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中老年人体力活动轨迹与其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的关系。方法: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的全...目的:探讨中老年人体力活动轨迹与其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的关系。方法: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的全国代表性大规模追踪数据,采用组基轨迹模型识别调查对象随访期间体力活动随时间变化的潜在分组和轨迹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体力活动轨迹类型与IADL失能的关联性。结果:调查对象体力活动轨迹被分为持续低体力活动组(2703人,占66.89%)、体力活动降低组(641人,占15.86%)、体力活动增加组(375人,占9.28%)及持续高体力活动组(322人,占7.97%),4组间IADL失能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4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与持续低体力活动组比较,体力活动增加组和持续高体力活动组发生IADL失能的风险降低,对应的比值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3(0.55,0.97)和0.59(0.42,0.83)。按性别、年龄、居住地和慢性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女持续高体力活动组发生IADL失能的风险明显降低,而这种显著的关联性仅出现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居住在农村者和无慢性病者中。结论:不同类型体力活动轨迹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相关,持续高体力活动与体力活动增加轨迹会降低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失能的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散打与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击打效果、双下肢发力指标和CMJ(counter movement jump)指标的差异,为跨项选材和转项后的衔接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icon3D红外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测力台和测力靶以及同步设备对拳击组(n=11)与...目的比较散打与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击打效果、双下肢发力指标和CMJ(counter movement jump)指标的差异,为跨项选材和转项后的衔接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icon3D红外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测力台和测力靶以及同步设备对拳击组(n=11)与散打组(n=16)运动员后手直拳技术进行比较。选取拳速指标(3个)、测力靶指标(6个)、双下肢发力指标(5个)和CMJ指标(7个)进行分析。结果拳击组运动员接触拳速和速度衰减率指标与散打组差异显著(P<0.001)。拳击组优秀运动员峰值拳速可达9.301 m·s^(-1),并表现出较高的接触拳速(7.778 m·s^(-1))。测力靶数据6个指标中有4个在2组间差异显著(P<0.001),拳击组运动员双下肢的后腿发力各项指标均与散打组差异显著(P<0.050),CMJ各项指标则在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0)。结论拳击组运动员击打效果优于散打组,双下肢发力指标中的后腿积极发力指标也高于散打组,2组下肢爆发力测试结果相当。如面临转项,散打运动员应弥补技术因素的不足,提升出拳速度、有效击打质量及后腿积极发力能力。展开更多
利用可视化Cite SpaceⅢ分析软件,对2000-2015年收录在Web of Science有关排球的929篇学术论文及相关参考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旨在揭示国外排球运动的研究前沿及热点,为我国排球科研工作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美国、澳大利...利用可视化Cite SpaceⅢ分析软件,对2000-2015年收录在Web of Science有关排球的929篇学术论文及相关参考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旨在揭示国外排球运动的研究前沿及热点,为我国排球科研工作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和地区是国外排球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各国高等院校是国外排球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研究热点集中于"排球、运动员、成绩、力量、损伤、弹跳"等关键词,且研究演进呈现出从整体宏观向微观、深化、综合化方向转移的特点;研究前沿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排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常见关节损伤以及康复方法研究、跳跃素质的训练方法研究、排球比赛进攻研究、训练和比赛中肩部移动性研究等方面。重视以人为本,实现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运用生理学等多学科深入研究排球运动损伤相关问题,将是未来排球研究的发展趋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中老年人体力活动轨迹与其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的关系。方法: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的全国代表性大规模追踪数据,采用组基轨迹模型识别调查对象随访期间体力活动随时间变化的潜在分组和轨迹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体力活动轨迹类型与IADL失能的关联性。结果:调查对象体力活动轨迹被分为持续低体力活动组(2703人,占66.89%)、体力活动降低组(641人,占15.86%)、体力活动增加组(375人,占9.28%)及持续高体力活动组(322人,占7.97%),4组间IADL失能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4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与持续低体力活动组比较,体力活动增加组和持续高体力活动组发生IADL失能的风险降低,对应的比值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3(0.55,0.97)和0.59(0.42,0.83)。按性别、年龄、居住地和慢性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女持续高体力活动组发生IADL失能的风险明显降低,而这种显著的关联性仅出现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居住在农村者和无慢性病者中。结论:不同类型体力活动轨迹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相关,持续高体力活动与体力活动增加轨迹会降低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失能的风险。
文摘目的比较散打与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击打效果、双下肢发力指标和CMJ(counter movement jump)指标的差异,为跨项选材和转项后的衔接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icon3D红外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测力台和测力靶以及同步设备对拳击组(n=11)与散打组(n=16)运动员后手直拳技术进行比较。选取拳速指标(3个)、测力靶指标(6个)、双下肢发力指标(5个)和CMJ指标(7个)进行分析。结果拳击组运动员接触拳速和速度衰减率指标与散打组差异显著(P<0.001)。拳击组优秀运动员峰值拳速可达9.301 m·s^(-1),并表现出较高的接触拳速(7.778 m·s^(-1))。测力靶数据6个指标中有4个在2组间差异显著(P<0.001),拳击组运动员双下肢的后腿发力各项指标均与散打组差异显著(P<0.050),CMJ各项指标则在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0)。结论拳击组运动员击打效果优于散打组,双下肢发力指标中的后腿积极发力指标也高于散打组,2组下肢爆发力测试结果相当。如面临转项,散打运动员应弥补技术因素的不足,提升出拳速度、有效击打质量及后腿积极发力能力。
文摘利用可视化Cite SpaceⅢ分析软件,对2000-2015年收录在Web of Science有关排球的929篇学术论文及相关参考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旨在揭示国外排球运动的研究前沿及热点,为我国排球科研工作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和地区是国外排球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各国高等院校是国外排球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研究热点集中于"排球、运动员、成绩、力量、损伤、弹跳"等关键词,且研究演进呈现出从整体宏观向微观、深化、综合化方向转移的特点;研究前沿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排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常见关节损伤以及康复方法研究、跳跃素质的训练方法研究、排球比赛进攻研究、训练和比赛中肩部移动性研究等方面。重视以人为本,实现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运用生理学等多学科深入研究排球运动损伤相关问题,将是未来排球研究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