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苏忠鑫 王颖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8,共10页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我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研究基于重点城市实地调研、关键知情人访谈及政策文本分析等,围绕筹资、服务、评估、监管、支付等核心模块分析总结我国现有城市试点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我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研究基于重点城市实地调研、关键知情人访谈及政策文本分析等,围绕筹资、服务、评估、监管、支付等核心模块分析总结我国现有城市试点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我国长护险试点总体缺乏独立的筹资来源,参保人群与保障对象地区差异大,专业化服务产业水平不高制约了试点推进,待遇支付标准不统一、苛刻与优厚并存,缺乏统一的老年照护需求评估体系和信息化监管体系等。建议以附加税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鼓励各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基本保障范围,通过提高护理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监管服务系统等方式提高长期照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制度模式 筹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受益老人抑郁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白慧莹 井玉荣 +2 位作者 邵业 王颖 苏忠鑫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3-587,共5页
目的:了解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受益老人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长期护理保险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提供方向。方法: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2023年7月至8月期间,选取嘉兴市具有代表性的3个区/市/县,随机抽取871名长... 目的:了解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受益老人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长期护理保险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提供方向。方法: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2023年7月至8月期间,选取嘉兴市具有代表性的3个区/市/县,随机抽取871名长护险受益老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巴氏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长护险受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6.0软件对长护险受益人抑郁水平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嘉兴市社会长护险受益老人抑郁量表得分为19.61±6.61,轻度抑郁发生率为43.86%,中重度抑郁发生率为47.19%;回归结果显示,年龄(t=-2.317,P=0.021)、生活照料是否满足(t=4.633,P<0.001)、自评健康状况(t=6.364,P<0.001)、社会支持程度(t=-3.250,P=0.001)、失能程度(t=2.876,P=0.004)及照护类型(t=3.023,P=0.003)是长护险受益老人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嘉兴市社会长护险受益老人普遍存在抑郁症状,对失能老人的关注不应仅局限在生理健康方面,其心理健康状况亟待关注。需健全老年人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及心理卫生教育,提升精神关怀服务;强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失能人群心理护理保障,将心理照护服务循序渐进地纳入服务保障范围中,加强对家庭成员及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培训,更好地满足失能老人的心理需求,促进积极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老年人 抑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吴连霞 赵媛 +2 位作者 吴开亚 郝丽莎 王玉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7-884,共8页
基于中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国省域人口老龄化的程度、速度、社会经济影响、空间差异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处于初级老龄化阶段且不断加深,区域差异缩小,东部地区低速增长,中西部地区老龄... 基于中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国省域人口老龄化的程度、速度、社会经济影响、空间差异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处于初级老龄化阶段且不断加深,区域差异缩小,东部地区低速增长,中西部地区老龄化与养老负担快速增加。老年人口密度属较低密度区,从东向西呈梯度降低。(2)中国省域人口老龄化程度及空间布局是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经济水平等因素相互调节与空间分异的综合结果。(3)各机制系数空间异质性的综合作用促使老龄化大致由南北向分异转变为东西向分异的空间格局。省际人口迁移从根本上制约如今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区域差异 驱动机制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县域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吴连霞 吴开亚 赵媛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2期103-110,共8页
与传统OLS方法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更能反映各要素间的空间关联性,故采用LISA、Getis-ord G_1~指数及GWR模型等方法,分析江苏省县域人口城镇化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 1990-2010年,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由... 与传统OLS方法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更能反映各要素间的空间关联性,故采用LISA、Getis-ord G_1~指数及GWR模型等方法,分析江苏省县域人口城镇化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 1990-2010年,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由低水平型转向中高水平型为主。Moran’sⅠ指数均为正,空间上略趋均衡,以HH集聚(苏南地区)和LL集聚(苏北地区)类型为主,冷、热点区呈"核心一边缘"结构,涓滴效应凸显,南北分异明显且有缩小趋势,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连一淮一宿"等地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苏一锡"及"宁一镇一扬"等地区。(2)国有动力和集聚动力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为正效应,初始动力和根本动力为负效应,推拉动力和非国有动力由正效应变为负效应,外部动力正、负效应均有。各动力因子不仅影响力变化,亦存在南北空间变异,多机制空间演化共同作用导致不同县域人口城镇化南北分异的空间布局。最后,提出优化县域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冷热点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空间格局 机制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隔代照料与健康后果的实证研究及政策思考 被引量:41
