽固性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需考虑PHA,基因测序可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NN1A基因 醛固酮减少症 高钾血症 低钠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和临床诊断流程对新生儿多发畸形候选变异的筛选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黎籽秀 刘博 +2 位作者 杨琳 王慧君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构建应用于遗传性疾病诊断的基因组二代测序数据分析流程,为候选变异筛选提供参考流程。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新生儿出生缺陷生物样本库中的87例多发畸形样本,以美国贝勒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流程(贝勒流程)为参考标... 目的 构建应用于遗传性疾病诊断的基因组二代测序数据分析流程,为候选变异筛选提供参考流程。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新生儿出生缺陷生物样本库中的87例多发畸形样本,以美国贝勒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流程(贝勒流程)为参考标准进行候选变异筛选,同一批样本以我院建立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流程(复旦流程)也行候选变异筛选,以染色体的位置和突变的碱基作为突变位点的标识符对贝勒和复旦流程检出变异逐行比较。结果 例新生儿多发畸形样本共检出变异7820777个,复旦流程经质量控制、公共数据库的变异频率筛选、内部数据库的变异频率筛选、变异类型的筛选和关注与孟德尔遗传病相关的变异数筛选,平均单个病例180~210个变异作为最终候选变异行临床诊断分析;贝勒流程检出候选变异15242个,复旦流程检出候选变异15660个,2个流程均检出候选变异15137个,复旦流程比贝勒流程多检出的候选变异523个,105个候选变异贝勒流程检出复旦流程未检出,复旦流程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96.66%。结论 虽然复旦流程候选变异筛选能真实有效地模拟贝勒流程对WES数据进行筛选,并寻找候选变异的过程;复旦流程所展现的注释和筛选只是粗略的框架,但提供了WES应用于临床时不可或缺的筛选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外显子组测序 新生儿 敏感度 特异度 筛选流程 多发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K-801急性处理改变斑马鱼幼鱼自发运动和焦虑行为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炳华 林佳 +6 位作者 刘秀云 张颖蓝 籍永霞 彭小兰 郭宁 黄国英 李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5-290,共6页
目的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地卓西平马来酸盐(dizocilpine,MK-801)急性处理对斑马鱼幼鱼自发运动和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幼鱼(5天和7天)暴露在不同浓度MK-801(0、10、20、50、100、200μmol/L)溶液中。在光照与黑暗交替... 目的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地卓西平马来酸盐(dizocilpine,MK-801)急性处理对斑马鱼幼鱼自发运动和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幼鱼(5天和7天)暴露在不同浓度MK-801(0、10、20、50、100、200μmol/L)溶液中。在光照与黑暗交替条件下,记录斑马鱼幼鱼每分钟游动距离和趋触性。结果光照条件下,MK-801急性处理能显著降低幼鱼自发运动(P<0.05);黑暗条件下,MK-801急性处理也能降低幼鱼自发运动(P<0.05),但10μmol/L MK-801对5天幼鱼自发运动无显著影响(P>0.05);黑暗条件下,7天幼鱼在100μmol/L MK-801作用下抗焦虑能力显著增加,5天幼鱼在20、50μmol/L MK-801作用下有显著的抗焦虑能力(P<0.05);光照条件下,斑马鱼幼鱼的抗焦虑行为都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MK-801诱导幼鱼自发运动降低;在黑暗条件下,MK-801用药组(20、50、100和200μmol/L)的幼鱼表现出抗焦虑行为;年龄、药物剂量和光照条件共同作用影响斑马鱼幼鱼的行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K-801 自发运动 焦虑 斑马鱼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果芸香碱对不同光照下斑马鱼幼鱼自发运动和焦虑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简静 林佳 +6 位作者 刘秀云 张颖蓝 李斐 王凤 李婷婷 郭宁 李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7-675,686,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条件下不同浓度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急性暴露对斑马鱼幼鱼自发运动和焦虑相关性行为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毛果芸香碱分别处理AB品系5天龄和7天龄(day post fertilization,dpf)斑马鱼,分析其在光照持续以及明暗...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条件下不同浓度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急性暴露对斑马鱼幼鱼自发运动和焦虑相关性行为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毛果芸香碱分别处理AB品系5天龄和7天龄(day post fertilization,dpf)斑马鱼,分析其在光照持续以及明暗交替环境下自发运动和趋触性行为的变化。结果连续光照时,5dpf斑马鱼自发运动均增强(0.1 mmol/L和0.3 mmol/L浓度组除外),而7dpf斑马鱼自发运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10 mmol/L浓度组降低),3 mmol/L和10 mmol/L浓度组7dpf斑马鱼趋触性显著增加。光暗交替阶段,10 mmol/L的毛果芸香碱完全消除了暗刺激对斑马鱼幼鱼自发运动的促进作用;其趋触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连续光照时,低剂量毛果芸香碱抑制5dpf斑马鱼自发运动;高剂量毛果芸香碱抑制7dpf斑马鱼自发运动,增加其焦虑性行为。光暗交替阶段,斑马鱼幼鱼焦虑性行为与其年龄及毛果芸香碱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果芸香碱 斑马鱼 自发运动 趋触性行为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NPTX1相关H3K27ac富集的非保守性增强子鉴定
