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文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
26
1
作者
邢丽菊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4,共14页
人文交流是以人为主要载体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活动,它以增进国家及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基础,以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创新发展为原则,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为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当前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是以人为主要载体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活动,它以增进国家及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基础,以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创新发展为原则,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为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当前人文交流面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警惕、新一轮“文明冲突论”、反全球化浪潮以及对象国现实需求不尽相同等诸多挑战。因此,中国需加强国际话语权建设,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资源,积极探索官民并举的对外交流模式,大力拓展高校的对外人文交流职能,为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文交流
中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民间外交、地方外交与人文交流70年——人民的外交
被引量:
14
2
作者
张骥
丁媛媛
《国际展望》
CSSCI
2019年第5期54-72,154,155,共21页
民间外交、地方外交和人文交流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中国外交鲜明的人民性,在总体外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间外交在两极格局下成为新中国外交的特殊和先导渠道,并在改革开放后向服务于经济建设转型,民间...
民间外交、地方外交和人文交流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中国外交鲜明的人民性,在总体外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间外交在两极格局下成为新中国外交的特殊和先导渠道,并在改革开放后向服务于经济建设转型,民间性更加突出,主体更加多元。地方外交伴随改革开放而兴起,经历了从中央驱动到中央和地方共同驱动的发展过程,“一带一路”倡议为其提供了新的动力。中外人文交流在新时代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而兴起,是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维度。70年的发展历程启迪我们: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是中国外交的基础性工作,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民间外交、地方外交和人文交流始终围绕总体外交的中心任务,其发展演变体现了中国外交向大国外交的转型;国家的发展进步是人民对外交往的基础和保障;要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民间外交
地方外交
人文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美应保持和加强人文交流
被引量:
4
3
作者
邢丽菊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40,共12页
国际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力量的较量更为激烈。美国一些政客煽动针对中国的“文明冲突论”,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也违背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的渴望。中美两国应大力加强人文交流,积极开展文明对话,通过互学互鉴增...
国际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力量的较量更为激烈。美国一些政客煽动针对中国的“文明冲突论”,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也违背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的渴望。中美两国应大力加强人文交流,积极开展文明对话,通过互学互鉴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交流
文明互鉴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外交安全智库国际话语权分析
被引量:
16
4
作者
张骥
方炯升
《国际展望》
CSSCI
2018年第5期75-94,160,共21页
外交安全智库是一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重要行为体。权力资源和权力运用是分析外交安全智库国际话语权的两个维度。从权力资源的维度看,智库拥有政策供给、理论供给、人才供给、平台供给与舆论供给五种资源;从权力运用的维度看,智库通过...
外交安全智库是一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重要行为体。权力资源和权力运用是分析外交安全智库国际话语权的两个维度。从权力资源的维度看,智库拥有政策供给、理论供给、人才供给、平台供给与舆论供给五种资源;从权力运用的维度看,智库通过影响本国决策、影响他国决策、塑造国际议程三种方式来提升其国际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安全智库迅猛发展,但中国外交决策需求与智库供给间存在需求—供给差,智库在国际话语权方面的优势尚不明显。提升智库国际话语权,根本上要推动研究议程的转型升级,满足大国外交和全球治理对政策供给和理论供给的需要;推动组织形态和研究方式变革,提升政学交流、人才供给水平和研究的国际化程度;加强话语能力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对话平台,提升舆论供给特别是国际舆论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智库
国际话语权
外交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文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
26
1
作者
邢丽菊
机构
复旦大学
国际问题
研究
院
复旦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4,共14页
基金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研究2019年度课题“中外人文交流的时代内涵”
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2018年度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人文交流是以人为主要载体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活动,它以增进国家及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基础,以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创新发展为原则,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为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当前人文交流面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警惕、新一轮“文明冲突论”、反全球化浪潮以及对象国现实需求不尽相同等诸多挑战。因此,中国需加强国际话语权建设,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资源,积极探索官民并举的对外交流模式,大力拓展高校的对外人文交流职能,为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文交流
中国外交
分类号
G125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民间外交、地方外交与人文交流70年——人民的外交
被引量:
14
2
作者
张骥
丁媛媛
机构
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复旦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出处
《国际展望》
CSSCI
2019年第5期54-72,154,155,共21页
文摘
民间外交、地方外交和人文交流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中国外交鲜明的人民性,在总体外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间外交在两极格局下成为新中国外交的特殊和先导渠道,并在改革开放后向服务于经济建设转型,民间性更加突出,主体更加多元。地方外交伴随改革开放而兴起,经历了从中央驱动到中央和地方共同驱动的发展过程,“一带一路”倡议为其提供了新的动力。中外人文交流在新时代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而兴起,是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维度。70年的发展历程启迪我们: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是中国外交的基础性工作,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民间外交、地方外交和人文交流始终围绕总体外交的中心任务,其发展演变体现了中国外交向大国外交的转型;国家的发展进步是人民对外交往的基础和保障;要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中国外交
民间外交
地方外交
人文交流
Keywords
Chinese diplomacy
public diplomacy
sub-national interactions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分类号
D8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美应保持和加强人文交流
被引量:
4
3
作者
邢丽菊
机构
复旦大学
国际问题
研究
院
复旦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40,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2020年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课题(编号:JWRW20-BS029)
“复旦大学—金光集团思想库”2020年度课题(编号:JGSXK2005)的研究成果。
文摘
国际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力量的较量更为激烈。美国一些政客煽动针对中国的“文明冲突论”,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也违背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的渴望。中美两国应大力加强人文交流,积极开展文明对话,通过互学互鉴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人文交流
文明互鉴
中美关系
分类号
D822.3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外交安全智库国际话语权分析
被引量:
16
4
作者
张骥
方炯升
机构
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
研究
院
复旦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出处
《国际展望》
CSSCI
2018年第5期75-94,160,共21页
基金
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课题“中国外交和国际话语体系”、复旦大学卓学计划“中国外交制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外交安全智库是一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重要行为体。权力资源和权力运用是分析外交安全智库国际话语权的两个维度。从权力资源的维度看,智库拥有政策供给、理论供给、人才供给、平台供给与舆论供给五种资源;从权力运用的维度看,智库通过影响本国决策、影响他国决策、塑造国际议程三种方式来提升其国际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安全智库迅猛发展,但中国外交决策需求与智库供给间存在需求—供给差,智库在国际话语权方面的优势尚不明显。提升智库国际话语权,根本上要推动研究议程的转型升级,满足大国外交和全球治理对政策供给和理论供给的需要;推动组织形态和研究方式变革,提升政学交流、人才供给水平和研究的国际化程度;加强话语能力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对话平台,提升舆论供给特别是国际舆论供给能力。
关键词
中国外交
智库
国际话语权
外交决策
Keywords
Chinese diplomacy
think tank
international discursive power
foreign policy making
分类号
D8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文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邢丽菊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民间外交、地方外交与人文交流70年——人民的外交
张骥
丁媛媛
《国际展望》
CSSCI
201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美应保持和加强人文交流
邢丽菊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外交安全智库国际话语权分析
张骥
方炯升
《国际展望》
CSSCI
2018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