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0例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一梅 丁小强 +3 位作者 陈利明 刘中华 徐少伟 方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2-295,共4页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和治疗现状。方法调查在我院维持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190例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频率、部位、程度和目前的治疗现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瘙痒程度,分析皮肤瘙痒与皮肤干燥...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和治疗现状。方法调查在我院维持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190例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频率、部位、程度和目前的治疗现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瘙痒程度,分析皮肤瘙痒与皮肤干燥症、相关生化指标、肝炎病毒感染、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血液透析滤过频率等的关系。结果190例血透患者中93例(48.9%)合并皮肤瘙痒,常见的瘙痒部位依次为背部、下肢、胸部、上肢、头颈;轻度、中度、重度瘙痒分别为31例(33.3%)、36例(38.7%)、26例(28.0%),伴皮肤干燥症84例(90.3%),合并皮肤抓痕18例(19.3%)。血透前已有瘙痒者为30例,透前无瘙痒患者在透析后平均(22.5±31.5)个月后出现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患者与无皮肤瘙痒的患者比较,年龄、尿量和皮肤干燥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提示血透患者出现皮肤瘙痒与皮肤干燥有关。多元线性分析提示皮肤瘙痒程度与皮肤干燥程度、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和血钙浓度相关。结论皮肤干燥的血透患者易出现皮肤瘙痒,皮肤瘙痒程度与皮肤干燥程度、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和血钙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临床特征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沈波 张立元 +5 位作者 邹建洲 刘中华 徐少伟 滕杰 钟一红 丁小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5-140,171,共7页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分析2010年6月至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224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92例,平均年龄(56.94±14...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分析2010年6月至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224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92例,平均年龄(56.94±14.47)岁,透析龄(54.20±43.39)个月。所有患者均收集临床病史,并于周中透析前检测25(OH)D、甲状旁腺素(parathyaid hormone,iPTH)、血钙、血磷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in T,cTnT)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结果整组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为(58.53±18.33)nmol/L,其中25(OH)D水平正常36例(16.1%)、不足163例(72.8%)、缺乏25例(11.2%)。男性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组[(61.94±19.84)nmol/L vs.(55.12±15.37)nmol/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年龄因素呈负相关(P<0.05),与cTnT、NT-proBNP、hs-CRP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和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血清白蛋白和25(OH)D浓度相关(P<0.05)。结论血液透析人群中25(OH)D缺乏和不足十分常见,且可能与心脏疾病、炎症、贫血的发生发展相关。年龄增长、女性、营养不良等是导致的25(OH)D缺乏和不足的因素。25(OH)D缺乏和不足在透析人群中的意义以及合理的干预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25(OH)D] 血液透析 横断面调查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心肌背向散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方艺 丁小强 +4 位作者 刘诗珍 舒先红 黄国倩 钟一红 宦金星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0-342,362,共4页
目的 了解尿毒症患者心肌声学密度的特征及其与血压、钙磷代谢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根据尿毒症患者血透最初 6个月内血压水平 ,分成血压控制良好组 (A组 )和高血压组 (B组 ) ,各组取 15例患者 ,同时设健康对照组 15例 (C组 ) ,采用超... 目的 了解尿毒症患者心肌声学密度的特征及其与血压、钙磷代谢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根据尿毒症患者血透最初 6个月内血压水平 ,分成血压控制良好组 (A组 )和高血压组 (B组 ) ,各组取 15例患者 ,同时设健康对照组 15例 (C组 ) ,采用超声组织定征技术测量尿毒症患者和健康人群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值。结果 透析 6个月时 ,A、B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 (H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A、C组患者平均背向散射积分值 (AIB)显著低于B组 ,相应的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心动周期的变化幅度 (CVIB)显著大于B组 (P <0 .0 5 ) ,但A、C组患者AIB、CVI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随访 12~ 18个月 ,配对t检验显示维持性血透患者在纠正高血压和贫血的前提下 ,其不同透析时期心肌AIB及CVIB无显著改变 ,上述心肌组织密度参数与同期血浆甲状旁腺激素 (iPTH)和钙磷水平无显著相关。结论 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心肌组织密度参数与正常人群相似。高血压是影响尿毒症心肌纤维化的主要因素。早期控制高血压很重要。尿毒症患者一旦发生心肌纤维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心肌背向散射特征 影响因素 超声组织定征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纠正贫血对血液透析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方艺 丁小强 +4 位作者 邹建洲 刘诗珍 舒先红 黄国倩 钟一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9-672,677,共5页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及其形态结构的改变,探讨贫血对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贫血和20例无贫血的MHD患者,在随访初期和第6个月时分别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随访期间患者血压控制平稳,...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及其形态结构的改变,探讨贫血对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贫血和20例无贫血的MHD患者,在随访初期和第6个月时分别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随访期间患者血压控制平稳,透析方案无改变。贫血组患者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后贫血得以改善;非贫血组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保持稳定。结果40例尿毒症患者,20例贫血组患者分别有5%和75%存在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左室舒张功能不全,非贫血组20例无心脏收缩功能不全表现,55%存在舒张功能异常。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分别为(128.63±32.19)g/m2和(120.55±28.74)g/m2(P<0.05),合并LVH的比例分别为65%、50%。随访6个月,贫血组患者Hb纠正至(109.75±4.29)g/L;超声心动图提示LVMI下降(P<0.01),左室收缩功能正常;非贫血组超声心动图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MHD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和左心室肥厚多见,纠正贫血有利于逆转左心室肥厚和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左心室肥厚 促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春凤 丁小强 +2 位作者 朱加明 傅辰生 钟一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2-736,共5页
