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26
1
作者 邢丽菊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4,共14页
人文交流是以人为主要载体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活动,它以增进国家及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基础,以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创新发展为原则,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为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当前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是以人为主要载体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活动,它以增进国家及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基础,以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创新发展为原则,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为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当前人文交流面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警惕、新一轮“文明冲突论”、反全球化浪潮以及对象国现实需求不尽相同等诸多挑战。因此,中国需加强国际话语权建设,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资源,积极探索官民并举的对外交流模式,大力拓展高校的对外人文交流职能,为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文交流 中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间外交、地方外交与人文交流70年——人民的外交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骥 丁媛媛 《国际展望》 CSSCI 2019年第5期54-72,154,155,共21页
民间外交、地方外交和人文交流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中国外交鲜明的人民性,在总体外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间外交在两极格局下成为新中国外交的特殊和先导渠道,并在改革开放后向服务于经济建设转型,民间... 民间外交、地方外交和人文交流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中国外交鲜明的人民性,在总体外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间外交在两极格局下成为新中国外交的特殊和先导渠道,并在改革开放后向服务于经济建设转型,民间性更加突出,主体更加多元。地方外交伴随改革开放而兴起,经历了从中央驱动到中央和地方共同驱动的发展过程,“一带一路”倡议为其提供了新的动力。中外人文交流在新时代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而兴起,是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维度。70年的发展历程启迪我们: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是中国外交的基础性工作,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民间外交、地方外交和人文交流始终围绕总体外交的中心任务,其发展演变体现了中国外交向大国外交的转型;国家的发展进步是人民对外交往的基础和保障;要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民间外交 地方外交 人文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应保持和加强人文交流 被引量:4
3
作者 邢丽菊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40,共12页
国际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力量的较量更为激烈。美国一些政客煽动针对中国的“文明冲突论”,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也违背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的渴望。中美两国应大力加强人文交流,积极开展文明对话,通过互学互鉴增... 国际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力量的较量更为激烈。美国一些政客煽动针对中国的“文明冲突论”,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也违背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的渴望。中美两国应大力加强人文交流,积极开展文明对话,通过互学互鉴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交流 文明互鉴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交安全智库国际话语权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骥 方炯升 《国际展望》 CSSCI 2018年第5期75-94,160,共21页
外交安全智库是一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重要行为体。权力资源和权力运用是分析外交安全智库国际话语权的两个维度。从权力资源的维度看,智库拥有政策供给、理论供给、人才供给、平台供给与舆论供给五种资源;从权力运用的维度看,智库通过... 外交安全智库是一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重要行为体。权力资源和权力运用是分析外交安全智库国际话语权的两个维度。从权力资源的维度看,智库拥有政策供给、理论供给、人才供给、平台供给与舆论供给五种资源;从权力运用的维度看,智库通过影响本国决策、影响他国决策、塑造国际议程三种方式来提升其国际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安全智库迅猛发展,但中国外交决策需求与智库供给间存在需求—供给差,智库在国际话语权方面的优势尚不明显。提升智库国际话语权,根本上要推动研究议程的转型升级,满足大国外交和全球治理对政策供给和理论供给的需要;推动组织形态和研究方式变革,提升政学交流、人才供给水平和研究的国际化程度;加强话语能力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对话平台,提升舆论供给特别是国际舆论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智库 国际话语权 外交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