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
1
作者 何爱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9,共14页
就现代化建设而言,传统文化从来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因素,而是深嵌于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内生因素。没有“没有传统”的现代化,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生长起来的,不同的传统文化会形成不同的现代化路径和现代性形态。就来源... 就现代化建设而言,传统文化从来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因素,而是深嵌于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内生因素。没有“没有传统”的现代化,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生长起来的,不同的传统文化会形成不同的现代化路径和现代性形态。就来源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具有古老的文化基因;就特色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内蕴中华文明的许多重要元素,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就脉络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受西方文明挑战而自我更新的产物,无疑吸收了域外文明的合理因素;就主体性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虽受西方与苏联文化影响,但仍具中华文化主体性;就目标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携带“旧邦新命”,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借鉴吸收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展现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新图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局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逻辑 被引量:14
2
作者 何爱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20,142,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有其哲学逻辑、主体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就其哲学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就其主体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有其哲学逻辑、主体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就其哲学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就其主体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体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历史文化根基的主体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主体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选择;就其历史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悠久绵延历史的必然产物,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就其文化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现代性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哲学逻辑 主体逻辑 历史逻辑 文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爱国 颜英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3,共9页
在世界发展史、世界现代化史、世界社会主义史、国际关系史和人类文明史上,中国式现代化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就世界发展史上的意义而言,它超越了以自由市场机制为特色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开创了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社会主... 在世界发展史、世界现代化史、世界社会主义史、国际关系史和人类文明史上,中国式现代化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就世界发展史上的意义而言,它超越了以自由市场机制为特色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开创了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道路;就世界现代化史上的意义而言,它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和标准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人类现代化的新道路;就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而言,它突破了单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思维,超越了苏联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就国际关系史上的意义而言,它突破了“国强必霸”的西方崛起逻辑,超越了传统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国际秩序运行逻辑,开创了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与国际关系现代化新道路;就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而言,它超越了单一现代性文明思维,为多元现代性文明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支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书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克哈特和他的文化史研究——以《君士坦丁大帝时代》为中心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91,共5页
本文首先追溯了布克哈特这位“19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的生平,指出他的经历和教育背景,决定了他对文化史的兴趣。但他的文化史并不是单纯的精神文化史,更接近文明史,即希望通过文化史揭示一个时代的总体面貌。在对他的《意大利文... 本文首先追溯了布克哈特这位“19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的生平,指出他的经历和教育背景,决定了他对文化史的兴趣。但他的文化史并不是单纯的精神文化史,更接近文明史,即希望通过文化史揭示一个时代的总体面貌。在对他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希腊文化史》,特别是《君士坦丁大帝时代》进行分析后,本文指出,在布克哈特的历史观中,他始终认为历史是艺术而非科学,因为它具有主观性,甚至想像。而他的几部重要著作,虽然距今已经100多年,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克哈特 生平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20世纪中国的经济保守主义思潮及其对当前经济现代化的启示
5