目的证实结扎致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梗阻侧肾脏是否存在低氧,不同时间点低氧的特点及低氧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用180g左右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后12h、24h、48h、3d、5d、7d... 目的证实结扎致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梗阻侧肾脏是否存在低氧,不同时间点低氧的特点及低氧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用180g左右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后12h、24h、48h、3d、5d、7d和10d组,每组4只。除Sham组外,均结扎左侧输尿管建立UUO模型。各组大鼠处死前1.5h腹腔麻醉后,经阴茎静脉注射低氧探针(HypoxyprobeTM-1,Chemicon International,Inc.)60mg/kg,然后开腹取左肾。对各组肾脏Masson三色染色后,半定量分析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低氧程度及分布。结果与Sham组比较,大鼠血肌酐自术后3d组即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升高(P<0.01),血尿素氮自UUO后7d组出现显著升高(P<0.01),尿蛋白及血压则无显著差别。Masson染色显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程度逐渐加重,术后10d组纤维化程度约增加了10倍。自术后48h组TGF-β1 mRNA和蛋白水平均出现进行性上升,主要集中在小管上皮细胞。术后12h组,肾脏低氧的范围和程度有明显加重,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分析表明在术后3d组达到高峰,并持续存在至10d组,主要集中在各种小管细胞。大鼠术后7d内,各组肾脏皮质区低氧程度与间质纤维化程度(r=0.821,P<0.05)、TGF-β1 mRNA(r=0.824,P<0.05)、TGF-β1蛋白表达量(r=0.834,P<0.05)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UUO大鼠模型术后10d内梗阻侧肾脏持续存在低氧,很可能通过调节TGFβ-1等细胞因子参与了梗阻侧肾脏间质纤维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输尿管梗阻 低氧 低氧探针 大鼠 肾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分析
6
作者 邹建洲 丁小强 +2 位作者 滕杰 方艺 宦金星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 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发病和预后情况 ,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3.1~ 1998.12间 314例ARF病人。结果 SIRS组患者年龄、死亡率和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显著... 目的 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发病和预后情况 ,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3.1~ 1998.12间 314例ARF病人。结果 SIRS组患者年龄、死亡率和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SIRS组 ;严重感染是伴SIRS的ARF的主要原因 ,占 2 4 .7% ;SIRS和非SIRS组患者直接死于ARF本身并发症的无差别 ;透析治疗者死亡率显著低于非透析治疗患者。结论 伴SIRS的ARF预后差 ,目前尚无特别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液净化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和腺苷联合应用预调心肌
7
作者 镡朝晖 周睿 +2 位作者 朱洪生 钟一红 刘珊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腺苷模拟缺血预调的心肌保护效果。 方法 2 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缺血预处理组 ,腺苷预处理组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 ,联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腺苷预处理组。先分别缺血或药物预处理 5min ...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腺苷模拟缺血预调的心肌保护效果。 方法 2 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缺血预处理组 ,腺苷预处理组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 ,联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腺苷预处理组。先分别缺血或药物预处理 5min ,间隔 10min后心肌局部缺血 30min ,再灌注 3h。连续监测心率和血压并在预处理前和再灌注后 3h经右心房采血检测肌酸磷酸激酶 (CK)和丙二醛 (MDA)。 结果CK和MDA值各组基础值无显著差异 ,再灌注后 3h各预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预处理组间无差异。但腺苷预处理时血压剧烈下降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时血压剧烈升高 ,联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腺苷预处理时血压平稳。 结论联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腺苷可使心肌对缺血产生有效预适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调 心肌保护 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 去甲肾上腺素 腺苷 联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拔管与重置管同时进行成功治疗复发性合并难治性腹膜炎1例报道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晓晓 蒋啸天 +5 位作者 张琳 王莉 项波 俞小芳 丁小强 吉俊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9-312,共4页
对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简称腹透)患者的难治性腹膜炎,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ISPD)腹膜炎诊治指南建议早期拔管,期间给予血液透析(简称血透)过渡,而何时进行腹透管重置目前... 对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简称腹透)患者的难治性腹膜炎,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ISPD)腹膜炎诊治指南建议早期拔管,期间给予血液透析(简称血透)过渡,而何时进行腹透管重置目前尚缺乏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报道1例PD患者拔管与置管同时进行成功治疗复发性合并难治性腹膜炎,避免血透过渡时新建血管通路以及血透相关风险,结合其诊治过程,加深对复发性及难治性腹膜炎的认识,为PD相关腹膜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PD) 腹膜炎 腹透管拔除 重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