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残疾人焦虑、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
作者 田壮 白燕 +5 位作者 徐桔密 唐瑞瑞 孙梅 陈刚 施慎逊 吕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残疾人的焦虑、抑郁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11月~12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参加健康体检的731名残疾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上海市... 目的了解上海市残疾人的焦虑、抑郁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11月~12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参加健康体检的731名残疾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上海市健康体检残疾人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9.58%、8.48%。抑郁影响因素有残疾年限(OR=0.967,P〈0.05)和残疾等级(OR〈1,P〈0.05);焦虑影响因素有退休(OR=2.047,P〈0.05)、独居或住养老院(OR=3.073,P〈0.01)、残疾年限(OR=0.956,P〈0.01)。结论上海市健康体检残疾人群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成年肢体残疾人整体康复需求实现程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宝松 裴曌 +4 位作者 郭咏军 贺璧平 虞慧炯 徐萍 吕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83-886,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成年肢体残疾人整体康复需求实现程度及其未实现的原因,为康复服务的精准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16年11月至12月,利用自拟问卷,对390名成年持证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实现情况及影响实现的原因进行典型调查。结果 18~40... 目的分析上海市成年肢体残疾人整体康复需求实现程度及其未实现的原因,为康复服务的精准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16年11月至12月,利用自拟问卷,对390名成年持证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实现情况及影响实现的原因进行典型调查。结果 18~40岁肢体残疾人的职业康复(62.34%)与教育康复(52.00%)实现率低;二级残疾者的职业康复(38.71%)与教育康复(35.29%)实现率低;影响服务需求未转化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67.34%);"其他"原因中的"暂不需要"占全部原因累计频数的16.41%。结论以服务需求实现率相对较低的项目为重点,做好社区康复与健康治理的融合,优化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康复需求 服务利用 影响因素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基于管理者和组织者视角 被引量:8
3
作者 解海霞 杨玉慧 +7 位作者 吴爱荣 沈沉 胡龙军 张佳 林佩佩 陈刚 吕军 苌凤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1-1227,共7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发展现状与机遇。方法2018年6月,针对上海16个区“希望之家”的组织方和管理方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基本情况、政策了解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发展障碍和对康复的认知。采用描述性统计、相... 目的分析上海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发展现状与机遇。方法2018年6月,针对上海16个区“希望之家”的组织方和管理方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基本情况、政策了解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发展障碍和对康复的认知。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1名组织方和16名管理方参与调查。组织方对“希望之家”相关政策了解不够。上海8个区(50%)的“希望之家”委托社会组织承办。“希望之家”活动平均开展率60.6%,最高是康复知识培训(96.3%),法律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康复护理指导、职业转介、医疗转介和教育转介等提供不足。经费、各方共识和专业人员不足是影响“希望之家”发展的关键因素。双方康复认知情况总体良好,但对康复原则和康复价值的认知仍需加强。结论上海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发展良好,组织方和管理方康复认知水平较高。建议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坚持全面康复原则,在适时扩大服务对象范围基础上加强规范管理,促进重度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希望之家 社区康复 认知评价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低视力残疾人眼镜式助视器适配服务利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徐桔密 宋毓 +8 位作者 黄晓静 金荣 孙梅 朱韫琦 许斌 万少华 杨喆 汪伟力 吕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眼镜式助视器适配服务的利用现状。方法收集2012年-2014年上海市16个区县服务利用人数、投入经费、适配助视器型号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集中指数法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服务利用总人数17,498名,人均投入费用335.37... 目的:了解上海市眼镜式助视器适配服务的利用现状。方法收集2012年-2014年上海市16个区县服务利用人数、投入经费、适配助视器型号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集中指数法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服务利用总人数17,498名,人均投入费用335.37元。适配周期内服务利用集中指数为0.0951。结论上海市眼镜式助视器服务整体利用情况良好,但各区县利用情况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视力 眼镜式助视器 适配服务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残疾人机构养护服务实施现状分析
