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献整理、史论撰述与体系建构三重奏——复旦大学著名教授黄霖先生中国文论史研究访谈录 被引量:3
1
作者 黄霖 李桂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7-113,共7页
李桂奎(以下简称“李”):先生,今天难得邀请您坐下来专门谈一谈您在“中国文论史”研究方面的治学之道。知您事务繁忙,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吧。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在这一领域中研究的大致情况。时至今日,您如何估量“中国文论史”... 李桂奎(以下简称“李”):先生,今天难得邀请您坐下来专门谈一谈您在“中国文论史”研究方面的治学之道。知您事务繁忙,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吧。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在这一领域中研究的大致情况。时至今日,您如何估量“中国文论史”研究在您学术生涯中的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史 文献整理 中国 复旦大学 访谈录 教授 重奏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林、黄三部早期中国文学史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兴陆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5-141,共7页
国人自著的中国文学史著 ,最早的有窦警凡的《历朝文学史》、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和黄人的《中国文学史》。 2 0世纪头十年里 ,社会思潮风起云涌 ,新旧文化交锋冲突。这动荡时代里复杂的思想文化观念 ,也体现在上述三部中国文学史著... 国人自著的中国文学史著 ,最早的有窦警凡的《历朝文学史》、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和黄人的《中国文学史》。 2 0世纪头十年里 ,社会思潮风起云涌 ,新旧文化交锋冲突。这动荡时代里复杂的思想文化观念 ,也体现在上述三部中国文学史著中。这三部中国文学史在史学观念、文学思想、著述精神和编写体例上都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将它们做一番比较 ,对于了解中国文学史学的开创 ,是不无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警凡 林传甲 黄人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在老舍新中国时期文学创作中的隐现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北平/北京和老舍创作的血肉关联已不必再证。暂不论老舍写的那些北京城的三教九流、男女老少、风物流转、市井沧桑,他一生写作的成败也往往与能否终于“求救于北平/北京”相关联。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北京城 新中国时期 老舍 隐现 三教九流 关联 北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词法研究的虚字阐释形态 被引量:2
4
作者 申小龙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3-88,共6页
关键词 词法 传统虚词 汉语虚词 推原 论语 中国传统 语气 《说文广义》 中国语法学 赵歧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剧审美中的生命本质──中国传奇喜剧英雄形象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罗书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77,共7页
中国传奇喜剧英雄形象的喜剧魅力虽然与他们童稚般的滑稽性,抗敌、治恶、惩奸、反皇的崇高性,以及这两者的奇妙结合紧密相关,然而他们动人心魄的喜剧底蕴和根本乃在于传奇喜剧英雄们是原始生命、真纯生命的化身,在于他们对整个封建... 中国传奇喜剧英雄形象的喜剧魅力虽然与他们童稚般的滑稽性,抗敌、治恶、惩奸、反皇的崇高性,以及这两者的奇妙结合紧密相关,然而他们动人心魄的喜剧底蕴和根本乃在于传奇喜剧英雄们是原始生命、真纯生命的化身,在于他们对整个封建文明的强力背弃,以及向纯粹生命的回归。在他们身上,偶尔也可以看到生命的孤寂和悲凉,但他们最终展示的却仍然是生命的强大、旺盛和灵动,以及这种生命的处处得胜,让人感到生命的无尽喜悦和欢欣。或许,这正是一切喜剧、喜剧形象的根本,正是喜剧性、喜剧精神的本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喜剧英雄 喜剧精神 生命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散文学视野中的司马迁 被引量:1
6
作者 罗书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5,共7页
司马迁将文章的价值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他心里文章就是历史与社会的命脉与维系,文章的写作乃是生命的目的。这种认识与选择对于后世文人自然是永远的激励。《史记》的实录奠定了中国散文学最为基本的品质:真实。而由事到人的变化... 司马迁将文章的价值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他心里文章就是历史与社会的命脉与维系,文章的写作乃是生命的目的。这种认识与选择对于后世文人自然是永远的激励。《史记》的实录奠定了中国散文学最为基本的品质:真实。而由事到人的变化,在文学序列中也是一场看不见的革命。作者自我的投入,观点、情感与忧愤的抒发,更是使史传真正赋予了文学的性质,使得"史家之绝唱"同时也成了"无韵之离骚"。不仅如此,《史记》以散为主,散中有骈;叙言引言,参差变化;文白相融,雅俗自适;有长有短,屈伸自如;文质彬彬,不腴不枯;有条有理,但又兼具情致。这些特点使得它成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崇高典范,后世散文永恒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散文学 司马迁 价值 真实 自我 散文典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学综论三题
7
作者 朱文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8-63,共6页
中国传统文学综论三题朱文华一、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线索和特点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如果从孔子删编《诗三百篇》算起,到鸦片战争前夕,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传统文学的发展几起几落,多次出现过高峰,也多次徘徊不前;既涌... 中国传统文学综论三题朱文华一、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线索和特点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如果从孔子删编《诗三百篇》算起,到鸦片战争前夕,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传统文学的发展几起几落,多次出现过高峰,也多次徘徊不前;既涌现过一批艺术珍品,也大量充斥着陈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学 发展线索 特点 衰败原因 价值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前二十年中国文学潮流的基本性质
8