作者 何爱国 夏雪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4期155-161,共7页
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保守主义思潮,主要指的是否认、抗拒、抵制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的经济思潮。这种思潮虽严重束缚和阻碍了我国经济现代化和经济健康发展,但不可否认、也不可忽视的是,这种思潮的确有其合理的内核和存在的价值,给我国... 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保守主义思潮,主要指的是否认、抗拒、抵制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的经济思潮。这种思潮虽严重束缚和阻碍了我国经济现代化和经济健康发展,但不可否认、也不可忽视的是,这种思潮的确有其合理的内核和存在的价值,给我国经济现代化留下了六大启示。突破经济保守主义思维障碍,将保障我国改革开放的可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真正建立和经济现代化的健康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现代化 经济保守主义 中国 20世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现代化核心理念的四次转变
6
作者 何爱国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4期80-85,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化追求。从目标模式看,现代化核心理念历经四次转变,即由三民主义现代化到新民主主义现代化;由新民主主义现代化到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由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化追求。从目标模式看,现代化核心理念历经四次转变,即由三民主义现代化到新民主主义现代化;由新民主主义现代化到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由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由发展到科学发展,由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核心理念转变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核心理念 现代化进程 转变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农村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
7
作者 孔晨旭 蒋贤斌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6-348,共3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随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转变,先后历经了从对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解囊相助者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比翼齐飞的中心角色转变。当时农村的先人后己的角色,主要受困于当时国家现代化发展对苏联模式的重工业优先发展道路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随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转变,先后历经了从对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解囊相助者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比翼齐飞的中心角色转变。当时农村的先人后己的角色,主要受困于当时国家现代化发展对苏联模式的重工业优先发展道路的选择及由其引发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设计。伴随着国家工业化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为我国农村彻底冲破城乡二元结构的藩篱,突破"三农"瓶颈,在国家现代化发展中与城市一体比翼齐飞的中心角色转变找到的明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现代化 农村发展 模式选择 角色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庚子之际的湖南与晚清政治——以三种日本人湘游行纪为线索 被引量:1
8
作者 戴海斌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24,共16页
就戊戌以后的湖南而言,实际面临了两层紧迫的压力:一是不甘失败的维新人士视湖南为日本的萨摩、长州,据为基地意图再举,其主要联络对象为本地南学会及哥老会,后发生分裂,一部分人转向激进“革命”,有日本人卷入其中;二是围绕湖南内河航... 就戊戌以后的湖南而言,实际面临了两层紧迫的压力:一是不甘失败的维新人士视湖南为日本的萨摩、长州,据为基地意图再举,其主要联络对象为本地南学会及哥老会,后发生分裂,一部分人转向激进“革命”,有日本人卷入其中;二是围绕湖南内河航运、矿山开采等权益的国际争夺加剧,日本势力急欲深入此前一直遭排拒的号称“铁门之城”的湖南,为此必须调试与清朝大吏及地方士绅的关系。在这一历史节点,以平山周、白岩龙平、宗方小太郎为代表的旅华日本人不约而同进入湖南,然而背景、取向各异,他们对于以唐才常为代表的湖南维新派的看法也远非一致。考辨史事,厘清当时旅华日本人网络及其与湖南趋新士人交往实态,有助于深化对晚清政治史与中日关系史语境中“湖南”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旅华日本人 维新派 哥老会 南学会 晚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与现代性(笔谈)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宏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共5页
如何实现现代化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而启蒙则是现代化的前提准备和开端,如何理解和评价启蒙的意义与限度就成了理解现代性的关键。在最早实现现代化的西方社会,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苏格兰等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 如何实现现代化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而启蒙则是现代化的前提准备和开端,如何理解和评价启蒙的意义与限度就成了理解现代性的关键。在最早实现现代化的西方社会,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苏格兰等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启蒙运动的洗礼。在西方,启蒙最早意味着人运用自身的理性能力从宗教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它确立了理性在人间的至高原则。理性地自我批判,对理性的公开运用,自由而正义的法治秩序,是启蒙哲学(运动)永不过时的遗产。在中国,西方启蒙思想则是推进中国现代性成长的重要思想资源,以及建构我们自身观念的重要来源。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社会在宗教信仰方式和社会政治秩序的处理上就留下了西方启蒙话语的烙印。而在学理上,中国学界对西方启蒙运动的研究还很不全面,亟待从空间性、思想史以及社会文化等维度进行研究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启蒙运动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思想史:重思现代全球秩序的思想起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宏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0,184,共9页