5
作者 裴曌 吕军 +5 位作者 虞慧炯 刘佩 吴静华 孙梅 薛恋鼎 励晓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95-899,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残疾人机构养护服务实施现状。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5年上海市残疾人养护机构发展状况及2015年上海市养护机构和养护残疾人状况相关二手数据。结果 2004年至2015年上海市残疾人养护机构及养护残疾人数逐渐增多。2015年,上... 目的分析上海市残疾人机构养护服务实施现状。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5年上海市残疾人养护机构发展状况及2015年上海市养护机构和养护残疾人状况相关二手数据。结果 2004年至2015年上海市残疾人养护机构及养护残疾人数逐渐增多。2015年,上海市共368家养护机构,养护5821位残疾人;养护残疾人以智力、精神残疾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35~59岁。结论上海市残疾人机构养护服务实施整体情况良好,基本实现有养护需求残疾人的全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养护机构 实施现状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社区脊髓损伤者康复训练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苌凤水 解海霞 +9 位作者 高大勇 杨玉慧 翟华 张佳 沈沉 吴爱荣 高莹 林佩佩 陈刚 吕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56-1359,1362,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社区样本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训练情况。方法: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参加社区康复指导员培训的脊髓损伤患者中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个人基本情况、受伤情况、康复认知和意向情况、康复训练历史情况等... 目的:分析上海市社区样本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训练情况。方法: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参加社区康复指导员培训的脊髓损伤患者中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个人基本情况、受伤情况、康复认知和意向情况、康复训练历史情况等,同时对全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康复训练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了16个区31名脊髓损伤者和全市21个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调查对象平均受伤24年,康复认知水平总体较高,了解及以上的比例高达85.0%,但少数患者对部分康复原则不了解。上海市各区希望之家开展康复训练的比例高达90.5%,患者对社区康复训练的好处、重要性和开展的必要性有明确认同,大部分人认同每月组织1—2次集中康复训练,这与实际情况一致。调查对象认为影响社区开展康复训练的第一位影响因素是缺乏专业人员指导(85.7%),影响患者定期参加社区集中康复训练的第一位因素是交通因素(64.5%)。54.8%调查对象在受伤1年内进行过早期康复训练。患者受伤1年以后参加机构康复训练的比例是87.1%,但训练次数较少,迄今平均5年参加0.48次训练。康复训练效果方面,机构康复训练最好,其次是社区康复训练,早期和家庭康复训练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结论:上海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已经初步形成了服务体系,未来应进一步加大脊髓损伤者早期康复训练和机构康复训练服务的供给。连续系统的康复训练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通过培训社区康复训练指导员,促进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工作是可以探索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社区康复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脊髓损伤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解海霞 魏燕 +7 位作者 高莹 沈沉 杨玉慧 张佳 林佩佩 陈刚 吕军 苌凤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93-1097,1101,共6页
目的:分析社区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参加康复训练的社区脊髓损伤患者中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个人基本情况、受伤情况、焦虑和抑郁情况。焦虑和抑郁测评分别使用... 目的:分析社区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参加康复训练的社区脊髓损伤患者中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个人基本情况、受伤情况、焦虑和抑郁情况。焦虑和抑郁测评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87例脊髓损伤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包括44例社区康复指导员。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8.8岁,调查患者焦虑原始平均分为38.1,抑郁原始平均分为42.5;42.5%(95%可信区间:36.8%—48.3%)的调查患者可能患有焦虑,50.9%(45.1%—56.7%)的调查患者可能患有抑郁。随着受伤年限延长,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和严重程度都有下降趋势,20年以上患者可能焦虑和抑郁比例仍有29.6%和38.0%。焦虑和抑郁得分的相关系数是0.75(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一般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可能性分别是康复指导员的2.65倍和2.68倍,家庭收入较低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可能性分别是较高收入患者的2.46倍和2.73倍,颈段受伤的患者发生焦虑的可能性高于胸段及以下受伤的患者(P=0.02),受伤年限在5年以内的患者抑郁情况大于受伤6年以上的患者(P<0.01)。结论:我国社区患者焦虑抑郁比例较大,且受伤年限越长,该比例和严重程度有降低趋势。建议重点关注新受伤患者,通过加强职业康复来促进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社区 焦虑抑郁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自评问卷的研制与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
