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确定性视野下的人口研究与应对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15,180,181,共15页
在当前全球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深入认识人口不确定性的性质、来源及其在人口预测与政策应对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人口不确定性是人口系统的内在规定性,且在现代社会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相互交织作用下,呈现出不断增... 在当前全球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深入认识人口不确定性的性质、来源及其在人口预测与政策应对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人口不确定性是人口系统的内在规定性,且在现代社会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相互交织作用下,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虽然人口不确定性无法被完全消除,但我们可以在深化不确定性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将人口不确定性的不利影响控制在可知、可控的范围内,并充分发挥不确定性在多样性创造力上的潜力。在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利用技术、知识和治理的优势,可以构建具有灵活性、适应性的人口及相关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不确定性 人口转变 概率人口预测 政策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新形势下超大城市托育师资需求中长期变动的预测性分析
2
作者 沙莉 杨津津 +1 位作者 杨紫涵 魏星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60,共16页
以“七普”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经典队列要素法并借助PADIS-INT软件,分别对2024—2050年上海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需求的分年龄段规模与总规模做出预测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2024—2050年托育机构师资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并依据托育机... 以“七普”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经典队列要素法并借助PADIS-INT软件,分别对2024—2050年上海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需求的分年龄段规模与总规模做出预测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2024—2050年托育机构师资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并依据托育机构师资的现有供给水平进行供需比较。中方案结果显示:2024—2050年期间,上海市托育机构保育人员需求量将长期处于上升的总态势,由2024年的1.31万~1.69万人上升至2049—2050年的2.48万~3.4万人。未来二十余年,上海市保育人员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且保育人员缺口总体上呈增长态势。建议加强托育适龄儿童规模监测,依据单岁年龄组精准测算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需求规模;注重托育师资需求规模的前瞻性分析,重点聚焦托育人员;促进托幼师资统筹规划,分阶段调整保育人员供给水平;重视托育师资人才培养,构建6岁以下托幼一体化师资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育师资需求 人口预测 超大城市 供需关系 托育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因子与空间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5
3
作者 董春 刘纪平 +1 位作者 赵荣 王桂新 《遥感信息》 CSCD 2002年第4期61-64,共4页
通过建立包括居民地、公路、铁路、水系、高程带、坡度带、坡向带、土地覆盖等要素内容的地理因子库 ,以及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经济因子库 ,提取在一定区域内与人口分布密切相关的因子组成 ,并以其归一化相关系数作为定量... 通过建立包括居民地、公路、铁路、水系、高程带、坡度带、坡向带、土地覆盖等要素内容的地理因子库 ,以及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经济因子库 ,提取在一定区域内与人口分布密切相关的因子组成 ,并以其归一化相关系数作为定量分析的权重系数。本文提出的是实现人口在空间单元内遵循人口分布规律的空间化分布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因子库 空间人口分布 权重系数 贵州 归一化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极化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王桂新 毛新雅 张伊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共9页
根据增长极理论,在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省际)人口迁移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人口迁移对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极化的作用关系,可以发现:人口向三大都市圈的迁移集中促进了其经济的增长极化;受日趋活跃的人口迁移影响,20世... 根据增长极理论,在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省际)人口迁移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人口迁移对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极化的作用关系,可以发现:人口向三大都市圈的迁移集中促进了其经济的增长极化;受日趋活跃的人口迁移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三大都市圈经济的增长极化曲线呈单调上升二次函数增长趋势,显示其已进入一个新的加速成长和发展阶段。但目前人口迁入重心已明显由北南移,三大都市圈人口净迁移流场分布模式也已逐步由“三极”集中向相对“一极”化模式转变。我们应改变这种趋势,以形成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三极”并存、相互促进的都市圈空间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都市圈 人口迁移 经济增长 极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空间模式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桂新 董春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60,共6页
本文主要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人口迁移量的分布、长三角区外省际迁入人口对区内迁入目的地的选择以及长三角区内城际人口迁移流向形态等几个方面,系统地考察了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及其特征,从一个视角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人口迁移量的分布、长三角区外省际迁入人口对区内迁入目的地的选择以及长三角区内城际人口迁移流向形态等几个方面,系统地考察了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及其特征,从一个视角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城市群 人口迁移 空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的近今发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魏星 王桂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共8页
本文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并指出当前学科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研究着重探讨未来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及重点研究领域。"十二五"期间重点研究领域应在:人口迁移、城市化... 本文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并指出当前学科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研究着重探讨未来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及重点研究领域。"十二五"期间重点研究领域应在:人口迁移、城市化对经济推动作用的定量分析与评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下的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展研究,城市化过程中乡-城迁移人口的户籍制度改革设计,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人口分布与受害迁移预案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口迁移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城市化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年代后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桂新 刘建波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3年第4期1-10,共10页