作者 朱文华 《江淮论坛》 CSSCI 1993年第5期77-84,共8页
从戊戌维新新思潮兴起至“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夕的二十余年间,中国文学的发展较之戊戌前整整两千多年的情况,发生了显著的质的变化。换言之,“五四”前二十年的中国文学现象所形成的一股文学潮流,足以划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相对独... 从戊戌维新新思潮兴起至“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夕的二十余年间,中国文学的发展较之戊戌前整整两千多年的情况,发生了显著的质的变化。换言之,“五四”前二十年的中国文学现象所形成的一股文学潮流,足以划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因此值得区别于所谓的“中国近代文学史”而作重点研究。①本文即旨在探讨“五四”前二十余年中国文学潮流的基本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潮流 中国文学 基本性质 中国近代文学 新文学运动 戊戌维新 文学现象 发展史 新思潮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迷其所同而不失其所以异——论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吴礼权 谢元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80,共7页
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卓然有成,也颇富特色,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善于将语法与修辞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阐释了汉语中种种不易解释的语言现象;二是对修辞学的研究具有全局观,较早地建构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汉语修辞学学科理论体系... 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卓然有成,也颇富特色,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善于将语法与修辞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阐释了汉语中种种不易解释的语言现象;二是对修辞学的研究具有全局观,较早地建构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汉语修辞学学科理论体系,在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三是善于概括归纳相关修辞原则,重视修辞理论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四是重视在继承与借鉴中融古今中外于一炉,从而建立起自己独到的修辞理论体系;五是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修辞现象,为后人开展汉语修辞史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锦熙 修辞学 汉语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小说话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霖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8,共9页
小说话是中国小说理论批评中的一种重要文体。本文就小说话的基本特征、演变略史、主要类别,及其在文献资料与理论批评方面的价值,作了勾勒与梳理,以期小说研究者重视对这片园地的开垦。
关键词 小说话 小说文献资料 小说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写作心理学论著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霖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7,共5页
《文心雕龙》的书名,清楚地表明了全书的性质与主旨。"文心",即"为文之用心",就是写作时的整个心理活动。"文心雕龙"的本意是将写作的心理活动用精美的文辞予以细密地论述。可以说,《文心雕龙》是一部以... 《文心雕龙》的书名,清楚地表明了全书的性质与主旨。"文心",即"为文之用心",就是写作时的整个心理活动。"文心雕龙"的本意是将写作的心理活动用精美的文辞予以细密地论述。可以说,《文心雕龙》是一部以写作心理学为核心的文章学。《原道》等五篇论"文之枢纽",揭示了指导写作心理活动的总的原则。以下二十篇,通过对不同文体写作特点与历史的考察,进一步具体论证了以上原则的正确性。下篇从《风骨》至《总术》篇,是在上篇确立的原则下,将各种文体打通后,正面论述了一系列临文写作时心理活动的特点、规则、方法与问题。后面《时序》至《知音》五篇,补充论述了一些与临文写作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使得全书的结构更加完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刘勰 写作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说现代化的一大关戾——纪念《新小说》创刊100周年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霖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0-86,共7页
文章就纪念《新小说》创刊 10 0周年 ,谈到文学的价值不在于写私情 ,还是写群情 ;是“纯文学” ,还是有“功利性” ;而是在于写的情真不真 ,善不善 ,美不美。而且 ,这种情 ,还得放在当时时代中来加以考察。文学创作的发展与观念的更新... 文章就纪念《新小说》创刊 10 0周年 ,谈到文学的价值不在于写私情 ,还是写群情 ;是“纯文学” ,还是有“功利性” ;而是在于写的情真不真 ,善不善 ,美不美。而且 ,这种情 ,还得放在当时时代中来加以考察。文学创作的发展与观念的更新关系重大。梁启超及《新小说》所提出的一些新观念在总体上还是推动了中国小说的现代化。《新小说》之所以能开创了一代的风气 ,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吸引和团结了一大批读者在其周围 ,为此从经营方式 ,到期刊的内容与形式等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与尝试。但后来“新小说”的发展走了一段弯路 ,这主要还是拜金主义所造成的恶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 梁启超 小说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舍1941年前后的文学回归与抗战文艺论争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洁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105,共6页
文章论述了老舍1941年前后文学回归和抗战文艺论争的关系,从关于"暴露和讽刺"的论争、"大众化"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以及所谓"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三方面展开论述。文章认为,正是这几次关于... 文章论述了老舍1941年前后文学回归和抗战文艺论争的关系,从关于"暴露和讽刺"的论争、"大众化"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以及所谓"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三方面展开论述。文章认为,正是这几次关于文艺问题的论争为老舍抗战时期的文学回归提供了足够的思考余地并促成了老舍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1941年 回归 抗战 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训诂与自由释义——以李善注《文选》作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2
