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化研究的可能性——复旦大学中文系陆扬教授访谈 |
陆扬
赵一平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2
|
从迷茫走向自觉--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陈思和教授访谈 |
陈思和
李世涛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8 |
0 |
|
|
3
|
生活美学的思考与本土化探索——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宝贵访谈 |
张宝贵
王雅琴
唐韵萌
|
《社会科学家》
|
2025 |
|
|
|
4
|
复旦大学课堂上的鲁迅 |
张业松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
5
|
复旦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的散文创作与教学传统 |
陶磊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6
|
纪念胡裕树先生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
《语言科学》
CSSCI
|
2008 |
0 |
|
|
7
|
纪念胡裕树先生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
8
|
漫谈实践存在论美学——在华东师大中文系青年教师学术沙龙上的演讲 |
朱立元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7 |
6
|
|
|
9
|
从数字影像到AI影像:数智时代的技术进阶与叙事风格演进 |
杨俊蕾
周厚翼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10
|
中国当代小说的“爱”与“要” |
郜元宝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汪曾祺的“悔不当初” |
郜元宝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创作谈”是经过多重修辞的文论 |
郜元宝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小说家言”有大道存焉 |
郜元宝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全盘西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兴起、消解与融合 |
栾梅健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仁者的同情与诗家的共鸣——杜甫与王维相关四诗笺解 |
查屏球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物我共生与生生连类:中华艺术的美感机制 |
王才勇
|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真实性、当代性与文学性 |
郜元宝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汪曾祺1940年代末“在沪返乡小说”的亲情重构 |
郜元宝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中国式父亲的伦理重构与现代性书写——论周荣池的长篇散文《父恩》 |
栾梅健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中国的春节,世界的“非遗”——基于易学与美学的视角 |
谢金良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