5
作者 宋靓珺 杨玲 彭希哲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9,共15页
在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中,隔代照料这一选题极为重要,隔代照料也是老年和家庭福利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老年人隔代照料与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但对两者相关性的深入实证考察较少,仅有的研究也未就隔代照料产生的健康... 在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中,隔代照料这一选题极为重要,隔代照料也是老年和家庭福利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老年人隔代照料与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但对两者相关性的深入实证考察较少,仅有的研究也未就隔代照料产生的健康后果达成共识,政策应对亦存局限。为此,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截面数据,探讨中国老年人照料孙子女对自身健康产生的后果及几个主要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其进行量化研究并通过稳健性检验。研究得出三项基本结论:隔代照料的健康后果受到照料强度、子女特征、居住模式及老年人自身罹患慢性疾病状况的影响,在不同的特征状况下呈现不同的健康结果;照料者受教育程度、照料者性别、健在子女数等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对被解释变量(照料者健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成年子女向上的代际支持也对老年照料者的健康发挥了调节作用;使用工具变量(照料者是否享受老年优待政策)进行因果识别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内生性问题。最后,本文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的结果从代际关系视角、社会性别视角和老年婚姻社会功能等方面提出公共政策的应对思考,以期为制定相应的老年和家庭福利政策提供策略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照料 身心健康 代际支持 公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口健康寿命的演变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一项基于CLHLS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宋靓珺 杨玲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74,共18页
基于2002—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面板数据,运用多状态生命表法分析了中国老年人口健康寿命的演变轨迹。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口生命质量指数和健康预期寿命的变动轨迹均呈现先以“残障压缩模式”为主后转... 基于2002—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面板数据,运用多状态生命表法分析了中国老年人口健康寿命的演变轨迹。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口生命质量指数和健康预期寿命的变动轨迹均呈现先以“残障压缩模式”为主后转为以“动态均衡模式”为主两种模式共存的特征,分性别分城乡后的变动轨迹依然呈现类似特征;中国老年人的健康寿命在两性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群组差异;低龄老人的生命质量指数优于高龄老人;农村老人的生命质量指数优于城镇老人且在高龄阶段存在一定的累积效应。最后,使用CLHLS 2005年和2014年两期截面数据,对中国老年人健康寿命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老年人性别、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社会参与、心理健康和患病情况等微观个体因素,以及所在社区是否提供医疗服务,所在地级市的医疗供给等宏观区域因素是影响中国老年人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寿命 性别 年龄 城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死亡质量的研究现状与政策应对 被引量:35
7
作者 宋靓珺 苏聪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利用2002-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微观层面老年人死亡质量的现状,结果显示接近四成的老年人在痛苦中离世,超过八成的老年人临终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接近九成的老年人临终前由家庭成员而非专业人士提供照料... 利用2002-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微观层面老年人死亡质量的现状,结果显示接近四成的老年人在痛苦中离世,超过八成的老年人临终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接近九成的老年人临终前由家庭成员而非专业人士提供照料。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我国在宏观政策和公共服务层面亦存在着安宁疗护服务缺位、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生死教育缺失等发展短板。最后,借由深入剖析中国传统哲学和独特文化对死亡的阐释,提出了本土文化背景下提高老年人死亡质量的若干政策思考,以回应深度老龄化引发的全新社会形态和广大老年群体对“优生优逝”美好生活的切实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死亡质量 生死哲学 传统文化 政策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健康指标的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变动研究--来自2002~2014CLHLS纵向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玲 宋靓珺 《西北人口》 CSSCI 2020年第4期72-89,共18页
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五期纵向数据,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认知功能简易量表(MMSE),同时基于三项客观测验的躯体功能测量量表(PPT)三项健康指标测算了2002年至2014年间中国老年人健康状态的变动趋... 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五期纵向数据,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认知功能简易量表(MMSE),同时基于三项客观测验的躯体功能测量量表(PPT)三项健康指标测算了2002年至2014年间中国老年人健康状态的变动趋势。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三项健康指标评估的老年人健康状况均呈现向好趋势,其中,认知障碍老年人下降的比例约为7%,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下降比例约为6%,躯体功能残障老年人下降比例近3%;健康状况的改善主要是轻度缺损老年人的比例下降所致,上述三项健康指标的变化特征均支持"胜利的收益"理论。第二,分性别、城乡来看,三项指标测度的女性老年人中不健康的比例均高于男性,城镇老年人失能比例高于农村,其他两项指标则相反。第三,从上述差异的变动趋势来看,三项指标测度结果呈现出不一致的变动趋势,其中,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在逐渐缩小,城乡差异则略有增大;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性别差异则无明显变化特征;躯体功能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则呈现一定的波动。最后,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发现:老年人个人行为习惯、日常生活辅助设施的普及度及可及性等因素与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的变动显著相关,各因素对不同健康状态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变动 性别差异 城乡差异 日常生活辅助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口死亡概率时代变迁与老年定义的重新思考 被引量:29