主要根据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 ,多视角地考察了 1990年代后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特征 ,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带人口主要选择迁向东部地带的基本区域模式虽然十分稳定 ,但也发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 ;199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 主要根据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 ,多视角地考察了 1990年代后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特征 ,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带人口主要选择迁向东部地带的基本区域模式虽然十分稳定 ,但也发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 ;199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80 0 0元和 6 0 0 0元 ,分别是 1990年代后期省际人口迁移比较有意义的人口迁入、迁出收入“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O年代后期 中国 省际人口迁移 区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年-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检验 被引量:6
8
作者 金瑞庭 王桂新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3,12,共7页
利用了1978-2009年之间的碳排放量和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人口密度以及城市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等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人口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机理和动态机制。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碳排量存在正的效应;而城市人... 利用了1978-2009年之间的碳排放量和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人口密度以及城市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等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人口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机理和动态机制。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碳排量存在正的效应;而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市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从长期来看对碳排量存在负的效应。提出了几项政策建议,期望引起相关决策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碳排放 动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上流动的心理代价:农村大学生的情感体验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汪卫平 袁晶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25-37,共13页
多数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流动使个体在情感体验上“受益”,但也有学者提出流动带来的是“离解”效应。通过对知乎网站“农村大学生”话题的数据以及深度访谈的分析,发现处于社会流动过程的农村大学生虽有积极情感体验,但也有被忽视和压抑... 多数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流动使个体在情感体验上“受益”,但也有学者提出流动带来的是“离解”效应。通过对知乎网站“农村大学生”话题的数据以及深度访谈的分析,发现处于社会流动过程的农村大学生虽有积极情感体验,但也有被忽视和压抑的消极情感体验,进而支持整合“离解”与“受益”效应的解释。这种体验以“心路历程回溯”与“阶层旅行比较”两种逻辑联结起身份认同、教育流动、阶层忠诚及阶层位置等主题。对长距离流动者而言,积极体验是一种“突围的成就感”,因为获取了目标阶层文化资本;消极体验是“离开的煎熬”,主要是对原始阶层的忠诚带来的压力。对短距离流动者而言,积极体验是一种“投入的充实感”,在于流动者广泛的实践性参与;消极体验是一种“位置的焦虑”,是因为生存境遇所致。研究结论为当前农村大学生的校园与职场适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社会流动 情感体验 场域-惯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视角下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祖宇 王桂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背景下,透过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表象,从结构层面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多维度探究,有助于清楚识别与理解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发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背景下,透过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表象,从结构层面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多维度探究,有助于清楚识别与理解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发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该研究利用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并将数据汇总至省级和区域层面,从城乡人口变动、城镇人口增长来源、城镇人口空间分布三个维度对2010—202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实证结果显示:①中国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是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度高于乡村人口减少的贡献度。②乡城人口迁移仍是中国城镇人口增长的绝对主力,其次为区划调整增长,最末为自然增长。③城镇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县域城镇人口变动对城镇化率的贡献度略高于市辖区城镇人口变动。④东北地区城镇化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乡村人口的减少,城镇人口已出现自然负增长和净迁出的现象,且该地区大多数县域城镇人口流失严重。据此,各级政府应及时审视过往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前提下,重点结合区域或城市自身的自然条件特点和城镇人口增减、分布状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人口城镇化发展策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可持续性人口城镇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发展 城乡人口变动 人口增长来源 人口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生态学的建立和人口生态问题研究
11
作者 潘纪一 戴星翼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9-44,共6页
由于变本加厉的生态问题与生态危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研究环境生态问题的科学潮流会越来越强大。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在人口学与生态学之间,如何建立人口生态学这样一门交叉结合的新学科,或至少确立这样一个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并... 由于变本加厉的生态问题与生态危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研究环境生态问题的科学潮流会越来越强大。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在人口学与生态学之间,如何建立人口生态学这样一门交叉结合的新学科,或至少确立这样一个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并就当前人口生态研究领域中一些迫切要求取得突破的方面提出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生态学 人类生态学 人口容量 人口学 生态问题 自然生态系统 人类生态系统 人与环境关系 问题研究 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296
12
作者 王桂新 沈建法 刘建波 《人口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1期3-23,共21页
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使人口城市化呈不完全、非正规特征。以上海为例,主要从微观角度,考察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特征,评价其目前的市民化水平,分析影响其市民化转变的主要因素,从一个侧面探讨和揭示中国不完全、非正规城市化... 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使人口城市化呈不完全、非正规特征。以上海为例,主要从微观角度,考察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特征,评价其目前的市民化水平,分析影响其市民化转变的主要因素,从一个侧面探讨和揭示中国不完全、非正规城市化发展的独特性、阶段性与规律性。目前中国城市农民工总体上已达到54%的市民化水平,尤其是其社会关系、心理认同等非物质维度的市民化都已达到接近60%的较高水平。即使受户籍制度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二元社会体制的屏障,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仍然取得较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民工 市民化 户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人口规模控制 被引量:24
13
作者 黄荣清 段成荣 +3 位作者 陆杰华 黄文香 张强 王桂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36,共13页