14
作者 邬国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7,共11页
李善注《文选》以训诂实证的卓异成就在学术史上确立了其重要地位。于是人们形成一种看法,以为它代表了注释学和文学释义中客观性解释的路数,不染任何自由理解色彩,与随意性解释完全背道而驰。然而若联系李善注全部的丰富内容,以及他灵... 李善注《文选》以训诂实证的卓异成就在学术史上确立了其重要地位。于是人们形成一种看法,以为它代表了注释学和文学释义中客观性解释的路数,不染任何自由理解色彩,与随意性解释完全背道而驰。然而若联系李善注全部的丰富内容,以及他灵活运用多种注释手段来看这个问题,则会得出一些重要的不同结论。通过对李善注《文选》在客观注释与自由理解之间的关系作重新思考,从其训诂涉及作品的多义性问题、在训释词语典实和解释作品旨趣两方面都存在个人主观偏重等,可证李善在注重客观注释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自由释义倾向,而且这种自由释义具有他的一部分自觉意识。即使他是作单纯的词义训诂,也只表示为理解划出底线,而将进一步理解、鉴赏作品或更多的释义权利留给读者,并非阻止对作品作进一步释义的可能。训诂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释义方法,对形成中国文学批评传统具有深远重大的影响,深刻地左右着读者的阅读和接受。通过分析李善注《文选》的例子,明了以训诂求释义其实也是能够接纳自由理解的,二者可以相容,这无疑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自由释义传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李善注 训诂 自由释义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文学批评对于女色和男女情事描写的态度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64,共10页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对于作品中描绘女性美丽和男女情事,既有避忌、否定的一面,又有肯定的一面。有几种值得注意的情况:一,将此类作品与政治教化牵强地相附会;二,强调某些作品抑制情欲、"止乎礼义"的意义;三,容许较含蓄、优雅的...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对于作品中描绘女性美丽和男女情事,既有避忌、否定的一面,又有肯定的一面。有几种值得注意的情况:一,将此类作品与政治教化牵强地相附会;二,强调某些作品抑制情欲、"止乎礼义"的意义;三,容许较含蓄、优雅的写法而反对细致、刻露的描写;四,公然肯定此类作品,甚至歌颂男女之爱。古代文学批评这方面的内容,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批评 女性美 男女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推动清代诗学研究深入开展”笔谈(四篇)—— 被引量:1
16
作者 邬国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60,共3页
清诗从时间上说在历代诗歌中离现代读者最近,数量也最多,可是现代读者了解清诗的人甚少,更令人尴尬的是,人们在对清诗了解很少的情况下,又几乎普遍持有清诗价值不高的先入之见。这种判断由来已久。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在《清代... 清诗从时间上说在历代诗歌中离现代读者最近,数量也最多,可是现代读者了解清诗的人甚少,更令人尴尬的是,人们在对清诗了解很少的情况下,又几乎普遍持有清诗价值不高的先入之见。这种判断由来已久。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曾经断言:清代诗歌“真可谓衰落已极”,除了一部《红楼梦》,包括诗歌在内的有清一代文学美术“在中国文艺美术史上,价值极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歌 诗学研究 20世纪20年代初 《清代学术概论》 笔谈 《红楼梦》 中国文艺 美术史 清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清诗话目录学研究——读蒋寅《清诗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邬国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59,共5页
近年来在清代诗学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新编著的清诗话目录相继问世,这为推动今后继续深入研究清人诗学打下了可靠的文献学基础。蒋寅《清诗话考》内容富博,体例明达,是一部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并高的研究著作,反映了清诗话目录... 近年来在清代诗学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新编著的清诗话目录相继问世,这为推动今后继续深入研究清人诗学打下了可靠的文献学基础。蒋寅《清诗话考》内容富博,体例明达,是一部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并高的研究著作,反映了清诗话目录学研究的新进展。然而,目前清诗话目录研究中也仍然存在有待继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话 蒋寅 《清诗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南社对中国近代小说发展的贡献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进 《中文自学指导》 2007年第6期8-11,共4页
民初小说不等于南社小说,但是在民初小说家中,南社拥有半壁江山。南社成员的小说创作在小说内容上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宣扬改良礼教,在情与理之间徘徊;在小说形式上引进西方小说的日记体、书信体等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显示了中... 民初小说不等于南社小说,但是在民初小说家中,南社拥有半壁江山。南社成员的小说创作在小说内容上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宣扬改良礼教,在情与理之间徘徊;在小说形式上引进西方小说的日记体、书信体等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显示了中国小说由外部描写向表现内心世界的转变。从而为五四新文学的问世作了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社 情与礼 心理描写 铺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谭学纯、朱玲《修辞研究:走出技巧论》
19
作者 吴礼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修辞学史 修辞研究 西方修辞学 陈望道 古今 历史与现状 技巧 多学科性 中外 中国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的兴味和思想的馈赠——读《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随感
20
作者 周兴陆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 古代美学 文艺美学 曾祖荫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