9
作者 彭希哲 卢敏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共10页
通过对1982—201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年龄别死亡概率的考察显示,近30年来我国老年人口的死亡概率随时间推移而不断降低,表明我国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年龄内涵正在发生改变。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老... 通过对1982—201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年龄别死亡概率的考察显示,近30年来我国老年人口的死亡概率随时间推移而不断降低,表明我国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年龄内涵正在发生改变。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老年人口的生活生产方式,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能力与机会,从而使得后世代的老年人往往比前世代的老年人"更健康"、"更年轻",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对老年人的传统定义。此外,中国老年人口死亡概率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地区差异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说明对中国来讲,要完成死亡模式的根本转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充分认识这些差异性的基础上重新定义老年,将使得我们对老龄社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将有助于我们重构未来常态化老龄社会的公共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口 死亡概率 老年定义 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主体视角下城市人居环境需求异质性研究——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玉娟 杨山 吴连霞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56-1164,共9页
以大样本问卷调查为基础,利用多种统计分析工具对不同属性设定下居住主体人居环境需求的因子结构、因子载荷、需求指向以及空间分布进行了探索和分析,结果表明:地缘、收入、年龄、学历以及职业等属性对主体人居环境需求影响较为显著,... 以大样本问卷调查为基础,利用多种统计分析工具对不同属性设定下居住主体人居环境需求的因子结构、因子载荷、需求指向以及空间分布进行了探索和分析,结果表明:地缘、收入、年龄、学历以及职业等属性对主体人居环境需求影响较为显著,据此可将主体划分为具有较强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群体,不同类群主体的人居环境需求结构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和指向性;各类群主体的人居环境需求维度均打破了需求层次结构,更多地体现在居住、交通、公共设施等功能结构上;不同类群主体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集聚性和差异性,经济情况较好群体的聚居地的人居环境质量较高,经济水平偏低群体的聚居地的宜居性较差,区域人居环境的优劣差距使得主体人居环境需求异质性特征更加突出。据此认为进行基于资源供需平衡的区域建设分类指导很重要,并根据不同性质群体的人居环境需求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城市规划建设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 人居环境需求 异质性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全面二孩政策目标需要整体性的配套 被引量:63
11
作者 彭希哲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4,2,共4页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是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而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整体性的配套。二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中国老龄化的速度,为未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中国人口发展的长期趋势。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是...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是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而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整体性的配套。二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中国老龄化的速度,为未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中国人口发展的长期趋势。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育龄人群生育决策和生育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需要在调整生育政策的同时推进相关政策和机制的改革以及公共服务的改善,特别需要关注政策调整对女性就业等可能产生的影响。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可能促进中国家庭模式的转变,亟需完善家庭政策和重构家庭伦理,以提高家庭承担各种功能责任的能力。二孩政策的实施会涉及地区、城乡、男女乃至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平等和利益调整,应通过整体性治理的有效途径实现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二孩政策 配套措施 性别平等 家庭政策 整体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战略思考 被引量:28
12
作者 彭希哲 苏忠鑫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24,共8页