全球思想史是国际学术界刚刚兴起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还处于探索之中。从全球视野来看,作为建构现代全球秩序的主体,欧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全球思想史研究的路径选择上,我们还是需要重回欧洲,改变目前大都从非欧... 全球思想史是国际学术界刚刚兴起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还处于探索之中。从全球视野来看,作为建构现代全球秩序的主体,欧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全球思想史研究的路径选择上,我们还是需要重回欧洲,改变目前大都从非欧洲地区入手来展开的学术路径。从研究内容来说,全球思想史研究理应探讨现代全球秩序的思想起源,考察形塑现代全球秩序的思想内容。当然重回欧洲,并非是将欧洲看作中心,而是从思想的全球流动与联结这一关系之中来展开重思性考察。同时,这一研究不再仅是一种历史性的思考,而且也是面向未来,挖掘今后建构全球秩序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养冲 全球思想史 全球秩序 欧洲 思想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之争”:重申思想史研究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宏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69,共12页
在思想史研究中,如何实现“思想性”和“历史性”的有机结合一直是思想史研究界着力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也关联着思想史的身份是否具有合法性。通过对思想史研究身份认同合法性危机的理论考察,并借助思想史研究的一些实例,对思想家文本... 在思想史研究中,如何实现“思想性”和“历史性”的有机结合一直是思想史研究界着力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也关联着思想史的身份是否具有合法性。通过对思想史研究身份认同合法性危机的理论考察,并借助思想史研究的一些实例,对思想家文本展开精细解析,由此,今后的思想史研究或将能够实现“思想性”与“历史性”两者融贯结合,创造出鲜明的研究范式,化解目前思想史研究的“身份认同”危机,进而确立起思想史这一“身份”的合法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史 思想性 历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欧洲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若干思考——一种思想史视角的进路
12
作者 李宏图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3,共10页
作为塑造欧洲现代性的一种重要的思潮,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理应得到重视。基于此,文章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这一研究应在思想史的历史性维度下展开。具体而言,重视思想家的文本,在把握思想家文本的思想主... 作为塑造欧洲现代性的一种重要的思潮,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理应得到重视。基于此,文章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这一研究应在思想史的历史性维度下展开。具体而言,重视思想家的文本,在把握思想家文本的思想主题的同时,将思想家组织文本时的“修辞战略”纳入研究范围;不仅关注一流的那些思想家,而且也要重视其他思想家;不再只研究属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家,还要考察那些受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其他诸种思想家;不单只是在时间维度上思考社会主义思想的演变,还须在空间上探讨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传播,不断扩展,辨析其在不同空间里所形成的特性。相信通过研究视角的更新,将会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与内涵,为我们如何再建未来的“社会”提供更为充沛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思想史 欧洲 文本 修辞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欧洲近代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
13
作者 李宏图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7,共9页
在欧洲近代历史上,社会主义思想在塑造欧洲的现代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考察了社会主义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为社会公平正义而斗争;梳理了社会主义不同的流派和表达方式,以及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改变;同时解析了社会主义思... 在欧洲近代历史上,社会主义思想在塑造欧洲的现代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考察了社会主义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为社会公平正义而斗争;梳理了社会主义不同的流派和表达方式,以及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改变;同时解析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正是由于在社会主义者的激烈斗争下,20世纪初期,欧洲普遍建立起了社会福利制度,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了基本保障,实现了“自由”和“平等”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欧洲 社会正义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有的思想库”:哈瑞特对约翰·密尔思想的影响
14
作者 李宏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作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约翰·密尔坦陈其思想受到妻子哈瑞特的深刻影响。通过对两人交往关系的考察,特别是对密尔所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论自由》这两个文本的细致分析,可以明晓哈瑞特对这些著作的贡献。由此,不仅有... 作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约翰·密尔坦陈其思想受到妻子哈瑞特的深刻影响。通过对两人交往关系的考察,特别是对密尔所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论自由》这两个文本的细致分析,可以明晓哈瑞特对这些著作的贡献。由此,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密尔写就的那些文本的思想内涵,更好地定位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而且,更有意义的是,这一梳理也彰显了哈瑞特那些新颖独特与富有价值的思想内容,提醒人们在密尔的思想体系中不应忘却哈瑞特曾经发出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密尔 哈瑞特 政治经济学原理 论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的媒介:胡适与商务印书馆的早期合作
15
作者 张仲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9,256,共14页