8
作者 沈沉 齐燕 +5 位作者 苌凤水 张佳 林佩佩 高大勇 姜学琴 解海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29-734,共6页
目的:研制并检验日常生活活动自评问卷的信度与效度,通过自评的方式获得脊髓损伤者自理活动表现,为脊髓损伤社区作业治疗提供评估工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医院参加康复训练的脊髓损伤者(14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 目的:研制并检验日常生活活动自评问卷的信度与效度,通过自评的方式获得脊髓损伤者自理活动表现,为脊髓损伤社区作业治疗提供评估工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医院参加康复训练的脊髓损伤者(14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构建初始量表后,通过德尔菲法(Delphi)形成待验问卷。通过统计分析检验问卷的区分度、内部一致性及构建效度、内容效度和校标关联效度。同时对问卷的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最终获得由“自我照护”和“社区参与”两个维度19个项目组成的自评问卷。多数问卷项目区分度大于0.48。问卷克朗巴哈系数(α)为0.942,内部一致性良好。探索性因子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62.03%,项目分布与原构建相一致。问卷内容效度良好,仅项目“家务”(0.44,P<0.01)和“手机使用”(0.49,P<0.01)内容相关性较低。问卷与SCIM-Ⅲ评分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813(P<0.01),关联效度良好。通过线性回归,对FIM的预测模型分析准确度达71.6%,AIC(信息准则)=657.460。结论:日常生活活动自评问卷的信效度良好,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脊髓损伤患者社区生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问卷 生活自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辅助器具服务机构2010年和2014年人力配置比较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晓岚 宋毓 +6 位作者 裴曌 金荣 盖彤 杨喆 魏志华 吕军 陈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81-1485,共5页
目的了解"十二五"时期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人力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自拟问卷于2010年和2014年分别对上海市区县和街道残疾人辅助器具机构工作人员的年龄、学历、专业和工作年限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0年和2014... 目的了解"十二五"时期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人力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自拟问卷于2010年和2014年分别对上海市区县和街道残疾人辅助器具机构工作人员的年龄、学历、专业和工作年限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0年和2014年比较,上海市区县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人力构成仅工作年限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街道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人力构成在年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及专兼职情况等方面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χ2≥43.603,P<0.001),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区各自人力构成变化也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χ2≥16.166,P<0.001)。结论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辅助器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加强专业培训,缩小结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器具服务机构 人力配置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价电动类辅助器具服务模式探索:以电动载人爬楼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桔密 吕军 +4 位作者 宋毓 黄晓静 金荣 孙梅 杨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36-1340,共5页
目的分析电动载人爬楼机的服务模式,为开展高价电动类辅助器具服务提供借鉴。方法 2013年3月至4月、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通过对33名利益相关者的定性访谈,收集2012年~2014年服务实施政策及服务利用信息,描述服务模式探索过程及服务要... 目的分析电动载人爬楼机的服务模式,为开展高价电动类辅助器具服务提供借鉴。方法 2013年3月至4月、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通过对33名利益相关者的定性访谈,收集2012年~2014年服务实施政策及服务利用信息,描述服务模式探索过程及服务要素,利用七何分析法对三种服务模式疏理服务要素,从资源、管理、服务、保障进行利弊分析。结果爬楼机服务先后探索了补贴性适配、居委会志愿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三种服务模式,基本服务环节包括提出需求、受理审核、提供服务、服务评价,在不断总结和调整中,逐步扩大服务受益人群,提升服务能力。结论服务模式没有最优,在满足相应的前提条件下,都具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价辅助器具 服务模式 电动载人爬楼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