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时期,加快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均衡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任务。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应跳出传统研究局限,整合生命周期、凝聚多元主体,在精准识别有效需... 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时期,加快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均衡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任务。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应跳出传统研究局限,整合生命周期、凝聚多元主体,在精准识别有效需求和科学拆解服务供给的基础上推进养老服务供需的有效匹配,注重发挥“一核多元”的治理优势,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高质量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注重总结地方经验,将“中国特色”转化为“中国优势”,推动形成养老服务体系的“中国思考”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服务体系 人口老龄化 社会养老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领域的认知误区 被引量:22
13
作者 胡湛 彭希哲 王雪辉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108,共8页
本文反思了将中国家庭变迁模式简单归结为核心化的做法,阐述了"家庭功能网络化"现象,并从一定程度上反驳了"家庭功能弱化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剖析了当代家庭政策研究实践中的三类理解偏差或误区:误认为中国人口政... 本文反思了将中国家庭变迁模式简单归结为核心化的做法,阐述了"家庭功能网络化"现象,并从一定程度上反驳了"家庭功能弱化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剖析了当代家庭政策研究实践中的三类理解偏差或误区:误认为中国人口政策已经蕴含了家庭政策,而现有人口政策与家庭政策更多体现为互补关系;现有制度安排较多关注"多生"却忽略"善养",存在政策错配的风险;"家庭自立自强论"和"政府全能全责论"各行其道,缺乏对具体政策问题的具体分析。文章最后给出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变迁 家庭政策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80后”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相对优势群体与相对劣势群体的“幸福悖论”及其解释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振华 陈鸿 +1 位作者 彭希哲 杨柳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76,共14页
基于FYRST调查数据,以"80后"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方法探讨了收入水平、相对地位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消费支出的中介作用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研究发现:不同相对优势与相对劣势群体间相对地位影响幸福感的路径存在... 基于FYRST调查数据,以"80后"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方法探讨了收入水平、相对地位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消费支出的中介作用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研究发现:不同相对优势与相对劣势群体间相对地位影响幸福感的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相对收入效应只适用于相对优势群体,并不适用于相对劣势群体。相对优势群体普遍低估了自己的相对地位,因此在相对收入效应的压抑作用下,形成了"80后"相对优势与相对劣势群体间的"幸福悖论"。相对收入效应的群体选择性成为相对优势与相对劣势群体间"幸福悖论"的决定因素,而消费支出则是影响幸福—收入相悖程度的重要经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悖论 收入水平 相对地位 消费支出 群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年龄结构 被引量:36
15
作者 彭希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4,共11页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最直接的人口学结果,而老年人定义的确定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判断,并直接通过劳动力市场等制度或政策安排,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性人口发展趋势,巨...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最直接的人口学结果,而老年人定义的确定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判断,并直接通过劳动力市场等制度或政策安排,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性人口发展趋势,巨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快速的老龄化进程与显著的地区和城乡差异是中国老龄化的最主要特征。应当动态调整老年人的定义和分类依据,避免过度解读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充分认识老年人口中所蕴含的人力资源,积极推进老年群体广泛的社会经济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年龄结构 老年定义 社会经济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就预期视域下的中国青年发展--基于时间洞察力理论的新认知 被引量:15
16
作者 廉思 袁晶 张宪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51,共22页
本文源于对已有青年分类的反思,在对社会分层和代际更迭两种路径进行批判分析的同时,提出基于时间洞察力理论的“成就预期”概念。成就预期是未来时间洞察力具有高水平解释力的时间点,是一种可以被青年构建起来的身份模拟假设,它的重要... 本文源于对已有青年分类的反思,在对社会分层和代际更迭两种路径进行批判分析的同时,提出基于时间洞察力理论的“成就预期”概念。成就预期是未来时间洞察力具有高水平解释力的时间点,是一种可以被青年构建起来的身份模拟假设,它的重要功能是对自己5年后存在状态的一种身份地位想象。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索建立了成就预期的拟构模型,认为成就预期的形成不仅涉及对国家整体趋势和政策走向的宏观认识,还包含着对自身所在行业和所处圈层的中观感知,以及对家庭资源叠加个人能力可达“天花板”的微观评估。继而,本文尝试从成就预期视角对青年群体进行新的划分,将当代青年分为摆烂青年、躺平青年、和解青年和上游青年四个类型,测算出每一类青年的人数占比,并对不同类型青年的社会心态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基尼系数悖论作出了新的理论阐释,对成就预期可能引发的情感阻塞风险和后情感社会风险进行了研判。最后,本文建议,在社会转型时期,应更加注重对青年价值观的引导,培育适度进取的成就预期和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引导青年努力发现日常生活的意义。文章旨在通过对成就预期的研究,丰富对当代青年问题的多维度认识,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青年学科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分类 时间洞察力 成就预期 拟构模型 社会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对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兼论生活方式、公共服务和社会心理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39
17
作者 王雪辉 彭聪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30,共10页