商务印书馆经理张元济和编译所所长高梦旦非常看重新文化运动中成名的胡适,邀请他为商务编辑“世界丛书”,并得到同意。借此媒介,商务同胡适开始建立切实的合作关系,进而希望胡适出任商务的编译所所长一职。于是胡适专程赴上海考察商务... 商务印书馆经理张元济和编译所所长高梦旦非常看重新文化运动中成名的胡适,邀请他为商务编辑“世界丛书”,并得到同意。借此媒介,商务同胡适开始建立切实的合作关系,进而希望胡适出任商务的编译所所长一职。于是胡适专程赴上海考察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并提出若干改进意见,同时推荐王云五代替自己出任所长一职,得到商务认可。胡适与商务印书馆的密切关系由此奠定,这一合作及其后续影响对双方意义重大,其过程值得钩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张元济 高梦旦 “世界丛书” “营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与市场的纠结:第三次国学思潮反思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爱国 姜义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45,共4页
第三次国学思潮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方兴未艾。在这次国学思潮中,人们对于国学的含义有较大争议,并由此导致了重倡派、反对派、缓行派、谨慎派、补充派、重估派等各种流派的纷争。其所展现的是现代化与传统性颉颃、人文性与市场... 第三次国学思潮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方兴未艾。在这次国学思潮中,人们对于国学的含义有较大争议,并由此导致了重倡派、反对派、缓行派、谨慎派、补充派、重估派等各种流派的纷争。其所展现的是现代化与传统性颉颃、人文性与市场化纠结、学术性与大众化并存的思想生态。由于这次国学思潮处于中国工业化中期与市场化完善期,因此其人文主义诉求显著。无论是从学术发展、人文熏育、文化创新,还是从身份标志、文化认同来看,国学的昌盛都是必要的,但必须以现代化的、开放的、多元的、创新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国学思潮 人文主义 市场经济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盛顿体系、反帝运动与国民革命的酝酿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建标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84,共18页
从1922年到1925年,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华盛顿体系如果不能及时履行对中国的修约承诺,势必招致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愤怒。由于法国这块“短板”,华盛顿体系列强的“大国协调”原则遭遇阻碍,最终错过了安抚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时机。这个机会反... 从1922年到1925年,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华盛顿体系如果不能及时履行对中国的修约承诺,势必招致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愤怒。由于法国这块“短板”,华盛顿体系列强的“大国协调”原则遭遇阻碍,最终错过了安抚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时机。这个机会反过来被苏联政府成功抓住。1924年苏联与北京政府建交,并在同年促成国共合作,为反帝运动奠定了组织准备。在五卅惨案基础上形成的上海反帝运动模式,依靠“情感力量”成功激起全国范围的反帝运动。反帝运动的“成功”秘诀,在于惨案本身蕴藏着巨大的政治动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卅惨案 不平等条约 华盛顿体系 苏联 国共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救灾组织中的用人制度及其自律--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祥成 侯德彤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7-222,共6页
1931年江淮大水,灾后催生了各种救灾组织。这些组织在赈务人才的选聘标准、录用及考核程序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运营有方的机制。新机制选拔出一支新型的救灾队伍——官民合组的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国水委"... 1931年江淮大水,灾后催生了各种救灾组织。这些组织在赈务人才的选聘标准、录用及考核程序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运营有方的机制。新机制选拔出一支新型的救灾队伍——官民合组的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国水委"系统职员群体的社会文化资本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进一步印证了民国时期救灾组织严格的用人制度与有效的自律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提高赈灾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提升组织的公信力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1年江淮大水 救灾组织 用人制度 自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不同的生活试验”:约翰·密尔对“个体性”的理解与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宏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58,176,共16页
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的《论自由》被认为是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在这一文本中,密尔在社会与个人这一框架中来思考个人的权利问题,提出了“个体性”这一核心命题,日后也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要素。在密尔那里,“个体性”既体现... 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的《论自由》被认为是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在这一文本中,密尔在社会与个人这一框架中来思考个人的权利问题,提出了“个体性”这一核心命题,日后也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要素。在密尔那里,“个体性”既体现在生活方式上,又具有诸如“趣味”等多重的内涵,其宗旨是每个人在自我选择中实现“自我发展”。因此,“个体性”不再是一种空洞的概念,而是有着充沛内容和具体的指向,它不再是被外部所赋予,而是成长于自身的内在自然特性之中。一旦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每个个体的“趣味”与独特的生活方式都得到了保障,那么也就会极大地推进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密尔 个体性 生活方式 趣味 自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爱国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68,共7页
小康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的理解。在1980年代由邓小平提出,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到中共十七大提出"... 小康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的理解。在1980年代由邓小平提出,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到中共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之际,完全成熟。由"大同论"向"小康论"转型,有其深刻的现实、历史、理论与文化的根源。"小康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社会化大生产与工业市场文明为目标诉求,在强调公有制的主导作用下,显示出对个人利益的认可、宽容与疏导,强调"法治"、"市场""、共同富裕"与"民主"。注重循序渐进而不急于求成。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小康社会理论 形成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