18
作者 陈旭东 张琦 +5 位作者 张颖蓝 林佳 王凤 桂怡婷 刘婷 李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7-493,501,共8页
目的探索和鉴定人NPTX1相关H3K27ac富集的非保守性的增强子,完善NPTX1相关调控区的注释,为NPTX1相关疾病及非编码区突变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方法从CistromeDB数据库下载和分析涉及7种组织的39个H3K27ac ChIP-seq数据,选择NPTX1两... 目的探索和鉴定人NPTX1相关H3K27ac富集的非保守性的增强子,完善NPTX1相关调控区的注释,为NPTX1相关疾病及非编码区突变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方法从CistromeDB数据库下载和分析涉及7种组织的39个H3K27ac ChIP-seq数据,选择NPTX1两侧100 kb范围内的峰。通过ECR浏览器分析各片段在人、小鼠和斑马鱼之间的序列保守性。将相应DNA片段插入双荧光素酶验证载体中,在人神经源细胞系SH-SY5Y和人肾源细胞系293T行双荧光素酶实验,以检测增强子活性。结果分析获得5个H3K27ac富集片段,各片段在人、小鼠和斑马鱼之间DNA序列不保守。NPTX1-E1-P在SH-SY5Y中双荧光素酶活性比值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但在293T细胞中其增强子活性下降约40%。结论NPTX1附近的H3K27ac富集片段中,NPTX1-E1-P在人神经细胞系SH-SY5Y中具有增强子活性,且在物种间序列保守性低。相对于人神经源细胞系SH-SY5Y,其在人肾源细胞系293T中增强子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TX1 增强子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IP-seq) H3K27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ssel Silver综合征19例病例系列报告
19
作者 张萍 刘仁超 +3 位作者 陆炜 吴冰冰 王慧君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2-286,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经甲基化特异性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MS-MLPA)确诊的Russel Silver综合征(RSS)患儿的临床特征、基因型(表观突变)以及表型和基因型的相关性,旨在提升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 目的总结分析经甲基化特异性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MS-MLPA)确诊的Russel Silver综合征(RSS)患儿的临床特征、基因型(表观突变)以及表型和基因型的相关性,旨在提升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分子医学中心经MS-MLPA确诊的RSS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MS-MLPA行11p15区域甲基化和拷贝数变异(CNV)情况检测,应用Gene Marker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均一化处理及结果判读。结果19例RSS患儿,女8例,男11例,确诊年龄中位数3.3岁(3月龄至10岁)。小于胎龄儿18例,就诊时18例患儿身高均低于同龄儿童身高P3,体重均低于同龄儿童体重P10。特殊面容发生率较高的表型有前额突出9例,三角脸7例,肢体不对称和手指短或内侧弯曲6例,小下颌5例。其他表现包括眼距宽、低耳位、高腭弓、牙齿突出、胸廓畸形、脊柱侧凸和房间隔缺损等。19例RSS患儿有3例检测到携带11p15区域拷贝数重复,余16例均显示H19-DMR低甲基化且无CNV。结论有宫内和出生后生长发育迟缓、肢体不对称和特殊面容的儿童,应注意RSS的可能,首选MS-MLPA检测,以利于及早干预和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sel Silver综合征 甲基化特异性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 临床特征 基因型(表观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起病的钼辅因子缺乏症3例病例报告
20
作者 徐素华 张鹏 +3 位作者 杨琳 曹云 周文浩 程国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5-168,共4页
1病例资料1.1病例报告例1,男,4日龄,因“皮肤黄染3 d,突然青紫1次”于2018年2月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就诊。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100 g,5和10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生后第2 d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出... 1病例资料1.1病例报告例1,男,4日龄,因“皮肤黄染3 d,突然青紫1次”于2018年2月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就诊。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100 g,5和10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生后第2 d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出现2次双眼上翻,持续2~3 s后自行缓解,无发热、少吃、少哭、少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黄染 进行性加重 足月顺产 APGAR评分 病例报告 病例资料 钼辅因子 出生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