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带来老年人健康的不平等,社会经济地位的弱势对老年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但生活方式、公共服务和社会心理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健康的直接影响。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 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带来老年人健康的不平等,社会经济地位的弱势对老年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但生活方式、公共服务和社会心理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健康的直接影响。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利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并考察了生活方式、公共服务和社会心理维度变量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状况越好;体育锻炼、食用水果和居住安排等生活方式变量有利于缓解社会经济地位弱势对老年健康的负面影响;医疗服务可及性在社会经济地位与老年健康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但社区服务丰富性的中介效应不明显;生活满意度和社会参与度也能缓解社会经济地位弱势对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仅需要改变部分老年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弱势状态,也应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促进老年社会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老年健康 生活方式 公共服务 社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王雪辉 彭聪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基于国家统计年鉴和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文章通过构建评估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指标体系,全面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区域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总体水平偏低,内部结构差异显著,在地... 基于国家统计年鉴和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文章通过构建评估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指标体系,全面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区域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总体水平偏低,内部结构差异显著,在地理分布上自东向西并未呈阶梯状分布。具体看,高供给区域以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直辖市地区为主,农村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表现尤为突出;中供给区域的农村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整体偏低;低供给区域的农村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均较低,与其他区域的差距较大。可知,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均衡是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在农村地区配置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应成为农村老龄政策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社会养老服务 供给水平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期望余寿理论的老年定义新思考与中国人口态势重新测算 被引量:21
19
作者 卢敏 彭希哲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8,共14页
本文基于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现的期望余寿理论与方法对重新认识老年和老龄化进行全新思考。按照期望余寿理论方法,本研究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人口态势包括老年起点、老年人口比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等重要人... 本文基于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现的期望余寿理论与方法对重新认识老年和老龄化进行全新思考。按照期望余寿理论方法,本研究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人口态势包括老年起点、老年人口比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等重要人口指标作重新测算,比较传统老年定义下和全新老年定义下我国人口发展态势的不同情境。按照期望余寿15年作为老年定义的全新标准,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老龄化语境将不会如传统老年定义下那么沉重。老年起点将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持续提高而动态变化,将从2015-2020年的61.5岁提升至21世纪中叶的近70岁;老年人口的比重仍会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提升幅度和速度将不会如传统老年定义下剧烈和迅速;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变动总体趋于缓和,将呈现先下降并到21世纪后半叶维持稳定水平的态势;老年抚养比的提升趋势也不如传统老年定义下之迅速,在2060年出现峰值后将有降低态势。基于期望余寿理论的老年定义新思考将有助于转变全社会对于老年与老龄化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余寿 老年定义 老年人口 人口态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慢性病老年群体脆弱性评价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雪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05,共10页
慢性病老年人具有多维脆弱性的特征。引入脆弱性理论视角,基于世界粮食计划署“风险因素-抵御风险能力-社会服务体系”的脆弱性分析框架,从健康、经济、社会、生活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反映慢性病老年人脆弱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 慢性病老年人具有多维脆弱性的特征。引入脆弱性理论视角,基于世界粮食计划署“风险因素-抵御风险能力-社会服务体系”的脆弱性分析框架,从健康、经济、社会、生活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反映慢性病老年人脆弱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老年男性和女性的脆弱指数均值均呈现上升趋势。在65~80岁年龄组,慢性病老年男性的脆弱指数均值高于老年女性;在80~105岁年龄组,慢性病老年女性的脆弱指数均值总体高于男性。在高脆弱性慢性病老年人中,风险因素致脆型比例最高,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及抗风险能力不足是导致其高脆弱的核心诱因;中、低脆弱性慢性病老年人中的社会因素致脆型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老年人 脆弱指数 脆弱类型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