人口规模过大是长期困扰北京的一个大问题。关于北京人口规模的调控,一直受社会各界关心。2010年以来,北京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干旱,入冬以来几乎就没有下过一场雪(直到2011年开春后才下了一点雪),给本来就严重缺水的北京再一次警示;... 人口规模过大是长期困扰北京的一个大问题。关于北京人口规模的调控,一直受社会各界关心。2010年以来,北京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干旱,入冬以来几乎就没有下过一场雪(直到2011年开春后才下了一点雪),给本来就严重缺水的北京再一次警示;北京的房价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规模 北京 规模控制 2010年 房价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 被引量:73
14
作者 王桂新 潘泽瀚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1,32,共9页
根据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流动人口已形成省内为主、省际为辅的分布特征,省内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人口大省,省际流动人口的迁入地主要分布在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省份,迁出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人口大省,省际流动... 根据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流动人口已形成省内为主、省际为辅的分布特征,省内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人口大省,省际流动人口的迁入地主要分布在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省份,迁出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人口大省,省际流动人口的迁出分布较为分散,而迁入分布较为集中,省内流动人口多的省份省际迁移人口也会较多。这些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省内人口迁移主要受人口规模因素的影响,省际人口迁移则主要受迁入省的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迁出省的人口规模,以及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空间分布 省内人口迁移 省际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随生育率下降的人口态势 被引量:21
15
作者 顾宝昌 彭希哲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3,共7页
近几十年来,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生育率下降,已被称为人类历史及人类社会上的一次生育革命,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即由高生育率、高死亡率转变为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已经或即将在一、二十年内完成。相当时期以来,由于人们把... 近几十年来,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生育率下降,已被称为人类历史及人类社会上的一次生育革命,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即由高生育率、高死亡率转变为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已经或即将在一、二十年内完成。相当时期以来,由于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降低生育率上,加之生育率下降又如此急速,使得很少有人在注意伴随生育率下降而来的问题。本文旨在考察中国生育下降的历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率下降 总和生育率 人口态势 低生育率 人口普查资料 人口转变 计划生育政策 出生性别比 独生子女 控制人口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机构发展主要问题及公共福利政策建议——浦东新区案例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梁鸿 程远 +1 位作者 于娟 周莹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以及对养老机构需求的增长 ,开办养老机构成为一项新兴产业。从公共福利政策的角度 ,研究养老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公共福利政策 养老机构 服务质量 发展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桂新 陈冠春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共7页
人口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双重属性,因此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态势,以人口为中心系统地分析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的人口变动主要从四个方面促进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 人口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双重属性,因此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态势,以人口为中心系统地分析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的人口变动主要从四个方面促进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如果没有其他突发性因素的冲击,单从人口变动因素来看,中国经济还可能再持续增长二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改革 人口变动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阶段和大城市地区不同区域人口空间变动——以上海静安区、浦东新区和南汇区为例 被引量:13
18
作者 任远 张放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39,共5页
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城市的不同区域人口变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研究根据20多年历时性数据的动态分析,对上海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在人口总量、迁移强度和迁移方向的不同特点进行定量研究和比较研究。在1992年前后,上海的郊... 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城市的不同区域人口变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研究根据20多年历时性数据的动态分析,对上海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在人口总量、迁移强度和迁移方向的不同特点进行定量研究和比较研究。在1992年前后,上海的郊区化历程才正式开始,当前上海正处于从前期郊区化向深度郊区化的转折时期、从初期相对扩散向绝对扩散发展的时期。需要根据不同区域人口变动的规律性,实行分区域的人口发展对策:结合人口导出带来的城市问题引导城市更新;结合近郊区人口聚集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引导远郊区的人口聚集加强新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变动 城市化 前郊区化 深度郊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口迁移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19
作者 魏星 王桂新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4年第5期13-22,共10页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在自然环境条件、历史开发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地带间显著差异和地带内相对同质的鲜明特点。这使跨地带人口迁移成为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模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从东、中、西三大地带角度考察跨地带...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在自然环境条件、历史开发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地带间显著差异和地带内相对同质的鲜明特点。这使跨地带人口迁移成为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模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从东、中、西三大地带角度考察跨地带人口迁移的数量与流向及分布、移民基本属性特征、在业状况及迁移原因等方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人口迁移特征 移民 教育 就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未来城镇人口规模及人口结构变动预测 被引量:22
20
作者 路锦非 王桂新 《西北人口》 CSSCI 2010年第4期1-6,11,共7页
对城镇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给予合理预测,有助于政府预估社会的劳动力供给和养老压力,进而制定合理高效的社会保障政策和进行相应政策调整。本文从规范的人口学角度,采用队列要素法通过年龄移算,在考虑城镇人口基数、出生率、死亡率、性... 对城镇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给予合理预测,有助于政府预估社会的劳动力供给和养老压力,进而制定合理高效的社会保障政策和进行相应政策调整。本文从规范的人口学角度,采用队列要素法通过年龄移算,在考虑城镇人口基数、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以及城市化背景下乡城人口的净迁移率等多个参数的情况下,通过编制我国城镇人口生命表,对从现在起至未来2030年的时间内我国城镇人口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动态预测,从而为我国制定合理而有针对性的城镇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人口 规模 结构 变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